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大清相国图书
人气:59

大清相国

长篇历史小说《大清相国》塑造了以陈廷敬为主要代表的大臣群相,反映了一个特定历史境遇中官场人物的人格、道德和行为的艰难选择,再现出三百多年前的官场风云。 小说着重刻画了清代名相陈廷敬曾这个历史人物,陈...

内容简介

长篇历史小说《大清相国》塑造了以陈廷敬为主要代表的大臣群相,反映了一个特定历史境遇中官场人物的人格、道德和行为的艰难选择,再现出三百多年前的官场风云。

小说着重刻画了清代名相陈廷敬曾这个历史人物,陈廷敬原名陈敬,二十一岁中进士,因同科进士中有两个陈敬,顺治皇帝给他赐名廷敬,从此声名鹊起士林。他从晋身官场之日起,就同后来权倾天下的明珠、索额图恩怨难断,又遭遇徐乾学、高士奇等康熙心腹的明争暗斗。君王如虎,同僚似狼。陈廷敬如履薄冰半辈子,慢慢悟透官场秘诀,终于建功立业,名垂青史。他入仕五十三年,历任康熙帝师,工、吏、户、刑四部尚书,至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总修官等职,后老死相位。

康熙朝名臣辈出,那时候的官场关系复杂,几乎没有人能独善其身,为何唯陈廷敬为官善始善终?带着这样的疑问,作者王跃文查阅了大量史料,终成《大清相国》。究其原因,可总结为以下几句话: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

编辑推荐

重磅推荐:

作者简介

王跃文,当代作家,湖南溆浦人。1989年开始文学创作,出版有长篇小说《国画》《梅次故事》《苍黄》等六部,中短篇小说若干,2012年经过王跃文重新修订、补充、完善,在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有“王跃文作品典藏版”系列图书。王跃文曾获湖南省青年文学奖,现为湖南省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在线预览

