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辑、第二辑、第三辑请点击:
国学经典辑(40种)
国学经典第二辑(40种)
国学经典(第三辑)
《了凡四训》展现了基于三教杂糅立场的古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我们在注解和翻译本书过程中,重历了凡先生的精神世界,感受到了一位古代知识分子对于命运的思考以及对命运的塑造。我们的解说对于这部并不十分难懂的著作来说,可能是画蛇添足,但是读者如果由此深入了凡先生的时代,体悟了他的教诲,反思了自己的生活,那将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
及时篇 立命之学
第二篇 改过之法
第三篇 积善之方
第四篇 谦德之效
附录一 袁了凡传
附录二 云谷先大师传
附录三 自知录
忏悔是改过的前提,佛教对忏悔十分重视。原始佛教把定夏安居之最终日定为自恣日,在这天对自己所犯错误进行反思和忏悔。按照《四分律 中所言,忏悔须具足五缘:(1)迎请十方之佛菩萨。(2)诵经咒。(3)自白罪名。(4)立誓。(5)明证教理。另据华严宗五祖宗密所撰《圆觉经略疏钞 卷十二载,小乘的忏悔步骤为:(1)偏袒右肩,便于执侍作务之义。(2)右膝着地,显奋勉恳切之义。(3)合掌,表诚心不乱。(4)述罪名,说僧残、波逸提等罪,发露而不覆藏。(5)礼足,表卑下至敬之礼。大乘之忏悔则采用庄严道场、地涂香泥、设坛等方法。忏悔按性质和方法在佛教中分为不同种类,比如“两种忏悔”,即制教忏与化教忏两种。制教忏指犯戒律之罪须行制教(戒律教)之忏悔,仅限于出家之五众、小乘、现行犯等。化教忏指犯业道之罪须行化教(经论之教)之忏悔,此则共通于所有者。制教之忏悔复分为三种:(1)众法忏,对四人以上之僧众行忏悔。(2)对首忏,对师家一人行忏悔。(3)心念忏,直对本尊行忏悔。智颉把忏悔分为事忏与理忏。借礼拜、赞叹、诵经等行为所行之忏悔,称为事忏,又称随事分别忏悔,一般之忏悔均属此类;观实相之理以达灭罪之忏悔,称为理忏,又称观察实相忏悔。
将抽象意义上的道德具体化为数量上的善行,在现实的生活中更容易为普通人所接受和践行。同时,也具有一种提示功能,将隐而不见的道德转化为显性的数量增减,这是对恪守者的一种提示和鞭策。
……忏悔是改过的前提,佛教对忏悔十分重视。原始佛教把定夏安居之最终日定为自恣日,在这天对自己所犯错误进行反思和忏悔。按照《四分律 中所言,忏悔须具足五缘:(1)迎请十方之佛菩萨。(2)诵经咒。(3)自白罪名。(4)立誓。(5)明证教理。另据华严宗五祖宗密所撰《圆觉经略疏钞 卷十二载,小乘的忏悔步骤为:(1)偏袒右肩,便于执侍作务之义。(2)右膝着地,显奋勉恳切之义。(3)合掌,表诚心不乱。(4)述罪名,说僧残、波逸提等罪,发露而不覆藏。(5)礼足,表卑下至敬之礼。大乘之忏悔则采用庄严道场、地涂香泥、设坛等方法。忏悔按性质和方法在佛教中分为不同种类,比如“两种忏悔”,即制教忏与化教忏两种。制教忏指犯戒律之罪须行制教(戒律教)之忏悔,仅限于出家之五众、小乘、现行犯等。化教忏指犯业道之罪须行化教(经论之教)之忏悔,此则共通于所有者。制教之忏悔复分为三种:(1)众法忏,对四人以上之僧众行忏悔。(2)对首忏,对师家一人行忏悔。(3)心念忏,直对本尊行忏悔。智颉把忏悔分为事忏与理忏。借礼拜、赞叹、诵经等行为所行之忏悔,称为事忏,又称随事分别忏悔,一般之忏悔均属此类;观实相之理以达灭罪之忏悔,称为理忏,又称观察实相忏悔。
将抽象意义上的道德具体化为数量上的善行,在现实的生活中更容易为普通人所接受和践行。同时,也具有一种提示功能,将隐而不见的道德转化为显性的数量增减,这是对恪守者的一种提示和鞭策。
