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本名王守仁,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后世亦多以王阳明称之。
王阳明生于明中期,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他少年即志存高远,读书为做圣贤,习兵法为报国,此志秉持终生并付诸实践。他钻研程朱理学而发现其不足,回到孔孟原典以补程朱之偏。他亦研习佛道二学而别有所得,融汇于儒学,终于创立以"致良知""知行合一"为要旨的"心学"。他并非坐而论道,每当国家有难,他即赴前线,平叛、剿匪、抚乱,足智多谋,捷报频传。王阳明文武全才,一生所为,不仅实现了自己少年时代的抱负,其"心学"思想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思想史、哲学史的重要一环。
本书是一部史实确当、文采斐然的传记文学,作者不仅关注传主一生事迹,更能深切体会传主的思想感情,叙述繁简得当,畅达而深情,成功塑造了王阳明这位集大德和文才武略于一身的圣贤形象。
责任编辑荐语:
王阳明,今人不可不知的明朝能人,文武全才的一代圣贤。本书史实确当,文采斐然,读来酣畅而欲罢不能。
文史专家王春瑜:
江南多才俊,杨东标先生即异军突起者。身为剧作家,而言必有据,网罗故实,无征不信,文如江河,一泻千里。如此文史兼备之作,乃读者之幸。
文学专家张水舟:
一个被历史尘封数百年的人物,为什么至今依然有着感人的魅力?本传生动地刻画了一生如何"致良知"、怎样在命途多舛的苦难折磨中日益完善自我人格的王阳明形象,读来肃然起敬。
杨东标,男,1944年生于浙江宁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作协第六届全委委员、浙江省作协副主席、宁波市作协主席、宁波市文联党组书记。主要作品有长篇传记文学《柔石二十章》、散文集《走向海洋》等多部,戏剧作品《杨东标剧作选》《王阳明》等。曾获过全国各类奖项。
前言 及时章/少年圣人梦 第二章/放马居庸关 第三章/遗世入山之念 第四章/初入仕途 第五章/谬矣三十年 第六章/玄夜漫漫 第七章/大道在人心 第八章/志存经国未全灰 第九章/江北江南情 第十章/百里妖氛一战清(上) 第十一章/百里妖氛一战清(下) 第十二章/甲马秋惊鼓角风 第十三章/余波汹汹 第十四章/六载不召 第十五章/两广之行 第十六章/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附录一/王阳明生平年表 附录二/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二、云中降生王阳明的一生充满传奇,奇特的故事可以从他一出生说起。
常人都是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王阳明在他母亲的肚子里竟然待了十四个月,还不肯出世。
那24小时是明朝宪宗成化八年九月三十日,转换成公历是一四七二年十月三十一日。
这是人世间普通的24小时。对于明代的余姚来说,更是极为普通的24小时。那时候的余姚县城已经很热闹,酒肆,街坊,茶馆,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但这些繁华的市井情景大多集中在龙泉山之南,舜江两岸一带。余姚县城地处宁绍平原,县城中心兀地升起一座不高不低刚柔兼有的龙泉山,平添了几分灵秀和旖旎,更有一条江水穿城而过。依山带水,造物主把世间最美好的山水风光都赐予了这座县城,这座县城因此而充满活力和灵气。
而龙泉山之北却有点冷清,虽然,它也是属于县城范畴。坐落在县城之北的王家门庭,原是租赁来的,格局不算太大,但也不算太小。说它是书香门第是最合适不过的。这些天来,全家上下都有点忧心。尤其是竹轩先生和岑氏太夫人。眼看儿媳妇郑氏的肚子24小时天大了起来,算算日子,她怀孕已经有十四个月了,却仍然未能分娩。这究竟是为何呢?平静的日子忽然多了几分担忧和焦急。
那天夜里,深夜了,岑氏太夫人忽然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只见满天祥光,彩云缭绕。一片鼓乐声中,一群仙女,穿红披绿,环佩叮当,自天而降。其中一位手抱婴儿,来至王家岑氏面前,把一个白白胖胖的婴儿送入她的怀中。岑氏十分惊奇,一觉醒来,隔壁儿媳妇房中传来了婴儿的啼哭声。家人来报:郑氏产下一男。
这真是天大的喜事,也是天大的奇事,婴儿竟是乘云降生!这降生的就是王阳明。
这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后来被记载在《明史》及王阳明之弟子钱德洪编的《王阳明年谱》里,虽然寥寥数笔,却极传神,令人遐思。看来,不全然是虚构。谁知道,这破晓一啼,将给沉沉长夜的明王朝,带来多少光亮和生机?全家立时沉浸在一片喜气之中。
竹轩先生更是喜不自禁,捻着稀疏的胡子,连声说:"好,好,既然是云上的神仙送来的,就叫王云吧。"于是,王阳明有了及时个名字:王云。
这座楼呢,从此人们叫它"瑞云楼"。
