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上的人,不强活不成,一强就生出各样的人物,但都是俗世俗人,小说里的人,不奇传不成,一奇就演出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却全是真人真事。
超值推荐
序
苏七块
刷子李
酒婆
死鸟
张大力
冯五爷
蓝眼
好嘴杨巴
蔡二少爷
背头杨
认牙
青云楼主
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
泥人张
绝盗
小达子
大回
刘道元活出殡
课外话
醒俗画报(插图解释)
苏七块
苏大夫本名苏金伞,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环,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人有了能耐,脾气准格色。苏大夫有个格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做:苏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
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桌。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伕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可三轮车伕都是赚24小时吃24小时,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哼哟哼哟叫疼。谁料苏大夫听赛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
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龇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
“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刷子李
码头上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自来唱大戏的,都讲究闯天津码头。天津人迷戏也懂戏,眼刁耳尖,褒贬分明。戏唱得好,下边叫好捧场,像见到皇上,不少名角便打天津唱红唱紫、大红大紫;可要是稀松平常,要哪没哪,戏唱砸了,下边一准起哄喝倒彩,弄不好茶碗摇篮上去;茶叶末子沾满戏袍和胡须上。天下看戏,哪儿也没天津倒好叫得厉害。您别说不好,这一来也就练出不少能人来。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叫长了,名字反没人知道。只有这一个绰号,在码头上响和响。
刷子李是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专干粉刷一行,别的不干。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任嘛甭放,单坐着,就赛升天一般美。最别不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倘若没这一本事,他不早饿成干儿了?
但这是传说。人信也不会全信。行外的没见过的不信,行内的生气愣说不信。
一年的24小时,刷子李收个徒弟叫曹小三。当徒弟的开头都是端茶、点烟、跟在屁股后边提东西。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那天,头一次跟随师傅出去干活,到英租界镇南道给李善人新造的洋房刷浆。到了那儿,刷子李跟随管事的人一谈,才知道师傅派头十足。照他的规矩24小时只刷一间屋子。这洋楼大小九间屋,得刷九天。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赛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顶子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赛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好赛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的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刷子李干活还有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大会儿,抽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可是,当刷子李刷完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但他怕师父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妨不住还要扫一眼。
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细瞧瞧吧——”
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你以为人家的名气全是虚的?那你在骗自己。好好学本事吧!”
曹小三学徒头24小时,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准明白呢!
酒婆
酒馆也分三六九等。首善街那家小酒馆得算顶末尾的一等。不插幌子,不挂字号,屋里连座位也没有;柜台上不卖菜,单摆一缸酒。来喝酒的,都是扛活拉车卖苦力的底层人。有的手捏一块酱肠头,有的衣兜里装着一把五香花生,进门要上二三两,倚着墙角窗台独饮。逢到人挤人,便端着酒碗到门外边,靠树一站,把酒一点点倒进嘴里,这才叫过瘾解馋其乐无穷呢!
这酒馆只卖一种酒,使山芋干造的,价钱贱,酒味大。首善街养的猫从来不丢,跑迷了路,也会循着酒味找回来。这酒不讲余味,只讲冲劲,讲嘴赛镪水,非得赶紧咽,不然烧烂了舌头嘴巴牙花嗓子眼儿。可一落进肚里,跟手一股劲“腾”地蹿上来,直撞脑袋,晕晕乎乎,劲头很猛。好赛大年夜里放的那种炮仗“炮打灯”,点着一炸,红灯蹿天。这酒就叫做“炮打灯”。好酒应是温厚绵长,绝不上头。但穷汉子们挣24小时命,筋酸骨乏,心里憋闷,不就为了花钱不多,马上来劲,晕头涨脑地洒脱洒脱放纵放纵吗?
要说最洒脱,还是数酒婆。天天下晌,这老婆子一准来到小酒馆,衣衫破烂,赛叫花子;头发乱,脸色黯,没人说清她嘛长相,更没人知道她姓嘛叫嘛,却都知道她是这小酒馆的头号酒鬼,尊称酒婆。她一进门,照例打怀里掏出个四四方方小布包,打开布包,里头是个报纸包,报纸有时新有时旧;打开报纸包,又是个绵纸包,好赛里头包着一个翡翠别针;再打开这绵纸包,原来只是两角钱她拿钱撂在柜台上,老板照例把多半碗“炮打灯”递过去,她接过酒碗,举手扬脖,碗底一翻,酒便直落肚中,好赛倒进酒桶。待这婆子两脚一出门坎,就赛在地上划天书了。
她一路东倒西歪向北去,走出一百多步远的地界,是个十字路口,车来车往,常常出事。您还甭为这婆子揪心,瞧她烂醉如泥,可每次将到路口,一准是“噔”地一下,醒过来了竟赛常人一般,不带半点醉意,好端端地穿街而过。她天天这样,从无闪失。首善街上人家,最爱瞧酒婆这醉醺醺的几步扭——-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陶陶,看似风摆荷叶一般;逢到雨天,雨点淋身,便赛一张慢慢旋动的大伞了……但是,为嘛酒婆一到路口就醉意全消呢?是因为“炮打灯”就这么一点劲头儿,还是酒婆有超人的能耐说醉就醉说醒就醒?
