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是一种传统的文学体裁。因为它篇幅短小,且常常描绘文人眼中难逃浮浪浅薄的美女和爱情,历来被称为“艳科”“小词”。小词如何从爱情的品格升华到人生的境界,如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的修养?读者又如何能够从小词中领略这种修养和境界?叶嘉莹女士将为您细细评赏,虽小词,大雅存焉。
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1950年代任台湾大学教授,并在淡江大学与辅仁大学任兼职教授。1960年代应邀担任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后定居加拿大,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曾于1980年代至1990年代再度赴美,在耶鲁大学、印地安那大学讲学,1991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自1970年代末返大陆讲学,先后任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客座教授,1996年在南开大学创办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设立“驼庵”奖学金。2008年,荣获中华诗词学会颁发的首届“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2012年6月获聘中央文史馆馆员,2013年荣获由中央电视台、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共同主办的“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奖。
叶嘉莹一生从事中国古典诗词的教研,擅长以深入浅出的文字,把当代西方文学概念融会、应用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探讨和诠释。她天资敏慧,才思出众,加上典雅细腻的文笔,以及浮世坎坷的忧患经历,使她在谈诗论词之际,以直悟配合精析,见解独到,卓然成家。
及时讲 兴于微
第三讲莺燕不相猜
我刚才讲张惠言的《水调歌头》五首的及时首,我对于张惠言这个作者有了一个简短的介绍,那么他的这个学生,我现在也想简单地介绍一下。
在张惠言的文集里面,有一篇序,这篇不是说我们写一本书,前面写的一个序。古人所谓序,有所谓赠序,就是写一篇文章送给一个朋友,比如说像韩退之《赠孟东野序》之类的,就是送给一个朋友的赠序。在张惠言的文集里边,有一篇文章,叫《赠杨子掞序》,就是送给这个学生的一篇序。不过这篇序虽然是张惠言写的,可是并不是张惠言自己要写给这个学生的,而是代人所作。张惠言有几个学生,其中一个学生要送给这个杨子掞一个赠序,他请老师替他做了。也因为是老师,大概特别欣赏这两个学生,所以张惠言这位老师就替这个学生写了一篇文章赠给那个学生。
那么从这个老师的角度,老师怎么说的呢,老师替他那个学生,赠序的学生说,“先生数言”,他说我们的老师常常提起来说,“子掞可与适道”啊。说这个学生可以跟他 “适”,“适”就是往,就是这个学生可以跟他一同去追求学道。这个学道不一定是修行,入到终南山里面去学道,这个学道是我们儒家说的“士志于道”。这是孔子说的,一定要追求的是道,道就是一种较高的,一种做人的理想和标准。
他说老师常常夸奖,说这个学生可以跟他一同去追求儒家的道。而且这个文章里面还有一段话,杨生自述其学道之经历,这个学生要学道。很多学生是听老师说学道,然后说我们也要学道。可是学道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吗?学道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吗?你如果真是要学一个较高的标准,孔子说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孟子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你能够做到这样子么?
孔子也曾经说追求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论语》里面有一段说了,有的人是可以跟你论道、谈道,说起来头头是道,可是,没有一丁点儿实行,都是空言、诳言、大言。所以有的人是可以论道,但不能够真正地追求道。有的人“可以适”,就是往,就是追求道,但是不可以立,他站不住脚。他今天这边追求两下,明天那边追求两下,他不能够持守住啊。孔子说“可与立”,就算有一个人他追求一个道,他也守住了,他立定了,孔子说,还不可“与权”呢。权就是权力的权,也就是权变之权。他说有的人是论道,可与言,你可以跟他说,但是你不能跟他“适道”,不能够追求;你可以跟他去适,去追求这个道了,他不可“与立”,他不能持守住,他今天也追求明天也追求,这边走两步那边走两步,他不可以立;可是孔子说还有一个较高的境界,是“可与立”,还要“可与权”呢!就算有一个人,他要追求道,他也持守住了,但是他不知道权变,也不行。
