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五章,除了章所具有的导论性质之外,主体部分的四章内容都可以分别对应于社会学的不同领域。其中,第二章立足于“政治过程”的研究,侧重于政治社会学,可以视为关于宪法的政治社会学研究。第三章立足于“制度角色”的研究,侧重于功能主义,可以视为关于宪法的功能主义研究。第四章立足于“历史变迁”的研究,侧重于历史层面,可以视为关于宪法的历史社会学研究。第五章立足于“研究方法”,偏重于方法论、知识论,为关于宪法的知识社会学研究。
导语_点评_推荐词
喻中,首都经贸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法理学、法社会学。几十篇,出版个人专著十几本。代表作品:《法律文化视野中的权力》。
及时章 导论 1
及时节 宪法社会学的视界 1
第二节 意义、难点与思路 22
第二章 政治过程 30
及时节 作为不成文宪法的政治惯例 30
第二节 在宪法与政党之间 40
第三节 中国宪法蕴含的七个理论模式 50
第四节 中国宪法发展进程中的八大关系 67
第三章 制度角色 80
及时节 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角色 80
第二节 行政权的性质与政府的角色 92
第三节 较高人民法院的政治功能 104
第四节 检察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 127
第四章 历史变迁 137
及时节 宪法塑造的人的形象 137
第二节 宪法塑造的国家形象 159
第三节 中国宪法的演进 171
第四节 中国宪法的修改 181
第五章 研究方法 192
及时节 恩格斯的宪法社会学研究 192
第二节 从宪法解释学到宪法社会学 202
序
宪法社会学,旨在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宪法。在现行的学科体系中,宪法社会学可以归属于法学理论,更具体地说,可以归属于法学理论的一个研究方向———法社会学,因为宪法是法的一个组成部分,宪法社会学表达了法社会学的一个方面。同时,宪法社会学也可以归属于宪法学,因为,按照宪法学界的一种划分,与宪法社会学并列的理论形态是规范宪法学与政治宪法学。当然,从更宽的范围来看,宪法社会学还可以归属于社会学,因为法社会学就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宪法社会学则是社会学的一个更细小的分支。宪法社会学在学科归属上的这种交叉性、重叠性,意味着宪法社会学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主题。多年来,我在法理学、宪法学、社会学的交叉地带做了一些持续性的思考,完成了这部《宪法社会学》。现在,我把它交给读者,希望得到各位读者的指教。
本站合法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仅销售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合法期刊,不是任何杂志、图书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本站仅提供有限咨询服务,需要用户自己向出版商投稿且没有绿色通道,是否录用一切以出版商通知为准。提及的第三方名称或商标,其知识产权均属于相应的出版商或期刊,本站与上述机构无从属关系,所有引用均出于解释服务内容的考量,符合商标法规范。本页信息均由法务团队进行把关,若期刊信息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认真核实处理。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相关出版商。
特别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09010985号-11 川公网安备:51092202000082 统一信用码:91510922MACX24HU4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射行审新出发2023字第016号 股权代码:102064© 版权所有:四川博文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太和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