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帝王的镜子:资治通鉴图书
人气:49

帝王的镜子:资治通鉴

序 余秋雨 我的书房里,书籍更替的频率很高,但有一套书一直安安静静地放着。这套书分量不小,长长一排多达六十多册,书脊为青莲色,上面的书名为白色,而封面的底色则是象牙色。这套书的总名,叫《中国历代经典宝...
  • 所属分类:图书 >古籍>子部>总类  
  • 作者:[雷家骥]编撰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05730335
  •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03
  • 印刷时间:2013-03-01
  • 版次:1
  • 开本:大32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编辑推荐

为什么读经典?读什么经典?怎么读经典?

50余位台湾名家解读,好评如潮的传统文化大众读本

余秋雨倾力作序,10余位文化名人隆重推荐

台湾人从小读到大,畅销30年,影响海内外的国学启蒙读物

畅销三十年,辐射五大洲华人圈

强大写作阵容,力推中华传统经典

时代华语图书重金重磅独家引进出版

作者简介

雷家骥,祖籍广东,现居台湾,文学博士。专长中国中古(魏晋至隋唐)史,为《中国中古史研究》创刊人兼总编辑(2002年迄今)。曾60余篇,专书10本,现任中正大学历史系教授,代表作为《中古史学观念史》、《隋唐中央权力结构及其演进》和《武则天传》。

目录

上篇 《资治通鉴》及其修撰者

及时章 司马光小传

一、司马光的家世与青壮年

二、新、旧党两巨擘──王安石与司马光

三、白首执政与著作

第二章 《资治通鉴》同修者略传

一、刘攽

二、刘恕

三、范祖禹

第三章 《资治通鉴》编集的意义、结构与工作情况

一、编集的背景与缘起

二、编集精神与结构

三、实际工作的概况

下篇 《资治通鉴》系列纪

及时章 周纪

一、三家分晋──通鉴的开始

二、三家分晋的由来与才德论

三、秦的崛起与周的灭亡

第二章 秦纪

一、秦朝统一的要素──客卿

二、几乎改变历史的一击

三、秦的灭亡

第三章 汉纪

一、改变历史的餐会

二、制礼与叔孙通

三、外戚政治与王莽篡汉

四、东汉初期的用人与士风

五、东汉的宦官与外戚

六、及时次党锢之祸

七、第二次党锢之祸

八、大冲突的结

在线预览

一、刘攽

刘攽,字贡父,临江新喻(江西省新余县)人。他与其兄刘敞(字原父),敞子刘奉世三人,以文名擅于北宋中期,世称“三刘”。仁宗庆历(1041~1048)年间,刘敞、刘攽两兄弟同登进士科;刘敞更是廷试及时名,只因编排官王尧臣是其内兄,为了避嫌疑,遂改为第二名。

刘敞无书不观,而长于春秋史学,与欧阳修甚有交情,在中央做官也颇顺利。只是因为议论常与众人不同,加上在神宗熙宁元年(1068)才五十岁就死了,所以没有做到宰执的机会。

刘攽情况则与兄颇不同,他在中进士后,历任地方官凡二十年,然后才因欧阳修等人的推荐,调京试任馆职(在史馆等馆阁任职),但他与御史中丞(监察机关副长官)王陶素有夙憾,于是遭受排挤,长期以高阶担任馆阁校勘之职。

神宗熙宁中,刘攽迁为判尚书考功、同知太常礼院(相当于铨叙部司长、礼院副院长)。这时王安石推行新政,改革学校贡举法,推行学校教育从严考试,并在毕业生中提拔人才的政策。刘攽却反对说:“本朝选士之制,已经实行了百年,历代将相名卿皆由此而生,若说旧制没有得到人才,岂不是诬赖吗?希望因循旧贯,不要轻易讨论更改法令。如果士子能在家自修而足以成德,又何待学官设计课程以督导他们呢?”

宋朝经筵讲读,为了提高君主的尊严,已经废除了前代教授讲座的方式,讲师必须站立讲读,而皇帝则坐着来听课。王安石在经筵,要求神宗让讲师坐着讲,以表示尊师重道。刘攽又反对说:“侍臣在御前讲谕不可以有讲座,避席立语,乃是古今的常礼。君主赐座,是表示人主的遵德乐道;若君主不赐座则自请,意义可就不同了。”礼官们也同意刘攽的意见,于是以后人君听课,讲臣就没有讲座,一直站立到下课为止。如果讲臣年老体弱,这真是一件苦差事。

刘攽曾与同僚争詈,又颇反对新政及新党人物,更曾直接写信给王安石,争论新法的不便。安石大怒,追论其前后过失,将他外放为泰州(今江苏省泰县)通判,辗转升迁为曹州(今山东省曹县西北)知州(州长)。

