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第七天图书
人气:73

第七天

...
  • 所属分类:图书 >小说>中国当代小说   图书 >小说>社会  
  • 作者:[余华]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13312103
  •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06
  • 印刷时间:2013-06-01
  • 版次:1
  • 开本:大32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精装
  • 套装:

在线预览

及时天

浓雾弥漫之时,我走出了出租屋,在空虚混沌的城市里孑孓而行。我要去的地方名叫殡仪馆,这是它现在的名字,它过去的名字叫火葬场。我得到一个通知,让我早晨九点之前赶到殡仪馆,我的火化时间预约在九点半。

昨夜响了一宵倒塌的声音,轰然声连接着轰然声,仿佛一幢一幢房屋疲惫不堪之后躺下了。我在持续的轰然声里似睡非睡,天亮后打开屋门时轰然声突然消失,我开门的动作似乎是关上轰然声的开关。随后看到门上贴着这张通知我去殡仪馆火化的纸条,上面的字在雾中湿润模糊,还有两张纸条是十多天前贴上去的,通知我去缴纳电费和水费。

我出门时浓雾锁住了这个城市的容貌,这个城市失去了白昼和黑夜,失去了早晨和晚上。我走向公交车站,一些人影在我面前倏忽间出现,又倏忽间消失。我小心翼翼走了一段路程,一个像是站牌的东西挡住了我,仿佛是从地里突然生长出来。我想上面应该有一些数字,如果有203,就是我要坐的那一路公交车。我看不清楚上面的数字,举起右手去擦拭,仍然看不清楚。我揉擦起了自己的眼睛,好像看见上面的203,我知道这里就是公交车站。奇怪的感觉出现了,我的右眼还在原来的地方,左眼外移到颧骨的位置。接着我感到鼻子旁边好像挂着什么,下巴下面也好像挂着什么,我伸手去摸,发现鼻子旁边的就是鼻子,下巴下面的就是下巴,它们在我的脸上转移了。

浓雾里影影幢幢,我听到活生生的声音此起彼伏,犹如波动之水。我虚无缥缈地站在这里,等待203 路公交车。听到很多汽车碰撞的声响接踵而来,浓雾湿透我的眼睛,我什么也没有看见,只听到连串车祸聚集起来的声响。一辆轿车从雾里冲出来,与我擦肩而去,冲向一堆活生生的声音,那些声音顷刻爆炸了,如同沸腾之水。

我继续站立,继续等待。过了一会儿,我心想这里发生大面积的车祸,203路公交车不会来了,我应该走到下一个车站。

我向前走去,湿漉漉的眼睛看到了雪花,在浓雾里纷纷扬扬出来时恍若光芒出来了,飘落在脸上,脸庞有些温暖了。我站住脚,低头打量它们如何飘落在身上,衣服在雪花里逐渐清晰起来。

我意识到这是一个重要的日子:我死去的及时天。可是我没有净身,也没有穿上殓衣,只是穿着平常的衣服,还有外面这件陈旧臃肿的棉大衣,就走向殡仪馆。我为自己的冒失感到羞愧,于是转身往回走去。

飘落的雪花让这个城市有了一些光芒,浓雾似乎慢慢卸妆了,我在行走里隐约看见街上来往的行人和车辆。我走回到刚才的公交车站,一片狼藉的景象出现在眼前,二十多辆汽车横七竖八堵住了街道,还有警车和救护车;一些人躺在地上,另一些人被从变形的车厢里拖出来;有些人在呻吟,有些人在哭泣,有些人无声无息。这是刚才车祸发生的地点,我停留一下,这次确切看清了站牌上的203。我穿越了过去。

我回到出租屋,脱下身上不合时宜的衣服,光溜溜走到水槽旁边,拧开水龙头,用手掌接水给自己净身时看到身上有一些伤口。裂开的伤口涂满尘土,里面有碎石子和木头刺,我小心翼翼把它们剔除出去。

这时候放在床上枕头旁边的手机响了,我感到奇怪,因为欠费已被停机两个月,现在它突然响了。我拿起手机,摁了一下接听键,小声说:

“喂。”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声音:“你是杨飞吗?”

