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闪击英雄:古德里安将军战争回忆录图书
人气:136

闪击英雄:古德里安将军战争回忆录

译者前言 本书作者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军队的主要将领之一,被誉为“德国装甲兵的创始人”,“创造历史的人”,他的建军、作战思想是“闪击战”理论的主...
  • 所属分类:图书 >政治/军事>军事>世界各国军事  
  • 作者:[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著,[戴耀先]译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二战德军三大文件之一
  • 国际刊号:9787513906104
  •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8
  • 印刷时间:2015-08-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在《闪击英雄》这本战争回忆录中,古德里安以其亲身经历详细描述了德国装甲兵的组建、发展、作战史及其经验教训,介绍了他率领德国装甲部队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的行动,以及对法、苏作战经过,并对第三帝国的领袖人物和德军统率机关进行了评论。

编辑推荐

一手缔造全新的作战兵种“装甲兵”,创建空前大胆的作战理念“闪击战”。继承普鲁士军魂的古德里安与一战后因循守旧的欧洲军界的较量!

其疾如风,侵略如火!闪击战之父的创新思维实战课。风云变幻之际,首先拥抱新技术、新思维并大胆用于实践的,才能立于时代之巅。

任正非推荐阅读的战略思维经典。

宏观思维建议看一点历史和哲学。有三位德军著名将领、元帅留下的三本书,对德国二战战略有非常深入的思考。古德里安的《闪击英雄》隆美尔的《战时日记》,曼施泰因的《失去的胜利》。

让听到炮火的人呼唤炮火!让一线直接决策!

相关推荐:

二战德军三统帅战争回忆录(失去的胜利 闪击英雄 隆美尔战时文件) 赠送畅销书一本

《隆美尔战时文件》:二战德军三大文件之一,著名军事理论家李德 哈特整理,"沙漠之狐"隆美尔亲述制胜秘诀与为将之道!

《失去的胜利:曼施泰因元帅战争回忆录》:二战德军三大文件之一,帝国总参谋部的骄傲、战略家曼施泰因决战欧洲的战略思想!

作者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德国陆军将领,德国装甲兵和“闪击战”理论的创建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将坦克与机械化部队使用于现代化战争的重要推动者,在他的组织与推动下,德国建立了一支当时作战效率的装甲部队。先后任装甲军军长、装甲集群司令、装甲集团军司令、装甲兵总监、陆军总参谋长。1945年5月10日向美军投降,随后被关押3年,因为在战争期间并未虐待战俘和屠杀平民而没有被列为战犯,于1948年被释放。之后一直在家中休养并撰写回忆录。

目录

及时章我的家庭与青年时代

第二章德国装甲兵的建立

第三章希特勒独揽大权

吞并奥地利

吞并苏台德区

形势再趋紧张

第四章灾祸开始

走向战争

波兰战局

两次战局之间

第五章西线战局

作战准备

向海峡方向突破

占领海峡港口

希特勒下达后果严重的停止命令

向瑞士边境突击

停战

第六章1941 年的俄国战局

战前形势

战争准备

初战

强渡第聂伯河

斯摩棱斯克—叶利尼亚—罗斯拉夫尔

莫斯科还是基辅?

基辅会战

奥廖尔和布良斯克会战

突击图拉和莫斯科

我首次被免职

第七章退 职

第八章1942 年1 月至1943 年2 月装甲兵的发展

第九章装甲兵总监

任命和初步措施

格德勒博士的来访

“堡垒”行动

1943年下半年的争论

决定性的一年

第十章1944 年7 月20 日事件及其后果

第十一章总参谋长

东线的作战

阿登攻势

东线的防御准备

俄军的突击

第十二章的崩溃

第十三章第三帝国的领导人物

希特勒

中央党部领导和省党部头目

希特勒的亲信

政 府

第十四章德国总参谋部

现在的问题是,有所为还是不作为?

