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共12册)图书
人气:103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共12册)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1939年至1945年所爆发的全球性军事冲突,整场战争涉及到全球绝大多数的国家,温斯顿 丘吉尔,英国战时首相兼国防大臣,作为世界大战一方主要的领袖,撰写了这本独特的“回忆录”。...
  • 所属分类:图书 >政治/军事>军事>军事史  
  • 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69916393
  •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8
  • 印刷时间:2017-08-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5292
  • 纸张:轻型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1939年至1945年所爆发的全球性军事冲突,整场战争涉及到全球绝大多数的国家,温斯顿 丘吉尔,英国战时首相兼国防大臣,作为世界大战一方主要的领袖,撰写了这本独特的“回忆录”。 作者用词洗练、文思敏捷,从其独有的视角出发,对这场战争的记叙,达到了空前的详尽;其亲身经历与文献引用相得益彰,从战略全局、重大战役全景到战场细节,表述得淋漓尽致重塑了战时氛围,让读者有亲临其境之感。全书语言紧凑,内容详实,构思严密、语言精彩,1953年一举捧得诺贝尔文学奖。

编辑推荐

诺贝尔奖史上跨越历史学、政治学、文学的旷世经典。这是一部战争史,更是一部名人传记;

作者用词洗练,文思敏捷,精辟中的,全景式展现二战恢弘场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史料,揭秘鲜为人知的二战内幕,讲述危机紧张的战争全局。

作者简介

温斯顿 丘吉尔, 著名政治家、演说家、军事家和作家,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曾两度出任英国首相;1953年,丘吉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历史上获得该奖的政治家。

目录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01:从战争到战争

目录

及时章 胜利者的蠢事

第二章 和平的鼎盛时期

第三章 潜伏的危险

第四章 阿道夫 希特勒

第五章 被蝗虫吃光的年代

第六章 日益阴暗的景象

第七章 空中均势的丧失

第八章 挑战和反响

第九章 空中和海上的问题

第十章 对意大利的制裁

第十一章 希特勒动手了

第十二章 重整军备的间歇期西班牙

第十三章 德国武装起来了

第十四章 艾登先生担任外交大臣和他的辞职

第十五章 强夺奥地利

第十六章 捷克斯洛伐克

第十七章 慕尼黑的悲剧

第十八章 慕尼黑之冬

第十九章 布拉格,阿尔巴尼亚,英国对波兰的保障

第二十章 苏联之谜

第二十一章 到了战争边缘

附录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02:晦暗不明的战争

目录

及时章 战争

第二章 海军部的重大任务

第三章 波兰的覆灭

第四章 战时内阁的问题

第五章 法国前线

第六章 战斗加剧

第七章 磁性水雷

第八章 普拉特河口外的海战

第九章 斯堪的纳维亚 芬兰

第十章 一个黑暗的新年

第十一章 风暴之前

第十二章 海上的交锋

第十三章 纳尔维克

第十四章 特隆赫姆

第十五章 在挪威的挫折

第十六章 挪威:的阶段

第十七章 政府倒台

附 录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03:法国的沦陷

目录

及时章全国联合

第二章法兰西之战及时周甘默林

第三章法兰西之战第二周魏刚

第四章向海岸撤退

第五章援救敦刻尔克

第六章竞相抢夺

第七章再谈法国

第八章本土防御

第九章法国的痛苦

第十章波尔多停战

第十一章达尔朗和奥兰事件

第十二章反攻的利器

第十三章绝境

第十四章入侵问题

第十五章“海狮”作战计划

附录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04:单独作战

目录

及时章 不列颠之战

第二章 闪电战

第三章 “伦敦毫不在乎”