“是我。”

“我是殡仪馆的,你到哪里了?”

“我在家里。”

“在家里干什么?”

“我在净身。”

“都快九点钟了,还在净身?”

我不安地说:“我马上来。”

“快点来,带上你的预约号。”

“预约号在哪里?”

“贴在你的门上。”

对方挂断电话。我心里有些不快,这种事情还要催促?我放下电话,继续清洗身上的伤口。我找来一只碗,用碗接水后冲刷那些残留在伤口里的碎石子和木头刺,清洗速度加快了。

媒体评论

余华是蜚声国际的小说家。美国《出版商周刊》

余华是一位颠覆大师。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余华对当代中国社会的素描,其尖锐无人可匹。美国《时代周刊》

余华可以说是一个现代中国的巴尔扎克。法国《世界报》

余华的作品是中国文学中最为尖锐辛辣的。法国《读书》杂志

余华的想象力似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法国《文学双周》

余华是中国在国际上最出名的小说家,他被誉为中国的查尔斯?狄更斯。德国电台

余华并不是要揭穿或者控诉什么,他的写作兴趣在于描写人类的行为。德国《法兰克福评论报》

余华的作品有一种令人折服的魄力。德国《纽伦堡日报》

余华是中国最享誉世界的作家。意大利《日报》

余华和他的作品,都是满溢智慧的宝石。意大利《左派》杂志

余华的作品成为了当代中国的典范。西班牙《阿贝塞报》

他的作品被认为是现代中国的经典之作。西班牙埃菲社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尼玛 8月23号买的书 到11月一直没收到不说 打了20多个电话给当当客服 就说24小时给处理 然后没有音讯 100多元都是小事 尼玛做事得态度就是这样忽悠消费者的 希望你们早点倒闭

2014-11-17 10:07:28
来自ugly雪**的评论:

这本书,请细细读,可能它的细枝末节都在我们身边出现无数次,“像用时事新闻堆砌出的长微博”,没有想象的空间,但千万不要觉得平凡,觉得乏味。我希望你能对这本书中的父爱感同身受,也能体会到那穿插在死亡之中绝望又满怀希望的深情。

2016-12-03 17:30:2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一口气买了十几本,这是唯一一本看过电子版的书,但是让人忍不住想买纸质版的再看一遍。无人为此书写序,也许余华写的太现实,太犀利残忍,折射出了社会上太多阴暗的事情。当然此书也有温暖阳光的一面,会让你泪流满面。

2016-11-10 23:04:16
来自夜幻梦**的评论:

还是那样熟悉的叙事方式,冷冷的淡定得很,好像一切荒诞的事情在作者眼里都是那样平常,不足为怪。这本书里,余华写了很多我们社会上的现状,那样荒诞揪心。不管如何,还是能从中找到一丝温暖,怎么荒诞的作品,其中总有细节体现人之善。

2013-06-23 09:18:01
来自沫晴天m**的评论:

这是继《活着》我看的第二本余华的著作。他用荒诞写实的写作手法讲述了一个普通人死后的七日见闻,书中反应了很多当今中国的现实问题,暗喻、讽刺着各种荒诞,那句“死无葬身之地”让人不寒而栗......

