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创新驱动中国图书
人气:96

创新驱动中国

【好评返5元店铺礼券】
  • 所属分类:图书 >经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经济  
  • 作者:(美)[叶恩华]([George] S Yip),(澳)[布鲁斯·马科恩]([Bruce]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08662107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7
  • 印刷时间:2016-07-01
  • 版次:1
  • 开本:32开
  • 页数:394
  • 纸张:轻型纸
  • 包装:精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中国不再仅仅是世界工厂,它正迅速成为重量的创新者。其巨大的迅速增长的经济体量,加上数量庞大且低成本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以及一个强势的政府对于创新的积极推动,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为中国、为世界开展创新活动,这些企业包括中国公司,也包括跨国公司。中国的创新并不遵循西方模式。中国企业在关于创新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组织变革的根本目的,对产品和工艺创新等方面有着不同的路径。中国的企业不仅学会了如何创新,而且能够做到比他们的全球竞争对手更便宜,他们也学会了与他们的客户合作,建立创新的流程,并做得比他们的西方同行更快。创新,迅速成为中国的下一个战略优势。

在不久的将来,全球竞争的成败将取决于创新。这本书为创业者、企业家和政府部门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中国式创新的路线图和开展创新活动的行动指南,让创新成为助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本书首次总结了中国创新的8种模式,并且提供了华为、小米、海尔、联想、、鱼跃医疗、大疆无人机等57家中国尖企业的手创新案例。

作者简介

叶恩华(George Yip)是中欧国际商学院中国创新中心的管理学教授和联合主任。他在伦敦、上海、美国缅因州居住。叶教授还是高级管理研究院的高级研究员和国际商务学会的会员。他近出版了《管理全球客户》(Managing Global Customers)(牛津大学出版社,2007年)一书。此前出版的《全球总战略:全球竞争优势管理》(Total Global Strategy: Managing for Worldwide Competitive Advantage)被评选为1992年畅销的30本企业管理书籍之一,并被译为10种语言,2011年已出版至第3版。他广泛的商界经验包括担任凯捷咨询公司研发主任和副总裁,在联合利华担任产品和客户负责人,在美国东部的普华永道战略管理咨询部门担任高级管理人。此前他曾在荷兰伊拉兹马斯大学鹿特丹管理学院担任院长,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剑桥大学、伦敦商学院担任教授。他以咨询师、董事、发言人的身份,在国际战略、战略转变、创新等备方面与众多企业开展合作。他持有剑桥大学经济学方向的文学学士和文科硕士学位,持有克莱菲尔德管理学院和哈佛商学院的MBA学位和博士学位.

布鲁斯 马科恩(Bruce McKern)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国际商务访问教授,中国创新研究中心前任联席主任。INSEAD商学院(2015年)、牛津大学技术与管理发展中心(2015年)及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2016年)访问学者。马科恩教授从2011年开始在中国居住了三年,主要从事企业创新和战略教学,并为企业提供咨询和发表演讲。此前曾担任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斯隆硕士项目主任、卡耐基梅隆大学博世学院院长及国际商务学教授、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访问学者,以及两所澳大利亚商学院的创始人兼院长。他曾撰写并参与编辑了8本著作,包括《跨国公司的自然资源开发》《公司全球网络管理》等。马科恩教授是悉尼大学化学工程荣誉学士以及哈佛大学国际商务学博士。

目录

及时章中国的创新驱动力

本书概述//005

创新:中国提升全球竞争力的路径//013

中国的成功创新//015

中国创新的三个阶段//017

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028

中国的创新促成要素//031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及其表现//037

结语//052

第二章中国企业的创新模式

众多创新模式//058

中国四大创新领导者//067

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创新//098

结语//100

第三章中外企业的创新差异

更关注本土需求及客户//106

接受"差不多即可"的标准//110

倾向于渐进式创新而非根本性创新//114

愿意照顾特殊需求//117

大规模人力投入//119

激发员工工作热情//121

分拆流程,速度更快//124

快速试错//126

受老板干预更多//130

与政府关系更密切//134

结语及建议//139

第四章跨国公司在华创新行动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历程演变//147

公司应转向知识驱动型研发吗?//161

公司应在何地开展知识驱动型研发?//163

现有及新成立研发中心面临的挑战//165

知识驱动型研发合作伙伴//167

结语及建议//173

附录:研究方法//176

第五章跨国公司在华创新组织方式

组织模式//182

实施中的挑战//198

逆向制胜//224

逆向创新的组织要求//231

结语及建议//232

第六章中国的开放式创新

在中国开放创新的方法//236

同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合作//237

巴斯夫在中国实施开放式创新的目的//243

飞利浦同中国机构的合作//247

同供应商和客户合作//253

在中国同供应商和客户合作实施开放式创新的目的与障碍//255

在中国同客户与供应商一道创新的良好实践方法//256

华为同客户的合作//263

技术搜选//264

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一部分//267

参与中国创新体系的战略//272

索尔维如何获得中国政府的支持?//274

通用电气得到的政府资助//275

开放式平台创新:中国的创新未来//276

结语//284

第七章在中国保护知识产权:法律规定与战略性建议

中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289

知识产权在中国的发展//292

在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的战略方针//294

信任中国的合作伙伴//307

结语和建议//309

第八章从中国习得的领导力与战略经验

客户:中国市场的独有特性//316

文化:中国的激烈竞争者//325

能力:向中国学习什么//331

学会在中国学习//350

机会来得正好//353

行动号召//355

关于作者//359

致谢//363

注释//369

参考文献//387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