酒的诀窍,还是在酒缸里。老板人奸,往酒里掺水。酒鬼们对眼睛里的世界一片模糊,对肚子里的酒却一清二楚,但谁也不肯把这层纸捅破,喝美了也就算了。老板缺德,必得报应,人近六十,没儿没女,八成要绝后。可一日,老板娘爱酸爱辣,居然有喜了老板给佛爷叩头时,动了良心,发誓今后老实做人,诚实卖酒,再不往酒里掺水掺假了。
就是这日,酒婆来到这家小酒馆,进门照例还是掏出包儿来,层层打开,花钱买酒,举手扬脖,把改假为真的“炮打灯”倒进肚里……真货就有真货色。这次酒婆还没出屋,人就转悠起来了。而且今儿她一路上摇晃得分外好看,上身左摇,下身右摇,愈转愈疾,初时赛风中的大鹏鸟,后来竟赛一个黑黑的大漩涡首善街的人看得惊奇,也看得纳闷,不等多想,酒婆已到路口,竟然没有酒醒,破天荒头一遭转悠到大马路上,下边的惨事就甭提了……
自此,酒婆在这条街上绝了迹。小酒馆里的人们却不时念叨起她来。说她才算真正够格的酒鬼。她喝酒不就菜,照例一饮而尽,不贪解馋,只求酒劲。在酒馆既不多事,也无闲话,交钱喝酒,喝完就走,从来没赊过账。真正的酒鬼,都是自得其乐,不搅和别人。
老板听着,忽然想到,酒婆出事那日,不正是自己不往酒里掺假的那天吗?原来祸根竟在自己身上他便别扭开了,心想这人间的道理真是说不清道不明了。到底骗人不对,还是诚实不对?不然为嘛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
……
其实最看重的是冯骥才先生的乡土传奇,那本书里,记着的天津民间故事最全最多,最让各位被语文课本坑的快手刘,乡土传奇里面就有,而且儿童文学某期里有篇奇人管万斤,也收录,可惜这本书去年就不卖了。真是缘尽啊
很不错的一本书,但是物流太慢了,广州到深圳要一个星期
就我个人来说,很喜欢这种类型的书,很简单,因为有意思,能让我了解更多,也许有人会说书不都是有意思的吗?但不一样,先生的语言非常幽默生动,我记得在高中语文的选读文章中就有先生的两篇文章,可见先生的地位,希望有更多的人能领悟这本书。
所讲的故事,和半文半白的文风真正相得益彰,值得作为闲时消遣细细品读。唯一不足的是,所选的那些醒华画报中的图片,原有的手写文字印刷出来已经不清晰,无法辨认了,如果在出版时,能够对这些图片适当再增加一点说明文字,会更有趣味的。
小故事寓意着大哲理,里面讲的都是些身怀绝技的草根牛人!世俗中因为有了他们这样一波人,变得多彩起来。一篇篇短片给出的都是淳朴的道理。很好看,作者也是我很喜欢的作家。当当网发货速度很快,快递也很是给力!
第一次在当买书,这本书极好,纸张、印刷和绘画都很好,值得收藏,昨孩子见着我在看这本书,说他知道里边泥人张那篇文章,因为入选在他们的语文课本里了,还是在当当买书放心,质量有保证。
语言富有地方特色,书中人物神奇,真可谓俗世奇人,买回来第一时间就看了,爸妈还跟我抢着看。印刷也不错。书中的插图采用民国时期天津的《醒华画报》中的插图,更富有年代气息。让我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感受到老天津的奇人奇事。
我們常說到痛苦,卻只有很少人願意承認,我們大部分的痛苦都不是別人給的,而是我們自己給自己的。愛一個不愛自己的人,愛一個不值得愛的人,都是自己的選擇,即使有痛苦,怎能怪別人?
《俗世奇人》和《哦,中学时代》这两本书都是中学语文老师推荐的,我很仔细的阅读了冯先生和《俗世奇人》这本书,写的真的很精彩,对不起眼的小人物的描写、刻画十分到位,有趣、形象生动,非常值得一读。只是字体有点小,看着眼睛有点儿累!
文字精简有趣,天津腔,笔下每个人物都活灵活现,有的人爱写英雄美人,有的人爱写俗世奇人,俗世中也有大英雄。每个职业的人都有队他那份职业的尊重与执着,这才叫生活。
都是一则一则的故事说的多半是人间百态读来也算是解闷儿。总觉得这种故事应该是当不得真的但是笔者又写的言之凿凿好似亲眼见到了一般。有几个故事读来颇有趣味人世间的冷暖也合该是如此吧。
我们都是俗世之人 不苟且于生活 苦练一身绝技 成为俗世之奇人 小时候学了粉刷匠人的文章 记忆格外清晰 终于买来书看 实在是精彩绝伦 每个人都那么出彩 连小偷都是神奇的 读来酣畅淋漓欲罢不能
冯骥才先生的这类小说很有生活味,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但结集出版为啥要加入些民国版画?且与内容没什么关系,也多不了几页纸啊~~~建议直接上网搜文章看看,没必要买
冯骥才的作品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尤其是对平民生活的描述和刻画活灵活现,入木三分很有深度和力度.当下的文学作品真正关注小人物命运和生活现状的不多,并且能真正打动人的描写老百姓作品更是少之又少,而冯骥才的作品当属此类中精品.值得一读,赞一个!