附录:

1. 我的经历

2. 国防军较高指挥机构(1944)

在线预览

我们十分清楚,在将来编组装甲兵的时候,必须要使它能够成为一种具有决定性的战斗兵种。因此,它的编制组织形式只能是装甲师,下一步则是装甲军。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急迫和重要的任务是,想方设法使其他兵种和陆军部的首脑们都承认,我们所走的道路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但是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困难。因为,不会有人相信,汽车驾驶员和一支后方勤务部队能在战术,甚至在战略上提出什么有价值的新思想、新观念。比如那些具有老资格的步兵,特别是骑兵等兵种,都将自己视为战场上的主要兵种。步兵一直自诩为“战场上的皇后”。由于《凡尔赛和约》禁止我们这支十万人的军队装备坦克,因此没有人看过我们所鼓吹的这种新型武器。于是,当我们在演习中使用我们用铁皮制作的模型时,许多参加过一战的老兵都觉得太可笑了。不过,他们看我们实在穷酸可怜,也就不拿我们的所作所为真正当回事了。,他们只认可将坦克作为步兵的一种支援武器,但绝不同意将其作为一种新型的主要兵种。

在这方面,最激烈的要属我们与骑兵监察部之间的斗争。我的上司到骑兵监察部,问他们在未来发展中想充当什么角色,是想当一支侦察部队,还是争取能担负作战任务。骑兵监察部监察长冯?希尔施贝格将军说,他们要充当作战的骑兵,并情愿将作战侦察任务转交给运输部队。为了接受这一任务,我们决定对我们的装甲侦察营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此外,我们要争取组建多个装甲师。,我们还想为所有的步兵师配属摩托化反坦克营。因为我们认为,坦克必须具备与其运动速度相匹配的防护能力,其效能才会得以充分发挥。

不久,骑兵监察部的长官希尔施贝格将军去职,由克诺亨豪尔将军接任,他是步兵出身,他不甘心于将他前任所垄断的地盘送入我们的手中。当时我们这支十万人军队编有三个骑兵师,于是,他将这三个骑兵师合并成了一个骑兵军,并打算将作战侦察任务从我们手中夺回去,重新交给骑兵来担负,甚至还想将我们的新发明窃为己有。为此,他们还将骑兵军官安插在我们这支年轻的部队中。我们之间的争论经常会演变成一场争吵。但是,最终的结局是,新思想的开拓者还是战胜了反对派,内燃机战胜了马匹,大炮战胜了长矛。我们十分清楚,在将来编组装甲兵的时候,必须要使它能够成为一种具有决定性的战斗兵种。因此,它的编制组织形式只能是装甲师,下一步则是装甲军。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急迫和重要的任务是,想方设法使其他兵种和陆军部的首脑们都承认,我们所走的道路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但是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困难。因为,不会有人相信,汽车驾驶员和一支后方勤务部队能在战术,甚至在战略上提出什么有价值的新思想、新观念。比如那些具有老资格的步兵,特别是骑兵等兵种,都将自己视为战场上的主要兵种。步兵一直自诩为“战场上的皇后”。由于《凡尔赛和约》禁止我们这支十万人的军队装备坦克,因此没有人看过我们所鼓吹的这种新型武器。于是,当我们在演习中使用我们用铁皮制作的模型时,许多参加过一战的老兵都觉得太可笑了。不过,他们看我们实在穷酸可怜,也就不拿我们的所作所为真正当回事了。,他们只认可将坦克作为步兵的一种支援武器,但绝不同意将其作为一种新型的主要兵种。

在这方面,最激烈的要属我们与骑兵监察部之间的斗争。我的上司到骑兵监察部,问他们在未来发展中想充当什么角色,是想当一支侦察部队,还是争取能担负作战任务。骑兵监察部监察长冯?希尔施贝格将军说,他们要充当作战的骑兵,并情愿将作战侦察任务转交给运输部队。为了接受这一任务,我们决定对我们的装甲侦察营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此外,我们要争取组建多个装甲师。,我们还想为所有的步兵师配属摩托化反坦克营。因为我们认为,坦克必须具备与其运动速度相匹配的防护能力,其效能才会得以充分发挥。

不久,骑兵监察部的长官希尔施贝格将军去职,由克诺亨豪尔将军接任,他是步兵出身,他不甘心于将他前任所垄断的地盘送入我们的手中。当时我们这支十万人军队编有三个骑兵师,于是,他将这三个骑兵师合并成了一个骑兵军,并打算将作战侦察任务从我们手中夺回去,重新交给骑兵来担负,甚至还想将我们的新发明窃为己有。为此,他们还将骑兵军官安插在我们这支年轻的部队中。我们之间的争论经常会演变成一场争吵。但是,最终的结局是,新思想的开拓者还是战胜了反对派,内燃机战胜了马匹,大炮战胜了长矛。