…… 忏悔是改过的前提,佛教对忏悔十分重视。原始佛教把定夏安居之最终日定为自恣日,在这天对自己所犯错误进行反思和忏悔。按照《四分律>中所言,忏悔须具足五缘:(1)迎请十方之佛菩萨。(2)诵经咒。(3)自白罪名。(4)立誓。(5)明证教理。另据华严宗五祖宗密所撰《圆觉经略疏钞>卷十二载,小乘的忏悔步骤为:(1)偏袒右肩,便于执侍作务之义。(2)右膝着地,显奋勉恳切之义。(3)合掌,表诚心不乱。(4)述罪名,说僧残、波逸提等罪,发露而不覆藏。(5)礼足,表卑下至敬之礼。大乘之忏悔则采用庄严道场、地涂香泥、设坛等方法。忏悔按性质和方法在佛教中分为不同种类,比如“两种忏悔”,即制教忏与化教忏两种。制教忏指犯戒律之罪须行制教(戒律教)之忏悔,仅限于出家之五众、小乘、现行犯等。化教忏指犯业道之罪须行化教(经论之教)之忏悔,此则共通于所有者。制教之忏悔复分为三种:(1)众法忏,对四人以上之僧众行忏悔。(2)对首忏,对师家一人行忏悔。(3)心念忏,直对本尊行忏悔。智颉把忏悔分为事忏与理忏。借礼拜、赞叹、诵经等行为所行之忏悔,称为事忏,又称随事分别忏悔,一般之忏悔均属此类;观实相之理以达灭罪之忏悔,称为理忏,又称观察实相忏悔。
将抽象意义上的道德具体化为数量上的善行,在现实的生活中更容易为普通人所接受和践行。同时,也具有一种提示功能,将隐而不见的道德转化为显性的数量增减,这是对恪守者的一种提示和鞭策。
……忏悔是改过的前提,佛教对忏悔十分重视。原始佛教把定夏安居之最终日定为自恣日,在这天对自己所犯错误进行反思和忏悔。按照《四分律>中所言,忏悔须具足五缘:(1)迎请十方之佛菩萨。(2)诵经咒。(3)自白罪名。(4)立誓。(5)明证教理。另据华严宗五祖宗密所撰《圆觉经略疏钞>卷十二载,小乘的忏悔步骤为:(1)偏袒右肩,便于执侍作务之义。(2)右膝着地,显奋勉恳切之义。(3)合掌,表诚心不乱。(4)述罪名,说僧残、波逸提等罪,发露而不覆藏。(5)礼足,表卑下至敬之礼。大乘之忏悔则采用庄严道场、地涂香泥、设坛等方法。忏悔按性质和方法在佛教中分为不同种类,比如“两种忏悔”,即制教忏与化教忏两种。制教忏指犯戒律之罪须行制教(戒律教)之忏悔,仅限于出家之五众、小乘、现行犯等。化教忏指犯业道之罪须行化教(经论之教)之忏悔,此则共通于所有者。制教之忏悔复分为三种:(1)众法忏,对四人以上之僧众行忏悔。(2)对首忏,对师家一人行忏悔。(3)心念忏,直对本尊行忏悔。智颉把忏悔分为事忏与理忏。借礼拜、赞叹、诵经等行为所行之忏悔,称为事忏,又称随事分别忏悔,一般之忏悔均属此类;观实相之理以达灭罪之忏悔,称为理忏,又称观察实相忏悔。
将抽象意义上的道德具体化为数量上的善行,在现实的生活中更容易为普通人所接受和践行。同时,也具有一种提示功能,将隐而不见的道德转化为显性的数量增减,这是对恪守者的一种提示和鞭策。
……
袁了凡先生训子四篇,文理俱畅,豁人心目。读之自有欣欣向荣,亟欲取法之势,洵淑世良谟也。
——印光大师
《了凡四训》是教给我们真正的教育、根本的教育。
——净空法师
了凡四训一直想看看,不过本来想网上下载个随便看看,正好这次凑单就买了本,便宜实惠,就是软软的不知道是不是正版……
评论如果能上传照片就好了 其他买家一目了然
经典之作 内容就不评论了只有读过才可以感受
买过净空法师讲解的了凡四训,一句句的讲解,看的不是很流畅。每一本书都有它的特点,有舍有得,很难有完美的。这个版本的算是比较注重原文了。
没有看,王阳明的书应该要看的,不过怎么讲,古文啊,而我呢,很难抽出一个完整的安静的时间来阅读。
书是一位居士写的改命方法,以前看过净空法师的了解,后来就买了此书。就是一样人们在做善事时时刻想着书皮上的话: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