顺治十四年秋月,太原城里比平常热闹。丁酉乡试刚过,读书人多没回家,守在城里眼巴巴儿等着发榜。圣贤书统统抛却脑后了,好好儿自在几日。歌楼,酒肆,茶坊,尽是读书人,仙裾羽扇,风流倜傥。要么就去拜晋祠、登龙山,寻僧访道,诗酒唱和,好不快活。文庙正门外往东半里地儿,有家青云客栈,里头住着位读书人,唤作陈敬,山西泽州人氏,年方二十。只有他很少出门,喜欢待在客栈后庭,终日读书抚琴,自个儿消闲。他那把仲尼琴是终日不离手的。后庭有棵古槐,树高干云。每日清晨,家佣大顺不管别的,先抱出仲尼琴,放在古槐下的石桌上。陈敬却已梳洗停当,正在庭中朗声读书。掌柜的起得早,他先是听得陈敬读书,过会就听到琴声了。他好生好奇,别人出了秋闱,好比驴子卸了磨,早四处打滚去了。那外头喝酒的、斗鸡的、逛窑子的,哪里少得了读书人!只有这位陈公子,天天待在客栈,不是子日诗云,就是高山流水。大顺不过十三岁,毕竟玩性大。每日吃过早饭,见少爷开始读书抚琴,就溜出去闲逛。他总好往人多的地方凑,哪里斗鸡,哪里说书,哪里吵架,他都要钻进去看看。玩着玩着就忘了时光,突然想着天不早了,才飞跑着同客栈去。大顺见少爷并没有生气的意思,就把听到的见到的都说来听。这日大顺出门没多久,飞快地跑了回来,顾不得规矩,高声叫喊道:“少爷,中了中了,您中了。” 陈敬琴声戛然而止,回头问道:“第几名?” 大顺摸摸脑袋,说:“几名?我没数。”陈敬忽地站了起来:“没数?肯定就不是及时了!”大顺说:“少爷,能中举人就了不起了啊,哪能都中及时名!”。陈敬复又坐下,低头良久。他想自己顺治八年应童子试,考入潞安州学,中的可是及时名。那年陈敬才十四岁。他是同父亲一起赴考,父亲却落了榜。他自小是父亲发的蒙,考试起来竟然父不如子。父亲虽觉脸上无光,却总喜欢把这事儿当段佳话同人说起。不几年,陈敬的名字便传遍三晋,士林皆知。大顺就像自己做错了事,不敢多说,一边儿垂手站着。大顺十岁那年就跟着少爷了,知道少爷不爱多话,也看不出他的脾气。可大顺就是怕他,说话办事甚是小心。陈敬突然起身往外走,也不吩咐半句。大顺连忙把古琴送进客房,出门追上陈敬,低头跟在后面。文庙外的八字墙上,正是贴榜处,围了好多人,闹哄哄的。榜下站着两位带刀兵丁,面呆眼直,像两尊泥菩萨。陈敬走上前去,听几个落榜士子正发牢骚,说是考官收了银子,酒囊饭袋都中举了,孑L庙变成了财神庙。几位读书人撸袖挥拳,嚷着要见考官。陈敬并不认得他们,就顾不得打招呼,只从头到尾寻找自己的名字。他终于看见自己的名字了,排在第二十八位。抬眼再看看榜首,头名解元名叫朱锡贵,便故意问道:“朱锡贵?我可是久仰他的大名了!”原来士子们都知道,今年应试的有位朱锡贵,曾把“贵”字上头写成“虫”字,大家背地里都叫他朱锡虫。这个笑话早就在士林中间传开了,谁都不把这姓朱的当回事儿,只道他是陪考来的。哪知他竟然中了解元!正是这时,一位富家公子打马而来,得意洋洋地看了眼皇榜,歪着脑袋环顾左右,然后瞟着陈敬:“在下朱锡贵,忝列乡试头名,谓之解元,得罪各位了!”陈敬抬头看看,问:“你就是那个连名字都不会写的朱锡贵?”不等陈敬再说下去,早有人说话了:“朱锡虫居然是乡试头名解元!咱们山西人好光彩呀!” 陈敬哼哼鼻子,说:“您这条虫可真肥呀!”朱锡贵似乎并不生气,笑着问道:“您哪位?” 陈敬拱手道:“在下泽州陈敬!”朱锡贵又是冷笑,说:“陈敬?待在下看看。哈,您可差点儿就名落孙山了,还敢在本解元面前说话呀?” 陈敬忿然道:“朱锡虫,你脸皮可真厚!”朱锡贵哈哈大笑,说:“老子今儿起,朱锡虫变成朱锡龙了!” 陈敬说道:“朱锡虫,你也成了举人,天下就没有读书人了!”朱锡贵突然面色凶狠起来:“陈敬,你敢侮辱解元?