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时期思想文化学术的一个总结性工程《跨世纪学人文存》问世后,受到美术界和读者们的重视和欢迎。接续前思,整理编辑近年学界新成果,感到大美纷然,目不暇给。初辑9种,科学与人文兼收,精思与沉潜并重,而主脉不变,在乎平实而富有建设性的研究。9种图书与新世纪同时来临,亦将与新世纪同行,故名之曰《新世纪学人文存》。
王铭铭,1962年出生于福建泉州,1981年就读于厦门大学,1987年赴伦敦大学东方非洲学院学习社会人类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曾任职于伦敦城市大学、爱丁堡大学;1994年以来服务于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与任该所教授,其间兼任美国芝加哥大学人类学系访问教授、民族学院客座
自序
西学"中国化"的历史困境
——以人类学为中心的思考
民族与国家
——从吴文藻的早期论述出发
宗族、社会与国家
——对弗里德曼理论的再思考
现代的自省
——田野工作与理论对话
教育空间的现代性与民间观念
——闽台三村初等教育的历史轨迹
现代场景中的灵验"遗产"
——围绕一个村神及其仪式的考察
地方政治与传统的再创造
——福建溪村祠堂议事活动的考察
危亡与超生
——1896年中国东南沿海的超度仪式
过去十年文化研究的内在困境
——对有关论述的质疑
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史诗
——民间文化研究与多元史观的建构
他者的意义
——论现代人类学的"后现代性"
主要著述一览表
西学"中国化"的历史困境
——以人类学为中心的思考
一 引论
1996年以来,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资助,笔者针对"中外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研究比较"这一主题展开一项理论研究。本文报告这一研究项目的主要成果,试图论述人类学(特别是社会或文化人类学)在中国产生变异的缘由。这里有必要预先说明,人类学依据国家不同而产生认识论和学科特征变异的过程,通常被界定为"本土化"(如中国情景中的"中国化")的过程。本文选择考察中西现代人类学传统形成的总体历史进程及其问题,主要论述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70年代(即世界规模的"冷战"结束)这一段光阴里人类学在西方和中国走过的不同道路。中国人类学发展的独特道路,也可以被称为"本土化"。但这里之所以要暂时撇开当今关于"本土化"的论争,并非因为笔者没有看到,针对学科"本土化"的概念和实践展开的论述,都应对于它们的现时性有所关照,而是因为笔者认为,这些论争有着它们的历史根源,而对于历史的考察能够为我们提供一种有关学科发展未来走向的清醒认识。
……
不错
这个商品不错~
不错
是我本科开始阅读的老师。书不错,博士论文用。
人类学的书。很有趣的内容。
??,?
包装不错,活动力度也可以,发货速度快,满意。
值得参考的书
经典的人类学论文选集,值得一读
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高数钢球
买的第一本自选集是;李零的,后来又陆续买了很多,王先生的这次搞活动才发现,因为出版的时间比较早,性价比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