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突破工作、学习的瓶颈期吗?你想改变低迷的现状吗?你想给单调的生活注入新的活力吗?那就跟随创意实践狂小山龙介一起,用创意点亮生活吧!
好创意并非可遇而不可求,小山龙介在本书中以亲切幽默的方式向读者传授了89个引爆创意的小窍门。喝咖啡、散步、洗澡……在作者眼中,生活中再平凡不过的小事都可以变幻成开启创意大门的金钥匙。点燃创意,原来如此简单。本书是一本极其简单实用的创意行动手册,广告人和创意工作者可以通过阅读本书轻松摆脱思维瓶颈,每个怀揣梦想的普通人也可以通过本书所授的创意妙招打开大脑,走向特立独行的精彩人生。
思维卡壳、灵感枯竭?别再抓耳挠腮、苦思冥想了!
89个创意妙招帮你捕捉灵感瞬间?突破职业瓶颈?激活创意潜能
让你随时随地,创意爆棚!
创意存储 创意输出 创意管理 时下in的创意整理术
帮你点亮创意,唤醒生活的无限可能
本书特点
留住稍纵即逝的好创意
手机挂件挂支笔,当场记下新鲜出炉的创意
巧用手机的录音功能,及时录下创意的旋律
用博客公开创意,用SNS扩散创意
妙用思维导图,整理灵感火花
整理信息,构筑创意数据库
按时间顺序管理记事本,对抗遗忘
用记事本创建自己的词典,随身携带流动信息库
巧用名片夹,让名片成为活生生的人脉资源库
打造催生金点子的环境
在公共场所进行游牧式工作,吸收灵感
设置工作背景音乐,轻松切入工作状态
在地铁上忙里偷闲,召唤灵感
小山龙介
日本知名畅销书作家、Bloomconcept股份公司董事、“赫曼全脑模型”推广人、业务咨询师、生存技能培训教练,他擅长利用“整理术”处理工作与生活中繁杂的事务,所以身兼数职仍能从容不迫地享受生活。近年来,小山龙介经常以整理术为主题,举行演讲、研讨会和企业研习讲座,积极地向在职场中苦苦挣扎的菜鸟传授工作秘诀。
除本书外,小山龙介还著有《整理的艺术》《整理的艺术2:时间是整理出来的》等书。
原尻淳一
日本龙谷大学研究所经济科研究硕士,后来进入知名广告公司工作,专门从事饮料和食品的品牌宣传策略规划。现为艾回娱乐股份公司(AVEX ENTERTAINMENT)品牌策略部门市场调查室课长,主要负责艺人的品牌赞助、市场调查和订定公司日程计划等工作。
译者简介
阿修菌
蜀中邛州人,伪腐伪宅80后,日语硕士,从事英、日、中三语互译。
创意整理术概念图
前言
及时章信息处理妙招:留住稍纵即逝的创意
创意整理术
手机挂件挂支笔
创意整理术
名片夹里暗藏创意
创意整理术
尽快忘掉刚才想到的主意
创意整理术
尽早扔掉记录了创意的笔记
创意整理术
用语音笔记输出你的创意
创意整理术
用博客公开创意,用社交网站扩散创意
创意整理术
手机笔记法
创意整理术
思维导图笔记法
创意整理术
按时间顺序管理记事本
创意整理术
资料整理到项目文件夹中
创意整理术
将流通型信息转化为库存型信息
第二章时间管理妙招:抓住灵光一闪的瞬间
创意整理术
用电脑管理日程表
创意整理术
星期五晚上确认下周的日程
创意整理术
让你的日程表“弹性十足”
创意整理术
耗时15分钟以上的工作都要写入日程表中
创意整理术
要用零碎时间搞定ToDo列表
创意整理术
用一站地、三支曲子的时间想出点子
创意整理术
充分使用周日程表
创意整理术
用三个月的计划表来实现和谐生活
创意整理术
同时记录别人的日程表
创意整理术
建议开会只开15分钟
创意整理术
抓住灵光一闪的瞬间
第三章整理妙招:用编故事的方法构建信息数据库
创意整理术
鹤见良行工作术中的数据库妙招
创意整理术
用记事本创建自己的词典
创意整理术
我的米其林美食卡
创意整理术
严格挑选人脉
创意整理术
把想看的书和想见的人加入到“关注列表”中