我今日要教你规矩!”朱锡贵扬起马鞭就要打人。大顺眼疾手快,一把揪住朱锡贵,把他从马上拉了下来。大顺虽说人小,可他动作麻利,朱锡贵又猝不及防,竟摔得哎哟喧天。众士子趁乱解气,都涌向朱锡贵。朱锡贵也是跟了人来的,无奈人多势众,只急得围着人群转圈儿。榜下那两尊泥菩萨登时活了,想上前劝解,却近不了身!大顺机灵,见场面混乱,拉着陈敬慢慢挤了出来。突然,听得啪的一声,一个香瓜砸在了皇榜上。有这香瓜开了头,石头、土块雨点般砸向皇榜。没多久,皇榜上就见不着一个整字儿了。一个石子弹了回来,正中陈敬肩头。大顺忙拉了陈敬往外走,说:“少爷,我们回去算了,小心砸着脑袋!”陈敬越想越憋气,回了客栈嚷着叫大顺收拾行李,今儿就回家去。大顺说行李可以收拾,要走还是明儿走,还得去雇马车。陈敬忿恨难填,脑子里老是那几个考官的影子。开考之前,几位考官大人,全是京城来的,坐着敞盖大轿游街,众士子夹道参拜。此乃古制,甚是庄重。有位不读书人晓事,居然上前投帖,被考官喝退。见此光景,读书人都说考官个个铁面,不怕谁去钻营了。哪知到头来是这等分晓?过了多时,忽听客栈外头人声鼎沸,掌柜的过来说:“如今这读书人不像话了,真不像话了!”陈敬不问究竟,自己跑到街上去看。原来是些读书人抬着孔子圣像游街,那圣像竟然穿着财神爷戏服!“往后我们不拜孔圣人,只拜财神爷啦!读书有个屁用!多挣银子,还怕不中举人?”读书人叫喊着,不停地挥着拳头。街道两旁站满了看热闹的,都是目瞪口呆的样子。一位老者哭喊着:“作孽呀,你们不能如此荒唐,要遭报应的呀!”陈敬知道此事非同儿戏,上前拉着位熟人,轻声劝道:“这可使不得,官府抓了去,要杀头的!”那人说:“读书人功名就是性命,我们没了功名,情同身死,还怕掉脑袋?你好歹中了,不来凑热闹便是!”P001-003 顺治十四年秋月,太原城里比平常热闹。丁酉乡试刚过,读书人多没回家,守在城里眼巴巴儿等着发榜。圣贤书统统抛却脑后了,好好儿自在几日。歌楼,酒肆,茶坊,尽是读书人,仙裾羽扇,风流倜傥。要么就去拜晋祠、登龙山,寻僧访道,诗酒唱和,好不快活。文庙正门外往东半里地儿,有家青云客栈,里头住着位读书人,唤作陈敬,山西泽州人氏,年方二十。只有他很少出门,喜欢待在客栈后庭,终日读书抚琴,自个儿消闲。他那把仲尼琴是终日不离手的。后庭有棵古槐,树高干云。每日清晨,家佣大顺不管别的,先抱出仲尼琴,放在古槐下的石桌上。陈敬却已梳洗停当,正在庭中朗声读书。掌柜的起得早,他先是听得陈敬读书,过会就听到琴声了。他好生好奇,别人出了秋闱,好比驴子卸了磨,早四处打滚去了。那外头喝酒的、斗鸡的、逛窑子的,哪里少得了读书人!只有这位陈公子,天天待在客栈,不是子日诗云,就是高山流水。大顺不过十三岁,毕竟玩性大。每日吃过早饭,见少爷开始读书抚琴,就溜出去闲逛。他总好往人多的地方凑,哪里斗鸡,哪里说书,哪里吵架,他都要钻进去看看。玩着玩着就忘了时光,突然想着天不早了,才飞跑着同客栈去。大顺见少爷并没有生气的意思,就把听到的见到的都说来听。这日大顺出门没多久,飞快地跑了回来,顾不得规矩,高声叫喊道:“少爷,中了中了,您中了。” 陈敬琴声戛然而止,回头问道:“第几名?” 大顺摸摸脑袋,说:“几名?我没数。”陈敬忽地站了起来:“没数?肯定就不是及时了!”大顺说:“少爷,能中举人就了不起了啊,哪能都中及时名!”。陈敬复又坐下,低头良久。他想自己顺治八年应童子试,考入潞安州学,中的可是及时名。那年陈敬才十四岁。他是同父亲一起赴考,父亲却落了榜。他自小是父亲发的蒙,考试起来竟然父不如子。父亲虽觉脸上无光,却总喜欢把这事儿当段佳话同人说起。