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人体使用手册3:养生的逻辑图书
人气:102

人体使用手册3:养生的逻辑

不能长寿的原因,不只是因为生了疾病使用了不当的治疗方法,更可能是我们运用错误的养生逻辑,错误地理解了身体和疾病。如果掌握正确的养生逻辑,改变对身体运行的错误认知,从源头厘清健康的根本要义,就有可能彻...
  • 所属分类:图书 >保健/养生>健康百科  
  • 作者:[吴清忠]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313104878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2
  • 印刷时间:2014-02-01
  • 版次:1
  • 开本:12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不能长寿的原因,不只是因为生了疾病使用了不当的治疗方法,更可能是我们运用错误的养生逻辑,错误地理解了身体和疾病。如果掌握正确的养生逻辑,改变对身体运行的错误认知,从源头厘清健康的根本要义,就有可能彻底远离慢性病,拥有健康的长寿人生。

本书结合了吴清忠先生多年养生心得,不仅从养生的逻辑层面上梳理了疾病的源头问题,还提供了一套简单实用的方法。

生理的养生无非两件事:“养气血”、“排垃圾”。《人体使用手册》介绍的一式三招适合现代人养气血,能提升身体的总体能量;而本书介绍的居家简易按摩法旨在促进经络的通畅,提升身体排除垃圾的能力。这些生理上的养生方法花费少、不费力,每天只需一刻钟。

当然,心理的养生也不容忽视,许多疾病的根本原因在心理,生理只是反映心理问题的结果,清除情绪垃圾跟清除生理垃圾一样重要。

只要将这些都做到位,我们就都有可能获得健康长寿的人生。

希望本书的面世能对读者的健康起到有益帮助。

编辑推荐

该品封面颜色有深绿和浅绿,均为质量,请放心购买。

吴清忠20年养生研究成果总结!

雾霾时代排毒必读工具书

人体使用手册系列终结版,全系列图书亚洲累计销售突破300万册,终结版再创销售奇迹!

作者简介

吴清忠

著名养生专家;台湾从事人工智能研究和开发的专家。曾在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从事机器人研究,在台湾生产力中心推动台湾的工业自动化发展,也曾多年在大型企业任高管职务。

多年以前,由于工作过于忙碌导致健康发生问题,因此与中医结缘。中医不仅让他重拾健康,也使他被这种神妙而有趣的科学所吸引。从此淡出职场,专心研究中医养生及相关仪器的开发。2002年他完成《人体使用手册》,草稿在网上广泛流传;2005年,修订本在中国台湾和大陆分别出版,成为中国年度最畅销图书,引领中医保健图书的出版热潮;2008年,他写成续集《人体复原工程》,成为“一式三招”的修习指南,同样畅销大中华地区至今;2013年,他献给亿万父母亲子共读《人体使用手册:亲子漫画版》,希望在培养孩子的阶段,就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脾气性格,减少孩子一些未来的病。

这十几年间,他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主要研究目标有两个:一个是对人体自愈机制的更深入理解,从对疾病的重新定义出发,阐释慢性病医学概念及疗愈的根本之道;另一个则是研发全新的中医仪器,推动中医科学化发展。新的体悟和研究心得凝聚成新的力作――《人体使用手册3》。 吴清忠

著名养生专家;台湾从事人工智能研究和开发的专家。曾在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从事机器人研究,在台湾生产力中心推动台湾的工业自动化发展,也曾多年在大型企业任高管职务。

多年以前,由于工作过于忙碌导致健康发生问题,因此与中医结缘。中医不仅让他重拾健康,也使他被这种神妙而有趣的科学所吸引。从此淡出职场,专心研究中医养生及相关仪器的开发。2002年他完成《人体使用手册》,草稿在网上广泛流传;2005年,修订本在中国台湾和大陆分别出版,成为中国年度最畅销图书,引领中医保健图书的出版热潮;2008年,他写成续集《人体复原工程》,成为“一式三招”的修习指南,同样畅销大中华地区至今;2013年,他献给亿万父母亲子共读《人体使用手册:亲子漫画版》,希望在培养孩子的阶段,就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脾气性格,减少孩子一些未来的病。

这十几年间,他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主要研究目标有两个:一个是对人体自愈机制的更深入理解,从对疾病的重新定义出发,阐释慢性病医学概念及疗愈的根本之道;另一个则是研发全新的中医仪器,推动中医科学化发展。新的体悟和研究心得凝聚成新的力作――《人体使用手册3》。

吴清忠说:“我在50岁时从企业高管转行研究中医养生,整个人生分成了两个不同的上半场和下半场。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和幸福。无限感恩!”

