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中国古代史(精装索引版)图书
人气:53

中国古代史(精装索引版)

中国社会地快速发展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中国的历史始终是一个整体在往前发展,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脉络是什么?为什么中国没有被历史的车轮给甩出世界历史的轨迹?这些是学者关心的问题,也是这本书撰写的背景,其...
  • 所属分类:图书 >历史>专业史  
  • 作者:[夏曾佑] 著 著作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13707084
  • 出版社:中国和平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6
  • 印刷时间:2014-05-01
  • 版次:1
  • 开本:12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精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中国社会地快速发展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中国的历史始终是一个整体在往前发展,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脉络是什么?为什么中国没有被历史的车轮给甩出世界历史的轨迹?这些是学者关心的问题,也是这本书撰写的背景,其社会价值一直延续至今,堪称历史经典,很值得读者作为学习中国古代历史的珍贵资料。

编辑推荐

1.热点:近年来知识界大兴"民国热",民国时期的大师们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并得到无尽推崇。本套丛书汇聚了当时各具独特风采和闪光思想的大师们秀的代表作品,为广大"民国迷"们奉上饕餮盛宴。

2.索引:本套丛书为索引版,每册正文后都附有大量人名、地名和一般名词索引,便于读者有针对性地查询阅读。这是本套丛书的一大特色。

3.精校:目前市面上的民国图书泛滥,但质量良莠不齐,不少版本错漏百出。本套丛书经过2年时间精心编校,在内容上经得起反复推敲,更、更具性。

4.精装:本套丛书采用精装,设计用心,作者相同的品种均在书脊下部用使同一颜色表明,书脊上部为套装统一颜色;每册均附赠书签和藏书票;包装精美大气,十分适合收藏。

作者简介

夏曾佑(1863—1924) 字遂卿,作穗卿,号别士、碎佛,笔名别士。杭县(浙江杭州)人。进士,授礼部主事。近代诗人﹑历史学家、学者。他对今文经学、佛学有精深的研究,对乾嘉考据学和诗文有相当的素养。此外他还注意学习外国史地知识和自然知识。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在天津与严复等创办《国闻报》,宣传新学,鼓吹变法。后致力于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用章节体编著《中国学》《中国历史教科书》,重版时改名《中国古代史》,是近代中国尝试用进化论研究中国历史的及时部著作。

目录

及时篇凡例

第二篇凡例

及时篇上古史

及时章传疑时代(太古三代)

及时节世界之初

第二节地之各洲人之各种

第三节中国种族之原

第四节古今世变之大概

第五节历史之益

第六节上古神话

第七节包牺氏

第八节女娲氏

第九节神农氏

第十节神话之原因

第十一节炎黄之际中国形势

第十二节黄帝与炎帝之战

第十三节黄帝与蚩尤之战

第十四节黄帝之政教

第十五节少昊氏颛顼氏

第十六节帝喾氏

第十七节尧舜

第十八节尧舜之政教

第十九节夏禹

第二十节禹之政教

第二十一节夏之列王

第二十二节夏传疑之事

第二十三节商之自出

第二十四节商之列王

第二十五节桀纣之恶

第二十六节周之关系

第二十七节周之自出

第二十八节周之列王

第二十九节周之政教

第二章化成时代(春秋战国)

及时节东周之列王

第二节诸侯之大概

第三节孔子以前之宗教(上)

第四节孔子以前之宗教(下)

第五节新说之渐

第六节老子之道

第七节孔子世系及形貌

第八节孔子之事迹

第九节孔子之异闻

第十节孔子之六经

第十一节墨子之道

第十二节三家总论

第十三节晚周之列王

第十四节韩魏赵

第十五节田齐

第十六节七国并立

第十七节秦之自出

第十八节秦之列王(上)

第十九节秦之列王(下)

第二十节六国对秦之政策

第二十一节戎狄灭亡

第二十二节周秦之际之学派

第二十三节春秋制度之大概

第二十四节战国之变古

第二十五节自上古至秦中国幅员之大略

第二篇中古史

及时章极盛时代(秦汉)

及时节读本期历史之要旨

第二节秦始皇帝(上)

第三节秦始皇帝(下)

第四节秦二世皇帝

第五节秦于中国之关系(上)

第六节秦于中国之关系(下)

第七节受命之新局

第八节天下叛秦(上)

第九节天下叛秦(下)