曹州是盗贼出没的地区,严刑重法也不能遏止。刘攽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于是采取宽平的措施治理,盗贼竟也渐渐减少了。

其后又多次调职,曾充京东转运使(相当于省级的财政长官),调职后由吴居厚接替遗缺,居厚能奉行新党的法令,使京东财政收入增加。于是刘攽被追诉在任内废弛事务,降为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县)盐仓的监仓官员。

哲宗初期,刘攽复升为襄州(今湖北省襄阳县)知州,不久调入为秘书少监,但他称疾求去,朝廷遂命他为知蔡州(今河南省汝南县)。然而,苏轼等四人上言,力称刘攽博学强记,善于文章,治理政事可比美于古代的良吏,具有多方面的才干,能固执于正道,应该优加赏赐,让他留在京师。因此,刘攽到达蔡州数日之后,就被召拜中书舍人(中书省机要官)。回京不久,竟因病不起,享寿六十七岁。

刘攽为人疏浚,不注重仪容,性喜谐谑而富幽默感,因此屡次招怨。他曾著书一百卷,尤长于史学,所撰《东汉刊误》一书,更是为人所推崇。因此,司马光修撰《资治通鉴》时,特请他专门主撰汉代部分。他的侄子刘奉世也是一位汉史专家。

二、刘恕

司马光修撰《资治通鉴》,最得力的助手就是刘恕。

刘恕字道原,筠州(今江西省高安县)人,生于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卒于神宗元丰元年(1078)九月,享年四十七岁;死后六年又三个月,《资治通鉴》才全部完成。由于他对《资治通鉴》出力较大,所以司马光等同僚不但在进上该书时,奏章之末仍然署上“同修?秘书丞刘恕”之名衔,并且请求皇帝特赐其长子义仲为官。

刘恕博极群书,聪明强记,为人刚直耿介,重义气,急言诺,颇有侠义之风,此与家庭环境有关。

其父刘涣,与欧阳修同年中进士,是好朋友,出仕为县官。由于处理政事常与上级意见不同,又不甘奉承屈膝,于是辞官而去,在庐山筑室隐居,种蔬而食,淡泊明志,游心物外,享有甚大的名气。欧阳修推崇他的风节,作《庐山高》一首诗,充满仰慕倾倒之意。

刘涣嗜好读书,藏书极丰,刘恕死后两年,才以八十余岁去世。由于刘涣身教而藏书丰富,自小就颖悟聪明,过目不忘的刘恕就有大好读书机会,俨然像一个神童。八岁时,家中宴客。客中有人说:“孔子没有兄弟。”刘恕应声而言:“《论语》提及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一句,怎能说孔子无兄弟?”举座遂惊异。

十三岁时,想参加制举考试,谒见宰相名学者晏殊,与晏殊反复辩论政事,晏殊竟被难倒,不能对答。稍后晏殊又请刘恕至府,请他讲《春秋》,自己亲率官属来听讲。自是之后,声名鹊起,但他恃才傲物,议论批评,不避权贵,所以诸公虽然称赞他,内心却也不是真的喜欢他。

仁宗皇祐元年(1049),刘恕当时十八岁,参加进士科考试。当年知贡举(典试长)是侍讲赵槩,司马光则任贡院点检试卷官。仁宗下诏在士子中征选能讲解经义的人,由典试官员特别奏上。应征的人仅有数十人,赵槩遂问以《春秋》《礼记》大义,二十条题目之中,有一人答案最精详,也有创见,主试官大为惊异,擢为及时名。乃至发榜,揭去糊名,其人就是刘恕。司马光非常欣慕及器重他,两人遂开始结识。同时,刘恕的进士科目考试,成绩也列为高等,但廷试时却不中,于是发下国子监试讲经义,成绩仍是及时,仁宗遂赐他及第。

中进士后,朝廷调派他做巨鹿县(今河北省平乡县)主簿(主理公文的佐官),任满迁为晋州和川县(今山西省安泽县东北)县令,他都能以大魄力绳豪猾、抚鳏寡,使地方肃然。那些自认是能吏的官员,对他甚为佩服,自叹不及。

英宗治平三年(1066),司马光奉诏编修《资治通鉴》,并得随意选择馆阁英才来相助。光报告说:“馆阁文学之士诚然很多,至于专精史学,臣所得而知的人,只有和川令刘恕一人而已!”英宗答道:“好!”于是司马光退而奏召刘恕来相助。

