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心理疾病漫谈图书
人气:255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心理疾病漫谈

前言: 朋友,你有"病"吗? "这位朋友,你有精神病吧?" 没错,这位朋友,在下问的就是你。 听到这个问题,你恐怕立刻要勃然大怒,回敬一句:"你才有病!" 先别着急。咱们这里说的"精神病",可不是说你到处乱跑、...
  • 所属分类:图书 >心理学>心理学入门  
  • 作者:[宁安宁]著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48423676
  •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2
  • 印刷时间:2016-02-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心理疾病漫谈》全书十五章,每章介绍一种精神病。每章提供一种主题精神疾病自测题目,然后根据自测看看问题的轻重,之后带领读者看看生活中精神病世界的众生万象,然后提供心理学上对此种精神病的解答并给出实用的"生存法则"。

编辑推荐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心理疾病漫谈》介绍了心理学中常见的精神疾病,能让读者在阅读中自测精神病,看看自身是否隐藏着问题;了解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精神病现象,学习心理学中对精神病的解读,后提供一些防范和治愈它们的武器。

作者简介

作者:宁安宁,心理学专业出身,多年来一直研读心理学,颇有收获。

目录

人人都有精神病 1

前言: 朋友,你有"病"吗? 4

及时章 世界上就没有能让我省心的东西——泛虑症 5

1.[精神病自测]你是泛虑症的臣民吗? 5

2.[问题]担忧的等待?害怕性期待? 5

3.[案例]暴力主妇与沉默吃货 7

4.[现象]"屌丝"的焦虑谁能懂? 9

5.[解答]理性情绪行为疗法 10

6.[生存法则]5种心理效应帮你摆脱焦虑 12

第二章 必须这样做,根本停不下来——强迫症 14

1.[精神病自测]看看能给你的强迫症打几分 14

2.[问题]强迫思考?强迫思维? 15

3.[案例]女神的包袱:化妆强迫症 17

4.[现象]手机癌&囤积症 18人人都有精神病 1

前言: 朋友,你有"病"吗? 4

及时章 世界上就没有能让我省心的东西——泛虑症 5

1.[精神病自测]你是泛虑症的臣民吗? 5

2.[问题]担忧的等待?害怕性期待? 5

3.[案例]暴力主妇与沉默吃货 7

4.[现象]"屌丝"的焦虑谁能懂? 9

5.[解答]理性情绪行为疗法 10

6.[生存法则]5种心理效应帮你摆脱焦虑 12

第二章 必须这样做,根本停不下来——强迫症 14

1.[精神病自测]看看能给你的强迫症打几分 14

2.[问题]强迫思考?强迫思维? 15

3.[案例]女神的包袱:化妆强迫症 17

4.[现象]手机癌&囤积症 18

5.[解答]强迫症自助手册:二法让你停下来 19

6.[生存法则]5种心理效应帮你缓解强迫症 20

第三章 无法摆脱的精神天敌——单一恐惧症 22

1.[精神病自测]你是单一恐惧症的一分子吗? 22

2.[问题] 看一眼就吓死? 23

3.[案例]快跑!那里有一只吉娃娃! 24

4.[现象]拼瘦族、考碗族……你在恐惧什么? 26

5.[解答]单一恐惧的治疗:暴露疗法 27

6.[生存法则]4条心理效应让你不再恐惧! 29

第四章 请离我远一点吧,人类!——社交恐惧 30

1.[精神病自测]社交恐惧,你中招了吗? 30

2.[问题]赤面恐惧症?惧人症? 31

3.[案例]躲在电脑背后才能与人交流 32

4.[现象]御宅族、洞穴族……三次元的社交到底有多可怕 33

5.[解答]从情景预演走入真实社交 34

6.[生存法则]6条心理效应助你成为社交达人 36

第五章 给我45度角,我可以让悲伤逆流成河——抑郁症 37

1.[精神病自测]看看你有没有抑郁症 37

2.[问题]4类抑郁症,你了解多少? 38

3.[案例]抑郁症患者 39