创意整理术
让书架变身为知识数据库
创意整理术
把社交网站当做论文写作工具
创意整理术
用照片创建故事数据库
创意整理术
给不好记的东西“添油加醋”
创意整理术
“出租车导航”与“指挥部下”的相同之处
创意整理术
用编故事的方法构建信息数据库
第四章五感妙招:品味来自眼、耳、口、鼻、身的感动
创意整理术
思考是生理现象
创意整理术
晚上九点前睡觉
创意整理术
使用眼罩的睡眠妙招
创意整理术
早起淋浴,洗出好创意
创意整理术
在秘密花园进行游牧式工作
创意整理术
在办公室里开个茶会
创意整理术
用简单工作激发创造力
创意整理术
用钢笔画线
创意整理术
思维卡壳时,奔赴现场接地气
创意整理术
一秒两步,走出好创意
创意整理术
播放自己的主题曲
创意整理术
确定开始工作时的仪式
创意整理术
吃些升糖指数低的食品
创意整理术
找到激发创意的模式与风格
第五章思维妙招:与创意邂逅,与创意离别
创意整理术
两个思维路径
创意整理术
翻转创意的“阴阳思维法”
创意整理术
直指本质的“三角思维法”
创意整理术
用实体工具来构思创意
创意整理术
改变语调
创意整理术
多看些“好东西”
创意整理术
通过定位图促发形象思维
创意整理术
在曼荼罗九宫格上下点功夫
创意整理术
用杂志碎片做拼贴图板
创意整理术
妙用同义词词典
创意整理术
使用PPT进行“单人创意头脑风暴”
创意整理术
善用搜索引擎,与创意建立链接
创意整理术
用朋友的网络弥补自身的不足
创意整理术
在网上向素不相识的人求助
创意整理术
硬盘是个聚宝盆
创意整理术
先别说出结论
创意整理术
与创意邂逅,与创意离别
第六章构思妙招:改变固有视角,借鉴成功方法
创意整理术
向值得尊敬的人偷学“方法”
创意整理术
替换分母,提高自身价值
创意整理术
创造新分母
创意整理术
用“矩阵乘法”从旧事物中找出新意义
创意整理术
他山“结构”,可以攻玉
创意整理术
模仿大人物,复制伟大创意
创意整理术
切换视角,换位思考
创意整理术
配合对方,下调视线
创意整理术
打造自己的制胜模式
创意整理术
换个发型,打破自己的模式
创意整理术
去旅行
创意整理术
好东西自有其好的原因
创意整理术
重要的是传递信息
创意整理术
改变固有视角,借鉴成功方法
第七章决策妙招:留出空白,等候创意降临
创意整理术
迷茫的时候,先找人聊一聊
创意整理术
利用上司,自然干劲十足
创意整理术
你的工作有80%是没用的
创意整理术
行动有规有矩,工作有声有色
创意整理术
越重要的事越易被忽视
创意整理术
会议四大法则——开会时必须守住的底线
创意整理术
日程表与会议记录要配套使用
创意整理术
拥有装满偶然力的口袋
创意整理术
勿忘,人固有一死
创意整理术
“预告全垒打”的感觉真好
创意整理术
留出空白,等候创意降临
出版后记
创意整理术01
手机挂件挂支笔
及时个要介绍的妙招是“必须随身带支笔”。俗话说“笔杆子能当枪使”。要是没带上这件武器,难得的灵光一闪也会很快消失在记忆的彼岸。
比如我们跟朋友天南海北地一通瞎聊。在那些不经意间脱口而出的玩笑中,必定也有很多精辟之处。只是大家聊得正在兴头上,很少有人能记住它们。但一个人能否成为“创意黑客”(Idea Hacker),就看。
不过话说回来,为什么这些好点子总是很快就被忘记呢?那么经典的主意,理应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才对。可是事实是残酷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过不了多久,那些好点子就会从你的记忆中消失得无影无踪,空留一声叹息:“哎呀,当时想出了个超经典的主意,是什么来着?”