由于刘恕博学强记,正史之外,连小说杂记也无所不览,数千年之事了如指掌,所以司马光凡遇错综复杂的史事,皆交给刘恕研究整理。他研学之时,家人呼叫开饭也不理,至饭羹冷了也不顾;夜间则卧思古今,有时通宵不眠,因此司马光对他最有信心。司马光和欧阳修两人,当时号通史学,贯穿古今,但是对于刘恕,两人也常自叹不如,多方向他请教。事实上,光、修二人年龄都比刘恕大,他也对司马光敬执门生之礼,最了解司马光的志趣,竭力助光修史。所以司马光曾说:“我之得到道原,就像盲人互相依赖一样。”

刘恕与王安石是邻县同乡(安石为临川县人),两人也有旧交情,对经学均有造诣,也都是过目不忘的人。但是王安石与他每次相见,必与他开玩笑,笑他耽于史而不穷于经。刘恕对安石的经学则持反对态度,后来王安石当宰相,所著《三经新义》被列为考试必读之书,天下士子莫不啃读。刘恕则力诋安石之学,士子凡有谈到《三经新义》,刘恕必怒形于色,连说:“此人口说妖言,面带妖气!”确实,刘恕个性刚毅,一丝一毫也不让人,连司马光这种正人也惮他三分。

神宗熙宁元年(1068),王安石参政,策划改革变法,邀请他参与为“制置三司条例司”立法,当时吕诲、范纯仁、司马光等,纷纷反对新政,刘恕也站在反对的立场,不但以不善于财政为理由,推辞不参与策划,而且当着众面严厉批评王安石。王安石当时权震天下,人不敢忤,而且也是一个恃才傲物、极善辩论之人,于是愈听愈不高兴。刘恕则愈讲愈快乐,愤愤然欲与王安石一较高下。王安石脸色如铁,道原则意气自若。在座众人或侧目而视,或掩耳起避,爱之者都为他寒心,而刘恕抗言直斥,曾不以为意。不过事后,刘恕自己也感到内心不安。刚好第二年,司马光要求外放获准,带着史局知永兴军,他也趁机以父老告辞,请求调任为南康军(今江西省星子县)酒税监官,因为其父隐居的庐山之阳,是属于南康军的管辖区。

由于《资治通鉴》才工作四年多,所以刘恕虽在南康军任职,但仍遥隶史局,以通信方式保持联络。

熙宁四年,司马光分司西京(洛阳)御史台,刘恕请准往见,在史局逗留数月而归。刘恕家贫,没有锦衣美食,然而一毫也不妄取于人。当他南归时已是初冬十月,没有寒衣。司马光赠送旧貂褥及一二衣袜给他。他坚决不要,强迫他收下,行至颍州(今安徽省阜阳县),他还是派人全部送还给司马光。不过他对师友也抱这种态度,似乎是过分狷介了。

熙宁九年(1076),刘恕因母亲去世,悲哀愤郁,遂中风疾,右半身不能运动。这时他为史局工作也满十年,《资治通鉴》也打好了基础。但他与司马光对《资治通鉴》的断限问题有不同看法,他认为司马光执意从三家分晋作为开始,写到宋太祖陈桥兵变前为止,事实上不能算是的通史。所以,他有两个计划要做,准备补救《资治通鉴》的不足:一是要写从西周共和元年(前841)开始,至周威烈王二十二年止,共四百三十八年的历史,以下接《资治通鉴》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的开始;另一是要写从宋太祖开国至宋英宗五朝的历史,以上接《资治通鉴》的结束。刘恕称前一计划为《资治通鉴》前纪,后一计划为后纪,认为如此才能使《资治通鉴》成为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

在中风瘫痪以后,他仍然努力苦学,精神好一些时则修书,病亟则停止,而且常常口述,命令长子刘义仲笔录下来。由于看不到藏在京城的国史实录,所以遂放弃第二个计划,专心完成及时个计划,为数十卷的前纪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完成。为了避谦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他将前纪改名为《资治通鉴》外纪,留言希望司马光将来能删削此书,与通鉴全书为一体。

媒体评论

这可以说是一套青春版的,通俗版的国学的,国粹的著作。我们经常问这样一个问题,都问了好几年了,也挺酸的——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要到哪儿去。我是谁?咱们都是中国人;我从哪儿来?这下可真把我问住了,如何解答这个问题呢,从这套书里面也许就能答案。

——王刚

(著名演员、“天下收藏”主持人)

孔子、老子、庄子等古代思想家的遗产,是我们中华文化传统中的经典。我们了解史性文化的经典,可以发现古代人,近代人,现代人和当代人之间文化基因的“形成,嬗变,解构,再形成,再嬗变,再解构的过程。”

——梁晓声

(当代著名作家) 这可以说是一套青春版的,通俗版的国学的,国粹的著作。我们经常问这样一个问题,都问了好几年了,也挺酸的——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要到哪儿去。我是谁?咱们都是中国人;我从哪儿来?这下可真把我问住了,如何解答这个问题呢,从这套书里面也许就能答案。

