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新常态改变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谈大趋势图书
人气:118

新常态改变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谈大趋势

“新常态”深刻解读!吴敬琏、厉以宁、周其仁、许小年、李稻葵、张维迎、林毅夫、管清友等首席经济学家谈大趋势,畅言新常态下如何顺势而为,窥探市场,抢占先机

内容简介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前期刺激政策消化的“三期叠加”现象明显,经济趋势从未如今天这般扑朔迷离。针对这一情况,国内最的学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思考、调研,为我们在下一个时期顺势而为,获取经济红利,用智慧跑赢经济下行压力,给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分析、建议。

编辑推荐

1.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告别高速增长时代;经济结构调整,众多行业、企业面临直接的挑战。只有读懂当下经济现状,掌握未来趋势才能顺势而为,窥探市场,抢占商机。

2.国内的经济学家集体发言,根据多年从事的研究,助力经济发展,提供落实改革所需要的勇气与智慧。

3.观点犀利,语言流畅,一针见血,帮你了解官方话语所阐述信息的本质内涵。 重磅推荐:

经济大变局,中国怎么办?

《新常态改变中国2.0:全球走势与中国机遇》

新常态改变中国3.0 : 世界经济与中国机会

中国2015:看清新常态

作者简介

胡舒立,现任财新传媒总编辑。2009年和2010年,她两度被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评为“世界百名思想者”之一。2011年,她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影响力100人”之一。2012年,她荣获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颁发的“密苏里新闻事业杰出贡献荣誉奖章”。她带领的财新传媒采编团队荣获斯坦福大学授予的“2011年度美国肖伦斯特新闻奖”(ShorensteinJournalismAward)。

吴敬琏,中国经济学界的泰斗,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务院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厉以宁,中国经济学界泰斗,被公认为中国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他的学生总理成为当今中国经济的掌舵人。

目录

及时篇 释义新常态

厉以宁:破题中国经济新常态:三大改革最重要

李稻葵:什么是中国与世界的新常态

管清友: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大趋势

马 骏:研究新常态要搞清楚三件事

第二篇 改革建言

吴敬琏:经济改革新征程

林毅夫:中国经济改革的经验与反思

周其仁:邓小平做对了什么

第三篇 宏观经济分析

李稻葵: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在哪儿

许小年:克强指数远比GDP靠谱

魏 杰:经济结构调整应关注四大产业

许小年:城镇化或城镇神化

第四篇 改革试验田

徐有俊:京津冀一体化中的投资机会

林采宜:上海自贸区金融自由化之路

曹远征:详解自贸区人民币可兑换安排

傅蔚冈:公平的市场环境更重要

魏加宁:中国地方政府自主发债势在必行

第五篇 投资新思路

孙明春:经济转型了,发财的机会都在哪儿

李迅雷:中国私人投资者将面临资产错配风险

胡汝银:沪港通的机遇与挑战

孙明春:中国股市还在等什么

第六篇 企业应对

马蔚华: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七个新机会

许小年:企业家宁可踏空,不可断粮

张维迎:中国经济转型与企业家精神2

第七篇 房地产与土地

李稻葵:为什么说房地产市场的拐点已到

彭文生:房价下跌将促进消费

周其仁:土地入市的路线图

周其仁:转让权的政治经济学

第八篇 互联网金融

谢 平:互联网货币

谢 平:互联网金融新模式

吴晓灵:P2P和众筹才是互联网金融的未来

郭宇航:P2P发展道路上的三块绊脚石

在线预览

最近在调研中经常说,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要适应新常态,还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那么,如何理解这个经济上的新常态呢?其实,在讲这一点之前的一段时间,特别是2003年以后,我们的经济增长是不正常的。为什么说不正常呢?因为当时受到国内经济的影响,接着又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欧元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等等。所以,为了防止自己的GDP下降,我们就采用了增加投资、放宽银根这样一些措施,这样就造成了GDP增长率在一段时间内都保持在9%、10%,甚至更高,这就属于不正常。如果要进入一个经济稳定的增长状态,GDP增速不一定要太高,保持一个比较高的速度就行了。这就是所谓我们要转入常态。