孟子说,圣人有几种。“伯夷,圣之清者也”,反正我身上不能沾上一点污秽,圣之清者;“伊尹,圣之任者也”,可以五就汤,五就桀;“柳下惠,圣之和者也”,不羞污君,不耻恶名,我侍奉一个国君,这个国君不是一个理想的国君,我做了这件事情被你们大家不谅解,我不畏惧,我不逃避。像伯夷,如果我做了这件事情是不合乎清者的道德,我就不做,因为我不愿意玷污我清者的持守。而柳下惠,我不怕我自己的玷污,该做我就做了,所以每个人的持守不同。而孔子,孟子说是“圣之时者也”。应该清的时候就清,应该任的时候就任,应该和的时候就和,那是权,那就是权变。权是一个秤杆,上面有个秤砣,你要让它保持平衡,你不能老在这里,这边重了这边就斜下去,这边轻了那边又斜下去了,所以你要随时调整你这个秤砣,你才能保持它的平衡。
但是一般人,没有这个调整的智慧,能够认定一个法则遵守就不错了,是不可“与权”。所以追求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张惠言说,这个学生自述其为道的经过,说“子掞尝自言:‘自吾闻仁义之说,心好焉。’”我听老师讲到道,讲到仁,讲到义,我内心也向往,我也要追求。“既读书,则思自进于文词。”我听老师教我们读书、读文章,我也想把文章写好。所以老师说道,我也想追求道;老师说文,我也想学文。可见杨生确有好学向道之心。不过杨生也曾经说他有过内心的矛盾,谓其往往“忽然而生不肖之心 ”,可是他忽然间会动了一些不好的念头;有“乖沴之气 ”,有一种邪恶的、不正当的气;“类有迫之者”,我也不愿意做这样的坏事,不愿意有这样不好的念头,可是不知道怎么样我就有了,我就做了。这种矛盾跟痛苦,也是一个好学向道之人可贵的一种反思。所以现在张惠言就勉励他的学生,在追求道的时候,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应该怎样去面对。
现在我们就讲第三首了。刚才我们是讲,说是春天,上天给了我们这么美好的春天,可是你如果不能够留住春天,春天不能够留住吗?他说春天就在你的心里啊!“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还有什么样的遭遇,还有什么样的试探,还有什么样的可能会发生?所以第三首,张惠言就又写了一种情况。很妙的,那真的是小词之中的一种修养与境界,非常微妙,微言。
“疏帘卷春晓,蝴蝶忽飞来。”写得真的是美!“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疏帘卷春晓,蝴蝶忽飞来。”把帘子打开,“疏帘卷春晓”是一个春天,一个早晨,“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疏帘卷春晓,蝴蝶忽飞来”。一个春天的早晨,你把帘子一卷开,就有一只蝴蝶飞来了,“蝴蝶忽飞来”。而且你的帘外,你的窗外,不只有蝴蝶飞来,还有什么?“游丝飞絮无绪,乱点碧云钗”,外边有游丝。春天有很多游丝,科学家说,游丝就是春天的昆虫的分泌物,游丝,还有柳絮,满空中都是那春天的诱惑,游丝飞絮。“无绪”,它没有一个条理,也没有一个道理,它就飞到你的身边,还飞到你的头上,“乱点碧云钗”。作为一个女子,头上插着一个碧玉的、翠绿色的玉簪,是“碧云钗”,而那游丝飞絮,就缭绕到你的玉簪钗头之上了。韦庄写过一首词,说:“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那春天的花落得你满头都是,游丝飞絮,就绕在你的玉钗上了。“游丝飞絮无绪,乱点碧云钗”,不是你的选择,就是春天来了,春天的蝴蝶就来了,春天的游丝飞絮,就沾惹在你的头上了。于是你就被那个蝴蝶,被那游丝飞絮惹动了。你就动了情,你又动了心, “肠断江南春思,黏着天涯残梦,剩有首重回”。
李商隐有一首诗,他说“飒飒东风细雨来”。飒飒是风雨的声音,东风,春天的风,伴随着春风,伴随着飒飒的风声,还飘来了春雨。“飒飒东风细雨来”,春天真的来了,不再是那寒冷的风雪了。“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芙蓉就是荷花,那荷花塘的上面就响起了春雷。我们古人说,冬天万物都伏藏了,虫子都藏在地下了,春雷一响,惊眠起蛰,把那些昆虫都惊醒了。植物惊醒了,昆虫也惊醒了,人也醒了。什么醒了?你的感情就醒了。
……
早就听说过叶嘉莹的大名,这次可以有机会读她的作品了。
大家的作品,厚积薄发、娓娓道来,让人爱不释手,随着作者的讲解而神游、感悟,既有助于感悟作品,又有助于提高自身文学修养和修心养性,值得慢慢品读、感悟!