不几年,陈敬的名字便传遍三晋,士林皆知。大顺就像自己做错了事,不敢多说,一边儿垂手站着。大顺十岁那年就跟着少爷了,知道少爷不爱多话,也看不出他的脾气。可大顺就是怕他,说话办事甚是小心。陈敬突然起身往外走,也不吩咐半句。大顺连忙把古琴送进客房,出门追上陈敬,低头跟在后面。文庙外的八字墙上,正是贴榜处,围了好多人,闹哄哄的。榜下站着两位带刀兵丁,面呆眼直,像两尊泥菩萨。陈敬走上前去,听几个落榜士子正发牢骚,说是考官收了银子,酒囊饭袋都中举了,孑L庙变成了财神庙。几位读书人撸袖挥拳,嚷着要见考官。陈敬并不认得他们,就顾不得打招呼,只从头到尾寻找自己的名字。他终于看见自己的名字了,排在第二十八位。抬眼再看看榜首,头名解元名叫朱锡贵,便故意问道:“朱锡贵?我可是久仰他的大名了!”原来士子们都知道,今年应试的有位朱锡贵,曾把“贵”字上头写成“虫”字,大家背地里都叫他朱锡虫。这个笑话早就在士林中间传开了,谁都不把这姓朱的当回事儿,只道他是陪考来的。哪知他竟然中了解元!正是这时,一位富家公子打马而来,得意洋洋地看了眼皇榜,歪着脑袋环顾左右,然后瞟着陈敬:“在下朱锡贵,忝列乡试头名,谓之解元,得罪各位了!”陈敬抬头看看,问:“你就是那个连名字都不会写的朱锡贵?”不等陈敬再说下去,早有人说话了:“朱锡虫居然是乡试头名解元!咱们山西人好光彩呀!” 陈敬哼哼鼻子,说:“您这条虫可真肥呀!”朱锡贵似乎并不生气,笑着问道:“您哪位?” 陈敬拱手道:“在下泽州陈敬!”朱锡贵又是冷笑,说:“陈敬?待在下看看。哈,您可差点儿就名落孙山了,还敢在本解元面前说话呀?” 陈敬忿然道:“朱锡虫,你脸皮可真厚!”朱锡贵哈哈大笑,说:“老子今儿起,朱锡虫变成朱锡龙了!” 陈敬说道:“朱锡虫,你也成了举人,天下就没有读书人了!”朱锡贵突然面色凶狠起来:“陈敬,你敢侮辱解元?我今日要教你规矩!”朱锡贵扬起马鞭就要打人。大顺眼疾手快,一把揪住朱锡贵,把他从马上拉了下来。大顺虽说人小,可他动作麻利,朱锡贵又猝不及防,竟摔得哎哟喧天。众士子趁乱解气,都涌向朱锡贵。朱锡贵也是跟了人来的,无奈人多势众,只急得围着人群转圈儿。榜下那两尊泥菩萨登时活了,想上前劝解,却近不了身!大顺机灵,见场面混乱,拉着陈敬慢慢挤了出来。突然,听得啪的一声,一个香瓜砸在了皇榜上。有这香瓜开了头,石头、土块雨点般砸向皇榜。没多久,皇榜上就见不着一个整字儿了。一个石子弹了回来,正中陈敬肩头。大顺忙拉了陈敬往外走,说:“少爷,我们回去算了,小心砸着脑袋!”陈敬越想越憋气,回了客栈嚷着叫大顺收拾行李,今儿就回家去。大顺说行李可以收拾,要走还是明儿走,还得去雇马车。陈敬忿恨难填,脑子里老是那几个考官的影子。开考之前,几位考官大人,全是京城来的,坐着敞盖大轿游街,众士子夹道参拜。此乃古制,甚是庄重。有位不读书人晓事,居然上前投帖,被考官喝退。见此光景,读书人都说考官个个铁面,不怕谁去钻营了。哪知到头来是这等分晓?过了多时,忽听客栈外头人声鼎沸,掌柜的过来说:“如今这读书人不像话了,真不像话了!”陈敬不问究竟,自己跑到街上去看。原来是些读书人抬着孔子圣像游街,那圣像竟然穿着财神爷戏服!“往后我们不拜孔圣人,只拜财神爷啦!读书有个屁用!多挣银子,还怕不中举人?”读书人叫喊着,不停地挥着拳头。街道两旁站满了看热闹的,都是目瞪口呆的样子。一位老者哭喊着:“作孽呀,你们不能如此荒唐,要遭报应的呀!”陈敬知道此事非同儿戏,上前拉着位熟人,轻声劝道:“这可使不得,官府抓了去,要杀头的!”那人说:“读书人功名就是性命,我们没了功名,情同身死,还怕掉脑袋?你好歹中了,不来凑热闹便是!”P001-003