4.[现象]春困症、掏空族……都市白领持续低落所为何 40

5.[解答]抑郁症的秘密武器:日常事项与森田疗法 41

6.[生存法则]这些心理效应让你远离抑郁症! 43

第六章 我狂躁吗?我只是淡定得不明显!——躁狂症 44

1.[精神病自测]你的躁狂"修炼"到了什么程度? 44

2.[问题]心境高涨?暴躁易怒? 45

3.[案例]迷失的订单 46

4.[现象]毕业躁狂症&离婚躁狂症 47

5.[解答]躁狂症的生存需要:情绪控制 48

6.[生存法则]学习心理效应,打倒躁狂症! 49

第七章"性趣"背后有隐情!——性偏好障碍(上) 50

1.[精神病自测]你有恋物癖吗? 50

2.[问题]窥阴癖、露阴癖、摩擦癖、恋物癖 51

3.[案例]他们也有性偏好障碍:莫扎特&卢梭 52

4.[现象]咸猪手、内衣大盗……不仅是口味轻重的问题 54

5.[解答]性偏爱障碍的症结:家庭引导最重要 55

6.[生存法则]掌握心理效应,克服性偏好障碍! 56

第八章 别让他人为你的"性福"买单——性偏好障碍(下) 57

1.[精神病自测]看看你是否有恋童情结? 57

2.[问题]恋童癖、性虐待症 58

3.[案例]自杀?不,要虐杀! 59

4.[现象]那些防不胜防的恋童和SM 61

5.[解答]恋童癖的治疗:挖掘原因,对症下药 63

6.[生存法则]这些心理效应让你越活越快乐 64

第九章 上帝把我的灵魂装错了躯体——性身份识别障碍 65

1.[精神病自测]看看给你的性身份识别障碍打几分 65

2.[问题]易性癖?双重异装症 ? 65

3.[案例]被禁锢的灵魂 67

4.[现象]变性人、人妖……我的性别听我的 68

5.[解答]性身份识别障碍的心理原因 70

6.[生存法则]4种效应助你避免性身份识别障碍 71

第十章 我听到上帝的呼唤——精神分裂 73

1.[精神病自测]看看给你的精神分裂到了什么程度? 73

2.[问题]精神分裂症的三大"典型" 73

3.[案例]我的孩子呢? 75

4.[现象]过劳族、周末哭泣族……巨大的压力让你分裂了吗 76

5.[解答]精神分裂的生存出路:家庭支持 77

6.[生存法则]3个方法助你完爆精神分裂 78

第十一章 我和我的灵魂们——人格分裂 79

1.[精神病自测]看看给TA的多重人格打几分 79

2.[问题]人格&多重人格 79

3.[案例]24重人格 81

4.[现象]魔方人、迷失的自我……人人都有不同的自己 82

5.[解答]利用催眠治疗多重人格 83

6.[生存法则]3个效应打败人格迷失 84

第十二章 人生就是一场戏,唯我入戏最彻底——表演型人格障碍 85

1.[精神病自测]看看给你的表演型人格障碍打几分 85

2.[问题]戏剧化&幼稚化 85

3.[案例]凭什么不喜欢我? 87

4.[现象]嗲嗲女、娇娇妹……做作生活如演戏 88

5.[解答]表演型人格可以自我调整 89

6.[生存法则]3个效应去除表演型人格 90

第十三章 不准批评我,但我要怀疑你——偏执型人格障碍 91

1.[精神病自测]看看你的偏执型人格障碍有多严重 91

2.[问题]狂妄的自信 91

3.[案例]嫉妒我的?就凭你们? 93

4.[现象]网络暴民、肆意"人肉"……躲在网络背后,你是不是从不控制自己? 94

5.[解答]偏执型人格障碍者的解药:学会信任 95

6.[生存法则]利用6个效应告别偏执狂 96

第十四章 谁来帮我做决定 ——依赖性人格障碍 99

1.[精神病自测]看看给你的依赖性人格障碍打几分 99

2.[问题]寻找庇护者 99

3.[案例]谁能帮忙支撑我的世界 100

4.[现象]都市怪病——情感依赖症,你中招了吗? 101

5.[解答]依赖性人格障碍的解答原则:从小事开始 102

6.[生存法则]6个效应助你学会独立 103

第十五章 面对绝望,去死一次怎么样?——自杀 106

1.[精神病自测]看看给你的边缘人格障碍 106

2.[问题]绝望性自杀?解决性自杀?边缘性人格障碍? 106

3.[案例]自杀24次的"超级玛丽" 108

4.[现象]大学生为何是自杀的高发群体 109

5.[解答]这四个问题,你可一一想过? 110

6.[生存法则]这些心理效应让你越活越快乐! 112

在线预览

第八章 别让他人为你的"性福"买单——性偏好障碍(下)

1.[精神病自测]看看你是否有恋童情结?

