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以来,人类想出很多巧妙而残忍的方法来对同类施加痛苦。这一可悲但似乎普遍的特征腐蚀着人类所追求的文明。尽管我们如今似乎对酷刑深恶痛绝,但是3000多年以来,它一直是整个欧洲和远东的大部分法律的组成部分。
《人类酷刑史》探究了对各种各样惩罚、酷刑、逼迫和折磨方式的有计划使用。它带领读者走进古罗马的竞技场、中世纪地牢、宗教裁判所、宗教审判大会、女巫审判和最糟糕的监狱。这是一次令人震惊和使人信服的研究,揭露了拷打者和刽子手可耻的手段和动机,以及古往今来他们所干的令人发指的勾当。
欢迎点击试读内容,精彩这里呈现: 《人类酷刑史》
人文译丛系列推荐
马丁·路德桌边谈话录(基督教新教路德宗创始人、第二伟大的德国人马丁·路德为独特的作品,一本不可多得的16世纪大众文化、思想史研究著作。)
猎杀女巫(精美插图版!欧洲中世纪黑暗的历史!2005年历史学罗伦培登奖获得者!著名时评人曹保印作序!人类酷刑史同系列经典著作!引发彻底的人性追问!)
●《人类酷刑史》——重印数次,享誉国际!
●《人类酷刑史》——残忍、罪恶与恐惧直袭你的内心!
●《人类酷刑史》?——你想了解的人性、文明、心理机密,都在这里!
●《人类酷刑史》——近3000多年世界各地曾存在过的地狱历史,尽收眼底!
●《人类酷刑史》——全球著名"通俗史学"家巨作!
马克?P?唐纳利和丹尼尔?迪尔是有着深厚专业学术底蕴的著名美国"通俗史学"家。马克?P.唐纳利曾在约克大学和牛津大学攻读中世纪考古学博士学位。他不仅勤于治史,出版了多部历史著作,同时更热衷于史学传播的"大众化",先后为《历史频道》、《发现频道》、BBC等制作了近200个小时的历史档案类的电视节目。丹尼尔?迪尔是一位有进取心的文化史学者,尤以历史叙事见长。他曾为多个出版社工作,编辑和撰写了关于中世纪家具、美国海盗等不少著作。他自1995年以来就一直与马克?P.唐纳利合作,两人不仅协同录制历史类电视节目,还合撰有《邻人相食》(Eat Thy Neighbour: A History of Cannibalism)和《伦敦塔的传说》(Tales From The Tower of London)和《中世纪庆典》(Medieval Celebrations)等著作。《邻人相食:食人的历史》为众多美国大学变态心理学课外必备图书。这部《人类酷刑史》的问世,正是他们两人在西方"通俗史学"领域中的新建树。该著自2008年出版以来,声誉鹊起,多次重印。
译者简介:
张恒杰,男,1986年生,河南许昌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2010级博士研究生,参译、合译著作两部。
序作者简介:
孟广林,1955年生,江苏滨海人,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教研室主任,长期从事世界中世纪史的教学和西欧中世纪政治史与思想文化史的研究,撰有学术专著《英国封建王权论稿》、《欧洲文艺复兴史(哲学卷)》、《战争巨人:查理曼》、《"东海"与"西海"——中西历史比较的尝试》,主编有学术论文集《历史比较的新视野》。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中国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辅仁大学学报》(台湾)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致谢
作者序
及时部分 酷刑:动机、方式和疯狂
第二部分 酷刑的历史
第1章 古代与古典时代的酷刑
第2章 中世纪的酷刑
第3章 理性时代的酷刑
第4章 18和19世纪的改革
第5章 世界各地的酷刑
第三部分 酷刑大观
第1章 烙刑与火刑
第2章 挤压刑
第3章 砍刺刑
第4章 桎梏刑
第5章 示众与耻辱刑
第6章 拉肢刑与吊刑
第7章 水刑
第8章 鞭刑
第四部分 结论:所有这一切意味着什么?