要转入常态,按照中国当前的情况,在最近一段时间内,也许增长率在7%左右并不是太高,但是适合中国的国情,因为我们的关键在于调结构。如果经济增长质量不好,经济结构始终没有得到调整,那么不仅成本会越来越高,产品的销路也会越来越窄,而且可能错过了技术创新、结构调整的时机。所以,经济增长的质量比经济增长率本身更能够代表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

面对新常态,无论是对于地方政府、国有企业还是我们大众来说,都应该保持平常心态。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平常心态应该体现在三个方面。及时,应该有一种自主创新的动力。有了自主创新的动力,依靠自己的产品,依靠技术进步,就能够占领市场。动力主要就是靠创新。第二,对每家企业来说,要适应新的形势的变化。比如,现在的新形势变化表现为互联网的影响越来越大,实际上这意味着消费者参与的程度越来越高,那么当前消费者的选择就是最重要的。如果摸不清这个新的变化,还跟过去一样,那么产品可能很快就会滞销,很快就会被别人赶上。第三,每家企业的管理都是有潜力的,营销也是有潜力的,市场是靠人来创造的。有了这个想法,管理就会有改进,营销就会有所变化,这样,我相信企业就处于常态了。企业不要求太高的增长率,而要求稳扎稳打,看准了市场,坚持自己的方向,自己努力就会有成果,这就是平常的心态。

在目前的情况下,GDP的增长率保持在7%,会是一个比较合理的状态。前几年我们的GDP增长率都是在8%~9%的区间,其实在前几年的形势下,这个增长率是很合理的。最近,一些机构了关于中国GDP增幅的预测,大概都在7.5%左右,到明年可能会降到7%。我觉得就算是7%也是不低的,在全世界范围来讲仍然属于高增长。另外,一个国家的GDP增长率有一度可能高,但时间不会持续太久。长时期来看,我们在今后比较长的时间内能够保持7%甚至是6.5%~7%的增长,这是跟中国整个的变化相适应的。为什么?及时,这个增长率在全世界范围来讲不低。第二,我们重在结构调整,结构调整本身是限制增长速度的,如果单纯为了增长速度,而把结构调整放到次要位置,那就是本末倒置了,将来会后悔的。还有第三点,今后的发展并不是看产品数量,而是看产品质量。经济增长也是一样的,不是靠增长率,而是靠增长的质量,我们要把这个问题把握住了。所以,今后十年之内增长率如能保持在6.5%~7%,我觉得挺好的。

另外一点,单纯追求高增长率,可能导致几个大问题。及时,环境还能不能保护得那么好?如果环境的破坏程度加剧,那是不行的。第二,资源的消耗率怎么样?有些稀缺资源被拼命使用,比如土地就是一种稀缺资源,如果用完了怎么办?第三,与高增长率相适应,得有熟练的技术工人。如果没有形成熟练的技工队伍,还是靠原来的劳动力,能够适应这个制度创新、结构调整的长期目标吗?也不一定。所以,还要加快培养当前需要的熟练技术人才,长期来看,6.5%~7%的增长率可能是比较合适的。

最近大家看到,有一些地方政府考虑到投资的整体总量的下滑,以及房地产市场的低迷,还是出台了相应的所谓“微刺激”的政策。不讲“微刺激”,改成“微调”可能更好一点,因为宏观经济调控最忌讳大升大降、大起大落、左右摇摆,这对经济损害很大。所谓“微刺激”,实际上就是微调,而微调是可以的,宏观的重点应该放在微调、预调上,不能大起大落。过去我们是吃过这个亏的,结果增长率是很高了,但产能过剩也来了,产品积压了,在市场上销不掉,然后又人为地制造一些销路,结果呢,产能过剩的问题始终没解决。所以,我们要想把结构调整得更好,把产能过剩的现象压下去,我相信6.5%~7%的增长率是一个明智合理的选择。