封建史学家们为了神化美化帝王将相,大多将其出生写得神神道道,或某某梦见了神龙下凡,或满室红光,异草馥郁;如此之类,大同小异,不免有阿谀之嫌,岂可置信?然而,竹轩先生怎么会给王阳明取了一个王云的名呢?若不是岑太夫人一番亲口叙述,怎么会引来这样一个不能免俗的故事?也许是一种巧合,岑太夫人求孙心切,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也许是一种夸饰,做了奶奶的满心欢喜,让她夸夸其谈借题发挥。
听过就是了,不可太认真。
可是,王阳明长到五岁了,竟然还不会说话。
这使全家很着急,甚至有点疑惧。哪有五岁的孩子还不能说话的?尽管你云儿云儿地叫,他只是憨憨地笑,不肯吐出一字半句话来。也曾四处求医问神,可是谁能解开这个结呢?一日,五岁的云儿——不,我们还是叫他王阳明吧——正与一群孩子在稻田路边玩,那时候,王宅的周边还有很多稻田,远处走来一个老和尚,老和尚白须白眉,身穿米黄袈裟,背着一个米黄褡裢,走到小阳明的身边,伸手摩挲着小阳明的头,然后在他的头顶心拍了一掌,说:"好个小孩,可惜道破了。"小阳明很奇怪,小伙伴们也很奇怪,又不懂这话的意思,便一齐来到他爷爷面前,把刚才的情况说了一遍。
竹轩先生愣住了。这话什么意思?道破了,什么被道破了?小孩还不能言呢。忽然想到了他的名字,孩子叫王云,原是降自云间的意思。莫非他的这段根由是不能说破的?竹轩先生这样一悟,顿然明白了。对,改名。孩子必须改名。竹轩先生满腹经纶,饱读诗书,"仁义礼智信"以"仁"为首,而《论语·卫灵公》则说:"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可见"守"之重要。于是一个"守仁"便脱口而出。从此以后,小阳明才有了自己正式的大名——王守仁。(当然,王阳明三个字更响亮。这是因为后来他在绍兴筑阳明洞养身,人称阳明先生,便一直传呼至今。我们不妨全书皆以王阳明称之。)这段见于史料的记载,不免有点神神道道。这和尚是个什么人物?从何而来,往何而去?如小说一般云雾飘渺,但人们没有关心的必要了。而王阳明五岁不能言大概是真的,否则也不会改这个名了。更令人奇怪的是,小阳明自从改了名字,竟会开口说话了。
有24小时,竹轩先生在厅堂里踱着方步,捻着须,正在吟《论语》:"礼之用,和为贵……"谁知小阳明接着大声背诵起来:"先王之道,斯为美。大小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这一下,全家惊愕了。
"你是从哪里学来的?"竹轩先生一把抱起小阳明。
"爷爷读书的时候,我在旁边听的。听熟了,自然会背呀!""好,好呀!"身为私塾先生的竹轩先生高兴极了,"看来,我的孙子是颗读书种子呀,王家书香门第后继有人了!来来来,从现在开始,我来教你读书。"P13-15
……
质量很好,正版书,这次当当送货太慢了。
书本写得不错
买本生地的书籍给学生作为生地会考的资料拓宽知识面很不错
真是好书啊
内容很好浅显易懂
不错不错不错
非常不错的书
质量很不错的书 值得购买
方便快捷,不用去跑书店去找浪费时间啦~
王阳明也是一代奇人,心向往之。
王守仁的书,哲理性很大,值得细细咀嚼品味
不错的书籍,质量也还不错,整体还行。
印刷装帧都不错,古朴简约,纸质也很不错,正版。内容待看完之后在追评!
之前买过这套书其他的基本,对更详细地了解历史上的这些人物很有帮助
这本书还可以。虽然遣词用句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但是可以接受。这一系列的书包装都不错。
早就想买一本关于王阳明的书,看了介绍,购了此书,写的挺好。
这本迫不及待的翻了几页,言语通俗易懂,作为对王学入门的体验
看完明朝那些事就深深地为王守仁所折服,特意买来他的传记,希望有更深的了解。
王阳明传是我一直想要找寻的书。作为王学的初学者,正在多方面搜集信息,了解圣人的点滴。希望此书对我有帮助。
觉得简体版就OK啦,想收藏就买精装的,但我觉得没必要,这个简装挺好的
对这个人敬佩之至,但愿这本书的作者也能令我敬佩!书刚到,慢慢读!
剧作家写人物传记,有文采,有史实,有资料,非常不错。
一直很敬仰这些开悟得道或有极高修为的真人,他们是我们此生的指路明灯,喜欢看此类书籍,帮助我、督促我坚持修炼,克服人生路上种种困惑,更好地生活在每一个当下。
我对该书的整体感觉很好。通过阅读此书,使我对王阳明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本传生动地刻画了一生如何“致良知”、怎样在命途多舛的苦难折磨中日益完善自我人格的王阳明形象,读来肃然起敬。
王阳明的传记,此心光明,作者乃浙江人,是阳明先生老乡,对于浙江风物把握很好,写得很贴切。
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
这是有关王阳明一生最简单易读的书 非常着迷
之前看过一本三联版的王阳明,不过偏重于思想,对于生平过于简练,其他对于他的了解都是通过网络或是明朝那些事儿,这套书买过一本曹雪芹感觉还不错,对于王阳明很是崇拜故而买来看看,书里有几页折掉了有些遗憾。不知道这120人里除了现有的20人以外还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