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创新思维力图书
人气:123

创新思维力

本书介绍了创新思维的障碍及方法,以及提高思维能力的途径。

内容简介

本书在阐述创新思维障碍及其形成机制的基础上,解密了80余种创新思维方式,剖析了其原理,提出了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若干途径,并辅之以典型的案例详解了各种创新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对于研发人员、管理人员、策划人员及营销人员等拓展思维、打开思路、提升能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编辑推荐

创新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发生在我们身上,它不是研发人员的专属权利,我们每一个人不仅能够而且应该进行创新,通过创新,改进我们的工作,改善我们的生活。

作者简介

吴寿仁,工学硕士、管理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先后出版《以技生财》、《创业路径》、《企业孵化原理》、《企业技术创新手册——从技术研发到应用转化的188个问题解读》、《创新知识基础》等8部专著,主编或参与主编《上海科技创新政策实用手册》、《走向自主创新——中国现代创新的路径》等多部著作。

目录

前 言01

一、创新与思维01

1、创新就是更好地实现价值02

2、思维:从表象深入到本质09

3、创新思维就是突破常规15

4、创新力与思力18

5、创新思维的典型案例 21

二、思维定势29

1、思维定势导致成人与小孩间的思维差异大30

2、阿西莫夫的惯性思维34

3、线性思维:为什么海关关员没查出走私卡车?36

4、模式思维:成败均在模式38

5、惰性思维导致大象被烧死39

6、点状思维导致女大学生跳楼自杀41

7、习惯思维导致"点金石"功亏一匮42

8、思维定势有三种形成机制43

9、思维定势有助于解决大量的常规问题45

10、努力突破思维定势48

三、思维偏见51

1、偏见就是思维出现差错52

2、偏见源于经验54

3、利益偏见是对公正的无意识偏离56

4、位置偏见缘于所处位置57

5、文化偏见缘于文化差异59

6、华盛顿如何使盗马贼现形?(沉锚效应)61

7、为什么如此明显的信息事前未被发现?(后见偏见)63

8、"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框定偏见)65

9、由部分推知全体的刻板印象66

10、自我抬高的乌比冈湖效应67

11、孤立效应:孤立而显著69

12、偏见形成的三种机制71

13、偏见产生的根源74

14、偏见的影响76

15、偏见的运用77

16、偏见的消除办法79

四、思维的发散性与收敛性81

1、一支铅笔有多少用途?(发散思维:突破定势的局限)82

2、如何发现蚊子是疟疾传播的媒介?(收敛思维:从众多信息中找到所需88

3、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结合起来更有效91

4、"私家园林禁止入内"和"如果在林中被毒蛇咬伤……"有何不同?

(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94

5、龙缸怎么按斤卖?(纵向思维与横向思维)99

6、共振式多用调音器是如何发明的?(单向思维与多向思维)103

7、双方出价相差15 倍的一项技术转让是如何谈拢的?

