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儒家的理想国:礼记图书
人气:93

儒家的理想国:礼记

《礼记》过去是读书人必须要读的一部经书,书中除了许多礼意的说明、礼事的记载外,还有更多有关正常生活必须知道的规矩,一般做人做事的原则,以及立身行世的人格修养等宝贵的资料。这些都是前人智慧的结晶,生活...
  • 所属分类:图书 >古籍>子部>儒家类  
  • 作者:[周何]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05730366
  •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03
  • 印刷时间:2013-03-01
  • 版次:1
  • 开本:大32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礼记》过去是读书人必须要读的一部经书,书中除了许多礼意的说明、礼事的记载外,还有更多有关正常生活必须知道的规矩,一般做人做事的原则,以及立身行世的人格修养等宝贵的资料。这些都是前人智慧的结晶,生活体验的累积,也是适合我们中国社会状况和人文历史的文化遗产。时至今日,礼的形式当然会有很多改变,但是内涵的思想观念,却仍然应该具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本书利用平浅通俗的文字、趣味故事的转述,加上必要的分析说明,让人人都能从《礼记》中重新体认这些宝贵的文化精华。

编辑推荐

50余位台湾名家解读,好评如潮的传统文化大众读本!

余秋雨倾力作序,10余位文化名人隆重推荐!

台湾人从小读到大,畅销38年,影响海内外的国学启蒙读物!

畅销三十年,辐射五大洲华人圈,强大写作阵容,力推中华传统经典,时代华语图书重金重磅独家引进出版!

作者简介

周何(1932—2003),文学博士。曾任台湾师大国文系主任、国文研究所所长、文学院院长、考试院考试委员。著有《古礼今谈》、《春秋吉礼考辨》、《中国训诂学》、《春秋谷梁传传授源流考》、《新释春秋谷梁传》、《十三经著述考》等。

目录

及时章 礼事的记叙

孔子合葬父母

孔子修墓

孔子闻子路之死

孔子哭伯高之丧

冉有代孔子致送丧赙

孔子哭宾馆主人之丧

孔子看人送葬

苛政猛于虎

童子汪踦为国牺牲

司城子罕哭卫士之死

立庶子不立嫡孙

孔子主持射礼

孔子之死

弟子为孔子服丧

孔子的坟

弟子对孔子言论的讨论

子夏哭儿子之丧

同母异父兄弟的丧服

曾子称赞晏婴知礼

曾子责备蒉尚的失礼

曾子过犹不及

曾子病危时换席

不食嗟来食

石祁子知礼

鲁庄公为士追赠诔谥

晋献公杀太子申生

秦穆公吊公子重耳

季武子准许杜氏哭葬于庭院

鲁襄公赠礼楚康王之丧

邾娄定公论逆伦的凶案

容居的狂妄无知

善颂善祷

赵文子论人

柳庄劝卫献公不可偏心

卫献公吊柳庄之丧

成子高的遗言

国子高论葬事

杜蒉罚酒

太宰嚭据礼矫正夫差

子服惠伯不以私废公

周丰讽喻鲁哀公

鲁悼公为妾服丧

孟敬子不守礼

鲁穆公哭齐国大夫之丧

罢市求雨

子思论臣为旧君之丧

子思哭改嫁母亲之丧

子思不为改嫁母亲治丧

陈子亢取消用人殉葬

季子皋葬妻

第二章 礼意的说明

冠礼的意义(一)

冠礼的意义(二)

冠礼的意义(三)

婚礼的意义(一)

婚礼的意义(二)

婚礼的意义(三)

婚礼的意义(四)

丧礼的意义(一)

丧礼的意义(二)

丧期的意义(一)

丧期的意义(二)

丧期的意义(三)

祭礼的意义(一)

祭礼的意义(二)

祭礼的意义(三)