第十节秦亡之后诸侯自相攻伐(上)

第十一节秦亡之后诸侯自相攻伐(下)

第十二节楚汉相争(上)

第十三节楚汉相争(下)

第十四节高祖之政(上)

第十五节高祖之政(下)

第十六节汉之诸帝

第十七节文帝黄老之治

第十八节景帝名法之治

第十九节武帝儒术之治

第二十节汉外戚之祸(一)

第二十一节汉外戚之祸(二)

第二十二节汉外戚之祸(三)

第二十三节汉外戚之祸(四)

第二十四节汉外戚之祸(五)

第二十五节汉外戚之祸(六)

第二十六节光武中兴(一)

第二十七节光武中兴(二)

第二十八节光武中兴(三)

第二十九节后汉之诸帝

第三十节宦官外戚之冲突(一)

第三十一节宦官外戚之冲突(二)

第三十二节宦官外戚之冲突(三)

第三十三节宦官外戚之冲突(四)

第三十四节宦官外戚之冲突(五)

第三十五节宦官外戚之冲突(六)

第三十六节匈奴之政治(上)

第三十七节匈奴之政治(下)

第三十八节匈奴之世系(上)

第三十九节匈奴之世系(下)

第四十节南匈奴之世系

第四十一节北匈奴之世系

第四十二节西域之大略

第四十三节南道诸国

第四十四节北道诸国

第四十五节葱岭外诸国

第四十六节汉及时次通西域

第四十七节汉第二次通西域

第四十八节汉第三次通西域

第四十九节汉第四次通西域

第五十节西羌之概略

第五十一节前汉之西羌

第五十二节后汉之西羌(上)

第五十三节后汉之西羌(中)

第五十四节后汉之西羌(下)

第五十五节西南夷

第五十六节南粤

第五十七节闽粤

第五十八节朝鲜

第五十九节日本

第六十节儒家与方士之糅合

第六十一节黄老之疑义

第六十二节儒家与方士之分离即道教之原始

第六十三节佛之事略

第六十四节佛以前印度之宗教

第六十五节文学源流

第六十六节两汉官制

第六十七节汉地理(节录日本重野安泽《支那疆域沿革图略说》)

第六十八节凉州诸将之乱

第六十九节曹操灭群雄

第七十节刘备孙权拒曹操

第七十一节司马懿盗魏政

第七十二节吴蜀建国始末

第七十三节三国末社会之变迁(上)

第七十四节三国末社会之变迁(下)

第七十五节三国疆域(节录日本重野安泽《支那疆域沿革图略说》)

第二章中衰时代(魏晋南北朝)

及时节读本期历史之要旨

第二节魏晋之际(上)

第三节魏晋之际(下)

第四节晋诸帝之世系

第五节晋大事之纲领

第六节贾后之乱

第七节八王之乱

第八节五胡之乱之缘起

第九节五胡之统系

第十节前赵后赵之始末(匈奴羯)

第十一节前燕后燕南燕北燕之始末

第十二节前秦后秦西秦夏之始末(氐、羌、鲜卑、匈奴)

第十三节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之始末(氐、鲜卑、卢水胡,除前凉、西凉,为汉族)

第十四节蜀之始末

第十五节元帝王敦之乱

第十六节成帝苏峻之乱

第十七节晋末桓氏之乱

第十八节宋武帝之概略

第十九节宋诸帝之世系

第二十节宋少帝之乱

第二十一节宋文帝被弑之乱

第二十二节宋前废帝之乱

第二十三节宋后废帝之乱

第二十四节宋诸王之乱

第二十五节齐诸帝之世系

第二十六节齐郁林王之乱

第二十七节齐末东昏侯之乱

第二十八节梁诸帝之世系

第二十九节北魏拓跋氏之世系

第三十节拓跋氏之衰乱

第三十一节北齐神武帝之概略

第三十二节梁末侯景之乱

第三十三节陈诸帝之世系

第三十四节北齐高氏之世系

第三十五节北周宇文氏之世系

第三十六节隋诸帝之世系

第三十七节晋南北朝隋之行政机关

第三十八节晋南北朝隋之风俗

第三十九节两晋疆域沿革

第四十节南北朝疆域沿革

第四十一节隋疆域沿革

及时篇及时章引用书目

及时篇第二章引用书目

附录(以见于本书之先后为次)

索引

在线预览

及时章

传疑时代(太古三代)