媒体评论

王跃文表示,他也知道书中陈廷敬的形象已经影响到不少公职人员。“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在王跃文看来,历史有很多惊人的相似之处:“比如,康熙初年,金融秩序很混乱,康熙任命陈廷敬"督理钱法",用今天的话就是整顿金融秩序、理顺货币关系。再比如,后人所称的"康乾盛世",在康熙中叶后,国家逐渐富裕起来,社会的奢靡之风开始盛行,陈廷敬就提出整顿礼仪制度的建议,得到皇帝赞誉。”摘自《财经日报》(2013年12月13日)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霭昕**的评论:

这本书非常值得,素朴的包装很适合历史小说,看上去很舒服,内容相当精彩,描写了不那么引人关注的陈廷敬精彩的一生,作为一本小说,有一部分的“戏剧化”成分还是很正常,这一本稍有些多,对于严肃历史爱好者可能不是那么对口味。

2014-05-05 13:36:08
来自北京平**的评论:

通过此书能了解封建王朝大清的官场风云与玄机,做清官难呀,难于上青天,陈廷敬似的人物甚是稀少。今日中国官场状况异于大清吗?王跃文借古讽今也。

2013-07-09 09:04:0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陈廷敬的为官之道,包括皇帝的用人,处事,很让人深思!

2016-09-10 17:02:52
来自小H162**的评论:

之前受了二月河帝王系列的影响,读这本的时候总免不了将二者进行比较,不难发现,前者偏重历史中帝王形象的塑造,本书则更偏重于官斗,斗的同时将陈的五字诀一一展现。不过也亏得陈廷敬遇上的是康熙,换别的没那么宽厚的皇帝,估计他都被杀了千八百遍了。

2014-05-05 23:50:3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本书的内容比较空一点,可能是因为作者着重点不在具体的事例上,而在陈廷敬的为人处世方面,在大环境下如何自保自得并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做点事,书本身还是细节不够饱满,内容不够充实,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作为小说,精彩不足。

2014-04-17 18:00:4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等、稳、忍、狠、隐”五字决倒更象是大家在大清相国身上吸取经验教训而得的,而非大清相国陈廷敬自己悟的。三起三落、为官五十年、老死相位,除陈廷敬自己清廉、刚正外,也在于他遇上一个好皇帝。这本书里除了看相国,更让我看到哪怕是皇帝,也要“等、稳、忍、狠”,平衡、时机都得把握,做皇帝也难。

2014-05-15 12:56:02
来自读书求**的评论:

凭心而论,王跃文的小说还是很精彩的,无论是《亡魂鸟》,还是《国画》,都很吸引我。正是因为这个,我毫不犹豫买了《大清相国》,可是阅读后发现,王跃文实在不适合写历史小说。缺乏想象空间,人物描写苍白,情节架构虚假,与二月河的清廷小说相比,几乎就是一小学水平

2013-05-19 18:16:59
来自沃***(**的评论:

王跃文官场系列小说写的比较透,陈廷敬作为多朝丞相也值得我们去学习细节。

2017-11-10 14:43:5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通篇对话文,阅读过程顺畅。不过小说与历史关系不大,不能当历史来读。不过,不要指望所谓清官们能拯救这个糜烂的官场。体会最深的是对高处不胜寒的皇帝外表风光,实则尴尬处境的描写。真是清官难,皇帝更难。

2014-11-27 21:49:4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复盘:对过去的事情做思维演练(柳传志唯一审读并指导修改,《创...复盘:对过去的事情做思维演练(柳传志唯一审读并指导修改,《创...复盘:对过去的事情做思维演练(柳传志唯一审读并指导修改,《创...复盘:对过去的事情做思维演练(柳传志唯一审读并指导修改,《创...