事实上这是有原因的,因为好的创意常常是一种“意外的收获”。在《怎样想出金点子》(阪急交流社)这本书中,詹姆斯?W?杨做了这样的定义:“所谓金点子,是既有要素按新方式组合。”即使信息是旧的,也能按照新的排列方式进行重组。这就是金点子诞生的瞬间。比如说,医院和快餐店两个都是人们熟知的东西,如果我们将两者合二为一,就能想出“得来速①”式就诊机制。这也是个不错的点子。
不过这类点子在记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那就是组合方式是“新的”。正因为这种灵感是旧信息的新组合,是前所未有的,所以总是很难记住,过不了多久就会忘记。而且,一旦忘掉之后,就算你再怎么搜肠刮肚,回忆起的也只能是“隐约记得那是个意外组合方式的产物”。就算你再怎么努力想要重新梳理当时的思路,也很难再抓住一丁点蛛丝马迹了。
我带着这样的问题,进行了无数次试验。终于找到了一个随时都能将灵感记下的方法。那就是“随身携带一支笔,走到哪里在哪记”。
纸张倒是随处可见。比如咖啡厅的纸巾、杯垫。如果你随身携带名片,那么名片的背面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可是笔却不是想找就能找到的,去找别人借又太麻烦。所以我们有必要随身携带一支笔。
上衣插一支,记事本里插一支,公文包里也插上一支。这样一来,在大多数场合,我们都能确保笔不离手。还有一些能挂在钥匙链或手机挂件上的微型笔可供我们使用。这样我们就能跟“糟糕,没带笔!”的状况说拜拜了。
现在我来说下笔的种类。从可以适用于多种纸质这点来说,我个人推荐水性笔②。如果纸质不够好,就很难用油性笔往上写东西。比如说咖啡厅的纸巾,用油性笔写起来就有点困难。而水性笔的话,虽然墨水会晕开一点,但写起来还是很顺畅的。
接下来我会为大家介绍一些妙招。比如如何把好的创意从脑子里输出,然后如何对这些输出的点子进行管理。这些都是创意黑客的基本技能。
只有当你开始记录你与灵感邂逅的点点滴滴,你才能成为灵感的“钟爱之人”。
创意整理术02
名片夹里暗藏创意
笔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是怎么解决笔记用纸的问题。就像前文提到的那样,这个问题的结论是,不用太纠结于笔记用纸的问题。你只要随身携带一个小记事本即可。就算没有记事本,地球上也到处都是可以记东西的纸。
真正的问题其实在后面,那就是记了笔记的纸张很容易丢失。
很多人记了笔记后就不管了,这种情况最容易造成笔记的丢失。例如你把笔记扔到未经整理的办公桌上,它就很有可能变成“资料海洋”里的一颗尘埃,或者是一不小心错写在其他记事本上,结果必然是行踪不明了。
那么,我们该把这些笔记保管在哪里呢?
如果是商务人士的话,他们有一个“法宝”,能够确保记笔记的纸张不丢失,那就是名片夹。谁都不会轻易丢掉别人递来的名片,谁也不会让自己的名片无家可归。如果把满载创意的重要纸张放入名片夹,我相信是肯定不会丢失的。
我还经常使用跟名片夹大小相当的纸张来记笔记。如此一来,就能藏入名片夹,随身携带了。
与希望大家能够将它小心收入名片夹,带着与好创意“交换名片”的想法来对待它。
?创意整理术03
尽快忘掉刚才想到的主意
当别人问你“为什么要记笔记”时,如果你回答“是为了记住那些点子”,那只能说你级别太低,离“创意黑客”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也许你会觉得这么说不可思议,但高级别的“创意黑客”肯定会这样回答:“记笔记是为了遗忘。”
人的记忆有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之分。短期记忆顾名思义,是为了进行短暂记忆而存在的。当我们进行复杂操作时,短期记忆会开工,提供支持。
但是这种短期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如果我们想要记住灵机一动而闪现的好点子,则用于其他操作的短期记忆容量就会减少。这和电脑工作的情况很像,如果我们同时打开一堆程序,电脑运转速度就会变慢。
为了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高手们都会将点子记录下来,然后便立即抛诸脑后。所以我们是在用记笔记的方法,。
但是也存在具有超强记忆力的人。这类人过目不忘,见过一面就会记住,开会无需笔记也能记住会议内容。我们知道这种人实际上是动用了长期记忆,他们利用因果关系或背景故事来整理信息,将其收纳于脑中。
