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中药功效“快速”记忆:彩图版(汉竹)图书
人气:43

中药功效“快速”记忆:彩图版(汉竹)

一本流行于校园的中药速记书,400多味中药,将考试中药一网打尽。每味中药文字配音频,搭配声音记忆法,彻底颠覆记中药的方式。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央保健会诊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吴中朝主编。易携带的小开本设计,重点和非重点用小图标标示,更醒目,更助于学生选择与记忆。

本书收录中医专业学生需考中药400多味,并给出歌诀记忆法、分组记忆、提取公因式记忆法等记忆法帮助学生记忆其中药功效,每种中药都配有成品图,并附上其性味归经及主治,还有相似功效的中药不同点对比以及重点中药复习表,同时附赠的中药音频,更加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记忆大量中药,不串,不记错,记得牢。

编辑推荐

薄荷药性辛,凉。归肺、肝经。薄荷主治功效、用法用量等等,内容多又散,怎样记忆又快又呢?

麻黄与桂枝都是味辛性温,发汗解表,治疗风寒表证常相须为用。这是相同之处,那么不同之处又是什么呢?

400多味中药,要记住每味的药性、功效主治,太容易记混、记错了,这可怎么办?

中药的种类太多了,如果可以有选择性的背就好了?

……

包含了药性及功效主治的七字歌诀,不仅读起来轻松,让你记忆起来也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类似中药的不同点在书中进行标注,让你更加了解中药。

重点和非重点用小图标标示,更醒目,更加有助于学生的选择。

本书收录中医专业学生需考的400多味中药,同时给出了歌诀记忆法、分组记忆发、提取公因式记忆法等来帮助学生有效快速记忆其中药功效及药性。每味中药都配有成品图,并附上其性味归经及主治,还有相似功效的中药不同点对比以及重点中药功效复习表,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记忆大量中药,不记串,不记错,记得牢。同时书中附赠的中药音频,开启用耳朵记忆的新方法,加深记忆的同时,阅读起来亦是更加清晰。

作者简介

吴中朝

名老中医

中央保健会诊专家

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养生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

吴教授从事中医及针灸临床工作、教学、科研近40 年。既能继承传统的中医药的精髓,又能不断开拓创新。理论基础扎实、临床功底深厚,具有较高医疗经验和较深的学术造诣。

吴教授先后主持世界卫生组织、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金项目等6项,发表专业论文论著60余篇,专著5部,曾出版《500种中药速认图鉴》《吴中朝补气补血养五脏》《手耳足脊柱对症按摩》等书。他还在北京卫视《养生堂》和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健康之路》节目担任特邀嘉宾。

目录

及时篇 400 味中药功效“超快”记忆

一、解表药

(一)发散风寒药

第1 组(4 味)——麻黄、桂枝、香薷、紫苏

第2 组(2 味)——生姜、葱白

第3 组(2 味)——荆芥、防风

第4 组(2 味)——羌活、藁本

第5 组(2 味)——细辛、白芷

第6 组(3 味)——辛夷、苍耳子、鹅不食草

第7 组(2 味)——胡荽、柽柳

(二)发散风热药/22

第8 组(2 味)——蔓荆子、薄荷

第9 组(2 味)——牛蒡子第、蝉蜕

第10 组(2 味)——桑叶、菊花

第11 组(3 味)——柴胡、升麻、葛根

第12 组(3 味)——淡豆豉、木贼、谷精草(浮萍)

