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一部域外网络法律法规的汇编,对于域外法律,中国的法学研究者其实并不陌生。对于域外网络法之"鉴"亦具有必然性。目前,"虚拟"的网络空间几乎可以模拟现实空间中的一切事物,网络空间和现实空间不仅互相交织,更在互相支配,人类社会结构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激烈变革。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人类社会不仅仅在向"经济全球化"发展,也呈现出"法律全球化"的趋势。
如今,网络犯罪现象层出不穷,而立法对之的回应却总是捉襟见肘。网络黑客、网络诈骗、网络金融犯罪及大数据保护等,都在不断向各国立法提出新的命题。因此,本书为专门的刑事法卷,收录的法典从不同角度对网络犯罪进行了规制,体现了目前世界主要国家关于网络犯罪立法的基本特点和发展方向,包括网络犯罪、电子数据、诉讼程序等问题,是我国在网络犯罪域外法律汇编方面取得的完整性、专门性的研究成果。
本书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信息时代网络法律体系的整体建构研究"阶段性成果,是一本、丰富、专业的域外网络法律法规汇编,涵盖了欧洲、亚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主要国家对相关问题的立法,涉及网络犯罪、电子数据保护、诉讼程序等问题,是研究域外网络犯罪问题不可或缺的参考。
本书主编:于冲
男,1986年11月生,籍贯山东省曲阜市。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讲师、中国政法大学网络法研究中心研究员。法学博士,2014年进入中国政法大学任教。主要研究方向为刑法学、网络犯罪。在《法学》与《香港大学法律评论》等刊物上独立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两部,主编译著1部,参编教材、著作三部;主持民政部等省部级以上项目两项,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十余项,先后担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训练项目、"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指导教师;曾获第二届"全国刑法学博士学位论文奖(2012-2014)"二等奖、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生实习指导教师等奖励。
丛书主编:于志刚
男,1973年生,洛阳人。中国政法大学网络法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法学学士(1995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1998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2001年,中国人民大学),2001年进入中国政法大学任教,次年破格晋升副教授。2004年至2005年赴英国牛津大学做访问学者,2005年破格晋升教授,2006年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同年开始兼任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至今,2009年——2012年5月任研究生院副院长,2012年5月任教务处处长,2015年5月任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010年获北京市五四青年奖章,当选第11届全国青联委员,2013年受聘为较高人民法院案例指导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近20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传统犯罪的网络异化研究》等个人专著12部,合著多部,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近20项。曾获教育部高校科研成果奖、霍英东青年教师奖、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司法部科研成果奖等科研奖励,以及宝钢教师奖、北京市教学成果奖等教学奖励。2010年11月,当选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欧洲篇
欧盟网络犯罪公约
欧盟网络犯罪公约补充协定:关于通过计算机系统实施的种族主义和仇外行为的犯罪化
欧盟理事会关于攻击信息系统的第2005/222/JHA号框架决定
欧盟网络犯罪公约
布达佩斯,23.11.2001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