与组织和运用同等重要的是装备,它能将我们的思想转化为实际行动。在这个技术领域我们曾做过一些相应的准备工作。自1926年起,我们就已在国外的试验基地对德国最初装备的坦克进行了试验。德国陆军兵器局已与多家公司签订了生产坦克的合同,其中有两种是当时称为中型的坦克,以及三种轻型坦克。每一种型号的坦克都已生产出两台样车,这样算起来总共就有了十辆坦克。我们在中型坦克上装备了75毫米口径火炮,轻型坦克装备37毫米口径火炮。这些样车用的不是装甲钢,而是低碳钢。所有型号的较大时速约为20公里,在平坦地面上可达35公里至40公里。负责坦克设计的军官是皮尔纳上尉,他经过艰苦努力,最终将一系列现代坦克所应具备的要素,如良好的密封性、较强的涉水能力、火炮和机枪可多方位射击以及合理的离地间隙和灵活的机动性能等,都在新型车辆上体现出来。可以说,所有这些要求他基本上都已经满足了。但是这种车依然存有某些弱点,主要是车长的座位不得不被安排在坦克的前身、紧靠驾驶员的位置,这就使得车长无法向后观察,而且由于履带很高和座位过低,使他向两侧的观察也受到局限。因为,当时在车上还没有无线电设备。尽管20年代的样车比起及时次世界大战初期已经在技术上有显著进步,但并没有达到我们预想的战术要求。正因为如此,我们不能随意将现在这种试验样车投入批量生产,必须精益求精,研制和生产出更为新型的坦克。

在我们当时的理想中,装甲师最终要装备的坦克应当是这样的:在两种型号中,轻型坦克装备一门穿甲炮,炮塔和车身上各装备一挺机枪;中型坦克装备一门大口径火炮,炮塔和车身各装备一挺机枪。一个坦克营编三个轻型坦克连以及一个中型坦克连,每个坦克连都装备中型坦克,这样可为轻型坦克提供火力支援,弥补小口径穿甲火炮射程较近的不足。在火炮口径问题上,兵器局主管和炮兵总监的看法与我们相左。这两个部门的专家们认为,37毫米口径火炮对轻型坦克来说已经足够了,而我主张使用50毫米火炮,以备将来对付国外坦克可能增厚的装甲,从而使我们在火力方面占有较大的优势。不过,由于步兵现已装备37毫米口径反坦克炮,而且考虑到生产小口径穿甲炮和弹药比较简便的因素,鲁茨将军和我不得不放弃原来的设想。但是,我们有一个意见还是被大家采纳了,即轻型坦克的炮塔直径大小要以能安装50毫米口径火炮为宜。中型坦克决定安装75毫米口径火炮。而坦克的总重量不应当超过24吨,其中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德国公路桥梁的载重量。坦克的时速定为40公里。每一种型号坦克的乘员设计为五人,一名车长、一名射手、一名装填手、一名驾驶员和一名无线电员。射手和装填手都坐在旋转的炮塔里,车长坐在射手上方的一个小型瞭望塔里,这个瞭望塔是专门为车长设计的,可以进行多方位观察,驾驶员和无线电员则坐在车身部位。乘员通过喉头送话器接受车长的指令。在行进过程中,坦克之间的联络则通过无线电进行。你如果把这种新型坦克的要求和试验时的坦克做一个比较,就会发现由于新型战略战术原则的运用所带来的变化。

在拟订这个未来计划的时候,我们心里就十分清楚,要到这种新型坦克诞生,还必须等很长很长时间。在此期间,必须先要有一种供训练使用的坦克。于是我们想到了一种从英国购买的卡登?劳埃德型车的底盘,很适合这种用途。这种底盘在设计的时候是为了装载20毫米口径高炮之用,因此只能在炮塔上安装一挺机枪。在我们1934年制造出作战坦克之前,就一直使用这种坦克进行训练,我们将这种坦克取名“Ⅰ型坦克”。在1932年那个时候,决不会有人料想到,我们将来会有24小时开着这种用于训练的小型坦克去与敌人作战。