另一方面,点子是用新方法重组旧信息而得出的产物。它是一种新的组合方式,且没有背景故事作支撑。所以即使我们想用长期记忆来记住它,也很难如愿。为此我们不得不依靠短期记忆来帮忙。如果企图强行记忆的话,必然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我们说“好点子也需烂笔头”的原因就在如此。
?创意整理术04
尽早扔掉记录了创意的笔记
接下来是。对,横下心来,果断扔掉。
记下笔记后,人容易安下心来,然后就会连记了笔记这件事都忘得一干二净了。难得的一个好主意,却没法付诸实践,只能惨遭遗忘,这种风险是存在的。
要说笔记,那就是一块生肉。只有上锅蒸煎炸炒一番,才能成为喷香扑鼻的美味佳肴。如果你将它放在一边,置之不理。它的命运只能是鲜美不再,蝇蛆丛生。同理,为了记在纸上的点子能够派上用场,我们需要养成一个习惯——不积压笔记库存,及时使用,用罢即扔。
为了扔掉这些笔记,我们有必要找个地方把笔记内容重新整理一番。
整理笔记的平台,记事本。哪怕只是单纯地将笔记中记满的点子仔细誊写到记事本上,我们的思维也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整理,这些点子也能接上地气,变得越来越实用可行。没有时间的人,也可以直接将记有笔记的纸贴到记事本中。即便如此,也比放任不管要有效得多。整理的关键是按时间顺序记录。这样一来,等到日后再翻看时,我们就能一边回忆大概的时间点,一边进行搜索。①
此外也有人找人聊天,以此整理自己的思路。因为你需要向对方传达信息,所以你会有意识地注意“要跟别人说清楚”,原本零散的点子也会因此联系在一起。而且有了对方的反馈,还能为你激发出新的灵感。②
我还推荐另一个方法:将想到的点子写进邮件,发给别人看。这跟聊天时一样,你会有意识地注意要跟人把话说清楚,所以你的点子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整理,还能留下确切的记录。
还推荐一个方法:写进博客里。从1996年开始,我便在网站上写日志。那时博客还没流行起来。写着写着,我便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把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点子都记下来,以备日后之需。要是有读者的话,那便更是干劲十足了。人们因你的点子,或惊讶或喜悦,
社交网络服务(SNS)也是很给力的输出平台。Facebook采用实名注册制度,朋友网络中的人脸和名字都能保持一致。这样的平台让你能放心发表你的点子。朋友们也会对你直言不讳,发表他们的意见和反馈。③
将这类信息整理方法归纳成两种输出模式,结果便如下图所示。如果我们只管流通型信息的话,最终什么都记不住,好点子也无法变成现实。而记事本或电子邮件,甚至博客和Facebook都能成为它的库存平台。
?创意整理术05
用语音笔记输出你的创意
刚才我向大家介绍了一个输出点子的方法——跟人聊天。但是在快节奏的社会,并不是随时随地都能找到一个人来认真听你说话的。即便找到了一个聊友,若是聊得忘乎所以了,那么好不容易闪现的灵感也会从指缝溜走,等于又绕回起点了。这时候语音笔记就能助你一臂之力。
著名作家西德尼?谢尔顿(Sidney Sheldon)等人的写书方式很有名——用口述的方法来写书。如果能把口述的写作方式运用好,就能形成强大的输出模式,这种模式强大到可以用来写书。实际上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也尝试了一下语音书写法。其威力之大,让人不得不拍案称奇。
比如即便刚开始张口说话时点子还没成形,说着说着,你就会发现获得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你受到自己言语的触发,大脑里就像即兴剧开演了一样,故事情节不断展开。①这个语音笔记有几个关键点。
一个是笔记要言简意赅,一段音频只说一个点子。这是我们需要贯彻的原则。当我实际尝试语音笔记后,发现话匣子一旦打开,就很容易收不住。事后再倒过去重听,就会觉得非常痛苦。
还有一个是配合着走路的节奏,语调也会变得非常舒缓。行走的过程中,眼前的风景不断变换,你的心情也能随之不断转变。
此外,边走边说还有个好处。那就是不会招来别人奇怪的眼光。若是站在一个地方自言自语,很容易会被别人质疑“那个人在干什么呀?”你自己也很难坚持下去。语音笔记较大的一个障碍便是旁人诧异的目光——“他在录音,很可疑呀……”所以我推荐这种“边走边录”的方式。
顺便一提,我使用的是iPhone的录音功能。其他非智能机也有这种功能。正式的演讲或研讨会,我一般都用录音笔来录音。不过如果是想尝试一下语音笔记的话,倒没有必要专门去买个录音专用设备。利用好手上的资源就足够了。
?