目录

序 你可能活到110岁,准备好了吗?

及时篇 观念篇

慢性病医学之所以无法称为科学,主要是目前人类还没有理解身体完整的运行逻辑,特别是人体自愈机制的运行逻辑。只有在人类理解身体的各种运行逻辑,也具备了各种慢性病的痊愈方案时,慢性病医学才能真正称为科学。

及时章 养生是一种思考方式

第二章 善用人体先天资源

第三章 经络是人体的体液通道

第四章 情绪惯性和情绪垃圾

积在背后的情绪垃圾

第五章 低成本健康体系

低成本健康体系的研究方向序 你可能活到110岁,准备好了吗?

及时篇 观念篇

慢性病医学之所以无法称为科学,主要是目前人类还没有理解身体完整的运行逻辑,特别是人体自愈机制的运行逻辑。只有在人类理解身体的各种运行逻辑,也具备了各种慢性病的痊愈方案时,慢性病医学才能真正称为科学。

及时章 养生是一种思考方式

第二章 善用人体先天资源

第三章 经络是人体的体液通道

第四章 情绪惯性和情绪垃圾

积在背后的情绪垃圾

第五章 低成本健康体系

低成本健康体系的研究方向

第六章 自愈机制的运行逻辑

能量管理的概念

总结

第七章 心病心药医

后记

第二篇 按摩篇

在家的按摩并不需要专业的手法,也不需要的认穴技术,只要在相关的经络部位按摩即可。很容易学,按摩一次只需要十分钟。养生方法一定要简单才容易长期坚持。

第八章 居家简易按摩

每日简易按摩及时步:梳头

每日简易按摩第二步:推背

每日简易按摩第三步:简易心包经按摩

每日简易按摩第四步:其他经络的按摩

应用实例

干癣

头皮屑、掉发及发质问题

我的头发战事

哮喘

第三篇 仪器篇

中西医结合比较理想的方向,应该撷取西医利用仪器的这种概念,就中医诊断的方法,开发中医专用的仪器,将中医的五脏六腑经络状况,以及气血能量指标,利用仪器进行检测,使之形成量化的指标。

第九章 仪器辅助养生

被误解的中医诊断优势

系统化的中医更易于仪器化

“气血指标”的研究

哈佛医学院睡眠研究中心的复杂系统指标

经络检测是中医另一个检测重点

单点检测经络仪的使用实例

经络调理新技术

气场灸的应用原理

气场灸的使用

气场灸椅

使用气场灸的感觉和反应

气场灸和实时监测经络仪使用实例

第四篇 睡眠篇

良好的睡眠是慢性病的调养最重要的核心元素。如果能有良好的睡眠,健康就有机会逐步上升,使慢性病逐渐改善或减轻症状。如果没有良好的睡眠,慢性病患者的任何治疗或调养都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健康恶化则是必然的结果。

第十章 睡眠调理

改善睡眠的观念和方法

总结

第五篇 读者问答篇

我建立了一个答复读者问题的网站,每天都有读者在网上和我交流,其中有许多内容对其他读者可能也会有用,我挑选了一些节录在这里。网站的网址是www.rentibook.com/。

第十一章 按摩时如何避免病人病气的影响

第十二章 孕妇的按摩

第十三章 夫妻的生气规则

第十四章 儿童自闭症

第十五章 感冒和过敏性鼻炎

第十六章 干癣和湿疹

第十七章 眼睛的问题

第十八章 妇科问题

第十九章 荨麻疹

第二十章 过敏

在线预览

序 你可能活到110岁,准备好了吗?