及时节世界之初

人类之生,决不能谓其无所始。然言其所始,说各不同,大约分为两派。古言人类之始者,为宗教家;今言人类之始者,为生物学家。宗教家者,随其教而异,各以其本群最古之书为凭。世界各古国,如埃及(Egypt)、巴比伦(Babylon)、印度(India)、希伯来(Hebrew)等,各自有书,详天地剖判之形,元祖降生之事,其说尚在,为当世学者所知。而我神州,亦其一也。顾各国所说,无一同者。昔之学人,笃于宗教,每多入主出奴之意,今幸稍衰,但用以考古而已。至于生物学家者,创于此百年以内,最著者英人达尔文(Darwin)之种源论(OriginofSpecies)。其说本于考察当世之生物,与地层之化石,条分缕析,观其会通,而得物与物相嬗之故。由古之说,则人之生为神造;由今之说,则人之生为天演,其学如水火之不相容。此二说者,若欲穷其指归,则自有专门之学在,非本篇所暇及。本篇所以首及此者,因讨论历史,几无事不与宗教相涉,古史尤甚,故先举此以告学者,庶几有所别择焉。

第二节地之各洲人之各种

大地之陆,分为五洲。吾人所居,曰亚细亚洲(Asia);其西曰欧罗巴洲(Europe),其西南曰亚非利加洲(Africa),再西曰南北亚美利加洲(SouthandNorthAmerica);亚洲之东南曰澳大利亚洲(Australia)。是为五大洲,其名皆欧罗巴人所命也。其居此五洲之种族,居亚洲者,曰蒙古利亚种(Mongolians);居亚洲之南及各岛中者,曰马来种(Malays);居欧罗巴洲者,曰高加索种(Cau-casians);居非洲者,曰内革罗种(Negroes);居美洲者,曰印第安种(Indians)。是谓五种,其名亦皆欧罗巴人所命也(因与此五洲、五种相交涉,而有信史可传者,始于欧罗巴人,故泰东之言洲名与种名者,不得不用其所立之名也)。此诸种人,在上古时,大约聚居亚细亚西北之高原,其后散之四方,因水土不同,生事各异,久之遂有形貌之殊,文化之别。然其语言文字之中,犹有同者,会而通之,以观其分合之迹,此今日之新科学也。中国位于亚洲之东,而属于蒙古利亚种(按:亚细亚本亚洲西方之一小地,而蒙古又胡人一分族之名也,殆不足以概中国。欧人云云,亦以偏概全之例尔),此族之史,为吾人本国之史,本书所讲演者此也。

第三节中国种族之原

种必有名,而吾族之名,则至难定,今人相率称曰支那。按:支那之称,出于印度,其义犹边地也,此与欧人之以蒙古概吾种无异,均不得为定名。至称曰汉族,则以始通匈奴得名;称曰唐族,则以始通海道得名,其实皆朝名,非国名也。诸夏之称,差为近古,然亦朝名,非国名也。唯《左传》襄公十四年引戎子驹支之言曰:"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华非朝名,或者吾族之真名欤!至吾族之所从来,尤无定论。近人言吾族从巴比伦迁来,据下文最近西历一千八百七十余年后,法、德、美各国人,数次在巴比伦故墟掘地所发现之证据观之,则古巴比伦人与欧洲之文化相去近,而与吾族之文化相去远,恐非同种也。其古事,附录于后。