(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106

8、电视技术是沿着怎样的轨迹发展的?(平面思维与立体思维)108

9、是继续还是改变?(平行思维与垂直思维)111

五、思维的形象性与抽象性113

1、大脑基于什么来认识事物?114

2、基于认知的思维方式116

3、孙正义投资阿里是感性思维还是理性思维?121

4、1+1=2 吗?(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125

5、出现矛盾该怎么办?(形式逻辑思维与辩证逻辑思维)128

6、如何找到放置炸弹的人?(想象与推理)130

7、让自相矛盾自己凸显出来(归谬思维)138

8、你相信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吗?(归纳思维与演绎思维)139

9、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训练141

六、联想思维145

1、联想——由此及彼146

2、突破固定的思维方向(联想思维)149

3、联想思维三方法151

4、思维突然发生短路( 直觉思维)153

5、灵感思维——突然开启新的境界158

6、直觉与灵感密不可分167

7、用熟知的事物解决新问题(类比思维)168

七、思维转换173

1、此路不通走彼路(换轨思维)174

2、感同身受(换位思维)177

3、突破常规的思维路径(跳跃性思维)180

4、将不可能变可能(颠覆性思维)183

5、迂回前进(U 形思维)187

6、将他人的经验与做法复制(移植思维)190

7、触类旁通(侧向思维)194

八、思维视角197

1、突破思维的禁锢(批判性思维)198

2、为什么水流的旋涡是逆时针旋转的?(质疑思维)200

3、存同求异(包容性思维)202

4、凡事留有余地(弹性思维)205

5、刚柔并济(刚性思维与柔性思维)207

6、思维的闸门能否打开来(封闭性思维与开放性思维)209

7、态度不同结果迥异(正面思维与负面思维)214

8、心理氛围的晴与雨(光明思维与黑暗思维)224

9、"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协同思维)226

10、善借他人之力(众向思维)227

九、思维品质229

1、既是顶层设计又要综合考虑(系统思维)231

2、思前想后,才能把握好今天(超前思维与后馈思维)233

3、既抬头看路又埋头拉车( 宏观思维与微观思维)237

4、静中看到动,动中看到静(静态思维与动态思维)240

5、化干戈为玉帛( 和谐思维与矛盾思维) 243

6、要有发现美的眼力(对称性思维与非对称性思维)245

7、克敌制胜的法宝(战略思维)247

8、中荣金属大爆炸为什么会发生?(质变思维与底线思维)250

9、可否用数字说话?(模糊思维与思维)256

十、思维层次261

1、把握事物发展简单化与复杂化的两个方向(简单思维与复杂思维)263

2、合合分分,创意无限(组合思维与拆分思维)273

3、加中有减,减中有加,加减互存(加法思维与减法思维)282

4、从小米看成功的秘密所在(互联网思维)285

十一、提升创新思维力291

1、思维能力的提升路径292

2、激发创造力297

3、营造创新环境301

4、开发创新思维力的途径305

参考文献308

精彩评论311

在线预览

前 言

企业要发展必须创新,个人要进步,也必须创新。创新离不开创造,创造离不开思维。能够引发创造的思维就是创造性思维,引发创新的思维就是创新思维。

2010年笔者受上海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委托,编写了上海市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公需科目继续教育辅导教材《创新知识基础》一书。该书从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创新活动的角度出发,由创新概述、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和创新政策六章内容构成。自2012年以来《创新知识基础》一书先后进行了两次修订,以确保该书能够顺应科技创新新形势的变化和需求。2013年底,笔者着手考虑对此书作第三次修订。经过创新公需科目四年来的教学实践和培训教师的反馈,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实践需求,笔者初步考虑将修订的重点放在"创新思维"这一章。这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创新思维显得更加重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全国上下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开展的深入程度也前所未有。创新活动的开展需要善于运用创新思维,而用好创新思维的前提就是需要深入认识创新思维。二是在前两次修订中,涉及创新思维的内容不多。基于这样的原因,笔者开始着手修改"创新思维"这一章内容。

修订辅导教材是一件比较痛苦的事情,既要顺应形势的变化,不断充实新的内容,又要保障篇幅的相对稳定,删减一些不必要的内容,也就是要求增减幅度必须基本同步。增加内容相对容易一些,但删除内容却比较困难。因为修订教材实际上要打破原有的知识体系,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单纯的"破"与"立"均比较容易,但在"破"的基础上进行"立"却不那么容易了。

经过近半年的学习、调研和思考,笔者在动笔修改时,发现随着认识的深入,需要增加的内容越来越多,而删减却越来越难。又经过两个月的痛苦煎熬之后,笔者突然灵光乍现,何不跳出"创新思维"一章修订的定势思维的局限,干脆另起炉灶,重新写一本有关创新思维的书呢。主意已定,笔者就开始重新安排内容,按照成书的要求进行编写。

创新是人们的一种价值判断,即与过去相比有新的进步就是创新。无价值则无所谓创新,与过去相比无进步也无所谓创新。为追求新的有进步意义的结果,这就对我们的思维提出了新的要求,追求新的有进步意义结果的思维就是创新思维。与之相反的是再现性思维。所以说,创新思维不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更不是一种新

