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微人格心理学图书
人气:112

微人格心理学

序言:每个人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异常心理 ——你被未知的微人格操纵有时候,你是否会发现自己不认识自己,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控制你的一举一动?心理学家对人的行为和人格进行多年研究得出一个结论&m...
  • 所属分类:图书 >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 作者:[陈玮]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11727824
  •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10
  • 印刷时间:2015-10-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有时候,你是否会发现自己不认识自己,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控制你的一举一动?心理学家对人的行为和人格进行多年研究得出一个结论——每个人都有一个或数个影子,它们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操纵着你!

这些影子就是潜伏在你身体里的微人格!你的每一个变态行为、每一种异常心理,都来自于这些微人格,它们潜伏在你的身体里,搞着各种各样的“小动作”。

“Abnormal Psychology”,通常被国内学者翻译为“变态心理学”或者“异常 心理学”。当然,这里的“变态”是相对于同一个人的“常态”来说的。

很多人认为在大街上一眼就能够看出变态和正常人之间的区别。可是深 入了解精神学科和心理学了之后会发现,即使是的临床心理学家也不见 得能通过一般的观察和言谈交往分辨一个变态和一个正常人,因为有的 人内心的阴暗种子隐藏得很深,看起来比正常人更正常,而有些人看起来像 变态,却偏偏用自己的奇思怪想和创造精神达到了非同一般的成就,这或许 就是人们常说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微人格心理学立足于传统人格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等学科。本书作者历经多年的研究,累积了大量的微人格心理学理论及案例,并联合一些知名心理学研究机构进行了实验、调查、收集、分析了,并以幽默、冷峻、犀利的语言风格描述出来,力求在尊重科学的基础上更加生动有趣。本书的创作旨在引导热爱心理学的读者看透人们行为背后不为人知的动机,解读人们隐藏的微妙人格,科学剖析人格的众多侧面;在看透别人的同时,探索和发现我们身体中的另一个自己,学会下意识地控制并利用这些“微人格”,发掘自身潜藏的能量。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格面具”,人格会随着角色的转变而发生变化

一个人的心理特征和外在行为是由他的人格来决定的。“人格”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Persona”,即“面具”之意,阐明了“人格”在社会交往中的功能,也暗示了人格表现是动态的。

我们的人格是由一个个面具构成的,每个面具都是人格的一个册面,我们能够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面具,并且无时无刻不戴着面具,我们的所有心理活动都是通过人格面具来表达的。

了解这些隐藏的人格面具,你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 人格面具的呈现有一定的规律,这一切都可以从微人格心理学中找到答案。

编辑推荐

推荐1: 分裂人格、多重人格、强迫人格、歇斯底里人格、忧郁人格……每个人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异常人格,问题是,你能察觉到吗?微人格心理学告诉你:每个人都有一个或数个影子,它们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操纵着你!所有的变态行为都是内心欲望的投射,每种异常心理都是隐形人格的外在表现。微人格带你揭示人格面具的真相,发现潜伏在身体里的另一个自己。

推荐2:别害怕了解人性的阴暗面,因为任何见不得光的隐藏面都是“见光死”,在阳光之下轻若鸿毛,在阴暗压抑之中才会茁壮成长。

推荐3:由外到里一层层解剖自己,发现自己的异常心理。读懂微人格,才能真正了解他人的心理,挖掘人性的秘密,看人看到骨子里。

推荐4:微人格心理学告诉你,主义、强迫症、洁癖、偷窥癖、施虐癖、控制欲等所有怪异行为都是内心欲望的投射,也都是微人格的外在表现。微人格心理学的目的不单单是为揭示这些病态心理,更是为了研究普通人心中的这些“隐形人格”,让你看清真正的自己,看透周围所有的人。

推荐5:莫斯科精神病研究所的费拉基米尔埃夫罗姆松教授认为:“在天才和疾病之间,确实有一种不可忽视的联系。”不要以为这是他在信口雌黄,波斯特博士用现代精神病理学的分析方法,研究了人类近代300位著名人物后得出了以下结论:许多天才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

推荐6:别把人格缺陷和心理失衡看得过于可怕,或许,那些有着精神和人格缺陷的天才具有普通人不具备的条件——目的更专一,行动更固执,想法更大胆,思维更跳跃。

推荐7: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变态的自己,就如同阳光下有影子,水面上有倒影一样自然而常见(因为常见,我们便选择了忽略)。问题在于,镜子里的你和现实中的你,哪一个才是影子?