请你找一处安静的地方,回忆自己最近六个月的情形,根据下面的问题作答。

1.你是否对青春期前的儿童或者幼儿过度感兴趣?

2.你是否对青春期前的儿童或者幼儿有性幻想?

3.你是否对青春期前的儿童或者幼儿有性冲动?

4.你是否对青春期前的儿童或者幼儿有性行为?

5.你是否因为对青春期前的儿童或者幼儿的性幻想、性冲动或者性行为而感到巨大的精神压力、社交困难?

6.你是否已经年满16岁并且比所恋儿童或幼儿大5岁以上?

如果以上6个问题中,你的回答有1个以上为"是",那么你可能有恋童癖症倾向;如果你的回答有3个以上为"是",那么你很有可能患有恋童症,建议到专业机构做一下鉴定。

恋童癖是一种性偏好障碍,并且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给社会带来恶劣的影响。这一章我们将介绍恋童癖和性虐待症。

2.[问题]恋童癖、性虐待症

在上一章,我们说到了露阴癖、窥阴癖、摩擦癖、恋物癖等从道德层面往往让人难以接受,也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社会治安。那么,这一章我们提到的恋童癖、性虐待症则更容易发展成犯罪。

前阵子,继"校长"成了让大家闻之色变的名词之后,有24小时,某H看了相关的新闻之后古怪地看着我,一脸严肃。忽然,他冷不丁地问了一句:"你说,我会不会跟他一样,是恋童癖?"

我差点被这个问题呛死。

某H一脸苦相:"我喜欢的动漫人物都是小萝莉!古手梨花啊,维多利加啊,夏娜啊,美羽啊,她们可都是可爱的小萝莉!我不会也是变态吧?"

我笑到岔气,才明白过来,敢情这哥们把萝莉控和恋童癖混为一谈了。为了让他放心,我给他详细讲了何谓"恋童癖"。

平时我们会听到谁谁说:"哎呀,我是萝莉控啊、正太控啊。"这是和恋童癖不同的概念。萝莉控、正太控一般是指对虚拟人物(动漫或电影人物)的喜爱和痴迷,而恋童癖指的是现实生活中对儿童有性幻想或者性行为,所以两者是不同的概念。

在东野圭吾的经典小说《白夜行》中,就有关于恋童癖的情节。一个中年人经常去找一个妓女逍遥,谁知道,他的目标竟然不是这个成年的母亲,而是她年幼的女儿!原因是:"他无法面对成熟的女人勃起,只能找年幼的孩子来发泄。"以幼女为性行为的对象,已经构成了犯罪行为。

恋童癖是一种以儿童为性对象来获得性满足的一种性偏好障碍,患者基本都是男性;有的只是对儿童进行猥亵,而还有的则会发生实质性的性交行为。

恋童癖起初可能较为"单纯",只是想通过抚摸、窥视或者玩弄孩子的生殖器等方式来达到自己的性满足。但是时间一长,这些就无法再满足他们。他们会想方设法要求进行实际性的性交,为了自己的快感甚至不惜对孩子进行伤害和折磨。

恋童癖的对象一般在13岁以下,有的甚至在3岁以下。而男孩受害者一般是在12-14岁,女孩受害者则多为7-10岁。从中,可以看出同性恋和异性恋在恋童癖上的不同年龄偏好。

恋童癖可分为几种类型。

一是诱拐型,喜欢从身边熟悉的孩子下手,比如亲戚朋友邻居家的孩子、自己的学生等。他们一开始先跟孩子"交朋友",跟孩子搞好关系,让孩子对他言听计从,然后再一步一步引诱孩子,逐渐产生性接触。并且,他们往往会将固定的孩子作为性对象。

二是冲动型,往往对陌生的孩子下手。他们并没有固定的目标,也没有什么周期,甚至能正常娶妻生子。但是,一旦他们受到较大的精神刺激或生活压力,就会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发泄。他们的行为往往是冲动的,目标一般是陌生孩子。

三是虐待型,他们不在乎是不是熟悉的孩子,也不在乎用什么方式来猎取孩子。他们往往直接进行攻击,这种攻击行为会让他们产生快感。他们喜欢虐待孩子,并且常常会用非常下流的方式来对待他们,以此得到满足。

某H听完我对恋童癖的解释之后似有所悟,也终于放下心来。不过在听到一种"虐待型"恋童癖的时候,他的眉头皱起来,问:"这就是那种——性虐待?"