二、清热药

(一)清热泻火药

第13 组(5 味)——生石膏、淡竹叶、煅石膏、寒水石、竹叶

第14 组(2 味)——知母、栀子

第15 组(2 味)——天花粉、芦根

第16 组(2 味)——夏枯草、决明子

(二)清热燥湿药

第17 组(6 味)——黄连、黄柏、黄芩、龙胆草、苦参、白鲜皮

(三)清热解毒药

第18 组(4 味)——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白花蛇舌草

第19 组(2 味)——鱼腥草、败酱草

第20 组(3 味)——野菊花、紫花地丁、穿心莲

第21 组(3 味)——板蓝根、大青叶、青黛

第22 组(6 味)——重楼、白头翁、地锦草、马齿苋、贯众

第23 组(3 味)——射干、山豆根、马勃

第24 组(3 味)——大血藤(红藤)、熊胆、鸦胆子

第25 组(2 味)——绿豆、半边莲

第26 组(2 味)——白蔹、漏芦

第27 组(2 味)——土茯苓、木蝴蝶

(四)清热凉血药

第28 组(2 味)——生地黄、玄参

第29 组(3 味)——牡丹皮、赤芍、紫草

第30 组(2 味)——水牛角、白薇

(五)清虚热药

第31 组(2 味)——青蒿、地骨皮

第32 组(2 味)——银柴胡、胡黄连

三、泻下药

(一)攻下药

第33 组(2 味)——大黄、芒硝

第34 组(2 味)——番泻叶、芦荟

(二)润下药

第35 组(2 味)——火麻仁、郁李仁

(三)峻下逐水药

第36 组(3 味)——京大戟、甘遂、芫花

第37 组(3 味)——商陆、牵牛子、巴豆

四、祛风湿药

(一)祛风寒湿药

第38 组(2 味)——独活、防己

第39 组(2 味)——威灵仙、秦艽

第40 组(2 味)——乌梢蛇、蕲蛇

第41 组(2 味)——川乌、草乌

第42 组(3 味)——木瓜、伸筋草、蚕沙

第43 组(2 味)——松节、寻骨风

第44 组(3 味)——海风藤、路路通、丁公藤

(二)祛风湿热药

第45 组(3 味)——豨莶草、桑枝、老鹤草

第46 组(3 味)——臭梧桐、络石藤、丝瓜络

第47 组(2 味)——雷公藤、穿山龙

(三)袪风湿强筋骨药

第48 组(3 味)——桑寄生、杜仲、续断

第49 组(3 味)——五加皮、香加皮、狗脊

五、化湿药

第50 组(2 味)——苍术、厚朴

第51 组(2 味)——佩兰、藿香

第52 组(2 味)——砂仁、豆蔻

第53 组(2 味)——草豆蔻、草果

六、利水渗湿药

(一)利水消肿药

第54 组(4 味)——猪苓、泽泻、茯苓、薏苡仁

第55 组(2 味)——冬瓜皮、玉米须

(二)利尿通淋药

第56 组(4 味)——车前子、石韦、地肤子

第57 组(2 味)——木通、通草

第58 组(2 味)——瞿麦、海金沙、萆薢

第59 组(3 味)——萹蓄、冬葵子、灯心草

(三)利湿退黄药

第60 组(3 味)——茵陈、金钱草、虎杖

七、温里药

第61 组(2 味)——附子、肉桂

第62 组(2 味)——吴茱萸、丁香

第63 组(2 味)——干姜、高良姜

第64 组(2 味)——小茴香、花椒

第65 组(3 味)——胡椒、荜茇、荜澄茄

八、理气药

第66 组(2 味)——陈皮、青皮

第67 组(2 味)——枳实、香附

第68 组(2 味)——木香、沉香

第69 组(3 味)——川楝子、薤白、荔枝核

第70 组(3 味)——檀香、乌药、青木香

第71 组(3 味)——柿蒂、佛手、香橼

第72 组(3 味)——玫瑰花、大腹皮、甘松

九、消食药

第73 组(3 味)——山楂、麦芽、稻芽

第74 组(3 味)——神曲、鸡内金、莱菔子

十、驱虫药

第75 组(4 味)——使君子、雷丸、鹤虱、芜荑

第76 组(2 味)——槟榔、榧子

第77 组(4 味)——南瓜子、鹤草芽、苦楝皮

十一、止血药

(一)凉血止血药

第78 组(2 味)——大蓟、小蓟

第79 组(3 味)——地榆、侧柏叶、槐花

第80 组(3 味)——白茅根、苎麻根、羊蹄

(二)化瘀止血药

第81 组(2 味)——三七、五灵脂

第82 组(2 味)——茜草、蒲黄

第83 组(2 味)——花蕊石、降香

(三)收敛止血药

第84 组(3 味)——白及、仙鹤草、紫珠

第85 组(3 味)——棕榈炭、藕节、血余炭

(四)温经止血药

第86 组(3 味)——艾叶、炮姜、灶心土

十二、活血化瘀药

(一)活血止痛药

第87 组(3 味)——延胡索、乳香、没药

第88 组(2 味)——川芎、姜黄

第89 组(3 味)——莪术、三棱、郁金

(二)活血调经药

第90 组(3 味)——红花、丹参、桃仁

第91 组(3 味)——益母草、泽兰、月季花