推荐8:所有异常心理体现出的共通之处便是:在日常生活中能体现出来的负面思想,和以此思想为发泄口的巨大负面能量。看不清这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阴影,才会让人变得疯狂。

推荐9:古人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们通常会根据一个人的言行、经历去评判一个人,也会从他人的行为、想法之中去反观自己。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看到别人的隐藏面,或者知晓自己的隐藏面,但是在本书里,你能。

备注:以购买实物版权页上的出版信息批次等为准。

作者简介

陈玮,知名心理学家,畅销书作家。专注于情绪、人格与人际交往等心理学领域研究数十年,颇有建树。以透彻直白的语言风格,帮助读者解决人际互动中的心理建构问题。著有畅销书《博弈心理学》《微人格心理学》《别让情绪失控害了你》《别让不会说话害了你》等。

目录

目录

及时章 你的身体里藏着多少隐秘的人格?

——揭开你的人格面具,彻底解剖自己

也许你的身体里正活着另一个“你”,而你并未意识到!你对面 的那个人,TA 也有隐藏的人格,TA 的隐藏人格正操控着 TA 的一举一动。 你以为 TA 就是 TA 所表现出来的样子吗?揭开人格面具,才能洞悉心理 的真相。

“变态”其实很简单

透过人的“影子”,寻找异常心理所传递的真相

我们生来就有一个精神胚胎

所有人格问题,都是潜意识的问题

摘掉人格面具——让我看清你的脸

混淆的面具——人格失调

第二章 这是一场自己与自己的厮

在线预览

“变态”其实很简单

“你好,美女请问……”

“不是美女。”

“噢,大姐,问个路。”

“你叫谁大姐?”

“那小姐,请问……”

“你叫谁小姐!”

“同志……”

“你才‘同志’呢,你们全家都‘同志’!”

“女施主请冷静,我就是想问个路。”

“你让我怎么冷静?我是男的!”

如果你在大街上看到一个上文中那样打扮得花枝招展、穿着丝袜和长裙、 浓妆艳抹的男人,你肯定会在心里鄙夷地骂上一句:“变态。”如果你漫步美 丽校园,这时候一辆豪车的车门忽然打开,一个赤身裸体的男人坐在里面一 脸猥琐笑容地注视着你(这样的事情各大高校时有发生),你也会掩面而逃, 大骂一声:“变态!”甚至看到自己的朋友津津有味地看“血腥片”或者虐待 小动物,你也会认为他们变态。

其实变态就是如此简单。

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研究普通人心中的变态思想习惯被冠名为“Abnormal Psychology”,通常被国内学者翻译为“变态心理学”或者“异常 心理学”。当然,这里的“变态”是相对于同一个人的“常态”来说的。

很多人认为在大街上一眼就能够看出变态和正常人之间的区别。可是深 入了解精神学科和心理学了之后会发现,即使是的临床心理学家也不见 得能通过一般的观察和言谈交往分辨一个变态和一个正常人,因为有的 人内心的阴暗种子隐藏得很深,看起来比正常人更正常,而有些人看起来像 变态,却偏偏用自己的奇思怪想和创造精神达到了非同一般的成就,这或许 就是人们常说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好莱坞喜剧电影《宿醉》是一部轻松搞笑的“爆米花片”,当年此片在 巴黎和北美都引起了轰动。片中主人公的小舅子就是一位让人觉得不正常的 人物:穿丁字内裤,背地里给朋友下迷幻药,在和朋友喝酒的时候居然要“嗜 血为盟”。可就是这个“变态”,领着主角一干人在拉斯维加斯大展身手, 赚取了他们急需的八万美金。

