在线客服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社会福祉效应研究图书
人气:25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社会福祉效应研究

【好评返5元店铺礼券】
  • 所属分类:图书 >工业技术>工具书/标准  
  • 作者:魏强 著作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030543974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10
  • 印刷时间:2017-10-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163
  • 纸张:轻型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湿地生态系统作为挑选拥有生产力的自然生态系统,在维护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福祉改善等方面发挥着许多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多数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属于产权模糊的公共物品,其价值和稀缺性没有在市场环境中得到接近体现,因此导致湿地往往成为工农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挑选开发对象。湿地资源退化带来的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下降、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也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主要制约因素

作者简介

魏强,1984年生,理学博士,201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人文地理学专业,现为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生态经济、环境与发展。近年来主要从事生态系统服务领域的相关研究,在Wetland Ecology and Management、《生态学报》、《人文地理》等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目录

目录

及时章 绪论 1

及时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 5

第三节 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及创新点 24

第二章 概念辨析与理论基础 30

及时节 概念辨析 30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33

第三章 湿地生态系统演变规律及驱动机理 47

及时节 湿地生态系统演变规律分析 47

第二节 湿地生态系统演变驱动机理分析 55

第四章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社会福祉效应 75

及时节 供给服务的社会福祉效应 75

第二节 调节服务的社会福祉效应 77

第三节 文化服务的社会福祉效应 81

第四节 支持服务的社会福祉效应 85

第五章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90

及时节 挠力河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均化洪水价值评估 90

第二节 兴凯湖湿地生态旅游价值评估 100

第三节 三江平原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估 115

第四节 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124

第六章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管理对策及建议 129

及时节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湿地生态系统管理机制 129

第二节 完善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公众参与制度 131

第三节 提高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 133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138

及时节 研究结论 138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140

参考文献 142

后记 164

在线预览

靠前章 绪论

靠前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一)生态系统退化是影响社会福祉提高的核心问题之一

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的统一,是地球生物圈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的结构单元。生态系统不仅维持着地球生命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而且为社会经济繁荣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动力(WRI,2003)。在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社会生产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总量和消费规模的不断扩大,越发强烈的累积压力给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带来了严重影响。相关统计数据表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自1966年以来已经翻了一番。在过去的20年间,挑选自然资源开采总量上升了约41%,目前人们正在使用相当于1.5个地球的资源来维持生活。如果按当前的模式预测,到2030年,人类将需要2个地球的资源来满足每年的发展需求(WWF,2012)。

生态系统与社会福祉之间存在着复杂而紧密的联系,生态系统提供的各项服务能够满足人类和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各种物质与非物质需求。然而,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人类却往往因只顾眼前利益、缺乏全局和长远视角而对自然资源进行过度的索取与消耗,由此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不但超出自然生态系统自我调节机制的承受阈值,而且导致许多国家和地区面临着贫困加剧与发展受阻的问题(MA,2005)。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及利用程度不但直接作用于生态系统本身,而且生态系统由此得到的反馈会反作用于社会福祉状况的改变。遗憾的是,长期以来,这种存在于生态系统与社会福祉之间此消彼长的相互作用机制并未得到人类的充分重视,两者之间矛盾的日益激化也正在导致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多样化机遇面临着重重困境(UN,2011)。

公平、可持续的社会福祉条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各种联系。MA(2008)研究指出,受长期的、强烈的人类活动影响,挑选大约60%的生态系统服务已经降级或正在进行不可持续的利用,而这些服务的变化很终将会通过多种方式作用于社会福祉状况的改变。目前,生态系统破坏已经作为影响社会稳定、加剧贫富差距、限制经济发展和威胁粮食安全等诸多社会福祉问题产生的很根本原因,而掠夺式的自然资源利用方式也正在使这一系列问题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和不发达国家中变得越发严重(WRI,2008)。人类活动给生态系统带来的压力具有累积效应,如何扭转自然生态系统不断退化的趋势以及如何可持续地利用各项生态系统服务来作用于社会福祉状况的改善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严峻课题。

(二)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是相关环境决策制定的重要科学依据

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及恢复以及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利用需要通过相关环境决策的制定加以保障。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是决策者获取相关信息的重要途径,它不但有助于提高公众及决策者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运行、生态系统服务的产生、生态系统服务促进社会福祉提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等许多复杂问题的认识,而且方便决策者权衡不同机制响应下的各方面的利弊关系,以确保将必要的信息纳入环境决策的制定考量中,从而通过环境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来保障生态系统向不断多样化的社会持续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Jensen and Everett,1994;Van and Verbeek,2004;Daily and Matson,2008;Pereira et al.,2010)。

环境决策的制定与实施旨在保障生态系统服务维持在可持续利用层面的同时将社会福祉水平挑选化,既强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也强调生态系统服务生产的可持续性(Christensen et al.,1996)。缺少长远视角的决策措施将无法适用于未来的时代背景,局部的生态系统管理方式也将与较大尺度下的管理方式相矛盾,因此相对完善的环境管理政策就需要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的评估,以便于决策者及时把握动态信息,不断促进相关决策的制定和改革(Perrings et al.,2011)。

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是相关环境决策制定过程中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以往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工作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均存在着研究尺度不的问题,这就导致了评估过程中难以权衡不同部门、不同时空尺度、不同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的各相关方利弊关系,从而造成生态系统管理总是存在着多头管理、互相牵制、各自为营的管理局面。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应当集成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的多方面考量,决策者也需要对相关的有限信息进行提取,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密切匹配,从而避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的管理现象的发生(Fisher and Turner,2008)。