2014-01-09 16:11:5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一口气读完了余华的《第七天》,从第一个字开始都透着悲凉,他一点也不荒诞,不过是这个世界太过于荒诞罢了,余华强大的叙事能力不过是把你已经习惯了的荒诞变成凌迟你良知和道德底线的锯条罢了,看完眼睛是湿的,心是痛的。

2014-01-21 20:54:3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本给我们描述了一个荒诞的死者的世界。一切的烦恼,争端,地位并不会因为死去而消失。主人公,一个善良正直的人,因为自己的地位,失去了婚姻,生活困顿。到了死后,仍要为墓地,火葬奔波,只有在死无葬身之地,人们才得到了真正的平等安宁。

2015-04-23 09:55:48
来自赵小旭x**的评论:

余华,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绕不开的作家。个性、狂野、精炼、不羁这些形容他再好不过。不论是活着里的富贵,兄弟中的李光头,亦或是许三观卖血记中的许三观,余华从未让喜欢他的读者失望过。这次没有犹豫,看到余华二字,毅然下单。

2016-10-26 17:11:01
来自冻结的**的评论:

相比《兄弟》彻底的荒诞癫狂,《第七天》似乎更加“余华”,仿佛是余华所说“从狭窄写出了宽广”的恰如其分的注脚。“死后所经历”这样荒诞的事偏偏从极朴素的清晨开始,余华很克制很简省,只是叙述从不抒情,只是让这朴素本身去呈现荒诞。

2013-06-18 09:02:06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第七天 余华的第七天跟我以前看过的米奇-阿尔博姆的你在天堂遇见的5个人有点异曲同工 也是说主人公死后遇到的人和事 但是第七天更能打动我 更让我有热泪盈眶的感觉 果然还是中文博大精深

2017-09-19 18:20:39
来自北方的**的评论:

借主人公及其朋友的经历反映了对现实的抨击,语言辛辣讽刺,现实意味浓厚,实话说,是挺残酷的,就好像明明大家都知道有一个伤疤,只是不去理会,意图眼不见为净,可是作者偏偏做了那个揭开伤疤的人,讲述了一个梦幻且残酷的故事。

2015-10-03 20:18:22
来自数***去**的评论:

作者用非常平静的笔调叙述了一个人悲惨的一生。血淋淋的事实无声的控诉着这个社会的种种不平等与黑暗。小说中出现的人物都已经死了,去往了另一个世界。在这里死不是一个悲剧性的词汇,更像是幸福人生的开始。

2017-04-23 15:45:2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本书每页的字不多,读起来不会有压力,用了几个小时一口气读完了。叙事者的身份特殊,讲述着底层人民,普通人生活的艰辛和无奈,揭露了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提醒着我们这些问题的存在由来已久,尚未解决。故事的讲述看似荒诞,但却无法否认其现实存在的事实。

2015-08-30 11:10:3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每次都在当当买书,不仅质量好,是正版,而且快递真的很给力~看了余华的其他作品,深深被他的文笔给触动了,把每一个小人物的性格描写的活灵活现,感觉他们就是自己身边的人,自己身边发生的事一样,这本书还没开始看,希望又是一个不小的惊喜~

2016-11-06 08:41:20
来自l***然(**的评论:

正如余华所说,小说的荒诞远不及现实的荒诞。这本书的描写确实荒诞 描法很独特,但是却是现实中的社会面貌,这本书揭露了不为人知的一面,却又能让人看到希望,那就是在死无葬身之地。

2017-05-26 21:32:2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第七天 本文讲了人死后七天的所见所闻,但是比活着更悲剧,富贵死后还有墓地,然而这本书里面的人都是各种惨死,没有墓地。这本书就像余华说的那样:与现实的荒诞相比,小说的荒诞真是小巫见大巫。

2017-09-13 00:39:47
来自shmilyc**的评论:

第七天,有这样一种习俗,在我们死后,有一个七七回门,第七天这本书正好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人都说死后才能更加真实的看到我们和人生,或者我们死之前才有机会自己回顾我们的这一生……在余华de故事中,我会觉得他们故事荒诞,但是又觉得那么真实……

2015-04-10 16:48:45
来自瘫***(**的评论:

快递太差了,兰州的地址能送到新疆去,也是醉了。。比正常送达时间晚了将近一周!!当当也没有给出解决方案。。

2017-11-01 15:27:4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国际的小2说家J。《出版商周刊》余华是一位颠覆大师。Q《基督教科学10箴言报》G余华D对当代中国社会的素M描第七天(余华作品,比《活着》更绝望,比《兄弟》更荒诞)画】第七天(余华作品,比《活着》更绝望,比《兄弟》更荒诞)第七天(余华