不要认为这只是电影里才有的情节。世界首富比尔 盖茨一直被当做财 富与天才的象征,被捧成活着的传奇。可是许多接触过他的人说,他曾经是 一个非常无趣的人,平时机械而木讷,不善言辞;号称开创了一个时代的天 才乔布斯,一直被认为有颇为严重的歇斯底里症状,暴躁易怒,是十足的完 美主义者;获得诺贝尔奖的“博弈论”开创者约翰 纳什教授,曾经患有严 重的精神分裂症。这些天才并非不知道自己人格上的毛病,但是很显然,他 们最终克制了,成为了强者。

相对而言,被人格缺陷欺骗、控制、战胜的,那些我们口中的疯子、变 态、精神病,从某种角度来说,他们才是弱者。

在某家心理咨询室,记录了一份病例。病例中的患者有一个双胞胎妹妹,一次意外使得妹妹去世了。妹妹生前与姐姐感情非常好,去世之后,姐姐思 念成疾,每天晚上都会梦到妹妹,和妹妹对话。说的内容,第二天回忆 起来又模糊不清,感觉似是而非。,她甚至在白天照镜子的时候也能够 看到妹妹的幻影。

为此,她来到了心理咨询师处寻找解决办法,因为这件事已经深深影响 了她的生活。为此,她查过网上资料,拼命阅读相关书籍,甚至寻求过迷信 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她偏偏又不敢告诉亲近的人——她害怕别人不相信, 害怕大家说她是神经病。

这在心理咨询领域,并不算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案例。可以确定这只是她 潜意识里的自我暗示在作祟。有这样一句话:所有心理问题,归根结底都是 潜意识的问题。

如果大家在平常生活中看见这样一个女人,对着镜子自言自语,面容阴 晴不定,一会儿哭一会儿笑,肯定会认为她是个疯子而退避三舍。他人的不 理解会使得患者更加压抑,越压抑,心理问题就会越严重,越被社会环境所 排斥,就会陷入恶性循环。

这位患者的治疗方式出奇的简单而有效。心理咨询师首先使用刺激疗 法,让她多接触妹妹的物品,以此来确定自己人格的独立性,并运用了一定 催眠的手段让她尽情释放情绪,甚至想出了一个别出心裁的办法——让 她经常对着镜子挤痘痘。在挤痘痘的过程中,她能够近距离地去面对自己和 妹妹相似的面孔,找到自己长相上的之处。

问题就这样简单地解决了。事实上,并不是医生治疗手法有什么值得称 颂之处,而是她的病本身就不如我们想象中那么可怕。

和病例里的人一样,我们也偶尔会“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也会忽然变得不像自己,反而像另外一个人。这一切不过是潜意识的宣泄,再正常不过。

程度浅一点的话,有人会在喝完酒之后性情大变,喝酒之前是“班纳博 士”,喝酒之后却会变成“绿巨人”;有的女性平时温文尔雅,偶尔到了夜店, 却疯狂放肆,行为大胆,如同脱胎换骨一般。程度深一点的,有的男人喜欢 偷偷地在家里穿老婆的衣服,故意像女人一样细声细语说话,即使老婆知道 了,也只会当成玩笑,不会认为他有“变性倾向”或者“异装癖”;有的人 善良正直,偏偏捉到老鼠之后会用极其残忍的手段将其烧死或者活剥皮。

前者或许不惮于被亲人和好友们看穿,后者则绝不想被人发现。这些都 是有一丁点变态的行为——简单,现实,容易发生,并且就在我们周围,就 出现在你、我、他身上。

变态,就是这么简单。 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变态的自己,就如同阳光下有影子,水面上有倒

影一样自然而常见(因为常见,我们便选择了忽略)。问题在于,镜子里的 你和现实中的你,哪一个才是影子?