(三)生态系统保护是提高地区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的主要路径

当前,我国许多城市和地区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城市转型发展的巨大压力。特别对于一些资源型城市,作为国家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应地,经过长期的资源过度开采,这些城市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结构失衡、产业结构单一、替代产业少、失业人口陡增、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张秀生和陈先勇,2001;董锁成等,2007;徐君等,2015)。"煤竭城衰""矿竭城衰""油竭城衰"的压力导致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是应对"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重要举措(周生贤,2015)。

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过程中,由于经常受限于产业结构、资金、科技和信息资源等,转型升级过程往往十分艰辛和缓慢。绿色发展是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专享途径。生态系统服务作为经济活动和商品价值形成的要素,可以在适度开发过程中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产品,借力资源环境供给侧改革,提高生态资源的价值输出能力,为城市转型发展提供内生动力,从而加速经济转型升级,更好地促进百姓受益,更好地体现改革含金量,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周菲菲,2016)。

依托于自然资源的生态旅游业发展是近年来许多城市和地区转型发展的重要接续产业与突破口,将城市的历史文化元素融入生态旅游业发展中,尊重自然与文化的异质性,强调保护生态环境与谋富当地社区居民,倡导人们认识自然、享受自然、保护自然,从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中寻求弹性较大、适应能力较强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不但能够加强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性,而且能够显著提高地区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宋瑞,2005;刘雪梅和保继刚,2005)。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生态系统服务与社会福祉之间存在着复杂而紧密的联系,两者所涉及的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引发各种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现象,为此相关信息的管理、分析及解释就成为了这一领域相关研究的关键。

不同地区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综合、、地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与社会福祉之间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此领域的研究工作不但可以通过强化相关领域知识和环境决策之间的联系来整合现有评估成果,以确保在今后的评估工作中认清生态系统服务与社会福祉关系的核心问题,而且有助于正确处理好各组分之间的关系,避免政府失效、决策失败等问题的产生。

生态系统服务与社会福祉关系评估要着眼于社会系统、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在保障自然生态系统长期生产力的条件下,为今后采取必要的决策措施以提高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供给,为依托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社会福祉状况的改善奠定科学基础。跨领域、跨学科是这项研究工作固有的属性,它涉及生态学、经济学、环境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理论内容和方法。本书尝试通过将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方法应用于生态系统服务与社会福祉关系的评估中,提出相应的理论研究框架,以期在丰富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内容的同时,为实现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宝贵的科学借鉴。

(二)实践意义

生态系统服务对社会福祉的贡献体现在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诸多方面,但由于多数生态系统服务并没有在市场环境中进行交易,所以生态系统服务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以及其蕴涵的巨大经济价值并没有在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中得到充分体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作为一种决策工具,其目的在于通过很简单直接的表现形式来量化生态系统服务对社会福祉的全部贡献,意义则体现在不但可以有效地反映出生态系统退化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及生态系统保护与治理的社会成本,而且有助于公众和决策者了解不同生态系统管理方式的激励机制与可能的实施效果,从而为相关环境决策的制定提供指导性帮助,促进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

我国许多地区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在长期的大规模开发过程中逐渐退化的,自然资源的不断退化不但带来了生物多样性减少、洪涝灾害频发、水土流失加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而且严重制约着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推进和社会福祉的进一步提高。生态系统服务的社会福祉效应研究,特别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是促进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提高地区发展潜力的基础性研究工作。由于我国以往大多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工作主要停留在静态分析层面,表达的多是自然生态系统变化过程的部分片断,没有在相关的环境决策制定中占据足够的分量,也就造成了评估工作与决策工作互相脱节的局面。生态系统服务社会福祉效应的动态评估不但能够增强研究结果的时效性,而且可以反映生态系统服务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对社会福祉的长期影响,因此,有利于决策者对生态系统服务动态变化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与经济发展之间平衡点的把握,便于对不同发展情景下可能的相关决策进行路径对比,提高管理效率。此外,将生态系统服务的社会福祉效应货币化不但能够反映出社会现实,传达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政策,而且可以清晰地表达自然资源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所能展现的多样化机会以及丰裕的社会经济利益。

第二节 靠前外研究进展

一、生态系统服务社会福祉效应相关研究

(一)生态系统服务研究

1. 生态系统服务概念及内涵

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无论是在人类发展的哪一个阶段,人类都是从自然界索取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资源,不同的只是在不同阶段表现出的索取方式和索取程度的不同(申曙光,1994)。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以及社会生产力的不断飞跃,人类对自然界的干扰日益强烈,环境污染、资源耗竭等问题相继涌现。面对自然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的日益恶化,人类开始审视自身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并逐渐意识到自然生态系统对自身福祉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由此,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的社会福祉效应等相关研究相继展开。

生态系统服务概念的产生先后经历了"环境服务(SCEP,1970)—自然服务(Holdren and Ehrlich,1974;Westman,1977)—生态系统服务(Ehrlich P and Ehrlich A,1981)"的发展过程,其中环境服务和自然服务概念的相继出现为生态系统服务概念的产生奠定了十分必要的理论基础。1981年,"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抢先发售出现在Ehrlich P和Ehrlich A所著的Extinction: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Disappearance of Species一书中,此后伴随着人们对生态系统服务认识的不断深入,这一概念的内涵逐渐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许多学者和机构曾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进行过定义,但由于不同领域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以及研究内容的不同,定义的角度和方式也不尽相同。纵观国外此领域的相关研究,目前较具代表性的生态系统服务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如表1-1所示。

表1-1 生态系统服务定义

学术界对于生态系统服务定义的表述曾出现过激烈的争论,这主要是因为Boyd(2007)提出的定义引起的质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