说到性虐待症,这又是另外一种性偏好障碍了。

性虐待症包含两种,一种叫作性施虐癖,一种叫作性受虐癖。性施虐癖的人喜欢从精神和肉体上对性伴侣进行一定的折磨和虐待,从而获得满足;性受虐癖则享受从精神和肉体上被性伴侣进行一定的折磨和虐待,从而获得满足。这两种类型可谓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倒是互利互惠,也算是"和谐"了。

为什么有人喜欢施虐、有人喜欢受虐?实际上,这是一个支配与被支配的问题。性施虐癖在施虐的过程中,获得了一种暂时性的支配权,这使得他们获得了心理满足,同时感到自己的强大和优越,也让他们产生性兴奋。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平时控制欲很强,因此在性事上也贯彻强势的态度;二是平时地位卑微、个性孤僻、不受重视,心理严重失衡,因此在性事上通过强硬的手段获得支配权,以此获取存在感和征服感。

同理,性受虐癖则在受虐过程中暂时放下自我,因身体和心理被支配而失去尊严,因被驯服而获得暂时的安全感,这个过程让他们感到性兴奋。一般也存在两种情况:一是生活中时常处于弱势的人,习惯于服从和完成指令,习惯于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因此在性事上也处于被动的、受虐的地位;二是在日常生活中身处高位,积累了大量压力,感到身心俱疲,渴望暂时调换地位,让自己在受虐的过程中暂时舍弃自己的身份,在被支配中释放压力,在疼痛中获得快感。

但是,性虐待症一旦过度,就很容易造成大问题。国内外都曾有过施虐过度致死的报道。虽说是双方自愿,但必须适度;否则,为了一时的快感搭上自己或者他人的性命就大错特错了。

另外,还有一些性施虐症患者为了满足个人需求,而采取强硬的手段强迫他人,以此在凌辱和强迫性行为中获得快感;这种情况则构成了犯罪。

因此,性虐待症不能偏离一定的度,如果只是作为双方自愿的情趣生活,在合理的范围内倒也无可厚非。但是,一旦出现了对人的伤害,则必须审慎对待。

3.[案例]自杀?不,要虐杀!

三岛由纪夫是日本著名的小说家,代表作是《金阁寺》。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很高,甚至有人将其誉为日本的海明威。他三度入围诺贝尔文学奖,著作被翻译成了许多种文字。

三岛由纪夫在战后非常活跃,他是个右翼狂热分子,一心想要日本"重振旗鼓",再度实行侵略。说到这里你就应该知道,这位文学大师的心理比较扭曲。

三岛由纪夫是一个性虐待症患者。

他的表现比较特殊,并不通过性交来释放性欲,而是一边疯狂地想象着虐杀的场面,想象着自己一口一口将新鲜的人肉咬入口中,一边进行激烈的手淫。他认为,他的性欲是充满血腥味道的,是扭曲着疼痛的。只要在脑海中想象着人们血淋淋地疼痛而死的画面,他就会异常兴奋,然后开始自慰。

三岛由纪夫死于自杀,死亡的形式是切腹自尽。他认为,切腹是手淫的较高形式。

说到日本,就不得不说一个虐杀事件了。这个事件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由于日本人生活的压力非常大,加上他们的文化对于"自杀"有推崇色彩,所以日本的自杀率一直都是居高不下。杀手K就是看准了这个"机会",开始了虐杀之旅。

想要自杀的人一般会有什么心理呢?一是惦记家中老小,因此犹豫不决;二是缺乏勇气,下不了决心;三是担心"黄泉路"上无人陪伴,孤单寂寞。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一些人"相约自杀"的情形。他们通过社交网站或者即时通讯联系到彼此,找到"志同道合"的人,然后约定自杀的地点、方式,甚至彼此鼓励、相互陪伴,一起走完人生的一步。