你,真的能确定吗?

透过人的“影子”,寻找异常心理所传递的真相

我们首先来探索和分析一个案例。是案例,而不是病例,因为此人最终 被认定具有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并没有神经性的病变或者异常。如果 说他有什么异常的话,可能就是他后来的行为。

案例中的主角是一名 20 岁刚出头的男性青年,代号为 Today。他家境 优渥,学业也一帆风顺,在日常交际之中,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异常和与众 不同。根据调查得知,他的室友们只是认为他有时候过于追求黑白分明,正 义感要比普通人来得更强,每当看到报纸上有当事人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新闻, 都会义愤填膺,放言自己如果有权力的话一定要采取一切手段保护弱者。

而就是这样一个人,竟然涉嫌谋杀了两名与他丝毫没有关系的流浪女子, 并在物色第三个目标的时候露出马脚,在目击者报警之后,被随后而来的警 察逮捕。

Today 对自己的行为并没有隐瞒,而问及原因,则是源于他对女朋友弃 他而去而引发的内心不满。在对方提出分手之后,Today 表现出了自己的大 度和包容,并且送给对方一份分手礼物。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随后他却把 所有怒气发泄在自己所不认识的人身上。

当时给他做心理鉴定的医生表示,这件案件令人惊奇之处在于引发这一 系列血腥事件的“扳机”——Today 的女朋友并没有受到任何不利影响(除 了在知晓所有情况之后,后怕了一阵以外)。由此可以看出,Today 的行为 包含着对自己既有性格和价值观的排斥和反抗。在现实生活以外,他开创了 自己另外的性格和另外的生活方式,这种性格和生活方式自然是与他本人平 时所表现出来的正义感截然相反的,这也是他选择自己不认识的人下手的原 因所在——他在自己所熟识的人们面前,依然是一副“好人”的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Today 从小在单亲环境下成长。他的父亲是一名生意人, 虽然对他分外宠爱,但是在孩提时代每个月陪伴他的时间只有三天,后期则更 少。父爱的缺乏自然让他感到了无助和失落。与童年时期的挫败相反的,则是 他后来的成功——包括学业、事业、金钱和爱情。在这些成功之中,只要有一点东西有了变化,让他尝到失败的滋味,那就会让他走进曾经的童年阴影。

换言之,就如同蝴蝶效应一样,一个男孩的父亲陪伴自己的儿子时间太 少,导致很多年后两名流浪女子殒命。

从这个算不上特殊的案例之中,我们能够发现所有人内心变态心理的共 通之处。

首先,不管是否有所察觉,一个人的内在性格或我们所说的隐藏性格都 会在他平常的生活中有所体现,从一些蛛丝马迹之中,从某一个角度上,某 一些端倪里,便能够看出一个人的另外一张脸。这听起来有些像古人说的 “识人之明”,实际上则已经更为系统和科学。在现今心理学体系之中,已经 能够很系统地从一个人的写字习惯、说话语速、无意识的小动作,或者他踩 到狗屎后会大喊大叫还是悄无声息地擦掉等细节来判定一个人的性格——准 确地说,是一个人的多种性格。

案例中的 Today,因为童年时期受到父亲的冷遇,便将自己定义为“弱 者”,他潜意识里便产生了“我要保护像我这样的弱者”的想法,这就让他 在平常生活中表现出强烈的正义感。然而,过于偏激的正义感并不见得就是 一个好东西,倘若他对现实的产生了不满或者在遭遇挫折之后对自己产生了 否定的情绪,就会走上极端。Today 属于后者。他身边的人曾经提供这样一 条线索,说 Today 对待广场上的和平鸽有一种近乎偏执的厌恶,称其为“寄 生虫”,并试图药杀这些鸽子。用心理医师的原话讲:“他采取了极端正义去 否定自己童年的创伤,又用极端的方式去否定自己曾经的正义。”这本来就 是一种极端的矛盾。