及时部分
酷刑:动机、方式和疯狂
酷刑一词使用的如此频繁与不恰当,从而在详细考察酷刑的使用之前,有必要地定义其含义:或者更具体地说,要廓清该词的众多定义所引发的混乱,从而恰如其分地确定我们所言之"酷刑"的含义。与通常的理解不同,所有形式的惩罚,甚至当它涉及身体虐待时,也不能被看做酷刑。第13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Briannica)这样解释酷刑:"酷刑(Torture),源于拉丁语`torquere`(扭曲之意),是对变态的才智所设计的造成疼痛的众多方式的一种统称,尤其指被古代和现代的欧洲文明国家的法律所采用的。"按照这种观点,酷刑常常适用于以下两个目的:
1.定罪前抑或定罪后,从证人或者被告那里获取证据的一种方法;
2.惩罚的一部分。
第二种使用较早,而作为一种搜集证据的方法,其功能则由法律专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韦伯斯特新大学词典》(Webster`s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对它的解释更简明扼要:
1.为惩罚、威逼或获得施虐快感(通过火烧、碾压或伤害)而施加剧烈的疼痛;
2.肉体或精神的极度痛苦;
3.通过制造令人难以忍受的苦痛来惩罚或威逼;
4.制造痛苦,折磨拷问。
用这些基本的前提作为开篇,我们立刻便知,肉体残害,必须为达到一些特定的目标而施加时,才被当做酷刑。如果一个街头犯罪团伙攻击、殴打和有计划地虐待某人,严格地说,他们没有对受害者施以酷刑。诚然,他们殴打受害者,可能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但是因为他们的行动不是任何行政的、军事的或者司法机构所授意,故而,这种殴打不是技术层面的酷刑。另一方面,做出同样暴行的一伙革命游击队员实际上则是在施以酷刑。一个简单的野蛮行为与的酷刑之间的主要区别,就是有无更高权力机构的授权。这个定义的一个内在的却很少言明的含义是,当酷刑是国家机关授权进行的时候,它具有一定的合法性。通过把酷刑引入法律制裁中,那些实施政府所授意的酷刑的人有了开脱个人罪责的借口:"我只是执行命令而已。"
正如我们将会不断看到的,那些认可使用酷刑的政府往往是虚弱的和心怀恐惧的(譬如最早期的原始社会与现代第三世界中的独裁统治)。在后一种情况下,或出于忠诚,或只是为了让民众安分守己,通常存在这样一种观点,即社会上存在一心要毁灭这种"制度"的大阴谋,必须在它们颠覆社会之前将其制服。这些宣称即将毁灭的耸人听闻的种种言论时常是一种使人民处于长期恐惧状态且更易受到控制的好办法。它也是一种使领袖受民众欢迎的有效手段:首先他会通过描述这种含糊的、莫可名状的威胁来营造恐怖气氛,然后着手逮捕、拷打和处决尽可能多的阴谋分子以摧毁威胁。当然这种威胁不可能真正地被消除:因为它自始至终就不存在,或者因为一旦"敌人"不复存在,那么领导人可能会失去对权力的掌控。
最早期的酷刑通常是一种惩治手段。在原始社会中,所有人都寿命短暂、野蛮、残忍,所谓的法律其实就是施以惩罚。当一个罪犯或者违反公认的道德准则的人公开受到鞭笞、折磨,或者被残忍地处死、摧残,其结果是法律得到维护,社会安定有了保障,善良守法的人们能够安然入睡。这些有法必依的生动范例通常可以取悦民众,使他们对事情的"正当性"有良好认知。它既是一种廉价的娱乐,同时也是清除政敌的有效手段。
几千年以来,数以千计的文明潮起潮落、兴衰更迭,但是酷刑的使用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对酷刑和惩罚最早的使用往往是心理层面的。受到怀疑的党派或者被征服的群体被指控有罪,遭到逮捕和惩罚。但是随着时间推移,随着酷刑的动机从简单的惩罚变为榨取信息的手段,酷刑的实施过程也随之完善。受刑者首先被送到酷刑室,施刑者向他们展示即将施加其身的刑具。为了吸引受害者的注意,他会夸大其词地描述整个刑讯过程。随后将犯人带回牢房,留出时间让他们好好思量一番。除非蠢笨如牛,多数人都能想象酷刑的严苛,因此的打算就是立即供出自己知道的一切事情以及不知道的很多事。但是,偶尔也有人意志非常坚定,也有一些人自知命运已定,即不论他们招供什么,都会受到严刑拷打。
1307年,法国国王菲利普四世(Phillip IV)在教皇的倾力支持下以异端罪名大肆搜捕圣殿骑士团(Knights Templar)成员。他真的相信他们是异端吗?或许并非如此。他欠他们一大笔债务且有心赖账吗?正是如此。但是如果直接坦白自己的动机,国王的颜面何在?于是,菲利普把几千名圣殿骑士逮捕,投入监狱,对他们严刑拷打、劝诱、禁食,他们被折磨得奄奄一息,招认了臆造的、无比荒诞的指控。他们一旦招认,菲利普就可以随意地对他们定罪、审判、处以火刑,然后没收他们的土地和财产。几乎所有圣殿骑士随后都拒认这些屈打成招的口供,但是木已成舟,大势难以挽回。这个屈打成招的范例只是本书所考察的几百个实例之一,这一事例可使酷刑利弊简明易懂。酷刑经常用来套取口供或者其他信息——几乎每个人都会供出能够使苦痛停止的任何事情。