创意整理术06
用博客公开创意,用社交网站扩散创意
现在大家已经习惯写博客了。它最早是用来写网络日志的,而现在博客已经不仅仅是网络日志,更是记录我们生活点滴和想法观点的媒介,也是用来存储点子的好平台。
我(小山)正在运营一个共同执笔的博客,当做仓库使用。名叫BLOOM CAFE(www.bloom-cafe.com/)。这个博客有多位博主共同写作,发挥协同效应,可以吸引许多读者,这是其优点。大家不妨也试试邀上几位好友,开个这样的共同博客。
这种仓库型博客刚刚起步时,如不加以宣传,想必也无人问津。好不容易写出点什么,还是希望更多的人能来看看吧。我们可以利用Facebook的“好友推荐”按钮①,或是使用Hatena网站的书签功能②。设置好后,看过的人就能很容易地将你的文章推荐给别人。这样信息便流动起来了,你的读者群也会随之扩大。
这样一来,我们便有了一个工作流程,即用博客存储点子,再用SNS让它流动起来。
?创意整理术07
手机笔记法
说到随身携带、形影不离的工具,肯定是手机。最近以智能手机为代表,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其实我们在构思创意时,也可以使用这个工具。我在电车上,经常使用,随时记录想到的东西。
手机让我们即使没有纸笔也能做笔记,最重要的是这样记笔记的动作非常自然。如果你掏出纸笔写写画画,别人一眼就能看出你在记些什么。而用手机记录的话,在旁人看来就像是在发短信一样,没有什么奇怪的。
再者,电车还有个优点。那就是它的环境很适合想主意。首先,头上悬挂的广告牌上满载着时事信息,新产品的广告也像走马灯一样不断更换,不会让你觉得腻味。人多也是一大优点。每个人所拥有的信息量更是巨大。从发型、眼镜、背包,到动作、气场、表情。可谓是大千世界,应有尽有。总有一个能勾起你的兴趣。
还有节奏。恐怕没有一种交通工具可以像电车那样让人能够亲身感受到节奏了。所以在电车里,我们可以很舒服地接受各种各样的刺激。这种环境对构思点子而言,是求之不得的好场所。①
我还在构思点子的方法上下了些功夫。例如我给自己定个题目:“想一个适合年轻女性喝的新酒类商品。”并要求自己在车从新宿站开往池袋站的这段时间内完成构思。首先,我会在车里找个符合目标人群条件的女性。然后去思考如果是她的话,适合什么样的酒。然后将想到的要素不断列举出来。接下来,将这些要素进行组合,不断酝酿出新的点子。
目标人群就在你的眼前,想必你脑子里的形象也会不断丰满起来吧。在往返的车内,轻轻松松想出二十来个创意也不在话下。
我事后再重新看一下这些笔记,像这样有意识地把点子都存储起来,今后写计划书或开发新业务时,就能随时提取,随时使用了。
如果你是智能手机用户,推荐使用(http://www.evernote.com/)的APP。在手机上装了这个软件,再装一个到电脑上,你就能实现数据的无缝式共享。它的普通账户是免费的。
实际上这本书中的点子,几乎都是在上下班的电车中记录下来,然后誊写到电脑里的。恐怕车里没人能想到我是在用手机写书吧。
?创意整理术08
思维导图笔记法
我最受不了耗时长的会议,每次都处于游离状态,等到回过神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在开小差,这总是让我错过一些重要的数字。于是我告诉自己“要专心致志,不要开小差”。可是我越努力地告诫自己要专心,就越没法集中精力,神游得越厉害。
后来我用了思维导图①做笔记,这种方法帮我解决了思维涣散的问题。它的具体做法是以从中心向四周放射的方式做笔记,将想到的东西自由地进行连接,不断记录。
笔记像树枝一样呈放射状地生长。例如广告项目,有广告手法的树枝、广告效果的树枝、产品活动日程的树枝、广告预算的树枝等。我们可以同时给这些树枝做记录。所以就算会议途中,话题突然转换,我们也能轻松应对。
使用了思维导图后,就算思维再跳跃,也能够顺畅地进行记录。就算开始思考别的东西,思维导图也有足够的灵活性,让你立刻开始做新的笔记。这样一来,反而能提高精神集中力。这种笔记方式能让你体验到大脑运转不断加速的感觉。
用了这个方法后,我们就能在听人介绍计划的同时,把当场撞击出的灵感火花整理出来。这种高端技巧做起来却是易如反掌,当我们领会客户的意图后,他之后说的话只需竖起一只耳朵,听个大概就行了。剩下的精力用来奋笔疾书,把当场想到的创意和灵感落实到书面上。于是你就能永远跟“无聊会议”、“发呆会议”说拜拜了。
此外,我们也能用思维导图来做会议记录。开一场会,总有很多人说很多话。想要认真总结,可是相当费工夫的。不过,思维导图适用范围广,即便会议上大家七嘴八舌,你方唱罢我登场,我们照样能交出一份像样的会议记录。