在2009年和2010年,有大批的国家经济刺激政策出台,所以地方政府以及大型的国有企业实际上是欠了很多债务,以履行所谓的经济刺激政策。有人问了,现在因为所谓的“微刺激”或者说微调,地方企业或者地方政府的债务危机是否会加重?我的回答是,肯定会的。因为地方要发展,首先考虑的问题是怎么还债,在借债的同时就必须考虑怎么还债,这就是实际存在的压力。有人不考虑怎么还,觉得问题不大,中央给兜底了,但是现在想靠中央兜底是不大可能了。地方发的债券有的是企业债券,但主要还是地方政府债券,那么地方政府还债的问题怎么解决呢?财源何在?假如是无效的增长,产能过剩,将来还债就有问题了。钱到手以后该怎么用,这对地方政府来说成了第二个压力。及时个压力是债务增多了,第二个压力是怎么还,用在什么地方才能还,地方政府要仔细考虑这些问题。如果没有事前的规划,把这笔钱当成是天上掉馅饼,是没有好处的。

最近大家都在谈地方债务,有一个数字是总量20万亿美元,就有很多人担忧,地方债务的这样一个规模,会不会影响我们接下来的经济发展。确实,地方债务的增加会带来新的压力,实际上不仅地方政府有压力,中央政府也有压力。如果中国是联邦制国家,中央就不管地方财政了,地方政府该破产就破产,但是中国不是联邦制,在这种情况下,中央也会有压力。所以,中央要帮助地方把好这个关。地方有一个较大的问题,就是不会花钱,钱都花到不需要的地方去了,那怎么行?发债券首先要考虑还债的路在哪里,所以地方的经济要调整,地方经济不调整,靠什么来还债?还有地方的人才培养,地方企业应该进一步繁荣地方经济、增加地方税收,这都是应该考虑的。

现在中央政府已经允许地方政府直接发债,同时很多地方正在经历经济结构的调整过程,但这是一项长期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也就是说,很多地方政府确实没有想到应该怎样来还他们的债。这就是一个大问题,要关注地方发债的审查情况怎么样,有没有合适的规划,钱怎么用是不是有方案,怎么还,有没有保障。要解决这个问题,地方有两个念头要断掉。及时个念头是,反正地方还有地,实在不行我就多卖地嘛。这是不对的,靠卖地来还债,对地方的长远发展是有影响的。第二个念头是,哎呀,我不还的话,中央政府也会兜底的,难道看着我破产?或者还有一个办法,到时候发新债还旧债嘛,无限期地拖嘛。这些观念都要改正。这里涉及一个问题,地方的财政收入要用来有效发展经济,绝不可以是空谈,绝不能给地方以希望,说可以靠卖地来还债,靠发新债来还债,这些都是不正确的。

……

媒体评论

如果不讲“微刺激”,改成“微调”可能更好一点儿,因为宏观经济调控最忌讳大升大降、大起大落、左右摇摆,这个对经济损害很大。所谓“微刺激”实际上是微调,而微调是可以的,宏观的重点应该放在微调、预调上面,不要大起大落。——厉以宁

综合来看,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将有四个方面的重要表现:新旧增长点的拉锯式交替、渐进式的经济结构调整、改革的艰难推进、国际经济领域中国要素的提升。——李稻葵

我们或许正站在一个新时代的起点,在这个新时代里,我们既要重新认知中国的经济,更要重新理解中国的政治。在这个新时代里,一切惯例都可能会被打破,一切新规都要重新学习,直到习以为常。新常态下,观察问题需要新的视角、新的框架,市场投资需要新的逻辑、新的思路。——管清友

结构失衡给经济带来风险,中短期的风险在房地产,房地产价格如果大幅度调整,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就水落石出,接着就会牵连银行。经济结构出问题并不可怕,调整过来就好,在调整的过程中,增长速度不可避免地要下滑,但在调整之后,就可以迎来另一轮增长的高潮。——许小年

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把生产基地从中国向东盟及其他低收入国家转移的进程才刚开始,在未来5年内将进入加速阶段,形成“二战”后亚洲的第三次产业转移。这一轮转移最有可能发生在中国与东盟之间。——孙明春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爷灬风**的评论:

书里的分析很不错,把我们现阶段的问题挖的很深,让你看得见路,也看的见坑,经济转型需要大智慧,忍的住剥皮掉肉的痛,就像树不修剪就不会长的更高,转型这把剪刀必定能指引我们达到中国梦

2014-12-04 20:45:34
来自我会很**的评论:

雖然該書是由許多評論文章組成,但書籍分類較為清晰。內容以及觀點的權威性不容置疑,但書籍內容較專業,沒有什麽專業知識的人讀起來估計有些吃力,真的要花費不少心思好好琢磨琢磨了

2014-12-04 18:26:3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综合来看,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将有四个方面的重要表现:新旧增长点的拉锯式交替、渐进式的经济结构调整、改革的艰难推进、国际经济领域中国要素的提升。

2014-12-06 12:25:1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把生产基地从中国向东盟及其他低收入国家转移的进程才刚开始,在未来5年内将进入加速阶段,形成“二战”后亚洲的第三次产业转移。这一轮转移最有可能发生在中国与东盟之间。

2014-12-06 12:28:36
来自梦沉为**的评论:

《新常态改变中囯》一书,及时而郑重地从经济、政治、社会和思想角度发出了改革建言,所涉及领域更是包括了土地、财税、金融、城市化、司法、社会保障、教育、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2014-12-04 17:50:01
来自渴望那**的评论:

]在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加速推进下,京津冀的产业分工和承接转移中,铁路轨交、生态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利用、地产、社会保障和养老产业、国有企业改革以及社会服务业将面临新的投资机会。

2014-12-05 14:26:49
来自雪中独**的评论:

文章代表了中国智库的水平,还是很有见的的。其中不少文章都是前两年的,但其中的很多观点都与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改革决定的精神相吻合。这也说明编写这本书的这些人都是有机会参政议政的知识精英。

2014-12-05 15:33:32
来自爱你的e**的评论:

中国已经明显担负起了这些国家过去曾扮演的角色,驾起世界经济这列火车。至于这趟中国号究竟能开多远,无疑取决于火车头的燃料是否足够,而这些燃料就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所在。

2014-12-04 17:52:09
来自荷花姑**的评论:

适应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是每一个中国企业都应该深刻认识的,或者说应该正确认识的。当然新常态会有很多的矛盾,因为这些矛盾,比如经济下行,会引起方方面面的矛盾。

2014-12-05 14:13:13
来自风俗迩**的评论:

该书是以摘抄的形式集录了例如“吴敬琏、厉以宁、 林毅夫”等大家的评论文章,直指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关键问题,勾勒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读后,能让你对中国现状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2014-12-06 13:37:5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新常态改变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谈大趋势推荐语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告别高速增长时代;经U济结构调整,众多4行业、企业面临直接的挑战。只有读懂

2015-09-25 00:37:10
来自回不到**的评论: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告别高速增长时代;经济结构调整,众多行业、企业面临直接的挑战。只有读懂当下经济现状,掌握未来趋势才能顺势而为,窥探市场,抢占商机。

2014-12-04 17:45:3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想看看大陸人自己如何騙自己 如何把空洞化的東西講得像實既有的 就要看這本書 大陸空的太多拉 不良債權資產證劵化卻沒有現金流量 其實就是發債劵 騙老百姓的銭 政府把錢從左手交到右手 再換個名目向老百姓募款 這樣的做為上不了國際檯面

2015-12-24 14:11:37
来自高富帅**的评论:

我们或许正站在一个新时代的起点,在这个新时代里,我们既要重新认知中国的经济,更要重新理解中国的政治。在这个新时代里,一切惯例都可能会被打破,一切新规都要重新学习,直到习以为常。新常态下,观察问题需要新的视角、新的框架,市场投资需要新的逻辑、新的思路

2014-12-04 17:54:14
来自视你如**的评论:

中国现在处于经济转型期,企业家要宁可踏空,不可断粮。要把精力和时间用在企业的价值创造上,思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必过度关注宏观。有的人踩点踩对了,赚到了钱,一定有企业踩错了,你赚了它们的钱,就像炒股票一样。

2014-12-05 14:44:06
来自慕容剑**的评论:

经济放缓,这是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一种表象,我的理解“新常态”绝对不仅仅是经济速度的放缓,在经济速度放缓的背后,还有经济结构的优化,增长动力的切换,制度环境的改变,这才叫“新常态”。

2014-12-05 14:12:09
来自葬下谁**的评论:

每日读书,即便一小段内容也对自我提升有很大的好处,尤其是这类权威的经济书籍,跟高层次的人聊天才有话题,不然有机会聊聊都是坐着干瞪眼!这本〈新常态改变中囯〉就是值得一看的好书!系统,全面,有见地!

2014-12-04 17:49:18
来自Sye雲水**的评论:

如果不讲“微刺激”,改成“微调”可能更好一点儿,因为宏观经济调控最忌讳大升大降、大起大落、左右摇摆,这个对经济损害很大。所谓“微刺激”实际上是微调,而微调是可以的,宏观的重点应该放在微调、预调上面,不要大起大落。

2014-12-04 19:45:3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前天晚上下单,今天到货,尽管不算快,但也可以接受,毕竟从天津调货,快递大哥也非常负责,晚上八点了打电话说书到了,天那么冷,很不容易;再说说书吧:首先一看是正版书,没错!其次版面设计,字体大小,也很满意的,最后是内容,看完在评论

2014-12-09 19:31:59
来自blue0my**的评论:

发展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当前,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正确认识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需要我们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也要遵循社会规律,实现以人为本的包容性发展。

2014-12-05 14:33:51
来自封心印**的评论:

在经济放缓、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切换、经济成长环境改变的背景下,企业家可以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跨越性发展、新型城镇化、中西部开发、企业走出去、技术变革和新兴业态等七个方面找到发展的新机会。

2014-12-05 14:09:37
来自准备升**的评论: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新特征、新趋势的科学把握,是对化解“三期”叠加新问题、新矛盾的理性思维,是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思路、新目标的高度概括,对当前以至长期做好经济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4-12-05 14:32:53
来自时间流**的评论:

多位著名学者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对中国社会进行了政治、经济等全方位、多角度的剖析,内容覆盖制度变革、经济发展、社会变迁等涉及到每一个中国人命运的重大问题,力图从严峻的现实问题中思考和探索出未来中国当走的路。

2014-12-05 13:14:44
来自牵手旅**的评论:

正在改变中国的新一代领导,以为核心的改革发展集体,十八大之后中国新常态的发展趋势,作为普通人的我们,看看经济大家们如何解读,这些将会对我们老百姓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什么新的变化?看书可能会有你想要知道的答案?

2014-12-05 13:51:44
来自爱你就**的评论:

这一本书,来得正是时候。我正想买一本较为权威的关于中国经济在未来发展的书籍,此时这本书就出现了。 书中的内容多是基于中国的现状、结合各国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经济现象,融入了学者们对未来中国经济的展望而形成的。

2014-12-04 18:10:14
来自三生石**的评论:

我们当下议论最多的一个话题就是经济的新常态,所谓“新常态”就应该对应“老常态”,“老常态”是过去中国30多年的时间里,GDP平均增长是9.8%,这两年经济开始回落,今年上半年是7.4%,按照市场的预测,今年年底中国恐怕维持不了7.4%了,还会继续下调。

2014-12-05 14:10:5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还想说我刚拿手就降价了,买了三本,一本换购的不说了,剩余两本都有降。不是很懂经济,想多了解一些,目前中国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的阶段,这本书应该比较吻合现在形势!

2014-12-07 17:27:54
来自蓝色妖**的评论:

“常态”的核心特征:一是增长速度的新常态,即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二是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即从结构失衡到优化再平衡。三是宏观政策的新常态,即保持政策定力,消化前期刺激政策,从总量宽松、粗放刺激转向总量稳定、结构优化。

2014-12-05 14:15:07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