2015-02-26 13:01:47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很好看。如果是单纯的官场文,我倒是不觉得多好看,但这本也写尔虞我诈,也写官官相护,也写那些不得已的权钱交易,却因着暗藏于通篇的善良正义而变得有光彩,有立场,让人看了舒服且有趣。

2017-01-16 15:20:4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原来我读的书面很窄,自己感兴趣的才会买,才会读。这次看了很多畅销书的评价,特别是选购了账本国家领导同志推荐读的书,看了觉得内容真心都不错,很受益。因为没时间,这本书我都是晚上看,几乎是书不离手,看的很过瘾,学到了很多!推荐。

2014-09-27 11:06:31
来自日***促**的评论:

大清相国 大清王朝一代名臣陈廷敬,清廉仁厚,强干铁腕,清官好官,能官德官。

2017-06-17 10:49:24
来自koalabe**的评论:

这是唯一批量评价中,最强烈,最看好的一本书。用了三天看完,我是冲着国家领导人推荐才去看的,王跃文确实写得不错,从用词造句,历史角度,他都很用心写这本书,没有一点浮躁和肤浅在里头。值得推荐,性价比确实很高,完全可以让你管中窥豹了!

2014-08-15 16:11:22
来自兔子的**的评论:

一口气读完,老公说这样看书太浪费,不合算,大概他指的是看的太快,看完了又要买吧!我不这样认为,我喜欢的书向来这样看,先快速看完,然后喜欢的地方在细看!怎么说呢,看完后觉得高士其怎么这样呢?以前看别的书。似乎没这么认为!

2015-05-24 22:04:32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这本大清相国,主要讲的是陈廷敬的故事,这个人物是在影视作品最早认识。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明朝那些事挺像,故事写的比较浅显易懂生动,挺好的。

2017-04-22 21:20:48
来自w***n(**的评论:

一本好书,值得推荐。有人说,做官先做人。陈廷敬是好官、清官、能官,但更是一个好人,有底线有原则,一心为民。人生在于修炼,人做好了,其他就会自通。

2017-06-01 16:25:03
来自平***(**的评论:

书很好看,质量也不错。可以有趣的了解陈廷敬的一生和康熙王朝官场的为人处世。

2017-06-24 20:13:4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王跃文的书基本都拜读过,尤其爱国画,这部大清相国取材陈廷敬的一生,反射了清廷官场的腐败,尤其最后陈廷敬的官场感悟,让深陷官场之人受益匪浅。总体来说,是部不错的书。

2014-04-10 21:53:1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以主人公陈廷敬一生的跌宕起伏为主线,勾勒出中国官场的真实场景,对照当下社会,有很多相似之处,以史为鉴,令人深醒;同时也看到了陈廷敬等中兴之臣的正能量,深受鼓舞,值得一看。

2015-01-02 22:08:15
来自空灵灵**的评论:

书中以陈廷敬官场五十年所悟出的“等”“忍”“稳”“狠”“隐”五字诀为纲,详写会试科场案、德州捐粮、阳曲建龙亭、宝泉局铜料亏空案、云南盗库银协饷案、康熙南巡杭州等七大事件。五字诀为经,七大事件为纬,其间贯穿陈廷敬、明珠、索额图等人官场起落;康熙南巡杭州之时,官员互参,钱塘阅军为全书高潮,也是陈廷敬“狠”字诀的集中体现。

2016-03-31 16:59:34
来自rcy2001**的评论:

王跃文的小说以往多是现代官场小说,而大清相国似是近代小说,写作风格也有转变,颇有二月河帝王小说风范。读来还是挺吸引眼球,尤其是契合当下政治大气候。但从文笔、场景描述、章节布局等多方面还有待提高。

2015-06-29 13:34:41
来自一芝梅**的评论:

.很早就看过作者的《国画》,写得非常棒,讽刺官场腐败、势利,入木三分。这次买书,一冲作者的写作功力,思想敏锐,二为简介中提到的陈廷敬清、能、善而能屹立官场五十年不倒的政治智慧,这样的官员在中国史上实在不多见。。

2014-05-10 18:33:1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以前看过王跃文的现代官场小说,清雅的文笔娓娓道来,读来很是过瘾。不过这次这本历史题材的官场小说,读起来没有之前的流畅,是否王老师没有驾驭这类庞大题材的经验呢,感觉不如二月河写的好,可能是没有读完的原因,后期通读完以后会重新评论

2015-03-17 08:51:1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是我第三次买大清相国了,因是推荐,所以格外看重,读后感觉内容充实、行文流畅,很适合各阶层阅读,于是乎前两本送人了!这次购买是为自己留存的,如有朋友需要,直接推荐来当当购买!这里物美价廉、服务周到、配送及时,装帧简约完美!

2015-10-29 12:54:30
来自才仁不**的评论:

挺喜欢清朝的历史系列,也很喜欢陈廷敬,可以读读的书。

2014-04-10 10:15:3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陈廷敬身处在历史风云变换中,其一生饱受风霜,步步惊心,但是他确依靠隐忍和智慧最终老有所终,作者王跃文的笔法深沉老道,刻画人物入木三分,文中描述的官场之道和为人之道,特别适合刚刚开始工作的年轻人拜读。

2015-01-13 11:04:1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大清相国 买给别人的,他很满意。开读是因为《冬吴相对论》里吴伯凡的推荐,第一次看的是电子书,第二遍买的是纸质的,第三次买了推荐给他人。在陈廷敬身上领悟到了儒家中庸之道的力量,看完懂得了缘何推荐此书。

2017-01-13 15:06:0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本书讲述了陈廷敬四十多年的当官生涯所发生的种种事情,体现了陈廷敬的等、忍、稳、狠、隐的心机和韬略,同时体现了陈廷敬为人正直,善良,有智慧。王书记推荐的很好,是值得我国的公务员好好看看本书。

2014-08-01 17:59:5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读完了,只凭一本书还看不出陈廷敬到底算不算坚持初心,最后也懂得了权术。感觉更像是一个书生被官场大染缸最终同化的故事,当然如果陈如果真能为百姓做点事情,也是天下的福分了。毕竟奸人当道,苦的是百姓。

2017-10-31 19:49:0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王跃文蛰伏一年的作品,也是他的第一本历史题材官场小说。都说伴君如伴虎,何况还是从不贪污受贿的清流党人,为官几十年,最后能得善终实在难得,陈廷敬的为官之道也实在高明,后进必学。对了,电视剧在拍,应该16就能看到了!

2015-05-03 19:10:2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非常好的书,值得一读,做人奥秘“等、忍、稳、狠、隐”

2017-03-21 11:29:04
来自suifeng**的评论:

已看完,写的是陈廷敬,就是山西皇城相府那个,康熙评价他"近乎完人"。值得走仕途混官场的朋友和在老板身边的朋友细细研读,推荐

2014-07-26 15:56:3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不同于以往的官场小说,康熙61年执政期间,多少大臣、宰相参与皇子皇位的争夺,并相继纷纷落马,如明珠、索额图之流。而陈廷敬却能独善其身,屹立不倒,在朝50年全身而退,载誉而归,他的“等”、“稳”、“忍”、“狠”、“隐”的心机与韬略!

2014-12-20 23:16:55
来自红黑色**的评论:

很有小时候看二月河作品时的感觉,笔法套路都很像。相比《康熙大帝》更加侧重南书房内的尔虞我诈,时间比较跳跃、结尾稍嫌简略。不过所刻画的陈廷敬还算是入木三分的,"厚重老成,几近完人"的评语算是非常之高了。不错的小说,适合床头常翻。

2015-03-22 08:20:52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