最近到医院探望一位长辈,这位长辈已高龄93岁,住在一个三人同室的病房。他的左边病床是一位94岁的老先生,右边是一位92岁的老先生。记得幼年时的上世纪50年代,在小镇上看到的丧事,70岁去世已经是难得的高寿了。现在如果朋友的亲人70岁过世,大家都会惋惜他怎么这么年轻就走了。许多朋友的家中都有90岁左右高龄的长辈。家母今年已经88岁了,两年前在她参加的老人俱乐部里还算是年轻的小妹。而她的精神愈来愈好,活得愈来愈健康。

在Google写上“平均寿命”关键词搜寻,立刻就能找到一份世界各国从1960年到2009年的平均寿命趋势图。全世界的平均寿命,1960年是52.65岁,2009年是69.41岁,五十年之间升高了16.76岁。而这个上升的趋势从1970年到2009年之间,几乎是呈直线上升状态,并没有一点变缓的征兆。这四十年来平均每年上升0.252岁。用这个平均数往后计算五十年,到2059年,全世界的平均年龄可能会达到82.01岁。

今天能活到90岁的人,比全球平均年龄高出20.59岁。这个年龄的人在今天的华人世界是非常普遍的,许多家庭里都有超过这个年龄的老人。到了2060年,当全球的平均年龄达到82.01岁时,以这个平均岁数往上再加20.59岁,就达到了102.6岁。也就是到了2060年,活过100岁的人会比今天活过90岁的人还多,许多家庭里的老人都能超过100岁。“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句话存在的年代,全球的平均年龄大概不到40岁。因此,高出平均年龄30岁以上的才算稀少。那么到了2060年,这句话就要改成“人生一百一十古来稀”,似乎不太顺口,却适合未来的年代。从2060年减去一百年,也就是1960年以后出生的人,有很高比例会超过100岁,超过110岁也不算稀奇。到时候可能需要超过120岁才能被称为人瑞。

华人的几个地区的平均寿命大约高于全球平均寿命10岁。以台湾为例,2009年的平均寿命是79.87岁,比全球的69.41岁高出10.46岁。以此推算,2060年台湾的平均寿命大约93.5岁。到时候可能还见得到年满100岁的夫妻牵手逛街的幸福景象呢。

当我算出这些数字时,自己都吓一跳,从来没想过活那么长的时间,更不用说有什么计划来度过这么长的人生。许多从事寿险的朋友早就知道了这个事实,他们在计算保险费时需要预估平均寿命,他们计算的方式是每十年平均寿命增加3岁,这个算法和前面计算的方法很接近。而他们支付年金的保险,本来没有年限,活多长就付多久。在预料到寿命不断延长的现实后,现在合约上定了一个上限,支付到110岁为止,控制住他们的风险。大多数签这合约的人,从没想过自己真能活到110岁,但是我相信会有人领到那个年龄的。 序 你可能活到110岁,准备好了吗?

最近到医院探望一位长辈,这位长辈已高龄93岁,住在一个三人同室的病房。他的左边病床是一位94岁的老先生,右边是一位92岁的老先生。记得幼年时的上世纪50年代,在小镇上看到的丧事,70岁去世已经是难得的高寿了。现在如果朋友的亲人70岁过世,大家都会惋惜他怎么这么年轻就走了。许多朋友的家中都有90岁左右高龄的长辈。家母今年已经88岁了,两年前在她参加的老人俱乐部里还算是年轻的小妹。而她的精神愈来愈好,活得愈来愈健康。

在Google写上“平均寿命”关键词搜寻,立刻就能找到一份世界各国从1960年到2009年的平均寿命趋势图。全世界的平均寿命,1960年是52.65岁,2009年是69.41岁,五十年之间升高了16.76岁。而这个上升的趋势从1970年到2009年之间,几乎是呈直线上升状态,并没有一点变缓的征兆。这四十年来平均每年上升0.252岁。用这个平均数往后计算五十年,到2059年,全世界的平均年龄可能会达到82.01岁。

今天能活到90岁的人,比全球平均年龄高出20.59岁。这个年龄的人在今天的华人世界是非常普遍的,许多家庭里都有超过这个年龄的老人。到了2060年,当全球的平均年龄达到82.01岁时,以这个平均岁数往上再加20.59岁,就达到了102.6岁。也就是到了2060年,活过100岁的人会比今天活过90岁的人还多,许多家庭里的老人都能超过100岁。“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句话存在的年代,全球的平均年龄大概不到40岁。因此,高出平均年龄30岁以上的才算稀少。那么到了2060年,这句话就要改成“人生一百一十古来稀”,似乎不太顺口,却适合未来的年代。从2060年减去一百年,也就是1960年以后出生的人,有很高比例会超过100岁,超过110岁也不算稀奇。到时候可能需要超过120岁才能被称为人瑞。

华人的几个地区的平均寿命大约高于全球平均寿命10岁。以台湾为例,2009年的平均寿命是79.87岁,比全球的69.41岁高出10.46岁。以此推算,2060年台湾的平均寿命大约93.5岁。到时候可能还见得到年满100岁的夫妻牵手逛街的幸福景象呢。