要生产我们所设计的主要型号坦克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远远超过了我们原来的预想。为解燃眉之急,鲁茨将军另辟蹊径,决定由奥格斯堡-纽伦堡汽车制造厂研制另一种型号的坦克,装备一挺20毫米口径机关炮和一__挺机枪,取名“Ⅱ型坦克”。

1932年夏,我们在鲁茨将军的领导下,在格拉芬沃尔和于特伯根训练基地,进行了首次有装甲营参加的加强步兵团的演习,当然使用的还是模型坦克。此后,在这一年的其他演习中还使用了我们自己制造的一种制式装甲侦察车,这种车使用的是装甲钢,装在一个六轮底盘上。这是签署《凡尔赛和约》以来德国制造的首批装甲车辆。过去,小学生们为了能知道模型坦克里面装的究竟是什么东西,常常用铅笔把我们的模型戳穿,这次可让他们大失所望了。在过去的对抗演习中,步兵也常常用石块砸我们的模型车,迫使我们的战车退出战斗。现在好了,在坦克面前,他们的刺刀只能甘拜下风。

在这次演习中,对能不能运用摩托化分队和装甲分队遂行作战任务的问题进行了试验。骑兵虽然对我们的演习提出一些带有偏见的指责,但由于我们的演习异常成功,所以并没有多少人去理睬他们的指责。当然,在骑兵中也有一批头脑清醒的年轻军官,十分看好这种新式武器。大量的骑兵军官都纷纷站到了我们这一边。因为他们已经认识到,在我们这个时代,要想将骑兵的传统原则运用到实战之中,不采用新的作战手段是绝不可能的。(第二章 德国装甲兵的建立)

我对及时次世界大战进行过深入研究,所以对战斗人员的心理有深刻的了解。由于我亲历过战争,因此不仅对于我们自己军队的状况十分了解,也能对我们西线敌人的思想状态做出明确判断,而且我的这些判断已被1940年的事实所验证。我们的敌人1918年取得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新式装甲兵器,但是阵地战一直在他们头脑中占据统治地位。

西欧大陆最强大的军队要属法国军队,其坦克数量也算是西欧之最。

在1940年5月的时候,英、法军队的坦克数量总共有4800多辆,而德国军队编制的坦克数量约为2800辆,其中还包括装甲侦察车。事实上,直到进攻开始的时候也才只有2200辆。这样,敌人的坦克数量便占有两倍于我的优势,而且由于法国的坦克在装甲、火炮口径方面均优于我们,从而使这种优势有增无减。当然,法国坦克在指挥器材和速度方面还不如德国。尽管法国具备了如此强大的机动作战武器,却依然建造了世界上最强大和最坚固的筑垒防线马奇诺防线。为什么不把构筑工事的金钱用在军队的摩托化方面和加强机动兵力上呢?

戴高乐、法拉第和其他人曾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过改进建议,但始终无人加以理睬。从中可以看出,法国较高领导并没有认识到坦克在运动战中的意义,或者说不想去认识。我了解他们所有演习和大型部队演练的过程,从中我知道,他们将来指挥部队的方式是,依据的资料下定决心,以确保运动的性,然后按预定计划将进攻和防御措施付诸实施。在下决心行动之前,他们总是要把敌人的兵力配置弄得一清二楚。一旦下定决心,就会严格按计划,或者说是公式化地推行其决心,不管是接敌运动,还是占领出发阵地、炮火准备、进攻和防御。这种事事都力争严格按计划行事、不允许有一点意外发生的做法,其结果必定是恪守旧有模式,而接下去的事情也就不足为怪了:把装甲兵纳入陆军体系,具体说就是将装甲兵分散配属给步兵师,只将极小一部分用于战略目的。

从法国人的这些做法中,德军指挥当局可以确凿地预计,法国一定会在利用其筑垒工事的前提下,谨慎和机械地按照一种过时的理论进行防御,这种理论是他们依据一战中阵地战的经验总结出来的,对火力评价过高,而低估了机动的重要性。