就像这样,当会议信息不断流动的时候,我们就应该选择动态的记录方法。这是很重要的。普通的记录方法适合线性、条理清楚、单向流动的信息,不适合记录非线性的信息。而思维导图可以说是专为存储非线性流动的信息而设计的记录方法。
顺便一提,这种思维导图也能用电脑来制作。如果你想找个简单的入门软件,那可以用FreeMind,它是免费的。有个网站叫“玩转FreeMind俱乐部”(www.freemind-club.com/),上面有很多实用的方法,非常方便。这种软件Windows版和Mac版都有,所以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也不成问题。
如果你想制作成甘特图,方便工作使用的话,推荐MindManager(www.mindjet.com)。
?创意整理术09
按时间顺序管理记事本
前面我们看了如何记录属于流通型信息的创意,接下来我想思考一下与这些信息的存储平台——记事本有关的妙招。
我们会不断往记事本里添加更多信息,所以如果不事先制定一个规则,进行严格管理的话,到了紧要关头就会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我写到哪里来着?”
于是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确保自己手中。我发现不少人按照领域或客户分类,同时使用好几本记事本。可是记事本不断增加,反而会让我们忘记把创意写到具体的哪一本了。①
此外,如果出现一些跨领域或是同时跟两个客户有关的信息,我们就会纠结到底该写到哪一本里面,人们把这种问题称为“蝙蝠问题”。因为大家总是在讨论蝙蝠到底是飞禽还是走兽。
考虑到这个问题,我决定还是一次只用一本记事本。
但是,现在又出了个新问题,那就是“搞不清楚哪里写了什么”。各种纷繁的信息不断增多,记事本就会变成一个黑匣子。为了避免这种混乱局面的发生,我们就需要有个“索引”,来告诉我们哪里有什么样的信息。
人的大脑容易遗忘很多细节的东西,不过对时间顺序倒是记得很清楚。例如我们一般不会把一周之前开的会议和前天开的会议混为一谈。至于为什么不会弄混,那是因为这背后有一些背景故事。告诉我们“有这样那样的来龙去脉,所以变成了现在这样”。
也许很多人会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但某件事如果没有背景故事的确很难让人记住。例如一周之前吃的东西,要是没有前后的脉络,我们很快就会遗忘掉。①
这么一来,记住什么时候在记事本上记了笔记,就成了当务之急。在记事本上记东西的时候,这就是方便查找信息的索引。为了不使日期顺序发生混乱,我们必须翻到新的一页,记录新24小时的笔记。规则就是这么简单。
如此一来,等我们需要找跟某人开会的记录时,只需要打开日程表,查看开会时间,再根据时间去找到相应的那一页即可。
我们还需要将开始使用记事本的日期写在封面上。这样的话,我们就能从封面看出里面的内容大概是什么时候记录的了。
如果用这种方法添加索引,那即使是几年前的记录,我们也能根据开会的日期找出它来。
?创意整理术10
资料整理到项目文件夹中
对于资料,我采取跟记事本不同的管理方法:使用“项目文件夹”进行管理。具体做法是按照项目分类管理资料。使用不同文件夹时,可以同时切换大脑模式,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首先,请按照项目的数量准备相应的透明文件夹。如果可能的话,好是五颜六色的。透明文件夹也常用于传递资料文件,相信每个办公室里都有富余的。(具有可持续性的整理法的关键便是使用这类大量存在于办公室里的工具。)
然后在透明文件夹的右上方贴上标签。上面写上开始使用文件夹的日期和项目名称。这就是之前在“按时间顺序管理记事本”那部分提到的。一看见日期,我们就大概了解里面装些什么文件了。
顺便一提,如果用马克笔把标签装饰得漂亮些的话,用着会心情愉快。①如果觉得麻烦的话,可以在便笺纸背面写上标题,然后贴在透明文件夹的内侧也行。
做好了带日期的项目文件夹后,只需把资料往里放,就算作是整理了。
然后我们再用“”来进行管理。这是野口悠纪教授在《超级整理法》中推荐过的方法。
首先,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文件夹,确保越靠里的文件越老。然后,工作时抽出来的项目文件夹,放回去时要放到最前面。这样一来,老的文件夹就被自动地“排挤”到后面了,留在前面的都是经常使用到的文件夹。
这样一来,用不着的文件夹就被挤到后面。这种方法叫做“排挤式文件管理法”。日后再定期处理那些被排挤到最里面的文件夹即可。
我们像这样用目前使用中的文件(它们位于“”),用“
如实描述
物流太慢
非常满意,很喜欢!