当我算出这些数字时,自己都吓一跳,从来没想过活那么长的时间,更不用说有什么计划来度过这么长的人生。许多从事寿险的朋友早就知道了这个事实,他们在计算保险费时需要预估平均寿命,他们计算的方式是每十年平均寿命增加3岁,这个算法和前面计算的方法很接近。而他们支付年金的保险,本来没有年限,活多长就付多久。在预料到寿命不断延长的现实后,现在合约上定了一个上限,支付到110岁为止,控制住他们的风险。大多数签这合约的人,从没想过自己真能活到110岁,但是我相信会有人领到那个年龄的。

我50岁就从职场退休了,原来也没想太多,总想退下来好好过个几年。没想到这个“几年”可能会是四五十年甚至更久,比退休之前的日子还长。大多数人可能和我一样没有计划活超过100岁,可是从统计数字看,确实存在着活那么长时间的可能性。人生的事业规划多数只做到退休,很少规划退休后的事业。等到退休时,就真的没事可做,可是还有那么长的岁月,“什么都不做”的日子可能会很难过。现代人的一辈子,大约是一百年前人们两辈子的岁月。

现在的退休年龄是60~65岁,制定这个退休年龄时,大多数亚洲国家的平均寿命在70岁上下。也就是退休之后,留几年让人享受人生。可是许多人却在退休之后常跑医院,苦于病痛,根本无福享受人生。随着平均年龄的不断上升,退休后的日子愈来愈长,需要支撑退休后生活的费用愈来愈高,原来的退休计划已经不符合许多人的需要。

观察周围的老人,并不是年轻时很健康的人才会活得很老。许多老年人从中年就开始大把大把地吃药,一身的病一拖就是几十年。虽然面对慢性病,常常觉得现代医学能力很有限,但是它有一项很大的本事,就是能让人有一身的病痛还能活很长时间。

面对长寿可能性很高的未来,有几项问题需要尽早考虑和规划。如财务、健康、伴侣、生活形态、如何度过漫长的岁月等。记得小学的时候,老师常常要我们写“长大之后要做什么”的作文。在近二十年读书的岁月,都在不断地憧憬、准备、计划着未来。盼来的是近四十年的在职岁月。可是面对可能比在职岁月更长久的退休岁月,却很少人有什么憧憬、准备和计划。人愈长寿,就要愈早规划准备。免得长寿成为个人生命中的灾难,也成了家庭和社会的包袱。也许在退休之前的十至二十年,我们也该开始憧憬、准备和计划退休岁月。退休岁月的各项计划中,最重要的是健康,拥有健康的身体,所有准备的计划才可能实现。

想要享受长寿的健康身体,需要从年轻时就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饮食习惯。让自己从年轻时,衰老的速度就能比较慢。40岁时拥有30岁的健康状况,50岁时拥有40岁或更年轻的健康状况,70岁时还能拥有50多岁的健康状况。让健康状况永远比同龄人的平均情形好得多,只有这样才能在拥有长寿时真正享受健康的幸福。

相反的也有一些朋友,很年轻时就显得苍老,同时还伴随着许多老人才有的慢性病。这些朋友如果只是单纯地服用药物对付疾病,不改变生活作息和脾气性格,身体可能会愈来愈差。在现代医学技术的帮助之下,也许也有机会长寿,但是可能需要不断服药,并且经常进出医院,长期处于生活质量低下的条件和环境。那么这种长寿就很难和“幸福”两个字挂上钩了。

面对不可避免的长寿,好把延长出来的寿命放在中年的一段,不要放在老年。让大部分的人生都处于充满智慧,并且拥有良好健康和宽裕经济能力的中年。如果延长出来的寿命都是缺乏体力又经常病痛的老年,虽然充满了智慧,却什么事都做不动,连出门旅行都有困难,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在医院里,那么延长出来的寿命就有点悲惨了。在长寿的时代,中年和老年不能用实际的年龄来区分,必须用健康状态来区分。

为了达到这个人生目标,每个人好有一套保持健康的养生方法。过去的两年里,我用一种很简单的按摩法,帮助家人和亲友克服了一些难缠的慢性病。这种能克服慢性病的方法,必定也能改善健康。这个方法花费少、不费力,每天十至二十分钟,很适合家庭中长期的保健。这个方法不但能健身,还可以有效延缓老化,并且在做了一段时间之后,有24小时会发现好像很久没再头痛了、好像皮肤变好了、好像……