巴比伦有二种语,一南一北,南为文言(thepurelanguage),北为妇人之言(thewomanslanguage)。西元前六千年之砖文,凡书十二部。记其国之古事,及时部云,无始之时,光明与黑暗相战,于是有大神出其间,名弥罗岱(Merodach)。当此之时,又有一龙底麦得(Tiamat),与神为敌,神以大力磔龙而分之,其首为天,尾为地。第十一部言二大神,一名吉而葛莫斯(Gilgames),一名衣本尼(Ea-bani)。上帝造衣神,本令其杀吉神,不料二神结为死党。二神协力杀一恶神,名克母伯(Khumbaba),此恶神本住一奇怪杉树之下。又杀一神牛,因杀神牛,遂有洪水之祸。后衣神忽死,而吉神又患重病,此病神能医之,神住死水之外,名西苏诗罗斯(Xisuthros)。吉神往就医,从阿拉伯经过一日落之山,此山上本归一种怪人名蝎人者保护。海边有树,以宝石为果。又行四十五日而至死水,死水之中有群岛,有一岛名福岛,于此岛望见西神,西神始告以造洪水之故,又以生命树一枝授之。吉神即携树归巴比伦,于路偶渴,就泉而饮,泉中有一蛇出,窃其生命树,吉神大哭而无如何也。又大神弥罗岱,以土造人。及时人曰爱特巴(Adapa),偶因钓鱼,误折南风之翼。南风诉之于天,天神爱牛(Anu)召爱特巴而问之。有神名医(Ea),谓爱特巴曰:"爱牛神处之物,不可饮食。"爱特巴遂不敢饮食,于是其子孙无不死者矣。盖爱牛之饮食,皆能使人不死者也。又有神纳格尔(Nergal),欲谋杀一女神名爱来得(Allat)。女神乃与之商,以地球上之权悉让之,遂得不死,而女神为阴司之神。又有神名衣登脑(Etanna),与鹰相商,欲至天至高之处,已过爱牛之室,又至一斯他(Istar)之室,鹰力已竭,遂弃于地上。有神司风潮,名苏(Zu),窃弥罗岱定数之簿,而弥罗岱之权遂失,久之始得夺回。巴比伦女子可受父母之遗产。在公庭,父子平权。奴隶亦有财产与讼狱之权。无用刑讯之事,又以诳言为重罪。商法甚详。教育普及。女子亦讲学问。邮信极多。已知日月食。创十二宫。休息之日,以度岁为至要,倍尔神升座行福故也。人皆平等自由。供神之物,分为二种,有血者肉类,无血者香酒等类。税取十分之一以与庙。商亦最重,帝王亦经商。贷资有至二十分者,后减至十三分半。以金、银、铜三种条为币,一金门尼为六十悉克尔。

第四节古今世变之大概

中国之史,可分为三大期。自草昧以至周末,为上古之世;自秦至唐,为中古之世;自宋至今,为近古之世。若再区分之,求与世运密合,则上古之世,可分为二期。由开辟至周初,为传疑之期,因此期之事,并无信史,均从群经与诸子中见之(经、史、子之如何分别,后详之),往往寓言、实事,两不可分,读者各信其所习惯而已,故谓之传疑期。由周中叶至战国为化成之期,因中国之文化,在此期造成,此期之学问,达中国之极端,后人不过实行其诸派中之一分,以各蒙其利害,故谓之化成期。中古之世,可分为三期。由秦至三国,为极盛之期,此时中国人材极盛,国势极强,凡其兵事,皆同种相战,而别种人则稽颡于阙廷。此由实行第二期人之理想而得其良果者,故谓之极盛期。由晋至隋,为中衰之期,此时外族侵入,握其政权,而宗教亦大受外教之变化,故谓之中衰期。唐室一代,为复盛之期,此期国力之强,略与汉等,而风俗不逮,然已胜于其后矣,故谓之复盛期。近古之世,可分为二期。五季、宋、元、明为退化之期,因此期中,教殖荒芜,风俗凌替,兵力、财力逐渐摧颓,渐有不能独立之象。此由附会第二期人之理想,而得其恶果者,故谓之退化期。清代二百六十一年为更化之期,此期前半,学问、政治集秦以来之大成,后半世局人心,开秦以来所未有。此盖处秦人成局之已穷,而将转入他局者,故谓之更化期。此中国历史之大略也。

第五节历史之益

读我国六千年之国史,有令人悲喜无端、俯仰自失者。读上古之史,则见至高深之理想(如大《易》然),至完密之政治(如《周礼》然),至纯粹之伦理(如孔教然),灿然大备,较之埃及、迦勒底、印度、希腊,无有愧色。读中古之史,则见国力盛强,逐渐用兵,合闽、粤、滇、黔、越南诸地为一国,北绝大漠,西至帕米尔高原,裒然为亚洲之主脑,罗马、匈奴之盛,殆可庶几,此思之令人色喜自壮者也。洎乎读近今之史,则五代之间,我之佣贩、皂隶,与沙陀、契丹,狂噬交捽,衣冠涂炭,文物扫地,种之不灭者几希。赵宋建国,稍稍称治,然元气摧伤,不可猝起,而医国者又非其人。自此以还,对外则主优柔,对内则主压制,士不读书,兵不用命,名实相反,主客易位,天下愁叹,而不知所自始,其将蹈埃及、印度之覆辙乎!此又令人怅然自失者矣。虽然,及观清代二百余年间,道光以前,政治、风俗虽仍宋明之旧,而学问则已离去宋明,而与汉唐相合;道光以后,与天下相见,数十年来,乃骎骎有战国之势。于是识者知其运之将转矣,又未始无无穷之望也。夫读史之人,必悉其史中所陈,引归身受,而后读史乃有益,其大概如此。