的思维形式,而是改变平时思考问题的角度、方式、方法等,得出超出平常的新见解。换句话说,创新思维是一种统称,是对凡是能够产生新的有进步意义的各种思维形式、思维方式的统称。我们与其去探询所谓的创新思维是什么,还不如设法从已有的思维形式或思维方式中得到新的有进步意义的结果,在运用各种思维形式、思维方式时,改变视角,或退后一步,或跨前一步,或站高一步,或往下站低一步,从多个视角看事物,便可将事物看得更周全一点;或者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将问题想得再远一点,再深一点,再透一点,再细一点,再清楚一点,既要想象出事物的轮廓,又要想清楚事物的细节,既要将问题当成一个整体进行思考,也要拆分成若干个局部进行思考。在思考问题时,我们还可以作出各种假设,可否把复杂问题作简单化处理,或者可否把简单的问题想得再复杂一些;也可将多个事物组合起来,或者将一个事物拆分成多个事物;还可再拓展一些,在现有事物上增加一些,或者减少一些等。通过这样的转换或转变,我们能不能得到新的事物,寻找到现有问题新的解决办法。将简单问题复杂化思考,或对事物进行组合,或在现有事物上增加事物,实际上就是发散思维,与此相对应的,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思考,或对事物进行拆分,或在现有事物上减去部分,就是收敛思维了。

本书大致可分为五个部分共十一章。及时部分是引言,即及时章。及时章换一种视角看创新的内涵,改变已有对创新下规范定义的方式,而是采取描述的方式,从多个视角来看创新,可对创新有一个直观且立体的印象。既然是介绍思维的书,为叙述方便,及时章对思维作了一个不完整的介绍,进而对创新思维作了简要的介绍。为方便读者对创新思维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及时章分析了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案例,该案例无论从创新的角度还是思维的角度,都是比较典型的,是值得借鉴的。

第二部分讨论创新思维的障碍,即思维定势和思维偏见。无论思维定势还是思维偏见,都是人的心理在起作用。由于心理因素,你所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也就是说,人与事物之间虽然面对面,却隔着一层——"人心",从而使你对事物作出误判。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既有不利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也许你会认为,相对于创新活动而言,思维障碍会错失一些机遇,阻碍了创新,是弊大于利。但是,你也可利用他人的思维障碍抓住机遇,变不利为有利。因此,学习和了解思维障碍,就是要努力克服其不利的一面,用好其有利的一面。

本书第二章介绍了思维定势的基本概念,它主要表现为惯性思维、线性思维、模式思维、习惯思维等。惯性、线性、模式和习惯的内涵是比较相近的,有些文献干脆将思维定势等同于惯性思维,但在现实生活中各自的使用情景又有些细微的差异。思维定势的形成机制就在于人们内心隐藏的"偷懒"心理,克服"偷懒"心理就可以克服思维定势了。

第三章介绍了思维偏见的基本概念,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利益偏见、经验偏见、位置偏见、文化偏见等。随着行为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偏见的表现形式五花八门,本书只是列举了一小部分,难以穷举。偏见的形成机制主要是心理暗示、心理归纳和心理图式。要克服心理偏见是不可能的,只能运用各种创新思维来减缓其程度。

第三部分有关创新思维的基本方式,包括发散思维、收敛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联想思维,分别是本书的第四、五、六章。正如前面所介绍的,思维本身并没有创新与不创新之分,只是将有利于创新的思维统称为创新思维而已。事物总是矛盾运动的,有正的一面,往往也存在负(或背)的一面;有放的一面,也就有

收的一面。为充分认识各种思维方式,本书将相近的思维方式或思维形式放在一起介绍,将相互对立的两种思维方式放在一起介绍,以增强体系感和立体感,也有利于结合起来运用,或者交互运用。