一个地域的人身上多少会带有这个地域的文化特色和秉性,从俗世奇人里就可以看出,民间自有力量和精彩,而且这本书真是太好看了,每个小人物的刻画,都那么入木三分,活灵活现地跃然纸上。
越发喜欢这样的充满这民俗的生活记录式的文章,每次读这书脑海里总会浮现出就像林嗣环的《口技》 中的民间艺人,像纪晓岚收集故事的画面。越贴近生活,越善于观察的人呢才能写出如此吧,读起来不矫情,满满的人情味啊
冯骥才作,用简略生动的语言写了天津卫一帮奇人,一人一篇,绝无雷同,读来好似听说书,阅毕齿颊留香,满脑子痛快,叹此书今已无同类,虽市面上流传着许多英雄的传说,到底气短,不如撷来一二熟人写得亲切。
小说里的人物有声有色有脾气有模样,活灵活现,读完小说掩卷之后,你会看到活脱脱一群立在书上的天津卫奇人异士。小说具有浓郁的地域性,鲜明的人物性格、生动有趣的故事耐人寻味,尤其是作者精练、有画面感的语言,准确地为读者勾勒出清末民初天津卫的各色人物。
发喜欢这样的充满这民俗的生活记录式的文章,每次读这书脑海里总会浮现出就像林嗣环的《口技》 中的民间艺人,像纪晓岚收集故事的画面。越贴近生活,越善于观察的人呢才能写出如此吧,读起来不矫情,满满的人情味啊
,语文课本初识,一直都没忘他写咸鸭蛋的那个“吱”字。汪曾祺的好书
我们都是这样的,生活在俗世之中,像书中的每个人一样。或许从某种角度看我们都是奇人,等待被发现。
小说挺好的吧,都是正版啊,还可以,快递还好,挺准时
书很不错,也算是借着这次活动把这两本书集齐了。
冯骥才先生就是不是一般人,书中各式各样的人物,找到了小学初中书上的记载,原来小时候那么爱看的故事是出现在这一本书中,所以对冯骥才先生大加敬意,只是L可惜的是书太过于薄了,就是人物还是太少,但是真的值得一读。
在小学语文课本上学了刷子李这一课,对这本俗世奇人感到很好奇。上课时不是抱着学知识的态度学这一课,而是像看小说一样去看。这本书看了一下选段,认为修订得还不够好。一些内容表达得不明确,如:那天,头一次跟随师傅出去干活,到英租界镇南道给李善人新造的洋房刷浆。到了那儿,刷子李跟随管事的人一谈,才知道师傅派头十足。照他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子。这洋楼大小九间屋,得刷九天。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赛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我认为一些地方不应该用“赛”,使得一些读者看不懂,…
俗世中不乏奇人,尘世里不乏奇事,大隐往往隐于市,但是不管奇人还是奇事,都是源于生活,最终回归于生活。
《俗世奇人》 很早以前就读过这本书,读过了,心里就一直喜欢,喜欢冯骥才模仿魏晋笔记的风骨,喜欢书里面描写的那些俗世中的奇人。 苏七块的医术和为人、刷子李的出神入化的刷子、张大力的力大无穷、华大夫治牙的专心、泥人张神气活现的泥人、绝盗中两个光天化日之下的偷儿、大回钓鱼的绝技,还有冯骥才风趣奇绝的文本。如果算奇人,还应该加上一个冯骥才,天津卫的大冯。 这几天把这本小书找出来,在女儿临睡前,又给女儿读了一遍,读到妙处,我和女儿都哈哈大笑。 读了这么多年的书,还读过一本叶兆言的《五异人传》,还有余秋雨的《酒公墓》,都是些一些身怀绝技…
码头上的人,不强活不成,一强就生出各种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但都是俗世俗人;小说里的人,不奇传不成,一奇就演出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却全是真人真事。天津地处九河下梢,水陆码头无数,居民五方杂处。百余年间随国脉兴衰风雨飘摇,最不缺的就是诸般稀奇人物,既在显耀上层,更在市井民间。尔后传得久了,人物就成了故事;继而传得玄了,故事便成了传奇。虚虚实实,真真假假,闻所未闻,神乎其神。现有津门后生冯骥才,探访考究,手自笔录。大小人物,各自成篇,互不相关,汇成一处,冠之总名《俗世奇人》,反倒尽数凸显天津本土之“集体性格”,现今世人得见,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