——王刚

(著名演员、“天下收藏”主持人)

孔子、老子、庄子等古代思想家的遗产,是我们中华文化传统中的经典。我们了解史性文化的经典,可以发现古代人,近代人,现代人和当代人之间文化基因的“形成,嬗变,解构,再形成,再嬗变,再解构的过程。”

——梁晓声

(当代著名作家)

这套书在台湾有深厚的根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非常深湛,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研究是十分的,所谓把中国的文化尽收眼底。通过一套书可以让你充分掌握中华文化原典的全部内容。

——张颐武

(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印刷非常不错,跟网上看到的完全一致,快递也不错,包装完好严实,为当当自营点赞。

2016-07-11 18:32:2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历史绝对值得了解 是镜子 就能找出自己的优缺点 很喜欢 物流也很快

2016-05-17 15:27:2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可以,书本很是实惠的啊,值了,真的质量。中国古典文学。豪棒。

2016-09-15 08:47:06
来自我是何**的评论:

值得深省、挖掘的 宏达巨著 司马光韬光养晦 以史为鉴!

2016-04-22 21:25:0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一直就想买一本资治通鉴,但是一整套太贵了买不起...就先买一本这个看吧~质量不错~

2015-04-04 23:22:20
来自南祁谨**的评论:

前面近三分之一都是作者的生平介绍等,果然还是什么“精选”一类的,不够买全文的好。

2016-03-19 16:47:11
来自腾格里**的评论:

我只能说,《中国历代经典宝库》这套丛书真心不错,中国的经典非常之多,是留给我们后人的无穷宝藏,这次只是选了两本,有机会一定把其他的经典品读一下。

2014-08-14 13:40:2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看了这一套中的战国策,就决定把一套买齐了。孩子喜欢历史、国学,先屯着。家长有兴趣的也可以看。

2016-11-05 11:01:5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当代,忽视了国学。五千年历史文明有必要加深了解。古籍深奥,刚好有一套通俗版。由浅入深,才能激发兴趣。

2016-10-30 09:12:5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实用。可以让人了解司马光所处当时的社会环境,为什么要写此书。

2016-03-17 12:38:0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书的包装很好,全新一点褶痕都没有,内容比较浅显

2017-05-21 12:38:13
来自寒烟tjl**的评论:

原文不用说,自然是经典,关键是看看别人是怎么读的,读出什么来,多看几个人的,多看几个版本,找到自己的体悟。

2016-08-30 16:09:49
来自左岸风**的评论:

资治通鉴白话本,也许并不全,但适合爱好国学的初学者阅读之。

2015-04-14 17:33:21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一套20本,还差4本了,国学一套摆在家里先充充样子

2017-07-02 05:21:13
来自**(匿名**的评论:

这套书质量很高,这本是其中最好的几本之一,如果每一本经典都能以这本书的写作方式和写作质量作为参照,真是非专业学术人士之幸。

2017-03-02 10:08:50
来自水莲姬**的评论:

好像评点一样说出资治通鉴为什么这么写 写这个是为了什么

2016-10-12 13:45:32
来自谷雨谷**的评论:

对于不喜欢看文言文又想要稍微了解一下资治通鉴的挺适合,,,,

2016-08-27 20:23:04
来自liujunh**的评论: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的这套书,共20本,是台湾地区的名家对中国古代最经典的20本书进行解读与赏析,文笔流畅,质量非常好。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我认为在某些方面,台湾做的要比大陆好,这套书正是如此。前一段有几本缺货,这次终于买全了,很高兴。资治通鉴,司马光等人用十九年的时间编成,几乎是倾注了他们毕生的心血。

2016-04-23 10:57:52
来自***(匿**的评论:

买的时候没看清楚,其实这是本对资治通鉴的解读,不是原版书。不过也留在手边看看了

2016-12-29 10:24:50
来自精神明**的评论:

资治通鉴大部头,这本书可以满足非专业人士的基本要求

2017-08-23 17:59:30
来自y***p(**的评论:

先介绍司马光生平,之后是资治通鉴的解析,文笔严谨,推荐。

2017-06-16 00:30:3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帝王的镜子--资治通鉴(余秋雨作序,于丹等10多位文化名人倾力推荐。台湾人从小读到大,畅销30年,50余位台湾名家解读,好评最多的传统文化大众读本。 告诉你什么是经典?为什么读经典?如何读经典? )

2015-05-29 17:46:0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初见资治通鉴,总觉得这书实在是厚重,担心的是何时才能读完,可一旦与其深交,走入这其中故事,还是会让人欲罢不能。或许吧,这里的字句离我们有遥远的距离,但是只要懂得和笔者一同享受,一同经历,发挥想象,钻进去读,就一定能有所收获。

2016-11-21 20:30:30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