K就是看准了这个时机,假装自己也想要自杀,和一些想要自杀的人建立起联系和信任,终于约好了要一起自杀。

其中有一个年轻女孩,我们姑且称之为和子。和子与K交谈后,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里,约好一起烧炭自杀。

可是,这个时候,K原形毕露了。他把和子禁锢起来,并且用胶带展示了花样捆绑技术,把她狠狠绑起来让其痛苦不堪、拼命挣扎。看到和子惊恐的脸,他顿时感到异样的快感,浑身兴奋得不得了,更是"雄风"大振。不过,他还是不满足于此。他又用橡胶手套使和子窒息,看到她因痛苦和恐惧而扭曲的表情,K感到十分的性奋。最终,K将和子杀死。

最毛骨悚然的是,K还将整个杀人的过程全部录下来,方便日后一遍一遍回味虐杀的过程,以重温那种性奋和刺激,达到高潮。

不仅如此,他还将自己杀人的过程、心理状态、手法等写成连载小说在网上发表,同样是为了回味,更是为了"分享"和炫耀这份快感。

三岛由纪夫和杀手K都是十足的性虐待症患者,并且不仅仅满足于普通意义上的施虐,更给他人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伤害。

恋童癖同样也会给他人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由于受害者年纪较小,甚至会改变他们一生的轨迹。

L已经大学毕业几年了,他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收入不菲。相貌堂堂、风度翩翩的他被很多女孩子仰慕着。可是,他下班之后,却从不去约会,也不愿意应酬,却去兼职做家教!这可不是因为他生活拮据,而是另有隐情。

"做家教很好啊,能认识很多`弟弟`,家长们还不会起疑,巴巴地把他们的孩子送到你手里。"L得意地跟"同好"们炫耀,"我可是他们的`老师`啊,自然会教他们一些`知识`!"

L正是一位男同恋童癖患者,以家教身份来掩饰自己"怪蜀黍"的本质,在父母们的眼皮子底下渐渐猥亵小男孩。他甚至同时有好几个"弟弟"!

他还有一套自己的"经验":

首先,要在父母们面前建立良好的形象,彬彬有礼,讲知识点要明确易懂,跟小孩子打成一片。其次,单独面对小孩子的时候要有意收买,经常送一些玩具或者礼物给他们,带他们吃好玩好,给他们零花钱,以此赢得他们的欢心。然后,一步一步,逐渐引诱孩子上钩,使其成为自己的玩偶。

在选择目标上,他也很谨慎。及时,家庭不是特别富裕或是管得比较严厉的,小孩子手里没有什么零花钱,面对玩具或者零花钱等的诱惑容易上钩。第二,家长不太负责任的,把孩子扔给家教就不管了,让孩子很容易对家教产生情感依赖。第三,特别听话的孩子,一般这种孩子很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也没有什么性知识,容易引导。

就这样,L玩弄了不少的小男孩,和一些甚至建立起"感情"!而男孩一旦长大,过了那个年龄段,马上就被L弃之不顾了。

有人说,生女儿要担心她被人欺骗了感情和身体,生儿子就放心了。现在看来,真的是生男生女都一样,要小心再小心!

4.[现象]那些防不胜防的恋童和SM

那些防不胜防的校长:恋童癖

"校长猥琐9岁女生被捕""校长长期猥琐留守儿童""校长猥亵女生并强迫学生拍裸照"……有一段时间,我们的视野里忽然充斥着这样的新闻。一时间,人们纷纷惊恐,"校长"成了洪水猛兽,成了恋童癖的代名词。

从心理学上来说,理应为人师表的校长们,为什么会做出如此惨无人道的事?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恋童癖的心理成因。

及时, 过分留恋儿童时代。"我不想,不想长大",这是大家普遍的心声,因为儿童时期往往是纯真美好的。在人的心理中,常会有一些"幼稚""脆弱"的部分,这就是幼儿或者儿童时期滞留或者延续下来的。这都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人们对于"熊孩子"们又爱又恨更是说明了这一点。