第92 组(3 味)——牛膝、穿山甲、王不留行

第93 组(2 味)——鸡血藤、凌霄花、儿茶

(三)活血疗伤药

第94 组(2 味)——马钱子、自然铜

第95 组(4 味)——土鳖虫、水蛭、虻虫、斑蝥

第96 组(4 味)——骨碎补、苏木、血竭、刘寄奴

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

(一)温化寒痰药

第97 组(2 味)——半夏、旋覆花

第98 组(3 味)——天南星、白前、前胡

第99 组(2 味)——皂荚、白芥子

(二)清化热痰药

第100 组(3 味)——川贝母、浙贝母、瓜蒌

第101 组(3 味)——竹茹、竹沥、天竺黄

第102 组(3 味)——马兜铃、胖大海、罗汉果

第103 组(2 味)——海蛤壳、海浮石

第104 组(2 味)——昆布、海藻

第105 组(2 味)——桔梗、黄药子

第106 组(2 味)——瓦楞子、礞石

(三)止咳平喘药

第107 组(4 味)——桑白皮、葶苈子、苦杏仁、紫苏子

第108 组(2 味)——百部、紫菀

第109 组(4 味)——款冬花、枇杷叶、白果、洋金花

十四、安神药

(一)重镇安神药

第110 组(2 味)——朱砂、琥珀

第111 组(3 味)——磁石、龙骨、牡蛎

(二)养心安神药

第112 组(2 味)——酸枣仁、柏子仁

第113 组(2 味)——首乌藤、合欢皮

第114 组(3 味)——远志、灵芝、缬草

十五、平肝息风药

(一)平抑肝阳药

第115 组(3 味)——石决明、珍珠母、紫贝齿

第116 组(3 味)——代赭石、刺蒺藜、罗布麻叶

(二)息风止痉药

第117 组(3 味)——羚羊角、钩藤、天麻

第118 组(3 味)——全蝎、蜈蚣、珍珠

第119 组(3 味)——牛黄、僵蚕、地龙

十六、开窍药

第120 组(3 味)——麝香、石菖蒲、冰片

第121 组(2 味)——苏合香、蟾酥

十七、补虚药

(一)补气药

第122 组(4 味)——人参、党参、西洋参、太子参

第123 组(3 味)——黄芪、山药、白术

第124 组(3 味)——白扁豆、甘草、饴糖

第125 组(2 味)——大枣、蜂蜜

(二)补阳药

第126 组(2 味)——鹿茸、紫河车

第127 组(2 味)——巴戟天、淫羊藿

第128 组(4 味)——仙茅、阳起石、肉苁蓉、锁阳

第129 组(2 味)——核桃仁、菟丝子

第130 组(3 味)——沙苑子、补骨脂、韭菜子

第131 组(3 味)——益智仁、蛤蚧、冬虫夏草

第132 组(3 味)——胡芦巴、海马、海狗肾

(三)补血药

第133 组(3 味)——当归、何首乌、白芍

第134 组(3 味)——熟地黄、阿胶、龙眼肉

(四)补阴药

第135 组(2 味)——北沙参、南沙参、玉竹

第136 组(3 味)——天冬、百合、麦冬

第137 组(3 味)——石斛、黄精、枸杞子

第138 组(2 味)——龟甲、鳖甲

第139 组(2 味)——女贞子、墨旱莲

第140 组(2 味)——桑椹、黑芝麻

十八、收涩药

(一)固表止汗药

第141 组(3 味)——麻黄根、浮小麦、糯稻根须

(二)敛肺涩肠药/146

第142 组(3 味)——五味子、五倍子、乌梅

第143 组(2 味)——诃子、罂粟壳

第144 组(2 味)——肉豆蔻、石榴皮

第145 组(2 味)——赤石脂、禹余粮

(三)固精缩尿止带药

第146 组(3 味)——山茱萸、桑螵蛸、覆盆子

第147 组(2 味)——芡实、莲子

第148 组(2 味)——海螵蛸、金樱子

十九、涌吐药/152

第149 组(3 味)——常山、胆矾、瓜蒂

二十、杀虫止痒药/154

第150 组(3 味)——雄黄、大蒜、蜂房

第151 组(2 味)——白矾、硫黄、樟脑

第152 组(2 味)——土荆皮、蛇床子

二十一、拔毒生肌药/156

第153 组(2 味)——升药、铅丹

第154 组(2 味)——砒石、炉甘石

十二、活血化瘀药

( 一) 活血止痛药

( 二) 活血调经药

( 三) 活血疗伤药

( 四) 破血消癥药

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

( 一) 温化寒痰药

( 二) 清化热痰药

( 三) 止咳平喘药

十四、安神药

( 一) 重镇安神药

( 二) 养心安神药

十五、平肝息风药

( 一) 平抑肝阳药

( 二) 息风止痉药

一、解表药

( 一) 发散风寒药

( 二) 发散风热药

二、清热药

( 一) 清热泻火药

( 二) 清热燥湿药

( 三) 清热解毒药

( 四) 清热凉血药