我自己在用了这个方法大约半年后,有24小时发现头顶的头发怪怪的,仔细看了之后,才发现在本来秃得光光的部位,居然长出了细细的汗毛,而本来稀疏部位的头发好像变多了。在十年前我还在努力地想长出头发,但是试过了各种方法之后,只能做到不再大量掉发,已经秃掉的部位再也长不出头发了。没想到在做了这种按摩法之后,似乎又有新的希望。如果以我60岁的高龄还能长出新头发,相信这种按摩法必会给许多苦于掉发烦恼的年轻人带来更大的希望。

头发只是许多老化的现象和指标之一。在头发变多变黑,外表年轻化的同时,整个身体的健康也在同步向上提升。我在50岁时从企业高阶管理转行研究中医养生,整个人生分成了两个不同的上半场和下半场,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和幸福。无限感恩!

祝愿所有读者都能有个健康幸福的人生。

吴清忠

2013年6月15日

及时章 养生是一种思考方式

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曾经就神学、哲学和科学做了简单的定义。

● 神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

● 科学:已经被普世接受或认证的知识。

● 哲学: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

依照这些定义来看现代医学,大概只有解剖学、外科医学、细菌性传染病这几个领域可以归类于科学。慢性病医学和病毒性疾病,目前不但没有确切的解决方案,甚至连其成因都无法确定,只能被归类于神学或哲学。近年来逐渐成长的“身心灵医学”,在现代医学强调“眼见为真”的逻辑下,也许必须在物理学技术可以直接验证灵魂的存在后,才能进入科学领域,目前只能归类于哲学或神学之中。前几年大陆有些人把中医称为“伪科学”,也许应称为哲学会比较合适。然而不只中医还在哲学层次,现代医学对于慢性病的理解,同样仍在哲学的层次。

慢性病医学之所以无法称为科学,主要是目前人类还没有理解身体完整的运行逻辑,特别是人体自愈机制的运行逻辑。只有在人类理解身体的各种运行逻辑,也具备了各种慢性病的痊愈方案时,慢性病医学才能真正称为科学。

因此,每当面对难解的慢性病时,我总是从哲学层次开始思考,找出解决的方案。及时个需要思考的问题是:“身体是很容易出错”,还是“身体非常不容易出错”?这个问题是一个哲学层次的假设。选择不同的假设,会发展出不同的应对方案,其结果自然也会不同。

现代医学把大多数的身体异常都归类为身体出错了,这种逻辑是建立在“身体是很容易出错”的假设基础下所做的疾病定义。在本书的后续章节中,我分享了改善干癣的一个案例。就以这个疾病来说明不同的哲学思考所发展出来的不同解决方案。

依照现代医学对于干癣的定义,认为皮肤上不断地掉落皮屑,是表皮细胞异常地快速增生所造成的结果。也就是这种细胞快速增生,是身体的控制上出了问题所造成的,身体出错了。

如果换成另一个假设来思考这个疾病,假设“身体是不容易出错的”。表皮细胞快速增生并不是身体出了错,而是身体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故意创造出皮肤细胞的快速增生,也就是身体透过让表皮细胞快速增生来解决身体内部的某一个问题。表皮细胞快速增生的结果,造成身体不断地掉落皮屑,也许身体透过这种方法,排除一些必须排除但受限于某种身体内部状况而无法排除的垃圾,也就是可能身体皮下正常运送垃圾的通道堵住了,或身体累积了过多有毒垃圾,超过了身体负荷的极限,不得不用异常的方法从皮肤排除。有毒物质从皮肤排除,可以避免通过肝、肾等主要的器官,造成这些器官因毒素污染而损伤的可能性。相较于通过血液系统运送有毒物质,从皮肤排除是比较安全的通道。

从这种思考逻辑所发展出来的解决方案,并不一味地终止皮屑掉落的表象。一方面检讨生活中是不是有什么毒素不断侵入身体,并且禁绝这种可能性,减少污染垃圾的产生。另一方面积极疏通皮下原有的体液通道,改善身体的垃圾运输通道,正常通道畅通了,异常通道就没有必要存在了。我用这种思考方向发展出全新的调理方案,最终真的克服了干癣这个难缠的慢性病。所发展出来的痊愈方案不需要药物,重点在找出生活中可能造成疾病的原因,改变行为去除这些原因。再加上适当的物理按摩,促使身体内部的运输系统能更顺畅地运行。这个方案病人自己在家就可以做(本书后续的章节将详细说明)。