第四章介绍思维方向,即思维的发散性和收敛性,主要是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及其各种表现形式。通常情况下,横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求异思维、立体思维、平行思维被认为是发散思维,或等同于发散思维。尽管纵向思维、顺向思维、单向思维、求同思维、垂直思维不能等同于收敛思维,但为了使各种思维形成强烈的对比反差,将纵向思维与横向思维、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单向思维与多向思维、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平面思维与立体思维、平行思维与垂直思维等都放在第三章介绍,有助于读者深入认识并理解运用各种思维方式。

第五章介绍思维的认知方式,即思维的形象性与抽象性,主要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以及各种相近的思维方式及其思维形式。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相对,分别与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近。逻辑思维属于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相对,而在逻辑思维中又分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想象是形象思维的形式,推理是抽象思维的形式,而且想象与推理是相对立的。归纳和演绎都是逻辑思维形式,而且又是相反的思维形式。

第六章介绍联想、联想思维及其方法和形式。联想既是一种发散思维,又是一种形象思维,既有发散思维和形象思维的某些特点,又有自身的特点。想象、直觉、灵感和类比都是联想思维的基本形式,但想象也是形象思维的形式,已经在第五章中作了介绍,类比不仅是一种联想思维形式,又是一种推理方式,是推理与联想的结合,这一章还介绍了直觉、灵感两种思维形式。

第四部分讲述了创新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包括思维转换、思维视角、思维品质和思维层次,分别为第七至第十章。严格意义上讲,思维转换、思维视角、思维品质和思维层次所涉及的各种思维方式都不是基本的思维方式,而是基本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能不能创新,关键在于运用,即在创新活动中灵活运用各种思维形式平时多阅读、多交流、多观察、多思考,自己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许多过去想不明白的,甚至有些钻牛角尖的东西,现在也逐渐明白了,变得更洒脱了些。

本书写完之后,分别发给大学教授、培训机构的培训讲师、协会负责人、科技行政机关科技管理人员、企业科研人员、企业的一线工作人员、大学在读研究生、媒体负责人等审读,他们对本书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给予了积极正面的评价,表示读后较有收获,值得一读。正像一位大学教授所说的,该书适合各种人群阅读,包括大学生、研发人员、管理人员、营销人员等,特别是当读者在进行研发、设计、策划等思维活动遇到障碍时,看看本书,既是一种休息,也许也能从中找到灵感,打开思路,从而突破障碍。

本书只是一种尝试,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甚至错漏之处可能还不少,敬请读者批评指正。本书参考了大量的书籍,参考文献所列书目,百度百科以及网上的许多文献,给予笔者很多营养。书中的许多案例有些引自文献(其中,标"Ф"的案例引自龙柒的《世界上最伟大的50种思维方法》),有些来自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由于一些案例在多种参考文献中出现过,详略各有不同,本书在引用时尽量还原其事实,而且只是用于说明本书的观点。在本书写作过程中,笔者尽可能对所引用的或者参考的文献注明出处,但可能存在差错,如有不当之处,敬请谅解。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书香传**的评论: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好,对我的帮助很大,当当网的服务还是一如既往的好。

2015-06-21 15:04:1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多了解一下思维方式也好的

2015-08-22 16:07:4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2015-09-23 14:07:5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喜欢

2015-11-23 12:57:5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满意

2016-06-20 10:05:4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性价比很高

2016-11-09 13:02:45
来自请***(**的评论:

收到之后很满意 推荐大家购买

2017-01-04 14:33:22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一如既往在当当买书~~好!

2017-02-16 01:05:2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不错,很喜欢,物超所值,!因为性价比很高!创新思维力!

2015-11-11 12:18:18
来自w***b(**的评论:

这本书设计的很朴素,里面排版有待提升,字太密,行间距也密,全本都是字,要不是有两个章节跟我做PPT需求有关,真不会选择这样的一本书来读,也是给自己做PPT提个醒,设计的重要性,真不是批判看脸的时代,真是如此,只有先让人赏心悦目了,才有耐心继续深挖内涵,书也一样

2017-07-22 10:30:26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