( 五) 清虚热药

三、泻下药

( 一) 攻下药

( 二) 润下药

( 三) 峻下逐水药

四、祛风湿药

( 一) 祛风寒湿药

( 二) 祛风湿热药

( 三) 祛风湿强筋骨药

五、化湿药

六、利水渗湿药

( 一) 利水消肿药

( 二) 利尿通淋药

( 三) 利湿退黄药

七、温里药

八、理气药

九、消食药

十、驱虫药

十一、止血药

( 一) 凉血止血药

( 二) 化瘀止血药

( 三) 收敛止血药

( 四) 温经止血药

第二篇 重点药功效快速复习表

十六、开窍药

十七、补虚药

( 一) 补气药

( 二) 补阳药

( 三) 补血药

( 四) 补阴药

十八、收涩药

( 一) 固表止汗药

( 二) 敛肺涩肠药

( 三) 固精缩尿止带药

十九、涌吐药

二十、攻毒杀虫止痒药

二十一、拔毒化腐生肌药

在线预览

及时篇 400 味中药功效“超快”记忆

一、解表药

凡以发散表邪、治疗表证为主药作用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一)发散风寒药

第1 组(4 味)——麻黄、桂枝、香薷、紫苏

麻黄

解表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歌诀: 麻黄辛温归肺膀,发表镇咳平喘好;感冒发热身头痛,痰饮咳嗽风肿瘴。

用量:煎服,2~9 克。

桂枝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歌诀: 桂枝辛温心肺膀,发表解肌温通阳;风寒感冒身头痛,痰饮喘咳服健康。

用量:煎服,3~9 克。

香薷

解表散寒,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歌诀: 香薷辛温归胃肠,发汗消肿利尿水;发热感冒腹痛痢,霍乱吐泻显奇功。

用量:煎服,3~10 克。

紫苏

解表散寒,行气宽中。

歌诀: 紫苏辛温归肺脾,发表散寒健胃宜;头痛感冒咳嗽喘,腹痛胸闷呕吐逆。

用量:煎服,5~10 克。

第2组(2味)——生姜、葱白

生姜

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散寒。

歌诀: 生姜辛温肺胃脾,健胃发汗止呕逆;头痛感冒胃寒疝,呕吐咳逆功最棒。

用量:煎服,3~10 克,或捣汁服。

葱白

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歌诀: 葱白辛温肺胃肠,发汗解肌宣通阳;头痛伤寒身发热,阴毒腹痛风肿胀。

用量:煎服,3~10 克,外用适量。

麻黄VS桂枝

麻黄辛散苦滞,发汗力更强,用于风寒表实无汗证。桂枝辛甘苦熙,发汗力缓,外感风寒表实、表虚均可。

麻黄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主治风寒感冒、咳嗽气喘、水肿、风寒痹证、阴疽。

香薷 辛、微温。归肺、脾、胃经。主治暑湿感冒,水肿、小便不利。

桂枝 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主治风寒感冒、寒凝血滞的痹证、痰饮、心悸蓄水证。

葱白 辛、温。归肺、脾经。主治风寒感冒轻证。阴盛格阳证。

生姜 辛、微温。归肺、脾、胃经。主治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药物中毒以及食物中毒。

紫苏 辛、温。归肺、脾经。主治风寒表证。脾胃气滞,胸闷呕吐,妊娠呕吐。

第3 组(2 味)——荆芥、防风

荆芥

祛风解表,透疹疗疮,止血。

歌诀: 荆芥辛温肺肝经,祛风解表能透疹,疮疡初起兼表证,炒炭能止吐衄血。

用量: 煎服,5~10 克。不宜久煎。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荆芥穗长于祛风。

防风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歌诀: 防风辛温膀脾肝,发表胜湿祛风寒;头痛感冒脊项强,湿痹风寒关节炎。

用量:煎服,5~10 克。

第4 组(2 味)——羌活、藁本

羌活

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歌诀: 羌活辛温膀肝肾,镇痛发表祛风淫;头痛感冒脊项强,风寒湿痹皆有效。

用量:煎服,3~10 克。

藁本

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歌诀: 藁本辛温归肺膀,祛风散寒止痛佳;腹痛寒疝脑膜炎,痉挛头痛项直强。