第四章 巫术战

第五章 美国驱逐舰和西印度群岛的基地

第六章 埃及与中东

第七章 取道地中海

第八章 九月的紧张局势

第九章 达喀尔

第十章 艾登先生的使命

第十一章 同维希和西班牙的关系

第十二章 墨索里尼进攻希腊

第十三章 租借法案

第十四章 德国与俄国

第十五章 海上的灾难

第十六章 沙漠中的胜利

附录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05:德国东进

目录

及时章沙漠地区和巴尔干各国

第二章战火蔓延

第三章闪电战与反闪电战赫斯

第四章地中海战争

第五章征服意大利在非洲的帝国

第六章援助希腊的决定

第七章大西洋战役西部海口地区

第八章大西洋战役美国的干涉

第九章南斯拉夫

第十章日本特使

第十一章沙漠侧翼隆美尔托卜鲁克

第十二章希腊战役

第十三章的黎波里与“老虎”计划

第十四章伊拉克的背叛

第十五章克里特岛:危机临头

第十六章克里特岛:战役经过

第十七章“俾斯麦”号的命运

第十八章叙利亚

第十九章“战斧”计划

第二十章苏联的报应

附录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06:战争临到美国

目录

及时章 我们的苏联盟友

第二章 非洲战事的间歇图卜鲁格的防御战

第三章 我同罗斯福的会晤

第四章 大西洋宪章

第五章 对俄国的援助

第六章 波斯与中东

第七章 英国的实力日益增强

第八章 同俄国更密切的接触

第九章 前进之路

第十章 “十字军战士”行动

第十一章 日本

第十二章 珍珠港!

第十三章 在世界大战期间的一次航行

第十四章 战事的演变

第十五章 华盛顿和渥太华之行

第十六章 英美一致

第十七章 回到暴风雨中

附录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07:日本的猛攻

目录

及时章 大洋洲方面的忧虑

第二章 沙漠上的挫折

第三章 马来亚的惩罚

第四章 信任投票

第五章 内阁的变动

第六章 新加坡的沦陷

第七章 潜艇的乐园

第八章 荷属东印度群岛的失守

第九章 进犯缅甸

第十章 锡兰和孟加拉湾

第十一章 缺少船舶的致命难题

第十二章 印度:克里普斯调查团

第十三章 马达加斯加

第十四章 美国海战胜利

第十五章 北极护航运输船队

第十六章 空中攻势

第十七章 马耳他岛与沙漠

第十八章 “立即开辟第二战场!”

第十九章 莫洛托夫的访问

第二十章 战略的自然选择

第二十一章 隆美尔的进攻

第二十二章 第二次访问华盛顿

第二十三章 不信任投票

附录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08:挽回非洲局势

目录

及时章 第八集团军陷入绝境

第二章 “火炬”作战计划的决定

第三章 我的开罗之行。改组司令部

第四章 莫斯科及时次会议

第五章 与莫斯科建立了联系

第六章 回到开罗

第七章 “火炬”作战计划的后形成

第八章 不安和紧张

第九章 苏联的“谢谢你”

第十章 阿拉曼战役第

第十一章 火炬点燃起来了

第十二章 达尔朗插曲

第十三章 胜利带来的种种问题

第十四章 我们需要会晤

第十五章 卡萨布兰卡会议

第十六章 阿达纳与的黎波里

第十七章 回国后的困境

第十八章 俄国与西方盟国

第十九章 突尼斯的胜利

第二十章 第三次访问华盛顿

第二十一章 战争与和平的各种问题

第二十二章 向意大利进军

附录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09:战胜意大利

目录

及时章 制海权。瓜达尔卡纳尔岛和新几内亚

第二章 攻克西西里岛

第三章 墨索里尼的垮台

第四章 向西去啊!人造港

第五章 魁北克会议:“四分仪”

第六章 意大利:停战

第七章 对意大利的进攻。重访白宫

第八章 萨莱诺战役。归航

第九章 忙于国内事务

第十章 与戴高乐将军的紧张关系

第十一章 支离破碎的轴心

第十二章 失去胜利良机的岛屿

第十三章 希特勒的“秘密武器”