另外很明显的一点就是,他在受到巨大挫败感之后,为寻求发泄渠道, 最终才变身“黑暗之子”。人的肉体和心灵都有自我保护机制。一个人没有 办法把自己扼死,因为他的身体出于自我保护动机会阻止他这样做。同样,一些遭受巨大心灵创伤的病人会出现选择性失忆,这也是大脑为了保护自身而采取的让人惊讶的措施。

想一想,如果 Today 能够发现并正视心里隐藏的另一个人格,找到合适 的方式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必定不至于如此。

所有变态心理体现出的共通之处便是:在日常生活中能体现出来的负面 思想,和以此思想为发泄口的巨大负面能量。看不清这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 阴影,才会让人变得疯狂。

这不禁让人想起一句话:“思想是这个世界上最危险的东西。”

我们生来就有一个精神胚胎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类就有过一场大辩论,一大群号称站在人类智慧顶 峰的人一起讨论着一个非常不靠谱的问题:我们生活的世界到底是不是真实 存在?

不要以为这是只有精神病人才会去思考的问题,事实上大多数精神病人 已经对此有了非常确切而且毋庸质疑的答案。讨论这些问题的,是一群哲学 家。如果这个哲学命题让你觉得难以理解和不可理喻的话,那么你只要去温 习一下曾经风靡全球的系列电影——《黑客帝国》即可。在这一系列的电影 之中,导演就已经试图透过花样翻新的电脑特技去阐述一个亘古的论题:我 们认识的世界会不会原本就是虚假的,是不存在的,它只是内心的一种自以 为是,和大脑的一次脉冲?其实一觉醒来,你可能还趴在一年级的课桌上流 口水,而老师正拿着课本看着你?

这一观点不光是在外国有,在中国古代也屡屡被人提起,比如我们熟知的“庄生梦蝶”。当一个人分不清现实和梦境,分不清真实和虚假的时候, 便已经坠入疯狂的深渊。在从前,无论是生理学家、心理学家还是教育学家, 都认为孩童在出生之初,就是一张白纸,并不具备思考的能力,行为举止也 只能靠简单无意识地模仿他人以及遵从本能而产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 们为他塑造什么样的生长环境,他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可是现在看来,这 个观点大错特错,甚至已经造就了很多悲剧。

意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率先公开反对这一看法,他认为,每一个人在出 生之初不但拥有一个肉体,还拥有一个精神胚胎,后来接受的教育和社会阅 历只能排在第三位。这个精神胚胎之中藏有心灵成长的密码,而且,只有幼 儿自己通过自己的行动、感受和思考才能够渐渐解开这一密码。因为那些影 响精神胚胎的敏感期只有一个大概的规律,而且可能会受任何一件事、一个 场景甚至一句话影响,而不为别人所知。

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随着肉体的成长,他的精神和对世界的认知 也在飞速发育,正常情况下,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年龄渐渐增加,在生理上, 男性变得健壮,女性变得柔美,荷尔蒙激素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不同人的不 同性格;在心理上,人的思想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框架结构,有一套自己的 想法,有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可以 简单理解为社会阅历——也渐渐丰富,为人变得稳重、实际。肉体、客观阅 历、精神成长,三者缺一不可。

那么问题是,如果这三者发展不平衡的话,会发生什么情况呢?比如对 客观世界的认识很不,而精神体系却完整而强大;或者对世界的认识过 于深刻,可精神却无法承受;又或者两者皆备,唯独缺少自身的能力去改变 一切,这些情况发生,会让人变成什么样子呢?