我们所熟知的1940年法国的战略战术原则,与我所提倡的作战方式恰恰相反。而这正是我对胜利充满信心的第二个要素。

到1940年的春天,德国对法国的兵力部署和筑垒工事已经了如指掌。我们知道,马奇诺防线虽然就整体而言异常坚固,但是到了蒙梅迪和色当之间的一段就变得相对薄弱了。我们将色当到海峡这一段防线称为“延长的马奇诺防线”。我们也知道比利时和荷兰筑垒工事的位置,以及大部分工事的坚固程度。它们都建在边境朝向德国一面。

法国只用少量兵力防守马奇诺防线,把它的陆军主力,包括其装甲师以及在法国佛兰德的英国远征军,都集中部署在马斯河至英吉利海峡之间面向东北的防线上。与之相反的是,比利时和荷兰的军队则部署在边境一线,目的是防止来自东方的进攻。

从这种兵力配置可以看出,他们已经预料到德国人会再度使用1914年的施利芬计划,因此准备利用盟军的主力抗击德国通过荷兰和比利时所实施的包围。他们并不认为,德国会利用预备队将沙勒维尔或凡尔登地区作为旋转点,将运动方向折向比利时。法国统帅部似乎认为,德国除了重复施利芬计划,绝不会有另外一种可能。

我们对敌人的兵力部署了如指掌,也能预计敌人在我们部队开始机动之时可能采取的行动,这是我对胜利充满信心的第三个要素。

除此之外,我们对敌人还有一些总体上的分析,虽然称不上确凿无疑,但也很值得一提。

从及时次世界大战中,我们了解了法国人,也很尊重他们的勇猛顽强的军队,他们在保卫祖国的时候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精神。我们毫不怀疑,将来他们会以同样的精神保卫国家。至于说到他们的较高指挥当局,使我们感到诧异的是,当1939年秋天德国陆军主力特别是其全部装甲兵力被牵制在波兰的时候,他们为什么没有利用这样一个大好时机发动进攻。其原因我们当时并不知道,只能靠推测。不过无论如何,法国较高指挥当局的这种谨慎还是使人不免有些惊异。估计的可能,是他们想尽力避免引发大规模的武装冲突。1939年—1940年冬法国人所表现出的某种无所事事的态度,可以引申出这样的结论,他们认为这次战争针对法国的可能性不大。

基于以上分析,结论是:如若利用一支强大的装甲部队,发动一次目标明确的突然袭击,通过色当直抵亚眠和大西洋,一定会给向比利时推进的敌人纵深侧翼以沉重打击。而敌人并不具备充足的预备队以对付这样的攻击。所以,获胜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能及时利用初期战果,就能将向比利时开进的全部敌军主力的退路切断。

现在的关键是,要能说服我的长官和部下,让他们相信我的思想是正确的,这样才能得到长官给予我的行动自由权,以及部下与我生死与共的决心。前者,我只获得很小部分;后者,要好得多。

进攻时,第19军将奉命通过卢森堡东部和比利时南部,到达色当附近的马斯河,在这里夺占一个登陆场,以便掩护后续步兵师渡河。但是突袭成功之后如何行动,命令并没有做相应的规定。

与空军的协同问题,事先也做了安排。将来与我共同行动的空军是由勇猛善战的冯?施图特海姆将军指挥的近战航空兵,以及由勒尔策将军指挥的航空军。为确保我们协同的成功,我特意邀请空军飞行员参加我的图上军事导演,此外我也参加了一次由勒尔策主导的空军图上作业。我们讨论的主要议题是横渡马斯河问题。经过认真研究,我们一致的意见是,空军必须在整个渡河期间提供的空中支援,不能仅仅利用轰炸机和俯冲式轰炸机实施个别的集中密集打击,必须在开始渡河之时就对敌人暴露的炮兵阵地实施不间断的攻击。这样,就能使敌炮兵时时感到来自我航空兵的威胁,从而达到瘫痪敌炮兵的目的。攻击时间顺序和目标的区分,已标定在一幅地图上。

部队在开始运动之前,还按戈林的意思用小型联络机装载了“大德意志”步兵团的一个营,在及时个攻击日的早晨空投到比利时战线背后的马特朗日西部的维特里赖,用来袭扰敌边境筑垒工事的防御。