第十四章 第三战场的僵局

第十五章 北极运输船队的复航

第十六章 莫斯科外长会议

第十七章 三国会议的产生。较高统帅问题

附录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0:从德黑兰到罗马

目录

及时章 开罗

第二章 德黑兰:会议开幕

第三章 谈话与会议

第四章 德黑兰:难题

第五章 德黑兰:结论

第六章 重访开罗。较高统帅

第七章 在迦太基古城遗址。安齐奥

第八章 在马拉喀什。疗养时期

第九章 铁托元帅和南斯拉夫

第十章 对安齐奥的突击

第十一章 意大利:卡西诺

第十二章 日益增强的空中攻势

第十三章 希腊的苦难

第十四章 缅甸及其外围

第十五章 对日作战的策略

第十六章 “霸王”作战计划的准备工作

第十七章 罗马

第十八章 前夜

附录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1:胜利的浪潮

目录

及时章D日

第二章从诺曼底到巴黎

第三章无人驾驶武器的轰炸

第四章法国南部的进攻7

第五章 巴尔干的动乱。俄国的胜利

第六章意大利与里维埃拉的登陆

第七章罗马。希腊问题

第八章亚历山大的夏季攻势

第九章华沙的殉难

第十章第二次魁北克会议

第十一章在缅甸境内挺进

第十二章莱特湾战役

第十三章西欧的解放

第十四章访问莫斯科的序幕

第十五章十月在莫斯科

第十六章巴黎

第十七章阿登的反扑

第十八章英国对希腊的干涉

第十九章在雅典过圣诞节

附录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2:铁幕

目录

及时章一个新的会议的准备

第二章雅尔塔:世界和平计划

第三章俄国和波兰:苏联的诺言

第四章雅尔塔尾声

第五章渡过莱茵河

第六章关于波兰的争议

第七章苏联的怀疑

第八章西方在战略上的分歧

第九章高潮:罗斯福逝世

第十章跟苏联的摩擦不断增长

第十一章的进军

第十二章亚历山大在意大利的胜利

第十三章德国的投降

第十四章一段令人不安的插曲

第十五章分歧的开始

第十六章联合政府的结束

第十七章一个命运攸关的决定

第十八章击败日本

第十九章波茨坦:原子弹

第二十章波茨坦:波兰边界问题

第二十一章我的记载的结束

附录

在线预览

从9月7日到11月3日,平均每天晚上有二百架德国轰炸机袭击伦敦。在此以前的三个星期对我各郡城市进行的初期轰炸,使我们大量分散了我们的高射炮部队,所以当伦敦成为主要的袭击目标之初,它设在伦敦的高射炮只有九十二门。当时认为好是让第十一大队指挥的夜间战斗机在空中自由活动。在夜间战斗机中,有六个中队是“伯伦翰”式和“无畏”式战斗机。夜间战斗那时还处在幼稚阶段,使敌人遭受的损失很小。我们的高射炮兵却因此一连三夜没有开炮。当时,他们本身的技术也低得可怜。尽管如此,鉴于我们夜间战斗机存在的弱点和一些未能解决的问题,于是决定准许高射炮手随意使用他们好的技术,放手射击他们看不见的目标。指挥防空炮队的派尔将军,把高射炮从各郡的城市撤回来,使伦敦的高射炮数目在四十八小时内增加了一倍多。我们自己的飞机躲开了,高射炮大显身手的机会来到了。

伦敦居民呆在他们家里或简陋的防空洞里忍受这似乎未受任何抵抗的空袭已有三夜了。突然,在9月10日,整个防空火网打开了,而且伴随着强烈的探照灯光。这轰隆隆的炮火给予敌人的损害并不大,但它却使居民们大为满意。每个人都欢欣鼓舞,认识到我们对敌人进行还击了。从此以后,高射炮队就经常开炮;当然,由于经常练习和熟练以及当前的迫切需要,射击技术便不断有所提高。德国入侵飞机被击落的数字也逐渐增加。有时,高射炮队暂停射击,让作战方法也大为改进的夜间战斗机飞临伦敦上空。夜间空袭之外,还伴之以几乎是连续不断的白昼空袭,有时来的是小队敌机,有时甚至仅仅只有一架,在整个二十四小时内,经常是每隔一会儿就有一次警报。七百万伦敦居民对于这种奇特的生活已经习以为常了。

关于“闪电战”,我当然知道成千上万的人有许多更加惊心动魄的故事要讲,所以为了节省篇幅,我在这里只谈几件我个人的见闻。

轰炸刚刚开始的时候,人们在思想上没有把它当一回事。在伦敦西区,每个人都照常工作、娱乐、吃饭和睡觉。剧场里经常客满,熄灭了灯光的街道到处是三三两两的人群。同巴黎的失败主义分子在他们5月间一遭到严重的空袭就怕得要死、喊叫连天的情况相比,伦敦人的这些反应可以说是良好的。我记得,有一次在连续不断的猛烈空袭中,我和几个朋友正在吃晚饭。斯多诺威大厦朝着格林公园的几扇大窗全部开着,公园里闪烁着高射炮的火焰,还时而被爆炸的炸弹所发出的火光照得通明。我觉得我们在冒不必要的危险。吃完晚饭后,我们走到那俯瞰大堤的帝国化学公司大楼去。从那些用石头构筑的高高的阳台上可以眺望美丽的河景。南岸至少有十几处地方在燃烧,正当我们在那里的时候,落下了几颗重型炸弹,有一颗距离很近,我的朋友们急忙把我拉到一根坚固的石柱后面。这一次,证明了我关于我们在日常生活的享受上应当受到许多限制的看法是对的。