需要指出的是,酷刑只有一个可能的结果——榨取信息或者施加制度所需要的惩罚。在及时种情况下,施刑人(Torture Master)将会持续使用酷刑,直到对方供出被要求坦白的内容,否则将被折磨致死。很容易看出,这一过程其实存在缺陷。事实上,如果审讯者真想知道实情,酷刑会适得其反。自古以来的立法者、哲学家和僧侣都意识到并承认了这一令人悲哀的事实,但是总体来说,他们赞成而且使用酷刑来获取口供和惩罚。这是何故呢?因为酷刑的真实目的不是使真相大白,而是确保定罪。酷刑之下的每个人迟早会招认,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真的违法犯罪,即使没有做这些事,他们还是会承担这些罪名,而真正的罪犯却逍遥法外。偶尔也有受刑者能够克服恐惧和长时间的疼痛,使迫害者的目的不能得逞。
在16世纪西班牙宗教裁判所(The Inquistion)恣意妄为的时候,一个名为玛利亚?德?柯茜卡(Maria de Coceicao)的葡萄牙妇女被指控为异端,遭到逮捕,她被送至酷刑室拷打。为了避免四肢被拉断,柯茜卡夫人很快招供,但是一从刑具上脱身就立刻反口。第2次受刑的时候也同样如此。这种情况反复发生:为了使疼痛停止而招供一些东西,刑讯一停止就反悔。在这个案例中,柯茜卡非常聪明,也极其勇敢,她告诉施刑人:"一旦酷刑停止,我将否认拷打下所招认的所有事情。"与西班牙宗教裁判所其他数以万计的受害者相比,玛利亚?德?柯茜卡要幸运得多。她被公开鞭笞,判处流放10年,她坚定的勇气使其免遭在火刑柱上烧死。那么她是否对审讯者坦白了什么事情吗?也许不是。我们很容易推测到这位审讯官其实知道酷刑不能查明事实。可是像他们这样的人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为什么还干这种勾当呢?因为它是现行制度的一部分,能够帮助当权者巩固地位,使民众安分守己。
马克·P·唐纳利(Mark P. Donnelly)和丹尼尔·迪尔(Daniel Diehl)合著的《人类酷刑史》中译本即将付梓,出版社邀请我为之撰写中文导言。本人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乐意在此谈点阅读感受,以期对中文读者的解读有所裨益。
近半个世纪以来,西方的"通俗史学热"逐渐滥觞、升温,衍生出以满足大众需求为主旨的文字、图像历史叙事。历史学开始走出"青灯黄卷"的"象牙塔",步入诸多的寻常百姓家。在西方,通俗史学之文字作品常被称之为"叙事史学",所涉及的范畴十分宽泛,包括文化史、战争史、地方史、科学史、家族史、考古、历史名人传记等方面的内容。从事这类作品写作的人既有新闻记者、民间学者、政治家、戏剧家、小说家,也有研究机构和大学中的专业史家。他们在作品中远离深奥的学理阐发,摈弃枯燥的论证,以浅显简明、生动活泼的方式来书写,赢得大众的倾心关注。这部《人类酷刑史》正是当代西方通俗史学日益兴起、广泛流播的产儿。
本书的两位作者,正是有着深厚专业学术底蕴的著名的美国"通俗史学"家。马克·P·唐纳利曾在约克大学和牛津大学攻读中世纪考古学博士学位。他不仅勤于治史,出版了多部历史著作,同时更热衷于史学传播的大众化,先后为《历史频道》、《发现频道》、 BBC等制作了近200个小时的历史档案类的电视节目。丹尼尔·迪尔是一位有进取心的文化史学者,尤以历史叙事见长。他曾为多个出版社工作,编辑和撰写了关于中世纪家具、美国海盗等不少著作。他自1995年以来就一直与马克·P·唐纳利合作,两人不仅协同录制历史类电视节目,还合撰有《邻人相食》(Eat Thy Neighbour: A History of Cannibalism)、《伦敦塔的传说》(Tales From The Tower of London)和《中世纪庆典》(Medieval Celebrations)等著作。其中,《邻人相食》甚至成为美国很多大学"变态心理学"课程的指定读物。《人类酷刑史》的问世,正是两人在西方"通俗史学"领域中的新建树。该著自2008年出版以来,声誉鹊起,多次被重印。
《人类酷刑史》之所以受到社会大众乃至学术界的广泛青睐,依我之见,主要是在于它在如下几个方面的突出优点:
首先,该著具有宏阔的历史视野和厚重的知识基础。本书以不长的篇幅,比较系统地考察了自古代到20世纪酷刑实施的社会根源和历史嬗变,涵盖了古代东方、古希腊罗马、中世纪西欧、近现代西方以及前近代时期的中国、印度、日本、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列举了历史上五花八门的让人惨不忍睹乃至闻所未闻的酷刑。此外,书中附有很多有关刑具、刑场的插图,如木刻画和照片等,给读者以一种直观逼真的感受,让人读后印象深刻、心有余悸。作者的叙事并未停留在酷刑对受刑人的身体残害和生命终结上,而且更进一步地通过一些特殊酷刑的剖析,揭示了其对受刑人的肆意的精神羞辱与兽性蹂躏,由此给他们的人格和心理带来无以复加的重创。这样的揭露,也给读者带来一种巨大的心灵震撼,让人对酷刑的"兽性"有更深刻的体悟。
马克·P·唐纳利
丹尼尔·迪尔
中国的刑法才是最叼的好不,刑法已经上升为一种艺术,一种民族性。
印刷一般,还没拜读,内容很是惊人,看了介绍才买的此书,多了解一些人类历史。人性难测!