孔子论主祭和助祭者的不同

孔子论礼教的功用

孔子论礼的表现态度

孔子论守制的用意

孔子论治丧的标准

孔子论蜡祭

曾子论哭的声调

曾子论礼器的用途

礼有权宜的变化

孔子论孝

曾子论孝

乐正子春论孝

孔子论大同和小康

制礼的因素

第三章 品德的修养

儒者的典型(一)

儒者的典型(二)

儒者的典型(三)

儒者的典型(四)

儒者的典型(五)

儒者的典型(六)

儒者的典型(七)

儒者的典型(八)

儒者的典型(九)

儒者的典型(十)

儒者的典型(十一)

儒者的典型(十二)

儒者的典型(十三)

儒者的典型(十四)

儒者的典型(十五)

儒者的典型(十六)

儒者的典型(十七)

进德修业的《大学》三纲八目

什么是“诚其意”

“中”与“和”

“诚”的修养

好学、力行、知耻

音乐的内涵与功用(一)

音乐的内涵与功用(二)

礼乐的精神价值

子夏论乐

第四章 生活的规范

对父母的礼(一)

对父母的礼(二)

对父母的礼(三)

对长者的礼

对老师的礼

男女界限的礼

幼童教育(一)

幼童教育(二)

一般生活规矩

……

在线预览

孔子主持射礼

有一次,孔子在矍相地方的一块空地上主持射礼。当时四面来参观的人像城墙一样厚,围得水泄不通。行过了乡饮酒礼之后,原先担任司正职务的人转任司马,准备马上要进行射礼的时候,孔子命令担任司射的子路手里拿着弓箭走出来,邀请围观的群众来参观射礼。子路大声宣布说:

“凡是打过败仗的将军,自己国家已经灭亡的大夫,硬要过继给别人做后嗣以贪图别人家财的人,不可以进来;其余的请进入场内。”

这一宣布之后,大约走掉了一半儿,进场的有一半人。孔子又叫公罔之裘和序点举起酒杯,宣布规则。公罔之裘先举杯说:

“有没有二三十岁左右,而能懂得孝顺父母,敬爱兄弟的?有没有六七十岁以上,平时爱好礼义,不受时下风俗影响,能以品德修养,终其一生的?如果有的话,请到这边的来宾席位上来。”

于是又走了一半儿,只有一半的人到来宾席位上去。

接着序点又举杯,再作进一步的说明:

“有没有年纪轻轻的,而能爱好学习而从不厌倦,爱好礼义而永远不改的?有没有年长的如八十、九十,甚至百岁的,素来奉行正道,从不胡作非为的?如果有的话,再请上一步,到这边的贵宾席位上来。”

真正够资格的,已没有多少位了。

[原文]

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射至于司马,使子路执弓矢,出延射曰:“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其余皆入。”盖去者半,入者半。又使公罔之裘、序点扬觯而语。公罔之裘扬觯而语曰:“幼壮孝弟,耄耋好礼,不从流俗,修身以俟死者不?在此位也。”盖去者半,处者半。序点又扬觯而语曰:“好学不倦,好礼不变,旄期称道不乱者不?在此位也。”盖有存者。”(《射义》)

[解说]

古代有乡饮酒礼,大约在春、秋农事忙完了之后,由地方长官出面,集会本乡本区的人民,聚在一起喝喝酒,叙叙家常,主要目的是在敦亲睦邻。但是由于在集会的时候,必须遵守尊卑长幼的次序,譬如六十岁的老人家坐在席位上,五十岁的人就只有恭恭敬敬地站在一边的份儿,因此可以说这是古代具有教育价值的一种社交活动。在乡饮酒礼之后,年轻人在一起,总会有些竞技的余兴节目,那就是乡射礼了。乡射,当然是一种射箭比赛,但是从他们的动作技术、姿势仪态等的表现上,可以看得出这个人的道德修养、人品气度。那时候还没有科举考试的制度,往往就是利用这种方式和场合来选取国家需要的人才。所以虽然是一种竞技比赛的节目,在进行的过程中却是非常的严肃认真,而在观礼席上的来宾也必须是经过选择的。从子路、公罔之裘、序点宣布的条件看来,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进入场地,也只有少数人才能够资格登上宾位。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在公罔之裘等宣布进入宾位的条件里,只说到二三十岁和六十岁以上的人,不提三十以上、六十以下的人,因为这段年龄的也正是壮年人,壮年人当然是参与比赛,先后登上射位,所以不在被邀请的行列之中。