为能迅速突破卢森堡和比利时南部地域,我把军的三个装甲师依次排开:第1装甲师作为主力,配置在中央,在其后面是军属炮兵、军部和防空炮兵主力。第1装甲师的右翼是第2装甲师,左翼是第10装甲师和“大德意志”步兵团。第1装甲师由基希纳将军指挥,第2装甲师由法伊尔将军指挥,第10装甲师由沙尔将军指挥。我对这三位将军都很熟悉,充分相信他们的能力和意志。他们也了解我的作战原则,他们知道,装甲部队一旦上路,就等于买了一张直通车票,会一直坐到终点站。用我们的话说,目标“英吉利海峡”!对于这一点,即使在机动开始后很长时间内得不到任何命令,每个士兵的心里也都十分明了。(第五章 西线战局)

媒体评论

宏观思维建议看一点历史和哲学,我曾推荐看三本书。有三位德军的著名将领留下的三本书,对德国二战战略有非常深入的思考。及时本:古德里安的《闪击英雄》,对如何用新技术改变战争模式以及德国进攻苏联的战略有细致的思考和讨论;第二本:隆美尔的《战时日记》,这个日记是英国大战略家李德?哈特亲手整理的,看这些内容才能琢磨出如何在运动中集中兵力,在点上突破进而取得全局胜利,以及领会当将军的真谛;第三本:曼施泰因的《失去的胜利》,要领悟他决战欧洲大陆的战略是怎么构想出来的,马奇诺防线是怎么被废掉的,他构想这个战略所依据的战略原则是什么。

——华为总裁 任正非

蒋百里先生曾经说过:参谋总长是一定要有三分疯狂的气质,不怕他偏,偏到极点也就是正了。古德里安正是这样一个有偏见,有疯狂气质的名将。他的偏见也就是他的特点,这一本书最令人欣赏的地方也是在这里。

——军事史学家、中西方战略研究学者 钮先钟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加***女**的评论:

很好的一本书,儿子研究二战一定要买!感谢当当一如既往的优秀!支持当当!希望新的一年能越做越好!

2017-02-13 19:13:52
来自笑面虎**的评论:

酷!喜欢德国虎式坦克。原来古德里安才是这些坦克生产的主导者

2015-09-29 10:32:1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送朋友生日礼物,他生日和古德里安同一天,书很好,他很喜欢

2016-06-17 20:21:43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自营店真的没话说,当天发货,快递给力,从别家买的都是失败的,我就选自营了

2017-06-26 11:26:0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绝对的漂亮,包装也很精美,内容充实,赶上活动时候下手太划算了,古德里安,这四个字明白的人一看便知,不多说了

2016-04-24 21:46:09
来自s党卫军**的评论:

非常好装订很精美.....封皮也很喜欢.颜色封皮高端大气上档次很厚的一本书.16开的书本显得厚重充实.有很多作战图.书内容也很丰富.......不过有缺点我也是一定要说的.1.书的后封皮有一点褶皱不过不妨碍收藏和阅读2人名的翻译有点小郁闷....对于一般人会引起歧义...比如马丁鲍曼(马丁博尔曼)....冯牛赖特(纽伊莱特).布格道夫(布格多夫)

2015-09-26 12:58:10
来自美女pk**的评论:

对德国装甲部队战史和闪击战一直很有兴趣,这本书正是我想要的。

2015-09-28 20:10:49
来自小生旦**的评论:

暴脾气的古德里安。书中多次讲到古德里安跟希特勒的争执冲突,还有和上司的冲突。他的个性倒是符合侵略如火的闪击战作风。

2015-09-29 12:36:32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其疾如风,侵略如火!闪击战之父的创新思维实战课。风云变幻之际,首先拥抱新技术、新思维并大胆用于实践的,才能立于时代之巅。

2017-03-08 14:56:27
来自西部牛**的评论:

仅就战争角度来看,古德里安确有名将之风。既能洞悉时代先机,又能将创新理念化为制度化的实践,而且在战场上也勇猛善战,战绩辉煌。让人叹服。

2015-09-29 12:40:46
来自***(匿**的评论:

这本书写的非常的好,我觉得回忆录还是要买一些外国的,好

2017-02-06 16:43:0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非常棒,对二战中德军的坦克作战情况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2016-06-04 09:52:28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西西弗买的隆美尔文件,从德军视角了解东欧西欧和北非战场

