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艾灸疗法治百病(第5版)图书
人气:779

艾灸疗法治百病(第5版)

《名医世纪传媒 中国民间传统疗法丛书:艾灸疗法治百病(第5版)》在前4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分上、下两篇。上篇介绍艾灸疗法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包括艾灸疗法的作用原理与功用、适用范围,施灸材料与制作,灸法的种...
  • 所属分类:图书 >保健/养生>中医养生>刮痧艾炙  
  • 作者:[程爵棠] 编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34986000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7
  • 印刷时间:2017-07-01
  • 版次:1
  • 开本:32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名医世纪传媒 中国民间传统疗法丛书:艾灸疗法治百病(第5版)》在前4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分上、下两篇。上篇介绍艾灸疗法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包括艾灸疗法的作用原理与功用、适用范围,施灸材料与制作,灸法的种类与操作方法,常用施灸穴位及注意事项等;下篇重点介绍内科、妇科、儿科、男科、骨伤科、外科、皮肤科、眼科、耳鼻咽喉科等190余种常见病的艾灸治疗经验和灸疗保健术。

《名医世纪传媒 中国民间传统疗法丛书:艾灸疗法治百病(第5版)》是作者长期临床实践和四代家传师授经验的总结,并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适于基层医务人员及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亦可供城乡家庭自疗保健之用。

目录

上篇 概论

一、艾灸疗法的源流与展望

二、艾灸疗法的作用原理与功用

(一)作用原理

(二)功用

三、艾灸疗法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一)适应证

(二)禁忌证和禁灸穴位

四、施灸材料与制作

(一)施灸之材料

(二)艾炷、艾条、药条的制作

五、灸法的种类和操作方法

(一)灸法的种类

(二)灸法的选择

(三)灸法的应用

(四)灸刺激强度与补泻手法

(五)施灸的体位和顺序

(六)常用灸法的操作方法

六、施灸常用穴位的定位与主治

(一)十四经穴

(二)经外奇穴

七、灸疮的处理及灸后调养

(一)灸疮的处理

(二)灸后调养

八、艾灸疗法的优点与注意事项

(一)优点

(二)注意事项

下篇 疾病的艾灸疗法

一、内科疾病

感冒

中暑

头痛

偏头痛

三叉神经痛

疟疾

发热

中寒

霍乱

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肺气肿

肺结核

急性胃炎(呕吐)

反胃

慢性胃炎(胃脘痛)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胃黏膜脱垂

胃下垂

胃扩张

胃神经官能症

膈肌痉挛(呃逆)

冠心病

肺源性心脏病

心律失常(心悸)

高血压

低血压

高脂血症

眩晕

失眠

嗜睡

中风(脑血管意外)

面神经麻痹

关节炎

腰腿痛

坐骨神经痛

胁痛

黄疸

慢性肝炎

肝硬化

脂肪肝

胆囊炎、胆石症

胆道蛔虫症

急、慢性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

痢疾

腹痛

腹胀

肠梗阻

肾炎

泌尿系统感染

癃闭

尿失禁

糖尿病

肥胖症

在线预览

《名医世纪传媒 中国民间传统疗法丛书:艾灸疗法治百病(第5版)》:

艾灸疗法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至于起源,在文字上可稽者,《内经》已有记载,如《异法方宜论》云:“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凛冽,其民穴居野外而酪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当灸焫。”灸焫,即灸法。说明灸法之发源,当自北方始,究其发明之时期,则无法考证。《中国针灸学》云:“推想灸法之起源,当在针术之前,发明取火之后,与砭石之应用或在同时。盖石器时代,民皆穴居野外,病多创伤,风雨侵袭,病多筋挛痹痛,治宜灸焫,以得温则舒,得热则和,故当时发明砭石针炳之法,殆可谓出于自然。人具有自卫自治之本能,如身体酸麻疼痛,自然以手按压,或取石片以杵击,或就火热以熏灼,或置燃烧物于皮肤,用种种之尝试,求病痛之免除,每在无意识之中,获得疗法之方法。无数先民积长时期之自然经验,知何种病痛宜砭石杵击,何种疾病宜用火热熏灼,并从经验中得出施治的部位,流传愈久,即成为砭石之法,灸焫之方,传数千百年而至于今,遂为中国最古之疗法。”说明灸法是通过这些零星、点滴的多次重复经验,日积月累,逐渐发展而来,这便是灸法之起源。如在殷商甲骨文中有一个字,其形象为一个人躺在床上,腹部安放着一撮草,很像用艾灸治病的示意。《孟子.离娄篇》云:“犹九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苟为不蓄,终身不得。”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有蓄艾蒿以备艾灸治疗之用已很普遍,似成共识。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记载灸法较多,如云:“以艾灸癫者中颠,令烂而已。”指出艾灸头顶百会穴以治疝气,并要达到化脓才有好的疗效。同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和《足臂十一脉灸经》中指出了经脉循行部位,所主疾病及其灸治所宜等。到《黄帝内经》一书中,多篇提到艾,指的就是艾灸法。如《灵枢 官能篇》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阴阳皆虚,火自当之。”《灵枢 经脉篇》也云:“陷下则灸之。”均说明当时灸法之盛行及艾灸的作用,它能弥补针刺的不足;它还具有调整阴阳、升阳举陷的作用。《内经》中还记载了很多灸疗经验,如“灸寒热之法,先灸项大椎”“大风汗出,灸譩譆”“失枕……灸脊中”“形乐志苦,病生于脉,治之以灸刺”等,至今皆可效法。

随着历史的前进,灸法也在不断发展,从单纯的治疗逐步地过渡到经验的积累和理论的形成与提高。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在强调药治的同时,也十分重视灸法,《伤寒论》中涉及灸法的有十二条之多,且重点论述了灸法的禁忌和某些疾病的灸治方法。书中有“可火,不可火”记载,并提出“阳证宜针,阴证宜灸”的见解。三国时期出现的《曹氏灸经》是我国最早的灸疗专著,是集秦汉以来灸疗经验之大成,为促进我国灸疗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可惜因年代久远,一般已难见其貌。葛洪《肘后备急方》突破了灸法只治虚寒证及作为康复手段,而用灸法治疗猝死、五尸、霍乱、吐利等急症,为抢救措施之用开创了先河。到两晋南北朝时期,已运用灸法预防霍乱,灸足三里穴健身,并发明使用瓦甑灸,为器械灸的发明打下了基础。

唐代时期,灸法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在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如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非灸不精,灸足三里”,称为“长寿灸”,可以防治疾病、强身健体而抗衰老。施灸以壮数,且多至几百壮。并采用灸法预防传染病,治疗某些热性病。同时还将艾灸和药物结合运用于临床,如隔蒜灸、隔姜灸、隔盐灸、豆豉灸、黄蜡灸、黄土灸等,采用苇管灸治疗耳病等,使灸法更加多姿多彩。这是灸法利用器械的鼻祖。此后,王焘在《外台秘要》中介绍用灸法治疗心疝、骨疽、偏风、脚气入腹等病症,扩大了适用范围。《骨蒸病灸方》专门介绍灸疗痨病的方法,使四花穴灸法流传于后世。由此说明,唐代灸法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科学,并有了专业灸师。

……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非常好的一套书,纸张印刷都很好,而且价钱便宜,非常值得收藏

2017-07-06 01:28:4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商品部错 快递也可以 值得购买

2017-10-05 16:05:1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质量很不错的书 值得购买

2017-10-21 12:09:0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印刷一般,中间有几页是空白页,希望商家能免费更换

2017-10-07 07:59:36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