孔子之死

这天孔子一大早就起来了,两手背在身后,拖着手杖,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在门前走来走去,跟平时端庄矜持的神态不同,而且还低哼着歌词说:

“那高高的泰山将要倒了吧,那大大的梁木也将要坏了吧,那聪明智慧的圣贤也将要衰竭了吧!”

歌词哼完了,他踱进屋里,对着门懒懒地坐了下来。子贡听说有这样的情形,想了想说:

“高高的泰山将要倒了,那么我们还有什么可以作为目标来仰望的呢?支撑全局的梁木将要坏了,那领导我们的圣贤将要衰竭了,那我们还有什么可以作为典型来仿效的呢?照这几句歌词的意思看来,我们的老师恐怕将要病重不支了。”

于是就赶快跑了进来,孔子对子贡说:

“赐(子贡名)啊,有件事情想跟你商量,你怎么来得这么晚呢?我知道三代棺柩停殡的制度不同,夏代是停殡在东阶的上面,平时主人的出入一定都是由东阶上下的,死后棺柩的停殡在东阶之上,那是表示仍然把死者当作主人看待,并没有因为死亡而有所改变。殷商时代是停殡在堂中两根楹柱的中间位置上,那是表示既已死亡,不能再把他看作主人,然而又不能看作外人,所以只好把棺柩停放在两楹之间,堂的中央,夹在宾主之间的位置。到了周代,是把棺柩停殡在西阶的上面,平时西阶是宾客出入上下的地方,那就是表示既已死亡,应该当作宾客一样地看待。这是三代停放棺柩制度的不同,而照我的祖籍来说,我是殷商的后人,按理应该采用殷商的礼制才是。因为我昨天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我自己坐定在两根楹柱的中间,这是什么意思呢?我想这可能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两楹之间,堂的正中央,这是非常尊贵的位置,应该是代表受万民景仰尊崇的地位;另一种解释是依照殷商的礼制,人死之后,棺柩要停殡在两楹之间。我想了很久,目前既然不可能有圣明的王者兴起,天下将还有什么人能知道尊崇我,而给予我这样受人景仰敬重的地位呢?这种解释既然是不能成立,那就是第二种解释了,我恐怕是将要不久于人世了吧!”

孔子从此卧病在床,大约七天,就真的去世了。

[原文]

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户而坐。子贡闻之,曰:“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梁木其坏,哲人其萎,则吾将安放?夫子殆将病也。”遂趋而入。夫子曰:“赐,尔来何迟也!夏后氏殡于东阶之上,则犹在阼也。殷人殡于两楹之间,则与宾主夹之也。周人殡于西阶之上,则犹宾之也。而丘也,殷人也。予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夫明王不兴,而天下其孰能宗予?予殆将死也!”盖寝疾七日而死。(《檀弓上》)

[解说]