第二, 那么,什么是"过分留恋"呢?有少数人会极度怀恋儿童时期,甚至对于自己成年人的身份感到排斥反感。他们想要再次感受到那种单纯天真,可是自身却已经迫不得已地长大。那么,要如何"回到过去"呢?那就是以儿童为"伴侣",在对于儿童幻想、爱抚、猥琐等的时候,满足自己对于儿童时期的过分留恋。成人世界的失败经历。他们可能在成人世界里感到疲惫,比如,工作受挫、人际交往困难、夫妻感情破裂等。他们认为成人世界复杂莫测,而孩子却是单纯的,不仅让他们没有任何压力,而且让他们能够占据优势地位。由此,这种心理会慢慢转移到两性关系上,只有在这种两性关系中他们才有主导权,并以此填补成人世界里的缺失。

第三, 心理退化。在遭受到精神刺激或者重压打击的情况下,由于自身的怯懦软弱,无法面对现实,潜意识中希望回到童年无忧无虑的时刻,因而发生了心理退化。他们往往会将心思放在小女孩身上,把她们想象成自己的港湾,如慈祥的母亲或温柔的恋人等。

那么,"校长"们的恋童癖源于何处呢?恐怕主要与第二点有关,那就是成年人世界的失败经历。你可能会说,校长们分明是以权谋私,才对自己年幼的学生下手的,这怎么能算是"失败"?

这些"校长"选取的对象是非常年幼的学生,不论是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非常好控制,成功率高,事后安抚加威胁,往往学生就不敢也耻于告诉父母家人。可以说,在面对自己年幼的学生的时候,"校长"们占尽优势。如果他们选择的对象是成年人的话,可能情况会复杂的多,会让他们无暇应对。由此折射出的是他们在于成年人世界中的不自信,甚至有不少失败经历。

长时间和年幼的学生接触可谓"近水楼台"。不过,其深层次的心理原因才是驱使他们伸出罪恶之手的真正缘由。

那么,为什么"校长"们能够屡屡得逞呢?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学生们不敢将这件事情讲出来,更不知道自己受到了多大的伤害。原因就在于,家长们对于孩子谈性色变,天真地认为让孩子远离这个话题就是对他们好的保护,甚至妄图为他们打造一个"性真空"状态。这和鸵鸟一样,它们遇到危险时将头埋进沙子,二者都是一厢情愿。电视、杂志、小说、游戏……到处都充满了跟性有关的知识,并不是你不跟他讲,他就接触不到的。但是,放眼望去,好像并没有什么渠道是清楚地告知孩子们如何保护自己,遇到伤害之后要怎么做。因此,家长们必须对孩子们进行相关教育,让孩子们学会自我保护。

SM,如果只是情趣

性虐待的爱好者其实不少。很多人喜欢说一些带有侮辱色彩的脏话、在对方身上轻微啃咬、将对方眼睛蒙住、对对方施行某种程度的捆绑等,这些都是带有一定性虐待色彩的情趣。

性虐待游戏也分为很多种类。比如,曾有段时间很流行的女王俱乐部。所谓女王,也就是施虐一方的"女主人",而甘心前来做"奴"的男人们,则在女王的"调教"下痛并快乐着。比如,有人喜欢被高跟鞋踩住,有人喜欢被女王鞭打,有人喜欢做"狗"在女王脚边享受着命令和辱骂……在开始之前,双方要列一个详细清单,确定"调教"的内容和范围。而女王们则需要注意,在调教过程中不要对"男奴"造成身体上的过分伤害。

有意思的是,很多前往寻求调教的男人都是有着高学历或高社会地位的人。

近两年,美国兴起了一种新的性虐待方式,叫做广场骑马。在一个特殊的"骑马场"里,被虐方赤裸身体,套上特制的头套和缰绳,四肢着地,扮成"马"。而"主人"们则骑在"马"的身上,像真正骑马那样。整个过程中,双方没有语言的交流。

被虐方在这个过程中,一心一意地做一匹"马",脱离了人类身份,将自己彻底物化,以此得到满足,释放压力和欲望。

还有一种特殊的模特,称为"绳模"。她们往往是年轻貌美的女孩子,有被虐待的倾向,喜欢被用各种方式进行捆绑。她们打扮得漂漂亮亮,在公共场合被用绳子捆绑起来,供人拍照和欣赏。