第六节上古神话

及时期传疑时代者,汉有三王、五帝、九皇,贬极为民之说(一),此纯乎宗教家言,不可援以考实。其三皇、五帝之名,始见于周初(二),古注以为其书即《三坟》、《五典》,然《坟》、《典》已亡,莫知师说。古又有泰古二皇之说,二皇谓包牺、神农(三)。又有古有天皇、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之说(四)。然皆异说,不常见。常见者,以天皇、地皇、人皇为多,而其所指者,各不同。纬候所传,言者非一,有以虙戏、燧人、神农为三皇者(五),有以伏羲、女娲、神农为三皇者(六),有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者(七),有以伏羲、神农、祝融为三皇者(八)。大约异义,尚不止此,此其大略耳。五帝之说,亦甚不同。或用以配五人神,太昊配句芒,炎帝配祝融,黄帝配后土,少昊配蓐收,颛顼配玄冥(九)。而其再变,则为青帝灵威仰,赤帝赤熛怒,黄帝含枢纽,白帝白招拒,黑帝汁光纪,为五感生帝(十)。异义亦不止此,此亦其大略耳。大抵皆秦汉间人,各本其宗教以为言,故抵牾如此。今记录则自包牺始。

按:世有盘古、天皇、地皇、人皇之说,非雅言也。今录之以备考。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浊阴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厚,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御览》二引徐整《三五历》)。天皇十二头,号曰天灵,治万八千岁(《御览》七十八引项峻《始学篇》),被迹在柱州昆仑山下(《御览》七十八引《遁甲开山图》)。地皇十二头,治万八千岁(《御览》七十八引项峻《始学篇》),兴于熊耳、龙门山,皆蛇身兽足,生于龙门山中(《御览》七十八引《遁甲开山图》)。人皇九头,治四万五千六百年(《御览》七十八引徐整《三五历》),起于形马(《御览》七十八引《遁甲开山图》),或云提地之国(《御览》三百九十六引《春秋命历序》)。其说之荒诡如此。今案盘古之名,古籍不见,疑非汉族旧有之说。或盘古、槃瓠音近,槃瓠为南蛮之祖(《后汉书?南蛮传》),此为南蛮自说其天地开辟之文,吾人误用以为己有也。故南海独有盘古墓,桂林又有盘古祠(任昉《述异记》)。不然,吾族古皇并在北方,何盘古独居南荒哉?至三皇之说,虽三皇、五帝之书,掌于故府(《周礼?春官?外史氏》),事自确有,然必即指包牺诸帝而言,非别有所谓三皇也。

按:古又有十纪之说。一曰九头纪,二曰五龙纪,三曰摄提纪,四曰合雒纪,五曰连通纪,六曰序命纪,七曰循蜚纪,八曰因提纪,九曰禅通纪,十曰流讫纪(《史记?三皇本纪》)。与巴比伦古砖文载洪水前有十皇相继,四十三万年之说合。

……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正品,拿起来很舒服,看着也不错,特别喜欢索引!

2014-07-09 17:11:1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专业的一套书,买了这套好几本相关书。这一类的书真的很难得,虽然看的2套并非很全面,朝代也只写到一部分,但内容、印刷都很好,价格也便宜。提示下是用 文言文书写,简体,有塑封。

2015-02-21 21:59:16
来自陌上镜**的评论:

挺好的 唯一就是字有点小 偏文言了

2015-09-02 15:05:49
来自聪明帅**的评论:

送货很快,包装很好。

2016-03-05 09:14:4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经典版本,值得推荐!

2016-05-07 16:30:25
来自sleepso**的评论:

这本书内容挺全面的。。而且用词准确严谨。包装精美,里面还有藏书票和书签,很漂亮,值得收藏~~

2014-07-25 10:12:49
来自淑离采**的评论:

2015年去山东曲阜的周公庙,在外面强生看到了夏曾佑先生的一句话,于是回来之后就买了这本书。这本书对于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学们会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2016-03-08 15:04:30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