无论礼的制度,或礼节仪式,当初设计的时候,一定都有其深刻的用意。而任何一种礼制或仪式,曾经在过去实行过的,也必然具有其实际的社会价值。因此虽然有很多旧礼早已成为过去的陈迹,早已随时代的转移而僵化不用了,但是我们绝不可因此而无视于当初设计者所赋予深刻的用意,更不应该盲目地随便否定了旧礼的实际社会价值。持有这种否定意识的态度者,必然是由于他们根本不了解旧礼的内涵精神和价值。如果有机会让他们多了解一点点之后,相信他们也会欣然接受的。因为毕竟这些才是我们中国真正的生活观念和行为意识所凝聚的道德规律。问题在于古代的人对于这套礼制行之有素,不一定需要先了解而后再遵行,往往在习以为常之中,潜移默化地自然能够体会出其中的精神价值,所以在当时不需要作很多详尽的解释或说明。然而时代隔远,加上礼制不断地随时代需要而改变之后,到了今天,没有解释或说明,当然会由于过分隔膜而根本无法了解。所以类似于礼意说明的文字,就变成非常可贵的数据了。尽管因为当时不太需要而显得非常简略,但这些简略的数据,已足够指导我们对旧礼的礼意获得如何去体会了解的思考方式。借着这种思考方式,可以让我们能够进而自由体认这些简略数据所没有交代,而保存在更多文献中的礼意的精神价值。这段文字就是借孔子之口,说明三代殡制的不同,以及其所以不同的内涵意义,自然应该看作是解释礼意的资料。

媒体评论

“中国历代经典宝库”名家推荐

余秋雨作序,于丹、王刚、梁晓声、张颐武等10多位文化名人倾力推荐。台湾人从小读到大,畅销海内外30年!

60余位国学大师倾力协作,25万册古书遴选精华,告诉你什么是经典?为什么读经典?如何读经典?

名人推荐语

王刚

(著名演员、“天下收藏”主持人)

这可以说是一套青春版的,通俗版的国学的,国粹的著作。我们经常问这样一个问题,都问了好几年了,也挺酸的——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要到哪儿去。我是谁?咱们都是中国人;我从哪儿来?这下可真把我问住了,如何解答这个问题呢,从这套书里面也许就能答案。

梁晓声

(当代著名作家)

孔子、老子、庄子等古代思想家的遗产,是我们中华文化传统中的经典。我们了解史性文化的经典,可以发现古代人,近代人,现代人和当代人之间文化基因的“形成,嬗变,解构,再形成,再嬗变,再解构的过程。”

张颐武

(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这套书在台湾有深厚的根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非常深湛,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研究是十分的,所谓把中国的文化尽收眼底。通过一套书可以让你充分掌握中华文化原典的全部内容。

于丹

(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历代经典宝库》选择在这个时候问世,我想他起码给我们这个浮躁和喧嚣的社会带来了几点好处。

以文明,化育人心,生生不息。在当下,让文明和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发生关联。所以我说,这套《中国历代经典宝库》的出台,是功不可没的。

延参法师

((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

有人问我,能不能推荐一套经典书籍。在这里,我隆重推荐《中国历代经典宝库》,走进经典,品味人生。希望大家关注《中国历代经典宝库》,在阅读中找到人生的答案,在阅读中找到那份心安。

解玺璋

(著名文化学者)

传统文化对于我们人生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这套书能把传统文化做通俗化的处理,做了很多解释和翻译的工作。所以这对年轻人接触传统文化是有好处的。

所以我很愿意向大家推荐这套《中国历代经典宝库》,这套书充分考虑到年轻人的需求,拉近了他们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王泉根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一个对自己前途充满信心的民族,一定会对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充满自信。《中国历代经典宝库》丛书正是这样一套提升我们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前途自信的读物。这一套能为我们年轻人打底子的书,这套书能够凝聚起我们向上,向善,向美的精神力量。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听说这套书在台湾畅销25年,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值得拥有!

2015-04-09 21:40:4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学到很多东西,一直对古文感兴趣,最近读这个觉得收获良多

2015-05-06 02:18:00
来自辰辰学**的评论:

好书,拜读!!!!物流神速!!赞!晚上下单第二天上午就到了。。真好!!

2015-10-27 15:34:50
来自leojoy**的评论:

注释,译文都还不错,先是译文,后是原文,再后是解析评论。模式挺有趣,不错。

2015-11-01 20:45:1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还没开看呢,购买及书的包装还是比较满意的。大师级作品,不敢妄加评论,慢慢品味

2015-10-12 12:49:06
来自杰克船**的评论:

物流很快,很满意,赶紧也没有图片上的那么厚啊

2016-02-29 17:14:42
来自果果可**的评论:

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真的不止是一本书能够释怀的·继续···

2015-05-06 00:27:45
来自小贵龙**的评论:

该商品已有553人评论儒家的理想国--礼记(余秋雨作序,于丹等10多位文化名人倾力...