在飞机上读这本书,遇到了两个人,一个读过,称赞这本书好,还有一个没读过,我给她介绍,她说一定要买一本来读,并介绍给别人,好书结善缘!我自己觉得这本书很好,整篇充满正能量!
读《了凡四训》买了几个版本。这个版本很薄。也不错
现代人多接触些传统文化方面的东西,是很有必要的
正版图书,印制精美。当当服务,细心贴心。物流快捷,服务热情。
了凡四训这本书是看宣化上人语录时看到上人推荐的,看了些内容,深有启发。尤其是深感命由天定,却由我立。是袁了凡先生根据自己的生平所写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启迪人心!书内所传递的做人的品德,正是我们现在人所欠缺的,更是想到如今90后的我们,如果想要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推荐这本书!!
了凡四训,国学经典,虽然还没看,但相信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的东西,呵呵,送货员的速度很快,态度也很好,包装严实,但可能在包装时使这本书有些变皱不平整了,但没影响到内容,支持当当!
中州这版还不错 看完记得落实到生活就行了 因为这不是小说
封面挺雅致的。但是非常惭愧啊,两年了一直搁书架上还没看……
用着不错,可以掌握好好多知识,有文言文好现在文解释,通俗易懂,好
很喜欢这本书,所以买了好几本送人。价格便宜,内容好。这个版本非常不错
国学课上,老师推荐了这本书。里面的内容部分与佛学有关系。读此书,会发现自己很多观念是错误的,甚至是善恶不分的。学习传统文化目前还属于小众,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其中。
书很好不错收藏了很久终于出手了。学习国学几年来听老师多次提起《了凡四训》终于可以仔细看看了。
书本外观典雅,内容排版适合阅读,是我喜欢的类型。
这个版本比中华书局的好 读者应该多读几遍 才能深解意趣
很多人现在都说求神拜佛没有用,其实是他们求神拜佛的方法错了,这本了凡四训就告诉了应该怎么样去做才会灵验。而且也是一本劝人向善的书,作为现在的社会风气来讲应该提倡的,也可以给孩子看看。
明代袁了凡的一部劝人向善的书,非常棒,值得一读。排版、纸张、印刷都好。中州古籍出版社的这套国学经典,质量杠杠的!
美中不足的是,本来买了12本,可是只给了7本,而且也不告知,我还以为下定单下错了呢。今天还想买几本送人,看着有货,可是怎么也下不了定单,说该地址无法送达,也没说缺货,害得我修改了N多次地址也不行,唉!
《了凡四训》,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作者为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是书作于六十九岁,全文分四个部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其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
初见了凡四训,总觉得这书实在是厚重,担心的是何时才能读完,可一旦与其深交,走入这其中故事,还是会让人欲罢不能。或许吧,这里的字句离我们有遥远的距离,但是只要懂得和笔者一同享受,一同经历,发挥想象,钻进去读,就一定能有所收获。
书的内容不错,整理的也很棒,书做的很雅致。当当的活动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