性虐待的方式有很多,只要是在合理的范围内,就只能算是情趣。但是,一旦超过一定的界限,就可能会造成无法估量的结局。

小U尝试了近来比较流行的"性窒息",他穿上自己最喜欢的女装,然后带着丝袜、绳索、塑料袋等多种道具到偏僻无人的地方,将自己进行捆绑,并且塑料袋套头、丝袜套头、上吊等窒息性行为,让自己的大脑达到窒息缺氧的状态,同时产生幻觉和兴奋,他达到了,感觉自己要飞起来了,似乎都看到了天堂的大门了!但是,在高潮之后,他太累了,甚至有些意识不清。周围又没有人帮助他。他挣扎了半天,没能从自己的绳索中挣脱出来,脖子上的绳子反而越来越紧,最终要了他的命。

更有甚者,像我们在案例中提到的,一些有严重的性施虐症的人,可能会有对人施暴甚至杀害的冲动,在虐杀受害者中获得快感。中间可能会有性行为,也可能没有。虽然这种是极少数,但是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旦发现自己有这种的想法,应该马上去向心理医生求助。

5.[解答]恋童癖的治疗:挖掘原因,对症下药

前面介绍了关于恋童癖的不同类型以及形成原因,那么,在治疗恋童癖的方面,我们就应该对症下药。

有的人恋童是因为心理不成熟,还处在儿童时期;有的人则是因为在成人社会中经历了失败和创伤,转而将兴趣转移到了儿童身上;有的人因为对于儿童的过度喜爱,而这种喜爱超越了正常的界限;有的人是因为自己儿时受到了来自父母或者亲戚的虐待,甚至是性侵害,长大后却自己却成为了施虐者;有的人是因为孤单寂寞而又没有机会接触到成年女性……

对于这些不同原因造成的恋童癖,应该深入挖掘背后的原因,进而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案。

首先,可以通过厌恶疗法减轻患者对于儿童的变态爱恋。给他们出示儿童的照片或者录像,在他们有了性冲动之时对其实行电击,长此以往,让他们对于自己之前所偏好的类型产生厌恶,进而减少对儿童的兴趣。

其次,可以通过联想记忆,只要患者出现了对儿童产生兴趣的想法的时候,就让他们想象自己因为犯罪被警察带走,被周围的群众指指点点,到了监狱中被狱友看不起等场景。让他们自己认识到后果的严重性,从而从自身的心理上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不适。

在减少对儿童的偏好的同时,更应该培养患者对于成年异性的兴趣。一方面,加强他们的社交能力,使他们能够和成年异性顺利进行健康的社交活动。在社交中,培养他们在面对成年异性的勇气和自信。另一方面,则要让他们成功对成年异性发生"性"趣,让他们对成年异性可以有性反应和性冲动。

另外,如果患者有婚姻或者亲密关系,好是能够请双方一起来接受治疗。因为,这种情况下,往往是婚姻的失败,在另一半面前抬不起头来等原因使得患者产生恋童癖。这时候,如果另一半能够一起接受治疗,那么一方面是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慰藉,另一方面则是从源头上来查找问题,并且能调整双方的相处模式。

催眠疗法也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催眠疗法可以将患者导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中,然后通过暗示或者精神分析的方式来进行治疗。

6.[生存法则]这些心理效应让你越活越快乐

1.上瘾效应

如果我们长期固定地某一件事情,经常重复,那么我们的相应的神经细胞之间就会时常整合连接,建立起稳定的关系。而当我们的身体或者大脑产生某种情绪的时候,下丘脑就会分泌出来一种叫做"胜肽"的物质,随着血液到我们身体的各个细胞之中。久而久之,如果我们不进行这种固定行为,身体就会产生对于这种"胜肽"的饥饿感,而神经细胞之间稳定的通道也已经准备好了。身体就主动对你提出要求:快去做这件事情!于是,我们会发现自己经常在重复某一件事情或者某一种情绪,已经成为了自己的固定模式,怎么也改不了,就像是上瘾了一样。

对于性虐待症患者和恋童癖患者也是如此。因为长期通过施虐、受虐、恋童等形式来获得快感,大脑神经元已经习惯如此,身体也在渴望同样的胜肽,再加上性快感的驱使,很快患者就会重蹈覆辙,无法克制,继续着这种上瘾一般的行为。

2.吊桥效应

吊桥效应作为著名的爱情理论,相信大家都是听说过的。当一对男女走到一座摇摇晃晃充满危险的吊桥的时候,两个人会把因为面对危险时的紧张而产生的口干舌燥、心跳加速等感觉误认为是恋爱的感觉。两个人会不自觉地牵手。

