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对世界文明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直到今天,在传播知识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他还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印刷史话》以时间为主线,分别叙述了唐代、五代、宋代、西夏、辽代、金代、元代、明代、清代的印刷概况,为我们展示了不同朝代印刷技术发展的不同特点,详细讲述了各个朝代对印刷出版业的控制和利用、各个朝代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制定的出版制度、官府刻书、私人刻书、民间印刷出版活动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出版物和主要的印书家。《印刷史话》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对于想要了解中国古代印刷历史的读者是一本不错的入门图书。
数百年来,不少学者对中国印刷史的探讨作过许多努力,并取得许多成果。尤其是近几十年来,涌现出诸如张秀民、李致忠、罗树宝等一批成就卓著的专家学者。他们不仅将前人开创的学术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也为后人的研究工作铺下了坚实的基石。 《印刷史话》这本小册子就是借助这些专家的劳动成果写出来的。这本小书着重叙述印刷技术的发明和发展、历代各类图书典籍的印造以及印刷术与各个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民族斗争的关系。本书由罗仲辉著。
罗仲辉,河北人,1943年出生,1965年毕业于齐齐哈尔师范学院,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 自1981年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历任助研、副研、研究馆员。至退休前的二十多年间,主要从事古典文献的研究和整理工作。主要著作有《徽州千年契约文书》(合编)、《历代鼎甲状元试卷》,以及学术专著、论文合计三十多部(篇)。
引言 一 印刷术的发明 二 唐代的印刷 1 唐代印刷概况 2 唐代印刷的特点 三 五代的印刷 1 五代印刷概况 2 五代印刷的特点 四 宋代的印刷 1 内府刻书 2 部院刻书 3 国子监刻书 4 地方学校刻书 5 地方官府刻书 6 各路使司刻书 7 公使库刻书 8 家刻和祠堂刻书 9 家塾刻书 10 书院刻书 11 书坊刻书 12 寺院刻书 13 宋代刻书的特点 14 统治者对刻书的控制 五 西夏的印刷 1 西夏刻书概况 2 西夏刻书的特点 六 辽代的印刷 1 辽代刻书概况 2 辽代刻书的特点 七 金代的印刷 1 金代刻书概况 2 金代刻书的特点 八 元代的印刷 1 官府刻书 2 书院刻书 3 私宅刻书 4 书坊刻书 5 元代印刷业的特点 九 明代的印刷 1 中央官府刻书 2 藩府刻书 3 地方官府刻书 4 私宅刻书 5 书坊刻书 6 明代印刷的特点 十 清代的印刷 1 中央官府刻书 2 地方官府刻书 3 私人刻书 4 书坊刻书 5 清代印刷的特点 十一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 1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2 元代的活字印刷 3 明代的活字印刷 4 清代的活字印刷 参考书目 后记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建立了宋朝。经过宋太祖、宋太宗兄弟17年的努力,先后消灭了南方十国和山西的北汉,基本上结束了唐末以来半个多世纪的分裂割据局面。除北方的燕云十六州及长城以北的土地外,中国又归于统一,建立起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帝国。
在中国历史上,每当出现分裂时,都会出现一些民族政权参加割据。
其结果虽然在一定时期内给经济带来某种程度的破坏,但也不可避免地打乱了各个民族原来的居住地界,造成民族之间的互相接触、互相渗透和互相融合,形成一个稳固的民族融合体,使分裂又归于统一。经过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就会出现更大规模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唐朝是这样,宋朝也是这样。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战乱,人心思定,渴望恢复经济。宋太祖登基伊始,就顺应历史潮流,将恢复和发展经济作为巩固自己统治的首要任务。他亲自视察农作物生长情况,督促兴修水利,招抚流亡,重视垦荒,赈济灾歉,严惩贪官。经过几十年的时间,农业生产空前繁荣,手工业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当时的采矿、冶炼、制盐、纺织、陶瓷、造纸、漆器和印刷八大行业,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工艺水平,都居于世界经验丰富地位。宋代的商业也十分发达,中国的商船可直达日本、朝鲜、南洋群岛、印度和阿拉伯诸国,并出现泉州、广州、明州(今浙江宁波)、扬州等专门对海外贸易的港口。每年海外贸易的税金达50万贯,成为朝廷的一项重要财政收入。
宋朝南迁以后,统治者虽然没有像宋太祖、宋太宗那样采取发展经济的措施,但人口大量南迁,全国经济、文化的重心也随之南移;加之江南优越的气候、水土等自然条件,农业、手工业和海外贸易仍然呈现繁荣局面。南宋国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当时是全世界最繁华的大都会。