2015-01-17 19:41:01
来自half_wa**的评论:

这本书非常好,值得在闲暇时间用来细细品味,体会古人的思想

2016-04-22 16:47:51
来自唐洪胤**的评论:

还是可以的,就是觉得应该把原文放前面,个人意见…

2016-03-29 21:32:0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是觉得我们离我们的先人已经好遥远·····

2016-05-09 10:02:4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套还是可以看看,推动国学入户,还是不错的,再深入就有点不够了,适合了解国学入门的学友

2017-08-30 10:53:11
来自假说sur**的评论:

儒家的理想国--礼记(余秋雨作序,于丹等10多位文化名人推荐 很喜欢

2015-08-01 12:22:5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主要讲古代葬礼。 后面五分之一才是我最初想看的东西。

2016-11-28 13:58:33
来自张啸阳**的评论:

不错,翻译成白话文了,省得看古文太累,适合我这样的懒人。

2016-10-09 19:45:3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中国文化的精妙之处在于它惊人的时间张力,无论何时,上古先哲的智慧总能给我们一些关于人生的启发

2016-02-22 23:31:33
来自汉承轩**的评论:

《礼记》,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汉族礼仪著作加以记录,编纂而成,共49篇。十三经之一。是战国以后及西汉时期社会的变动,包括社会制度、礼仪制度和人们观念的继承和变化。49篇分属于制度、通论、名堂阴阳、丧服、世子法、祭祀、乐记、吉事等,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汉族哲学思想。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毂梁,加上诗经、易经、尚书、论语…

2016-02-19 16:29:46
来自伊***7(**的评论:

很不错的一套书,台湾人写的 孩子看不懂,留着以后看

2017-06-01 14:02:0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一直想买的一套书,终于买齐了,既可以平时阅读,又可以让孩子早点接触中国古代文化,非常好的选择。

2016-10-17 14:58:58
来自坚木人**的评论:

原文、译文、小品文,适合有礼记基础的闲读之物。

2015-11-24 23:05:56
来自hm莫非**的评论:

书本包装太简单啦,从快递小哥手里接收到时外包装都破损了。很是觉得心疼!希望商家不要忽略销售环节的最后一步,爱书之人看到书在运输途中因包装不慎破损,也是很不舒服的。

2016-03-21 15:41:57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先是买了这个系列的《诗经》,感觉很好。这是第二本,不仅自己用,还想留给孩子作为以后学习用。有些书不是想买就能买到的。

2017-01-17 16:29:29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国学文化,必须要学习,哪怕是简单的了解,得让下一代接茬

2017-02-17 06:52:0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偶尔翻起来看看,礼记,难怪是藏书,平时所体现的礼 ,古人已经对其有深刻的研究,只是慢慢地我们已经遗忘了

2015-11-20 17:42:46
来自伊义萨**的评论:

这套书书台湾出的,台湾国学界没有意识形态的束缚,阐述更多方面多层次,值得一读。通过这套书,可以深入浅出对礼记有一个入门的了解,培养初学者的兴趣,值得一读。

2016-01-19 11:27:55
来自小小苏**的评论:

这本书对对礼记、礼学感兴趣的人应该很有用,内容全面,比较通俗易懂

2016-06-05 13:49:45
来自liujunh**的评论: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的这套书,共20本,是台湾地区的名家对中国古代最经典的20本书进行解读与赏析,文笔流畅,质量非常好。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我认为在某些方面,台湾做的要比大陆好,这套书正是如此。前一段有几本缺货,这次终于买全了,很高兴。

2016-04-23 23:38:31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