书很好,叶嘉莹一生从事古典诗词教研,大家心得之作。
叶老师能把词的深层次的东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说出来,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也是叶老师想留给后人的东西。对于词学入门很好,对于理解词学中的美也很好。
从另外一个角度阐述词,欣赏词。让读者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不错的一本书。
很好的一本书,叶先生的书内容是没的说的,喜欢古诗词的都可以看看这本书,易懂又有很多内容,看完收获很大
特别特别特别喜欢这次买的书,原来觉得枯燥的让人瞌睡的文字,经过大家的讲解,变得简单易懂通俗接地气了,
叶嘉莹不愧一代国学大师,眼光、眼界无人能比
第一次知道叶嘉莹先生是因为看了鲁豫有约其中一个访谈“,92岁穿裙子的士”真正有学问做学问的人,读她的书对于我来说是幸福之一。
叶嘉莹一生从事中国古典诗词的教研,擅长以深入浅出的文字,把当代西方文学概念融会、应用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探讨和诠释。
很精美的一本书,小词大雅,名字很维美,内容、文字很细腻与丰富
崇拜叶嘉莹老先生,这本书正如他的人品一样,修养与境界都值得我们学习,强烈推荐。
读某一位词人的词,可能会觉得枯燥,但是经他的口来解读,每一首词好像有了自己的生命,睡前看了开篇,一下子就读到深夜看了大半本,说的真的很贴切形象有深度
叶先生不像什么安什么的写些华而不实过分铺排的东西,文章深入显出,既专业又容易接受,能学到很多实质性的东西,学会怎么欣赏诗词,读懂诗人的心。
小词大雅,其中的意境是值得我们追求的,借助于作者的解读,我们或许能够感受到更多的美!
最近一直在看古典诗词方面的书。叶嘉莹先生可以说是现代为数不多的大家,她真正看到了词的里子。以前一直读不懂诗词的内涵,但是叶先生讲得通俗又透彻。
伽陵先生在古代诗歌当年造诣颇深,她在这小词的小角度找到大美之境界,可谓论诗之高。
叶嘉莹先生的书,就是从小词大雅开始看的,深入浅出,对词的欣赏非常有启发性和指导意义。这本是送给朋友的。
本书是周汝昌先生撰写的一部讲解唐诗宋词的名作。所选诗词作品,并不遵循常见的“文学史模式”,而是完全以“个体鉴赏”为出发点,考虑到一般读者的接受水平、兴趣及作品本身的浅深难易。作者的意图,是引导读者去发现与感悟古典诗词的美,着重的是情思、笔致的深层领略。这是一部既“引人入胜”、又“渐入佳境”的著作。
我想我是深深的爱上了叶先生的文字,他出一本书,我买一本书,虽然很多是别人整理的他的演讲,但我就是不愿意错过。以前很不喜欢看解读,虽然看的半懂不懂,但一直信奉原滋原味,直到遇到了叶先生。
小词大雅,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看起来好像很不错的样子,价格实惠,质量有保障,发货速度也很快,好东西!看起来好像很不错的样子,价格实惠,质量有保障,发货速度也很快,好东西!看起来好像很不错的样子,价格实惠,质量有保障,发货速度也很快,好东西!
叶嘉莹是个很有修养的人,也买了她其他的书。不过听老师说她更多的是偏于分析意境。其实是爷爷买的这书。时间不饶人。仿佛他还在眼前。可是有些东西不看就没有机会看了。心情亦是,人亦是。
受诗词大会影响,买一本看看,开始觉得拖拉,越看越觉得不错,特别是每一章都联系紧密,层层递进,感觉很震撼,很少见到这么有逻辑的书了。想了解词的发展、词的韵味的爱好者,推荐看看
看了将近一半了。一共162页,说实话有点贵。内容讲得很细,通俗易懂,美中不足是有点啰嗦,可能是因为是根据讲座整理的缘故,口头讲我觉得没有问题,但是写成书就有点重复和啰嗦了,字体大小也还可以,供大家参考。
叶嘉莹先生的书写的很好,通俗易懂,先生娓娓道来,很是生动,看完此书,对词的认识又有了新的转变。《小词大雅》这本书相对《人间词话七讲》讲解的深度不足。两本书虽有不同,但有很多或是重要的知识是重叠的。如果两者选其一,建议《人间词话七讲》。书很好。
小词不能像诗歌一样表达政见,说的是风花雪月、男欢女爱之事,似乎登不了大雅之堂。但叶先生讲词时说其中隐喻着文人士大夫无法言说的情感,我做批注时就在思考如何把先生所说词中之雅的精华体现出来,如何与她说的‘雅’形成互补。
《小词大雅——叶嘉莹说词的修养与境界》:2014“中国好书”获奖作者、词学宗师叶嘉莹女士**力作。在中国及海外,叶嘉莹是当今传播中华古典诗词表达**秀的人。她的语言有一种魔力,将读者不知不觉地带入诗词优美的境界。她对词的评赏,细腻精到,跟着她的解说,读词没有任何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