2017-07-07 12:27:2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本版《闪击英雄》是根据德文原版翻译,比钮先钟译自英文的那版多了些内容,昨天晚上我对两版比较了下,译者功底都很扎实,翻译各有千秋,都很不错。

2015-10-14 09:50:2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德国纳粹名将古德里安,无愧二战装甲之父知名。但是可惜做了,德国纳粹的战争牺牲品。

2015-11-04 18:19:3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德国陆军将领,德国装甲兵和“闪击战”理论的创建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将坦克与机械化部队使用于现代化战争的重要推动者,在他的组织与推动下,德国建立了一支当时作战最具效率的装甲部队。先后任装甲军军长、装甲集群司令、装甲集团军司令、装甲兵总监、陆军总参谋长。1945年5月10日向美军投降,随后被关押3年,因为在战争期间并未虐待战俘和屠杀平民而没有被列为战犯,于1948年被释放。之后一直在家中休养并撰写回忆录。

2016-09-27 23:25:37
来自S***h(**的评论:

二战三大名将之一,德国坦克之父,为第三帝国的兴盛立下汗马功劳,也给欧洲带来了沉重苦难,正在阅读中。

2017-06-20 18:10:47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德里安全名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曼施坦因、隆美尔和古德里安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

2017-04-06 13:53:44
来自林中之**的评论:

缔造德国战车的男人。看了之后才理解,德国战车的强大并不完全在于技术,更加在于理念的创新。原来在二战前,法国装甲部队实力也很强大,败就败在战争思维陈旧。

2015-09-28 20:24:07
来自可乐好0**的评论:

古德里安全名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曼施坦因、隆美尔和古德里安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著名陆军战术“闪电战”创始人

2016-04-23 18:30:41
来自老拙汉**的评论:

本书也译作闪击英雄,顾名思义也就是古德里安是真的贯彻了闪击理论这一观念的将军,可能最早的英国战争理论家富勒对他影响很大。

2016-11-02 13:08:14
来自国***安**的评论:

海因茨 威廉古里德安作为德军参谋长其军事才能无可厚非,其其用精湛的文笔勾勒出波澜壮阔的二战画卷,实在是精彩,古德里安上将没有辱没装甲之父之名

2017-08-19 03:36:06
来自Tina_li**的评论:

任正非:“宏观思维建议看一点历史和哲学,我做高研班引导员时曾推荐看三本书。德国虽然在二战失败了,但有三位德军的著名将领留下的三本书,对德国二战战略有非常深入的思考。

2016-09-21 17:07:40
来自舍楞将**的评论:

德国最有名的装甲兵司令,他的回忆录等于是一本历史教科书,能够深切的让我们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也可以同样使用的了解第三帝国军队的坦克突击实力

2016-10-20 21:31:18
来自过好每**的评论:

书本文风简练,隐约间体会到古德里安将军对祖国,对德意志民族的忧虑和忠诚。将军与同期、齐名的隆美尔元帅有着明显不同(除了性别和职业相同),他是个巨人,各方面都是巨人。不像隆美尔元帅,不顾两线作战德军备受压力,还在北非开辟第三战场,根本就是一个战术上巨人,战略上的侏儒。

2016-11-01 11:53:58
来自我是bos**的评论:

惊心动魄。看书中的苏联战役,确实非常精彩。原本以为会很枯燥,结果停不下来。德军装甲部队战术先进,苏联也并不是毫无还手之力,强大的工业能力才是最致命的后期优势。希特勒和古德里安的分歧,到底谁的决定才是当时的正确选择,这也只有任由读者猜想了。

2015-09-28 20:27:37
来自笑有多**的评论:

看完书,应该说,如果没有古德里安对于德军装甲部队的革命性变革,二战可能根本不会成为世界大战。德国在早期就会被灭掉。一个人的能量就是这么强大。但是就算是古德里安也改变不了苏联战场的局势。

2015-09-29 12:25:46
来自梅甘娜**的评论:

二战德军三大文件之一,德国装甲兵之父对第三帝国战败的反思,闪击战创始人的创新思维实战课。一手缔造全新的作战兵种“装甲兵”,创建空前大胆的作战理念“闪击战”。继承普鲁士军魂的古德里安与一战后因循守旧的欧洲军界的较量!

2016-03-27 20:58:53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