在白厅周围的那些政府建筑物,一再被击中。唐宁街的房屋已有二百五十年的历史了,这些摇摇晃晃修得很马虎的房屋,是一个惟利是图的人承建的,上面迄今还留有他的名字。在慕尼黑危机期间,为唐宁街十号和十一号的居住者构筑了防空壕,并把地面下的那些房间的天花板用另外一层木制天花板和结实的木柱支撑。人们认为这样就能在房子被炸毁或震塌时支撑残垣。当然,无论是这些房间或防空壕,都是经不起一颗直接命中的炸弹的。在9月的后两个星期里,已经作好准备,把我的内阁办公室搬到斯多利门附近、遥对圣詹姆斯公园的比较新式和坚固的政府办公大楼。我们把大楼称为“新楼”。在“新楼”下面有一个作战指挥室和几间避弹卧室。这时的炸弹当然比以后各阶段投的炸弹小,但是在新居还未准备就绪之前的一个时期里,唐宁街的生活是紧张的。我们好像是生活在前线的一个营指挥所里。

在这几个月里,我们的夜间内阁会议是在“新楼”地下室的作战指挥室里举行的。从唐宁街到那里,必须步行穿过外交部的四方形院子,然后向上攀登,从正在为加固作战指挥室和地下办公室而灌注混凝土的施工队中间走过去。我当时没有注意到这对动过大手术后身体赢弱的张伯伦先生是多么困难,但是任何困难也挡不住他,他比前几次参加内阁会议时更加衣冠楚楚,举止从容,态度坚定。

1940年9月末的一个傍晚,我从唐宁街十号的前门向外张望,看见工人们正在把沙袋堆在对面外交部地下室的窗前。我问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告诉我说,内维尔?张伯伦先生动过手术以后,必须得到特殊的定期治疗,而在唐宁街十一号的防空壕里进行治疗很不方便,那里在经常不断的空袭时至少聚集着二十个人,因此,他们就在这里给他准备一个私人用的小小的地方。他每天矜持地、敏捷地、衣冠楚楚地遵守一切约会。但是,实际情况摆在面前,他怎能经受得了。我行使了我的职权。我穿过十号与十一号之间的过道找到了张伯伦夫人。我说:“他病成这样,根本就不应该留在这里。你必须把他送走,等他恢复健康再说。我每天都把所有的电报给他送去。”她就去找她的丈夫。不到一小时,她告诉我说:“他愿意听从

媒体评论

一项文学奖本来意在把荣誉给予作者,而这一次却相反,是作者给了这项文学奖以荣誉。 ---瑞典学院在为丘吉尔颁发诺贝尔奖时致辞

很少有一本书的出版被视为重大事件,此书便是其中之一。 ---《纽约时报》

丘吉尔不仅仅是一位政治家和领导者,他也拥有过人的文学天赋。而正是这两者共同造就了本书的独特性。 ——美国亚马逊网站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精典读物不错。

2017-11-15 09:11:0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打开包裹,看到原包装纸盒上贴的透明胶带,心头咯噔一声,一清点:缺了第12册,有两本第11册。算了,换货太麻烦,单独定本第12册算了,就当少享受了双十一优惠。

2017-11-15 09:50:02
来自幸福的**的评论:

这个是这次买书的重点 看了好长时间 终于便宜了

2017-11-16 15:42:1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非常非常不错。

2017-11-17 11:39:2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很好,内容丰富

2017-11-23 19:57:29
来自让***(**的评论:

老公说书很棒 纸张很好

2017-11-13 19:38:4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好,与期待的一样,很满意

2017-11-12 10:24:4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非常好的一套书,极力推荐

2017-11-11 19:54:06
来自落地为**的评论:

价格便宜,质量好,买书还是得来当当

2017-11-12 08:46:16
来自映月幽**的评论:

好书好书,打折买的不错

2017-11-10 14:12:3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真的还不错。

2017-11-11 13:22:2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挺便宜的 送货上门也特别快

2017-11-11 13:45:27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书不错,是一部很好看、很经典的有关二战的著作。丘吉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理所应当。

2017-11-10 11:31:49
来自安东806**的评论:

罗马系带女鞋

2017-09-24 12:56:4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的定价有些虚高,还好是做活动买的,相当于3.4折,还是比较划算的。

2017-10-09 03:12:3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超级棒,终于买到了,开心

2017-10-10 19:04:3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二十世纪最了不起的现实主义政治家

2017-10-12 11:40:0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值得一看的书

2017-10-13 21:43:57
来自拿破仑**的评论:

丘吉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还是值得一度的。

2017-10-17 12:09:2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从领导人的角度讲述亲历的战场,更能帮助读者去了解那段历史。

2017-10-06 11:33:0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的定价有些虚高,还好是做活动买的,相当于3.4折,还是比较划算的。

2017-09-23 23:27:16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