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中国空间策略:帝都北京(1420-1911)图书
人气:88

中国空间策略:帝都北京(1420-1911)

回顾这项研究,从起步到英文版中译本的出版,已有二十年的历史了。 我是1988年下半年在伦敦大学巴特列建筑规划学院开始研究北京的,博士论文于1993年底完成。研读的过程主要是吸收和实验性地运用西利尔的“空...
  • 所属分类:图书 >历史>专业史  
  • 作者:[朱剑飞] 著 [诸葛净] 译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108047977
  • 出版社:三联书店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9
  • 印刷时间:2017-09-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361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在明清北京,城市建筑与朝廷政治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能否把北京看成一座“政治的建筑”?这个“政治的建筑”是如何被设计和构筑而成的?中国人如何在构筑房屋、营造城池、贯彻大规模水利土木工程等各种尺度上设计空间布局?长城、大运河、帝国京城及紫禁城宫殿的建造之间,存在着何种关系?它揭示了权力的运行,美的形式,还是关于人的存在的世界观?《中国空间策略:帝都北京(1420-1911)》以考察明清北京的建筑为基础,试图解答这些问题,并探讨普遍的中国传统的空间布局方法的某些方面。

《中国空间策略:帝都北京(1420-1911)》从以下多个层面考察了帝都北京的空间设计:

以亚洲为背景的中国地缘政治版图的设计

作为皇帝意识形态表现的京城总体布局

作为联系中央朝廷与地方社会的城市空间

作为权力装置的紫禁城宫殿

贯穿京城的帝王宗教制度

表现传统世界观的明清北京的形式设计

与欧洲国家权力和视觉美学构图等方面的比较

作者运用新近的社会科学理论,对紫禁城进行了空间和政治的分析,并对帝都北京提出了实际的、分析的和理论的描述。《中国空间策略:帝都北京(1420-1911)》跨越了建筑史通用的形式描写的方法,从社会空间的角度研讨建筑和城市,或许有益于各领域人士从多种角度关心城市建筑。

作者简介

朱剑飞,天津大学学士,伦敦大学博士,墨尔本大学副教授。长期从事建筑理论、历史、设计研究,已出版《中国空间策略》《现代中国建筑》两本英文著作,并主编了中文文集《中国建筑60年(1949—2009):历史理论研究》。

目录

中文版序

“天朝沙场”十年——《中国空间战略:帝都北京》译序

插图目录

导言:北京,作为一个理论问题

寻找中国的空间设计传统

关于本研究及其论点

关于方法

及时部分

社会的地理

1地缘政治的大型工程

2作为意识形态的城市平面

秦汉古典传统

宋明理学

3城市的社会空间

城城相联

国家的空间

社会的空间

社会与国家的关系

及时部分结语:城市与大地的建筑

第二部分

政治的建筑

4墙的世界:紫禁城宫殿

官城

5宫廷:政治景观的框定

内廷——身体空间

外朝…制度空间

力的组合

6宫廷:天朝沙场

奏书与朱批的流动

防御

危机再现

7的构建

法家与兵家

与圆形监狱的比较:两个理性的时代

第二部分结语:作为国家机器的建筑

第三部分

宗教与美学的构图

8宗教话语

话语的建构

意识形态的演出

9形式构图:视觉与存在

卷轴般的北京城

与“笛卡儿透视法”的比较:两种观看的方式

第三部分结语:地平线上的建筑

参考书目

索引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物流不错哦

2017-11-18 15:23:0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此订单已评论25/28 件商品,完成评论将有机会获得30积分

2017-11-12 16:05:41
来自shineyo**的评论:

给单位图书馆买的书,不错。

2017-11-01 18:32:0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2017-11-01 19:23:08
来自可口可**的评论:

还是很不错的

2017-11-01 20:41:4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价格合适,包装还行,感觉非常不错。

2017-11-01 21:56:1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不错,喜欢

2017-11-02 10:46:4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北京地控燕代,题目甚大。

2017-11-03 09:23:01
来自richard**的评论:

资料翔实,考据严谨,内容丰富,适合收藏

2017-11-06 17:00:3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帝都是中国近古城市布局的典范,对了解古代城市规划很有帮助。

2017-11-04 08:10:34
来自dalians**的评论:

非常棒的书。从建筑格局谈政治文化。典型的跨学科研究,对古代历史材料和西方现代性理论的结合很巧妙,很明显的海外中国学的路子。

2017-11-02 17:13:43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