随后我用相同的思考逻辑,发展出其他几种慢性病的解决方案。都是回到最原始的哲学层次思考问题,先改变原有哲学层次的假设,重新定义疾病,找出可能的成因。原因找到了,调理的方案自然浮现,总是以消除疾病原因为目标。相对的,现代医学建立在“身体出错”的假设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治病方案,则多数以消除疾病表象为目标。

比较严重的问题是大多数医生都认为现代医学已经达到了科学层次,把许多假设当成了不可质疑的真理,从来不考虑回到哲学层次重新修正原有的假设,永远停留在错误的假设基础上。

中医诊断疾病时,可以从气血理论、脏腑理论、五行理论等多种逻辑进行推理,找出疾病的根源。但是在进行这些推理之前,应该先分清楚身体的异常是身体出错了,还是身体正在做某件事所造成的异常,然后再决定治疗的方向是要尽快地纠正身体的错误把症状消除,还是帮助身体完成必要的工作。

媒体评论

只有在人类理解身体的各种运行逻辑,也具备了各种慢性病的痊愈方案时,慢性病医学才能真正称为科学。

●从对疾病的重新定义出发,将“对人体缺乏信心”的思考模式,转为“对人体自愈机制具有较强信心”的思考模式。重新思考和界定疾病的根源,因而发展出真正可以改善疾病本质的方法。

●养生活动和医院治病的主要差异,在于养生并不针对身体某个器官,也不针对某一个疾病,而是着重于提升身体总体的能力。养气血和排垃圾既是提升身体自愈能力的最重要方法,也是养生活动最主要的目标。

●许多疾病的原因在心理,生理只是反映心理问题的结果。从根源着手才有机会解决问题,做起来可能比从结果下手简单得多,病人也不需要承受那么多的折磨。

●面对未来长寿的必然趋势,利用气血指标的检测,可以辅助养生减缓老化速度,有机会延长健康的中年生理状态,让衰老病痛的老年生理状态尽可能延后并且缩短。这才是幸福的长寿人生。

●我期望做到的是各种养生的活动能有一个通过检测成果确认方向的科学手段,继而使正确方向的养生方法能发扬光大,真正建构一套“低成本健康体系”。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hut9**的评论:

吴清忠二十年的研究成果:养生的逻辑,从机械学切入,进入神秘的生命科学,对养生道理的理觧,更实用,好读。颇受启发,其思路令人感兴趣!

2014-11-23 15:50:18
来自gxm7302**的评论:

吴清忠老师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在告诉我们养生的道理

2017-09-01 08:15:31
来自兰花草5**的评论:

经常上作者的博客,得知又有新作,终于盼来了。我是吴老的忠实粉丝,向所有我认识的人传播他的理念。今年流行送健康,我买了好几本送给朋友。真建议大家看看,身体是自己的,我们要对自己负责,善待自己。

2014-04-10 15:41:19
来自相濡以**的评论:

我买了作者的《人体使用手册》和《人体复原工程》,写得非常好,还买了一堆送给亲朋。书中的健康理念很正确,对中医的解释很独到,让我对中医有了新的认识。因此看到此书上架立即买了,果然又是非常值的一本书。

2014-04-10 14:48:14
来自流泪的**的评论:

我们是不是过分依赖于现代医学呢?小时候就听大人说是药三分毒,吃药打针对人的身体都有副作用,但具体的依据却不从问起,人体系列重建了我对人体、疾病、治疗方法、现代医学的认知。

2014-02-27 15:40:52
来自peterla**的评论:

吴清忠的书深入简出对养生的道理长的非常的明白确实值得很多读者仔细观看对你的健康一定有帮助

2016-09-23 17:05:33
来自女人你**的评论:

中医博大精神 - 人人皆知,但是相关的书籍晦涩难懂。而此书以计算机时代的现代人的视角解读,一下子就能让人深得其精髓,而且养生的方法简单易行,也许它将引领现代人进入全民养生~

2014-02-27 17:07:0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体使用手册3:养生的逻辑(吴清忠20年养生研究成果总结,人体使用手册系列终结版,抛弃错误的养生逻辑,活到110岁,你做好准...