两宋经济的高度发展,为印刷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宋太祖巩固自己统治的政治措施是加强中央集权。他鉴于五代时期军人拥兵篡权的教训,严格限制武臣的权力,重用文臣,实行内重外轻的政策。为了使统兵将领改变桀骜不驯、飞扬跋扈的习性,曾打算勒令全部武臣都坐下来埋头读书,从儒家经典中接受忠君报国、恪尽臣节的思想熏陶,使赳赳武夫全都变成温文尔雅的儒将。宋太祖的这些措施虽然削弱了国防力量,但却造成官场中文风大盛,中外大小官员无不以文事为重。与前代相比,宋代官员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文化素养普遍较高,其中有许多文武官员是颇有造诣的诗人、词人、文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家。这些人注重学术,注重教育,也注重书籍的印刷出版。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建立了宋朝。经过宋太祖、宋太宗兄弟17年的努力,先后消灭了南方十国和山西的北汉,基本上结束了唐末以来半个多世纪的分裂割据局面。除北方的燕云十六州及长城以北的土地外,中国又归于统一,建立起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帝国。
在中国历史上,每当出现分裂时,都会出现一些民族政权参加割据。
其结果虽然在一定时期内给经济带来某种程度的破坏,但也不可避免地打乱了各个民族原来的居住地界,造成民族之间的互相接触、互相渗透和互相融合,形成一个稳固的民族融合体,使分裂又归于统一。经过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就会出现更大规模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唐朝是这样,宋朝也是这样。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战乱,人心思定,渴望恢复经济。宋太祖登基伊始,就顺应历史潮流,将恢复和发展经济作为巩固自己统治的首要任务。他亲自视察农作物生长情况,督促兴修水利,招抚流亡,重视垦荒,赈济灾歉,严惩贪官。经过几十年的时间,农业生产空前繁荣,手工业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当时的采矿、冶炼、制盐、纺织、陶瓷、造纸、漆器和印刷八大行业,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工艺水平,都居于世界经验丰富地位。宋代的商业也十分发达,中国的商船可直达日本、朝鲜、南洋群岛、印度和阿拉伯诸国,并出现泉州、广州、明州(今浙江宁波)、扬州等专门对海外贸易的港口。每年海外贸易的税金达50万贯,成为朝廷的一项重要财政收入。
宋朝南迁以后,统治者虽然没有像宋太祖、宋太宗那样采取发展经济的措施,但人口大量南迁,全国经济、文化的重心也随之南移;加之江南优越的气候、水土等自然条件,农业、手工业和海外贸易仍然呈现繁荣局面。南宋国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当时是全世界最繁华的大都会。
两宋经济的高度发展,为印刷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宋太祖巩固自己统治的政治措施是加强中央集权。他鉴于五代时期军人拥兵篡权的教训,严格限制武臣的权力,重用文臣,实行内重外轻的政策。为了使统兵将领改变桀骜不驯、飞扬跋扈的习性,曾打算勒令全部武臣都坐下来埋头读书,从儒家经典中接受忠君报国、恪尽臣节的思想熏陶,使赳赳武夫全都变成温文尔雅的儒将。宋太祖的这些措施虽然削弱了国防力量,但却造成官场中文风大盛,中外大小官员无不以文事为重。与前代相比,宋代官员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文化素养普遍较高,其中有许多文武官员是颇有造诣的诗人、词人、文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家。这些人注重学术,注重教育,也注重书籍的印刷出版。
宋太祖巩固自己统治的又一项措施是大力提倡教育。他强调"以文治国"的方针,借以稳定社会秩序,彻底改变五代时期斗狠尚武的社会风气。自宋初开始在国都开封设立国子监,招集大批国子生、太学生进京读书。哲宗时,有太学生3100多人。此外还有四门学、律学、算学、书学、医学等各类学校。全国各地还有地方官府设置的府学、州学、军学、县学、郡庠、郡斋、县斋、学宫、学舍、泮宫等,在这些地方学校内,有数十万计的学生读书学习。此外,还有遍布各地的书院,或由官办,或由民办,均由知名学者聚众讲学,研习经史,学术风气极为浓厚。宋代教育事业的兴盛,读书人数量的增、多,加剧了对书籍的需求,刺激了印刷出版业的兴盛。
由于这些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原因,使宋代成为中国古代刻书的黄金时代。
宋代刻书的盛况,不仅超越了唐和五代,后世的元、辽、金各朝也难以与其相比。特别是南宋的印刷出版,数量之多、技艺水平之高、印本流传之广,不仅是空前的,而且在某些方面连明清两朝也无法比拟。宋代专营刻书的书坊、书棚遍布各地,形成一个刻书印刷网。
宋代庞大的刻书网,主要分为官刻、私刻和坊刻3个系统。其中官刻分为官府刻书和学校刻书两类,而官府刻书又可分为中央官府刻书和地方官府刻书。除官刻、私刻和坊刻外,还有寺院、道观刻书。P45-48
印刷史话话印刷,印刷人的床头书
这套书很好,能从中了解很多历史知识,如果家中有孩子,建议买上一套,因为不知什么时候会用上,哪怕随手翻一翻,都是知识。
挺好
新鲜内容不多,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事情啊!
这个商品不错~
内容很实在,能收获许多的知识,很不错
这个商品不错~
这个作品还不错,我比较喜欢。抽空时好好读一读。每当我提交买单时,要开发票是肯定的。但是,当当网总是自动将默认开发票趁你不注意时擅自改为不要发票。可能是为了少交税吧,每次都害的我去费心修改。有时甚至再重新费心向当当网索要发票。
是了解印刷史的一本入门读物,本来嘛,史话,在表述上会轻松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