……

媒体评论

人性的本质,不是单单从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上看出来的,要看人看到骨子里,就必须看透他不为人知的一面或者许多面;

本书案例十分精彩,论述也颇有深度,风格犀利而有趣,是十分难得的佳作; 分裂人格、多重人格、强迫人格、歇斯底里人格、忧郁人格……每个人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异常人格,问题是,你能看出来吗?这些让每个人都无法摆脱的困境,在这里,你或许能够得到一些一针见血的解答。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好

2016-10-24 14:29:2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不错

2016-10-28 18:34:2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包装精美, 无损坏迹象。

2016-11-06 14:36:4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不错!

2016-11-13 21:18:1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字迹清晰,非常好

2016-11-29 18:05:46
来自沐小夕_**的评论:

好评

2016-12-03 06:51:37
来自yifansh**的评论:

好看

2016-12-13 19:01:5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好书

2016-12-14 00:18:23
来自浩然之**的评论:

书质量不错,版本和视觉效果也很好。书的价格也很实惠,支持当当网,很好的一本内容的可读性非常非常强,很棒的一本,让我看完爱不释手,支持当当网,当当网的配送快递也很棒,谢谢当当网,当当网加油吧,书设计的封面也很不错,就是棒,就是好!

2016-12-17 11:43:07
来自圆***(**的评论:

很好很喜欢。

2017-01-08 19:17:48
来自***(匿**的评论:

还不错,在当当买了那么多书,每次同城基本是第二天就能送过来,书的质量也还可以,印刷很清楚。

2017-02-20 12:48:30
来自l***a(**的评论:

不错不错不错

2017-03-27 09:14:5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包装不错,物流不错,书也不错。包装不错,物流不错,书也不错。包装不错,物流不错,书也不错。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2017-04-26 23:41:44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性价比还可以

2017-06-18 00:28:1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整体感觉不错

2017-06-26 22:10:34
来自起***呀**的评论:

习惯好评习惯好评

2017-08-01 11:05:18
来自没***帅**的评论:

这个商品还不错

2017-08-01 15:09:0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纸质看上去不怎么样,还没读,印刷看上去一般

2017-08-14 17:56:35
来自牵只蚂**的评论:

在当当买书好多次了,每一次都欣喜的等着,等着,质量优良,性价比高,每一本书都让人爱不释手,看了又看。现在每天关注当当成为我的必修课,不由得想起一句“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好书,从当当开始!好读书,从当当开始!读书好,从当当开始!快递也非常给力,全五星好评!

2017-09-21 10:16:26
来自斌哥168**的评论:

很好很好好

2017-10-10 12:49:32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還行,紙製一般般,包裝.....

2017-11-09 16:36:57
来自奥利102**的评论:

没怎么看。。比较浅显易懂,对于我这种门外汉来说已经够了。

2016-01-02 20:35:3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本书没有包装纸,真的感觉不舒服,感觉被用过

2016-05-07 23:28:3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暂时还没看,不过单就送货,包装等方面都非常好。

2016-08-23 16:35:58
来自小王子7**的评论:

内容非常有趣,感觉作者是用心了的,话说很少遇到国内作者写书这么用心的,算是诚意之作。周末花了一下午,看了前四章,真是欲罢不能,爱不释手。当当多做活动就好了,能够包邮就更好了,毕竟这本书再加上邮费还是感觉有点儿小贵,不过胜在内容不错,也算满意了吧。

2015-10-15 15:11:3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能在双十一,能有那样的送货速度真的很惊讶。跟大惊喜的是书的质量非常好。而且价格非常的令人满意,一百多块居然有六本书。之后双十一我一定会关注当当的。

2015-11-12 20:42:12
来自落叶在**的评论:

之前买了一本《微行为心理学》,那本是秒杀到的,跟这边看起来是一套,但是出版社不同,这个是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的,这个社出的书都很不错啊。果然不出所料,这本书比那本好多了,至少内容非常有趣,很有建树。我是学过普通心理学的,但是再看这本书都感觉受益蛮大的。

2015-10-21 13:18:47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