2015-10-16 05:50:2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第七天 余华的作品非常好,《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第七天》都买了,就《兄弟》没买到,下次一定买齐。这本《第七天》真的是《兄弟》还绝望,值得一看!从中让人看到普通人的生活就是充满各种各样的痛苦和艰难,但是不管怎样,大家还是在自己的世界里艰难的活着……

2017-11-07 17:39:59
来自lyn0201**的评论:

很新颖的故事,对现实社会的绝望,对人心的荒诞作者发挥的淋漓尽致。看完之后我有一瞬间感叹“好想死啊!好想去死无葬生之地啊!”,真的,有点反感现实社会的黑暗,有点向往文中的死无葬生之地,但是没办法,生活还得继续,接受已经发生的,改变可以改变的。。

2016-04-30 18:55:3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第七天》选择一个刚刚去世的死者“我”(即杨飞)作为第一人称叙事者,由“我”讲述死后七天里的所遇、所见、所闻之事与往事,“我”力所不及的一些故事或故事片段则蝉蜕给与“我”相关的他者,由他者以第一人称讲述自己所遇、所见、所闻之事与往事。

2016-11-19 14:19:43
来自C秀文**的评论:

一本写了七天的故事,有荒诞,有夸张,有现实,啥都有吧。可是又会给人一种些许负面的感觉,一大堆的时事涌过来,虽是为了展现现实,但是那一群时事又会使书的文学性有点下跌,个人觉得《第七天》不及《活着》,个人还是更偏好《活着》吧。

2015-06-03 14:36:4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第七天》和《活着》都是描写死亡的,《活着》中的主人公福贵是生不如死,但死后能够买到墓地安葬;而《第七天》中的人物都是各种惨死:有跳楼死的、有被车撞死的、有卖肾死的、有治不起病死的,还有被强拆死的。这些底层的死者死后因买不起墓地,都是死无葬身之地,不能够得到安息。《活着》更多地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而《第七天》更多地体现了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对底层民众生活的关心,为遭受不公正待遇的人民打抱不平。

2016-12-21 09:59:15
来自油漆未**的评论:

第一次接触余华的作品是《活着》,没看过书是怎么写的,是大学的一个外教给我们放的电影。我记得他当时说这是中国人拍的电影,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中国却不让放,他是从美国带过来的碟给我们放的,还告诉我们尽量看字幕不要听里面的对白,因为是华语的。那时候这种课都是放经典电影的,比如《肖生克的救赎》,《飞越疯人院》。这是我印象中放的唯一的一个中文电影,可见它在国外的影响,后来听说这电影哪了好多好多的奖。讽刺的是在大陆竟然是被禁的片子。估计就是因为电影的背景清晰地揭露出那个时代的种种特性,从清末,战争,,一直到解放。。。不加掩饰的描述着…

2013-10-15 16:15:0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第七天》和《活着》都是描写死亡的,《活着》中的主人公福贵是生不如死,但死后能够买到墓地安葬;而《第七天》中的人物都是各种惨死:有跳楼死的、有被车撞死的、有卖肾死的、有治不起病死的,还有被强拆死的。这些底层的死者死后因买不起墓地,都是死无葬身之地,不能够得到安息。《活着》更多地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而《第七天》更多地体现了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对底层民众生活的关心,为遭受不公正待遇的人民打抱不平。

2016-12-21 10:00:48
来自眉小妩**的评论:

这本书可以说非常荒诞,也非常沉重,由刚刚死去的“我”为故事的第一主人公,来讲述死后七天里的所遇、所见、所闻之事与往事,“我”力所不及的一些故事或故事片段则蝉蜕给与“我”相关的他者,由他者以第一人称讲述自己所遇、所见、所闻之事与往事,视角非常独特,带有余华式的冷静与犀利。

2015-09-07 15:22:14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