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包含老年心理认知、老年人心理评估、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老年心理咨询技术训练、老年情绪调节、老年家庭心理慰藉、老年婚恋心理慰藉、老年人社会适应、老年期痴呆照护、老年死亡心理慰藉十个项目。全书案例丰富,写作风格简明易懂,既符合主题教学的需要,又体现了严格的专业水准,可作为职业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养老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指导书。
导语_点评_推荐词
王婷,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老年心理学。重点承担"老年心理健康"、"老年心理评估与干预"等专业核心课。共参与、省部级项目3项,地市级项目1项,其他横向项目若干。在国内外科技期刊12篇。曾参与编写《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报告》(中国科协三峡科技出版社)、《老年人心理健康指南》(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中老年健康手册》(国家开发银行)、《高素质创新教育人才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高素质创新文化人才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等书籍。
目 录
项目一 老年心理认知 /001
学习目标 /001
项目情境 /002
任务一 老年心理特点认知及应对 /002
任务二 老年个性心理认知及应对 /011
任务三 老年心理健康标准认知 /017
项目小结 /022
教学做一体化训练 /022
项目二 老年人心理评估 /025
学习目标 /025
项目情境 /026
任务一 老年人心理健康评估准备 /026
任务二 老年人心理测验量表施测 /035
项目小结 /048
教学做一体化训练 /048
项目三 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实施 /051
学习目标 /051
项目情境 /052
任务一 老年心理健康教育认知 /052
任务二 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沟通 /058
项目小结 /062
教学做一体化训练 /062
项目四 老年心理咨询技术训练 /066
学习目标 /066
项目情境 /067
任务一 老年心理咨询认知 /067
任务二 老年人初访接待 /073
任务三 建立关系阶段技术训练 /077
任务四 分析诊断阶段技术训练 /080
任务五 咨询阶段技术训练 /086
任务六 治疗阶段技术训练 /092
项目小结 /108
教学做一体化训练 /108
项目五 老年情绪调节 /111
学习目标 /111
项目情境 /112
任务一 老年情绪认知 /112
任务二 老年情绪调节方法认知 /115
任务三 典型老年负性情绪调节 /119
项目小结 /127
教学做一体化训练 /127
项目六 老年家庭心理慰藉 /133
学习目标 /133
项目情境 /134
任务一 享受空巢家庭 /134
任务二 老年人被家暴怎么办 /136
任务三 减少隔代养育困扰 /140
任务四 应对子女啃老 /144
任务五 预防亲子情感依赖 /146
任务六 优化婆媳关系 /148
项目小结 /151
教学做一体化训练 /151
项目七 老年婚恋心理慰藉 /154
学习目标 /154
项目情境 /155
任务一 解读老年夫妻相处心理 /155
任务二 如何调节丧偶创伤 /157
任务三 如何适应离异后单身生活 /161
任务四 如何争取再婚幸福 /163
任务五 如何对待老年婚外恋 /165
任务六 如何解读老年未婚同居 /167
项目小结 /169
教学做一体化训练 /169
项目八 老年人社会适应 /172
学习目标 /172
项目情境 /173
任务一 离退休老人照护 /173
任务二 鼓励老年积极社会交往 /176
任务三 老人晚年生活规划 /178
项目小结 /180
教学做一体化训练 /180
项目九 老年期痴呆照护 /185
学习目标 /185
项目情境 /186
任务一 痴呆早期识别 /186
任务二 痴呆早期筛查评估 /192
任务三 痴呆老人照护 /198
项目小结 /211
教学做一体化训练 /211
项目十 老年死亡心理慰藉 /214
学习目标 /214
项目情境 /215
任务一 老年人自杀干预 /215
任务二 开展死亡教育 /222
任务三 实施临终关怀 /227
项目小结 /232
教学做一体化训练 /232
附录 老龄心理服务工作用语 /234
参考文献 /237
(一)老年个性心理倾向
个性心理倾向是指人们在客观事实的相互作用中,对现实事物持有的一定的看法、态度和倾向性,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选择性和行为活动的积极性,以及对客观事物不同的态度体验和个体行为模式上,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心理倾向是以需要为基础,以世界观为较高指导地位的动力系统。老年人个性心理倾向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需要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老年人的安全需要主要表现为对生活保障与安宁的要求,他们普遍对养老保障、患病就医、社会治安以及合法权益等问题表示极大的关注。此外,老年人希望从家庭和社会获得更多精神上的关怀,并且仍有很强的参与社会活动、融入各种团体的要求,以满足其爱与归属的需求。尽管老年人的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有所改变,但他们对于尊重的需求并未减退,要求社会承认他们的价值,维护他们的尊严,尊重他们的人格,在家庭生活中也要具有一定的自主权,过自信、自主、自立的养老生活。为使自己的价值在生活中得到充分体现,老年期还有一定程度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总之,进入老年后,人对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质需求变化不明显,在心理方面需求较大。
2.兴趣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事物的倾向。老年人的兴趣指其在老龄化过程以及老龄活动基础上产生的力求探索新兴事物、方法和鼓励的特殊心理倾向。老年人兴趣方面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对事物的淡化上,对事物的关注面趋于狭窄,对新事物缺少激情,表现出心理上的"惰性"。老年人的兴趣是同自我需要、社会需要和家庭责任感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当他们把自我需要与社会需要、家庭需要统一起来时,便能够产生稳定、持久、高效能的兴趣。若能培养广泛的、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如钓鱼、养花、下棋、旅游等,既能陶冶情操,又能排解孤独,对老年生活产生积极意义。
3.自我意识老年人的自我意识指的是一个人感到自己的确变老了的意识状态,包括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观等,蕴含着各种特定习惯、能力、思想以及观点。在回顾自己的一生时,有些老人非常自豪,有些老人却万分遗憾。有些老年人在青壮年时期曾有过辉煌成就,生活道路非常顺利,在离退休后仍希望社会、周围的人们一如既往地尊重自己,自尊心较强,不爱听逆耳之言;还有些老年人,随着年龄、生活的变化,生理功能的衰退,他们开始产生消沉、悲观感,寡言少语,生活抑郁,整日闷闷不乐。总之,老年人的自我意识是一个矛盾复杂的心理过程。
(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结构中比较稳定的成分,表明个人典型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是一个人在固有的生理基础上,在能动地反映和积极地改造客观现实的活动中逐渐形成的稳定的心理构成成分。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一个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特征,是个性差异的主要方面。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对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诚实或虚伪、勇敢或怯懦、谦虚或骄傲等都是人的性格特征。它既体现了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即对现实的认识和看法,也代表着一个人从事某种活动的行为方式,即行动的方法和形式。这些态度和行为方式是相互联系的,具有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