内容一般般吧
宝贝还不错
书还没看,就是太慢了,一次比一比慢,给的预计送达日期问快递说还没有收到包裹呢!包装也太随意了,就一层塑料袋,书都损坏了!
好创意并非可遇而不可求,小山龙介在本书中以亲切幽默的方式向读者传授了89个引爆创意的小窍门。喝咖啡、散步、洗澡……在作者眼中,生活中再平凡不过的小事都可以变幻成开启创意大门的金钥匙。点燃创意,原来如此简单。本书是一本极其简单实用的创意行动手册,广告人和创意工作者可以通过阅读本书轻松摆脱思维瓶颈,每个怀揣梦想的普通人也可以通过本书所授的创意妙招打开大脑,走向特立独行的精彩人生。
快速读了一遍,感觉没有什么收获,后悔买的这本书。
国外的办公环境和习惯还是和国内不一样的,部分借鉴一下还是可以的。
感觉不是很实用。而且书质量一般。看来这事还是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前面的各类小技巧还是不错的 跟我之前的想法有很多类似的地方 但是感觉后面的就是在凑字数扯淡了。。。。
有段时间对整理和收纳很着迷,所以买了这本书。还没开始看,希望能带来惊喜。
值得看一下,不过其实用处不大,很多知识已经知道了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随时整理,整理思想思绪、整理生活周边,整理才更清楚、更了解状态,养成随时整理的良好习惯吧。
整理的艺术系列终于出第三本了~延续了此前的风格,实用、有趣、已操作。推荐这本书~
这本书是帮同事买的,他一直有看这个系列的书,觉得很棒…
为写论文 一口气看完了 内容和整理的艺术1 2有重合 买4或者3就可以了
刚买回来不久。这本书字不是特别的多,也不是只讲一些大道理,提倡的做法还是挺实际的。不错!!
这个系列的书很不错,整个系列都已经购买,对生活有很大启发,推荐大家阅读
不错,挺好的,物流也给力!不错,挺好的,物流也给力!
为啥一定要评价呢?只能评价包装和快递,书本内容没看。所以不知道是否值得。
内容很好,岛国对于整理学问还是非常有研究的的,仔细揣摩可以提供工作效率。
第一本里有相关的内容,但比较少,希望这本专门讲创意整理的会带来更多惊喜~~
写得很好,对于忙碌的现代人来说,时不时整理一下自己的生活工作会很有一种轻松的感觉。
先看了秋叶的《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书中引用了这本书的很多方法。
对工作的整理,对生活的整理,有时候人的确需要整理自己
#《整理的艺术》#日本生活节奏快是出了名的,而他们的整理术也就顺理成了一门学问。小山龙介这位生活黑客呈现了一个移动、便利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虽然很多网站、软件或服务还未能在国内普及,但它的新锐、积极却是值得学习的。在社会发展如此迅速的阶段,把它作为拓宽思路的一本书籍,也还不错。
看完这本书才知道,原来创意也是可以整理的。日本作者真的够细心,书里分享了很多工作和生活中可以用得到的绝招,教人怎么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留住稍纵即逝的创意,非常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