事实上,吊桥效应的关键就在于"误解"。在危险面前,很容易将紧张理解为爱意。那么,在两性之中,也很容易产生"误会"。

比如,受虐者很容易将屈辱、疼痛带来的异样感觉误以为是性奋、快感,从而沉迷其中,不可自拔。而施虐者则不断从暴力、命令中得到的征服感误会为快感。一旦不能满足,他们就会不断将行为升级,用新的方式来换得"吊桥"感觉。

3.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的理论无需追溯。在经常通过恋童、施虐、受虐或者其他方式获得性满足之后,只要看到或者想到相关场景,心理和生理都会产生自然反应。这也是行偏好障碍患者很难自我控制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同样,条件反射也可以用到性偏好障碍的治疗中。比如,前面提过的厌恶疗法就是如此。在给性偏好患者展示其相关偏好物品或者场景时,同时给他们进行电击或者催吐,使其形成条件反射,以此减轻他们的症状。

……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整体感觉不错。性价比高。快捷方便。

2017-06-18 13:47:20
来自微尘有**的评论:

对各种类型心理现象感兴趣

2017-11-19 09:12:51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当初买错了,想买高铭的,不过,这本也不错

2017-03-15 10:24:51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好看,值得拥有

2017-03-17 09:23:04
来自杨***7(**的评论:

很好很新,很干净

2017-03-27 13:44:35
来自c***0(**的评论:

非常棒的心里书籍

2017-04-03 21:21:27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感觉不错,喜欢这种类型的书

2017-04-18 17:26:3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我是一个爱看书的人,大多数图书都在这里买。这里全都是正版图书,印刷和装帧精美,经常都有价格实惠的促销活动,图书包装严实,发运速度快,电商客服和快递员服务也很好。

2017-04-26 14:10:36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从来不去评价,不知道浪费多少积分,自从积分可以抵现金后,才知道积分的重要。后来我就把这段话复制了 走到哪,复制到哪,即能赚积分,还非常省事;特别是不用认真的评论了,又健康又快乐,有机会还点赞!

2017-05-17 11:51:0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好评挺好的

2017-05-20 23:17:23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买错了,本来要买高铭那本的

2017-05-27 15:37:01
来自l***6(**的评论:

基础大众心理学,浅显易懂

2017-05-31 16:55:31
来自n***3(**的评论:

整体感觉不错

2017-06-05 00:17:24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好评!,,,,,

2017-06-07 14:27:49
来自鸿***7(**的评论:

书可以读下,初中高中孩子可以阅读

2017-06-16 08:56:40
来自***(匿**的评论:

给同学买的 说纸质一般

2017-06-17 11:07:30
来自z***6(**的评论:

包装是完整的,内容如何,还未看,无从评论。

2017-06-19 20:49:46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挺好的啊啊

2017-06-24 21:26:12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真心喜欢这书,内容太吸引了。

2017-07-06 10:21:52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太差,书名和另外一本差不多,很明显是故意的!大家不要买这一版

2017-07-07 16:02:39
来自多多洛8**的评论:

非常满意的一次购物,很好,孩子很满意

2017-08-10 22:26:1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投诉无门,要退无人管,没有书香只有重重刺鼻气味

2017-08-20 08:59:48
来自进击的**的评论:

送的朋友,自己早就读过这本书。很值得一看

2017-10-06 12:06:12
来自诸行无**的评论:

被忽悠了,以为是经典版的,拿到书后发现可读性不强,于是重新下单。

2017-10-12 12:27:23
来自doushuf**的评论:

可读性强,还在读,从中学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2017-10-16 14:42:4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内容生动,不会枯燥,适合购买

2017-11-01 10:55:07
来自不***(**的评论:

很不错的一次购物,包装也很好。果然在当当买书没错

2017-05-16 07:44:04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给老公买的,还没看,看介绍对学心理学的人应该有意思。

2017-06-29 09:35:2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在网上看了一些,觉得不错就买了,朋友介绍的不是这一本,但是我还是买了,觉得是喜欢。

2016-05-23 19:14:15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原来这个是和高铭的名字一样,大家不要买错咯

2017-03-01 19:05:00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