用量:煎服,3~10 克。

第5 组(2 味)——细辛、白芷

细辛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歌诀: 细辛辛温肺肾心,镇痛发汗祛痰饮;头痛感冒风湿痹,痰饮咳嗽气逆奔。

用量:煎服,1~3 克;散剂每次服0.5~1 克。外用适量。

白芷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排痈消脓。

歌诀: 白芷辛温肺胃肠,发表祛风疗疮疡;头痛感冒衄血崩,瘰疬痈肿发背疮。

用量:煎服,3~10 克。

荆芥VS防风

荆芥轻透力强,能宣透疹毒,以治麻疹不透,用治吐衄下血。防风辛散祛风力强,常用治外感风寒夹湿治头痛身痛。

羌活 辛、苦,温。主治风寒感冒,头痛项强。风寒湿痹,肩背疼痛。

白芷 辛,温。归胃、大肠、肺经。主治鼻塞,鼻渊。寒湿带下。疮疡肿痛。

防风 辛,甘,微温。主治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证。

荆芥 辛、微温。归肺、肝经。主治外感表证。风疹搔痒、疮疡初起兼有表证。吐衄下血。

细辛 辛,温;有小毒。归心、肺、肾经。主治风寒感冒,阳虚外感。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鼻衄。寒饮咳喘。

藁本 辛,温。主治风寒感冒,颠顶头痛。风寒湿痹。

媒体评论

一本袖珍型的中药记忆术,寥寥数语妙语连珠,读完让人不觉为之一赞,轻松快速的记住每一味中药。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 彭世桥

本书让学生记忆中药功效来快速且又快乐。对于想通过考试的学生来说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同时如果可以领会消化掉书中的知识,学到书中的记忆方法,则作用决不限于中药考试。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李小黎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匿**的评论:

感觉还不错

2017-07-10 19:39:29
来自I***a(**的评论:

中药功效“快速”记忆:彩图版(汉竹) 纸质挺好,彩色的中药饮片照片

2017-11-18 21:41:09
来自jing428**的评论:

。。。。。。。。。。。

2017-03-23 16:26:12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这本书不错

2017-04-09 19:53:04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必须买的书,太值了

2017-04-13 13:24:25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中药功效简单明了,便于记忆。纸张好印刷精!

2017-04-17 19:14:17
来自***(匿**的评论:

一直信赖当当,价格合理,绝对正版!继续努力!

2017-05-01 16:12:17
来自第***划**的评论:

好再接再厉

2017-05-26 14:13:52
来自1***雪(**的评论:

挺不错的书

2017-05-31 21:49:49
来自懒***坏**的评论:

六月一号,618搞活动的时候买了好多,绝对正版,哈哈哈,赚到了!!!

2017-06-06 17:06:52
来自H***x(**的评论:

当当包装太简陋,舍不得用箱子,至少气泡膜包好,花不了几个钱

2017-06-22 17:32:00
来自w***l(**的评论:

不错不错不错

2017-07-27 16:44:28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封面和纸质特别好,建议买

2017-07-28 12:07:19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不错的书 性价比很高的 还行吧 总体

2017-08-27 09:08:2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有彩图更方便记忆了。

2017-08-30 08:08:3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每次有活动必定来当当,不知道买的有多开心,书到了,心情也好啦,赞

2017-09-06 17:44:4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不错,看这不枯燥

2017-09-09 12:10:43
来自才***田**的评论:

书好,客服好,客服真的是到位了,有问题的一一帮忙解决,很棒

2017-09-21 20:21:05
来自爱静默**的评论:

很好,跟新华书店的没区别。

2017-09-25 16:43:02
来自lengshi**的评论:

很好,很详细

2017-10-08 17:06:12
来自欣***3(**的评论:

挺好的,慢慢学到了一些,妈妈爱不释手,整天看呢。喜欢,谢谢。

2017-10-12 14:17:3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图不错 推荐

2017-10-23 17:20:16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小小的本子,还没具体研究,相信看过之后,会有用吧

2017-05-08 15:23:55
来自l***j(**的评论:

纸质很好,排版也不错,把各种药物都列出来,还配有图片,分类学习,方便记忆学习。

2017-09-01 09:56:57
来自t***i(**的评论:

好书,中药真的是好东西,但是一定要专业系统,不要自己瞎折腾,现在有很多对中药有误解的,甚至包括一些学西医的医生,觉得挺无奈的

2017-10-23 18:41:52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