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法制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图书
人气:176

法制现代化的理论基础

法制现代化的成功能够为社会顺利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当代中国的法学研究工作者,应当致力于为这伟大的事业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指导

内容简介

法制现代化的成功能够为社会顺利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当代中国的法学研究工作者,应当致力于为这伟大的事业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指导

作者简介

舒国滢教授,男,1962年5月出生于湖北省随县(现随州市)。1979年入北京政法学院(现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学习法律,1986年毕业并获法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法律系法理学教研室工作。1993-1994年获中国政府奖学金赴德国哥廷根大学进修法哲学和法社会学。1995年首批入选"北京市跨世纪理论人才百人工程"。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理学研究所所长。研究领域为:法理学/法哲学,法学方法论,法美学。精通英语和德语。

目录

导论

及时节 法制现代化的必然性/1

一、社会转型引发法制现代化/2

二、经济全球化推动法制现代化/7

第二节 法制现代化所面临的基本问题/11

一、法制现代化的评价标准/11

二、法制现代化的道路选择/26

第三节 论证理路/34

一、法制现代化理论的流变/34

二、本书的基本思路与安排/49

及时章 法制现代化的概念基础

及时节 现代、现代化与现代性/51

一、什么是现代化/52

二、现代化的范畴/55

三、现代性与现代化/60

四、现代化的并发症/64

第二节 现代化与西方化、全球化/69

一、现代化与西方化/69

二、现代化与全球化/72

第三节 中国的现代化/76

第二章 法制现代化的概念界定

及时节 法制现代化的概念/81

一、法制的内涵和范围/81

二、法制现代化的含义/85

第二节 法制现代化的标志/89

一、主体性地位的确立——法制现代化的核心理念/91

二、法律的职业化——法制现代化的制度保障/95

三、形式合理化且实质合理化——法制现代化的目标/99

四、法学的独立性——法制现代化的重要表现/105

第三章 法制现代化的价值基础

及时节 法制现代化价值基础的讨论进路/119

第二节 市场经济所依赖的基本法律价值/122

一、界定和保护私有财产权/124

二、契约自由与保障必须履行/129

三、自由竞争/136

四、平等和公平竞争/139

五、秩序/142

第三节 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学者对法治价值的论述/142

一、英国学者关于法治理论的论述/143

二、德国学者关于法治国理论的论述/148

三、对西方学者关于法治价值论述的评述/153

第四节 法制现代化的价值基础/158

一、传统社会法制的基本价值/158

二、传统社会法制价值在现代社会的发展/160

三、法制现代化的价值基础/163

第四章 法制现代化的内容

及时节 法制现代化与法治国家/178

一、法制现代化的目标:法治国家/178

二、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183

第二节 法律观念的现代化/191

一、法律观念现代化的内涵/191

二、法律观念现代化的必然性/193

三、我国法律观念的现代化/199

第三节 法律制度的现代化/204

一、立法制度的现代化及其标准/206

二、行政执法制度的现代化及其标准/213

三、司法制度的现代化及其标准/220

第五章 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尝试

及时节 缘起:法律的近代化/227

一、法律近代化的动因/227

二、法律近代化的历程/232

三、法律近代化的得失/254

第二节 对于前苏联法的继受/260

一、继受前苏联法的历程I:体系初创与政法传统的形成/260

二、继受前苏联法的历程Ⅱ:对前苏联法律的继受/26:

三、继受前苏联法的得失/271

第三节 经济改革与法制现代化/274

一、改革、市场经济与法制现代化/274

二、正在进行的法制现代化/279

三、法制现代化的实践困境/286

第六章 法制现代化的基本模式

及时节 法制现代化的历史起源/292

一、外发型法制现代化/294.

二、内发型法制现代化/299

三、混合型法制现代化/304

第二节 法制现代化的推动力量/310

一、政府主导型法制现代化/312

二、社会演进型法制现代化/32l

三、互动型法制现代化/329

第三节 法制现代化的目标取向/334

一、国际化(西方化)法制现代化/335

二、本土化法制现代化/341

三、西方化与本土化:模式的选择/343

第七章 中国法制现代化模式的选择

及时节 中国法制现代化的道路/346

一、中国法制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语境/346

二、中国法制现代化道路的选择/356

第二节 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推动力量/366

一、国家与社会框架的反思/366

二、民族国家建设与市民社会建构/373

第三节 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资源/379

一、本土资源/379

二、外来资源/390

结论

及时节 历史的意义/402

第二节 问题的意义/407

第三节 后现代的误用/413

第四节 法治的过程性与问题的开放性/418

参考文献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