2014-08-02 11:24:05
来自女生今**的评论:

养生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实践过程中改变了对生活的态度,这才是最有意义的人生使用手册。从人体使用手册,关于不生气等章节的讲解,能感觉到吴清忠老师本人也应该是个很和蔼豁达的人。

2014-02-27 15:48:24
来自繁花似**的评论:

吴清忠的《人体使用手册》阐述一个简单但为人们所忽视的道理。感谢2005年我看这本书,扭转了我的人生。而这本《养生的逻辑》又解答了许多此前我不曾想通的疑问,非常感谢吴清忠先生。

2014-04-10 14:31:48
来自爱金刚**的评论:

现在市面上关于养生的书类目是超级的多啊,同一种食物或者同一个问题会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就个人来说,吴老的书我还是比较喜欢和推崇的,可能和我自己体质有相关吧,所以感觉书中的一些说法还是比较靠谱的。

2014-04-10 15:13:46
来自本姑娘**的评论:

不解释,本人乃吴清忠老师的铁杆脑残粉,从人体1、人体复原工程,人体亲子漫画,都一一收录了,还没了无数本送人。工作性质原因,许多时候不能按正常生物钟生活,看了人体使用手册后,按照里面的方法调整生活,真的有作用!

2014-02-27 15:00:00
来自海and鱼**的评论:

多数慢性病,是我们错用了身体的结果。人体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机体,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低估了人体的智慧,高估了我们自己的知识。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灵丹妙药,而是身体的正确使用方法。正确的使用方法和观念,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人们消除疾玻

2014-02-28 11:35:2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治疗的目标是疾病的根源,不是症状。” 那么,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身体? 吴清忠提出一个生动的譬喻,即身体与企业是一样的。企业的问题往往出现在经营者身上,只有企业家自己能解决。人体也一样,大多数的疾病就像企业里的问题,必须自己改变才能改善,不能全靠医生。

2014-04-10 14:29:04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此书对我的健康观念有决定性的影响。作者化繁为简,使得养生十分简单易行。很感激作者能将如此宝贵的心得分享给大家。希望作者能早日实现中医的现代化,造福更多人!

2017-04-23 20:10:21
来自yzdp**的评论:

一次书店的签售活动里,偶遇吴清忠的《人体使用手册》,发现畅销不是没有道理的,“人体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机体”的观点被他解释得浅显易懂,对肥胖的成因解释简直完美到颠覆你的想象,心有戚戚矣,于是跟上他一式三招的养生步伐~

2014-02-14 16:53:44
来自我不是**的评论:

作为经常坐着办公的人们中的一员,时间久了,难免会有血压,颈椎,心脑血管等诸多问题,这本书可以指导我们了解自己,做自己的家庭医生,做自己健康的主宰,我还没有细细研读,翻看了几页已经爱不释手,希望我们都可以远离疾病,健康快乐一辈子

2014-02-27 17:05:32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如果你是一个爱好养生的人,请不要错过这本书,因为你在追求养生的这条道路上遇到的问题,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以前已经看过作者的第一、二本书,很实用。

2017-03-12 20:07:4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吴清忠,以一个理工男的角度特别清晰、明了而又简单易懂地阐释了人体经络的基本内容,和人体作为一台机器的基本运作原理。同时给出了一套最简单易行的操作方式,适合居家日常使用。坚持就会胜利

2016-09-09 10:39:1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等待很久的书!众多的养生书作者,就吴清忠是长青树,他不忽悠读者。他的养生理念带来了很多启发,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及需求。赶在春节前买了四本送亲友。春节最佳礼物,虽然是八折,还是得买!今天发现折扣调下来了,准备再买几本……

2014-02-12 12:08:23
来自彼岸花**的评论:

人的身体犹如一部机器,需注意“加油”和“保养”。身体中的各种体液就像是“油”。此书对于体液的运行机制和致病原理说的非常形象到位。话说养肝脾先养气血,我属于气血不通类型,现在每天按照书中介绍的方法进行练习了,已经感觉到有点起色了。

2014-04-10 15:19:30
来自虚伪并**的评论:

人体使用手册区别于其他养生专家,区别于让你吃这个补那个的XX专家们,所谓的养生专家也不见得个个筋骨强健,重要的是从自身做起,坚持良好的养生习惯,吴清忠所写正是他多年经验总结而来,,没有夸大任何方法的神奇作用

2014-02-27 10:33:26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