残忍 血腥 不太全面 尤其中国部分 太少了 挂一漏万
加了不少心理学的东西,又让我们重新认识了那个年代
书非常好,图解详细,不过看着看着就有点恶心了
很早就想买这本书了,终于找到,很不错的书,很长见识
书的内容很丰富,配有彩页和插图,介绍的也比较详细。看了一些让人深思。
很真实很吓人,就跟看鬼片一样、、、、、想象力丰富哦
搞活动的时候买的,按这本书的纸张和印刷,比较值啊。翻译的也挺好,读起来不错。
看过了,还不错。脉络清晰,语言练达,内容挺丰富,涉及到法制史,心理学的东西。挺震撼的。
前面有彩页,后面是黑白的,介绍的多是西方的。内容详实,大开眼界。不要在吃饭时候看。
毕竟是学心理的,需要看些极端书籍,这本还不错
里面关于刑具的图片很让人毛骨悚然,实在无办法想像人类是怎么可以如此对待人类。
新书,依然带有包装薄膜,打开以后无缺损,无错误,和在机场书店看到的实体书一模一样,很正!!
天呐,这本书只是粗略的翻了翻我就感到浑身颤栗,引起了严重的生理反应。以前只是想象酷刑的时候,没有这么严重的恐怖感,但是真正的读了,看到实事求是的记录描绘和实物、图片,我才真正的认识到严酷刑法的可怕之处。这本书千万不要让未成年的孩子看到,建议放到书架最不起眼的角落里,不然对孩子的幼小心灵是荼毒。更深的是,生活在现代,是一件多么值得我们庆幸的事情,时代在进步,我们也应该心怀感恩的心。
原来人类历史中还有如此黑暗血腥的刑罚,恐怖
增长知识了,当年欧洲的酷刑真的残酷,当作业余了解很好
很残忍。酷刑之王绝对是凌迟。能与之一拼的就是非洲对通奸者割肉互喂之刑,此刑胜在对人性的摧残。
挺有意思的一本书,反映了人类在对待自己同类时的残忍。遗憾的是未能对中国历史上博大精深的酷刑进行研究。
书的装订和纸张,彩页都不错,很有感觉。看过本书,很有感受。内容令人震撼,含蕴也发人深思。看过之后,对历史上甚至今天所存在的酷刑,方式和背后的心理,有了明晰的理解。人对人是如此残忍,为了权,为了钱,无所不用其极。书中留给读者思考的问题,“恶人得胜的唯一条件就是好人袖手旁观”,希望在现代社会,用法制制度和公民的法制精神,杜绝酷刑和种种加诸在人们的不公。
人类酷刑史,鲜为人知的人性中的另一面,一部另类的人性史,很残酷,很好看!
里面的各种酷刑令我大开眼界,让我见识到以往的黑暗残忍,。
看完《檀香刑》,觉得菊花发冷。这本书历数了古往今来人类对于如何制造痛苦所做的各种探索,令人不寒而栗。作为佛教徒,我祈祷每个死于酷刑的众生都能往生净土。
面对人类的黑暗过去,让人感觉很沉重,值得一看的书。
满满的都是血泪啊,想出那些酷刑的得多有想象力啊
不仅讲酷刑的历史,还能追溯酷刑背后的文化和心理,还是不错的,的确,外国人这种批判精神值得肯定。翻译的也很好。
作者不仅介绍酷刑,还论述了产生酷刑的社会机理以及人类的独特心理,发人深思。
看了介绍和这么多评价,买回来看看,本书的印刷质量和内容,值得。在介绍酷刑种类和刑具时,图文并茂,震撼血腥,令人惊叹。重要的是,本书的主题还进行了升华,批评制度化的酷刑,批判酷刑(刑讯逼供)。这种书虽然有些血腥,不过能传递一些人道主义精神,批判社会的一些恶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