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北平风物·民国北京城的长篇风俗画卷图书
人气:101

北平风物·民国北京城的长篇风俗画卷

序言 陈鸿年先生的《故都风物》即将由九州出版社在大陆以简体字出版了,这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承九州出版社之邀,要我为陈先生的《故都风物》出版写一点文字,也感到十分荣幸。 初次读到《故都风物》还是在六七...
  • 所属分类:图书 >文化>文化随笔  
  • 作者:[陈鸿年]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10840692
  •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2
  • 印刷时间:2016-02-01
  • 版次:1
  • 开本:32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精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回忆老北京风物的专题之作。作者久居燕京之广博见闻与别具风格之妙笔,堪称字字珠玑,妙语天成,深情动人。本书可供今人了解民国时期老北京的生活细节,是研究北京历史、地理、业态、民俗、方言、饮食等方面的重要文献,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作品。

编辑推荐

民国北京城的长篇风俗画卷

作者简介

陈鸿年,世居北京,为燕都望族,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迁台,任职于台北市政府。公务之余,写作大量回忆老北京风物与京剧的文章,曾在多家报刊开专栏连载。

目录

及时章 和气的乡风——故都的生活

敦厚的人情味

清早及时件事——喝茶

盖碗儿茶

摆设儿

水烟袋

鼻烟壶儿

揉核桃

养鸽子

美的吆喝声

市声

喜事的余兴

黑风帕

洋灯罩儿

抖空竹

关钱粮

捡煤核儿

老妈妈论儿

好听的

纵鹰猎兔

遛鸟人

私塾

救命大学

太保学生

卖报的

北平的警察之

在线预览

敦厚的人情味

人称北平是文化城,唯其是文化城,所以比十里洋场人情味儿厚得多,也温暖得多!

现在我看见有不少公家的大宿舍里,一幢楼里,或一个大杂院儿里,旁人并不知道住的人家不属于一个小单位,因为业务上无关,而老死不相往来,只知道有户人家,彼此是“骆驼打哈欠——大拧脖”,谁也不理谁!

尤其是有个刚会走的小孩子,一个嘴啃地,摔倒哭了,很少见有人拉一把,避之唯恐不及,十足的“管闲事,落不是”的作风,而大行其明哲保身之道!

在北平大杂院儿,可不是这个样儿,比如这家大奶奶,要带着孩子回趟娘家,等锁上房门,要走时,左邻右户的,都出来了,“娘儿俩走啊!雇个车吧!到那儿问她姥姥好!大舅母好!”

“是啦!替您说!劳您驾!您给听着点门儿!”

家里锁门不锁门的,您走吧!没有错,丢不了东西。晒干的洗浆衣服,倒水的来倒水,街坊都替您办了,拿现在话说,好像他们是“助人为快乐之本”,极高兴地“为人服务”。

尤其家里人手单薄的,若赶上太太要生产,彼时谁也不讲究入医院,男人又插不上手,这个千钧一发的当儿,可全靠好街坊了!

您看,左邻右舍,赵大奶奶、三大妈、七姑、八姨、二舅母,一拥而上,全来帮忙来了,能把产妇产儿,安置得妥妥帖帖,结果是烟茶不扰,抬腿一走。这个时候,谁能招待客人哪!

假若您在一个地方,住上若干年,抬头低头,都是熟人。若赶上您家有个娶媳嫁女的喜事,或者不幸的父母之丧,就是一向还没有过份子的,到时候也能“赶一份”。

甚至于家里两口子拌嘴,小孩子不听话,抓过来抽一顿“掸把子”,如果工夫一大,街坊也都跑过来了,给您说好说歹,又说又劝,总想叫住在一块儿的街坊,家家都好。从来没有方圆左近的住街坊,见面时“王小过年——谁也不理谁!”

朋友的母亲,一位北平的老太太,她说:“不是我老想家,觉得这儿什么都别扭,不知是人家别扭,还是咱们自个儿别扭?”

天安门怀旧

天安门在北平长安街上,故宫的前面,巍巍的红墙,东西伸展。上面是重檐的大殿,朱红柱子,黄琉璃,壮丽非常。

天安门前面,便是御河,御河上面横跨着有五座白玉石的石桥。雕琢精美,曲折多姿。再加上华表和石狮子,彼此配合,雄威壮丽,相互映辉,使天安门成为东方建筑艺术的杰作。

据记载:天安门建于明代,当时称为“承天门”。顺治年间重修过,改为“天安门”,至少有五百来年了。明清两代,天安门前是禁地。前面加有红的围墙,南至中华门,东至长安左门,西至长安右门,禁止行人车马通行,彼时若从东城到西城,须出前门,绕道而行。不像后来电车都跑得呼呼叫!

听说在民国以前,天安门外的广场,原设有许多衙门的,什么工部、礼部、户部、宗人府、钦天监等,都在广场的两旁。到了冬至,皇帝要到 “天坛祭天”,“地坛祭地”。都要从天安门出入。每逢出征,皇帝并在此祭路。

国有大典,并在此颁诏,天安门上,中设“宣诏台”,文武百僚和耄耋,都向北而跪在御河桥南边,皇上的屁也闻不见。诏书用一个木制的“金凤”,在口里衔着,由上面系下来。礼部官再用一个“朵云”——木制彩云状的盘子来承接。然后再送礼部,用黄纸来誊写,这叫“金凤颁诏”。

如果民国十五年以前,在北平读书,当过学生,谁对天安门也不陌生。彼时笔者将读初中,正上着好好的课,时而学生会通知便来了,“整队出发,天安门开会”,一弄就在天安门的广场站半天儿,然后整队游行,高呼口号,喊得最齐的口号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抵制日货”,连走带喊的又是半天。晚上回到家中,真是饥是饥,渴是渴的!还不敢告诉家里说是开会游行了!

记得最清楚的一次,在天安门开过会,学生大队浩浩荡荡,直奔铁狮子胡同执政府而去,围着铁栅栏,大呼口号。后来里边如狼似虎的爪牙部队,竟然弓上弦,刀出鞘,荷枪实弹,红膛待发。

又是向前一拥,只听“格!格!格!”一阵狂响。彼时笔者是生在北平的傻小子,哪儿听过枪响,正自迟疑,突然人潮倒退,哭声惨厉,一下就把瘦小枯干的我拥倒了。起来后,鞋子便踩丢一只,便这样光着一只脚丫儿,走回家了!

故都的冬夜

北平哪儿都不错,唯独一到冬境天儿,十天里,倒有八天,老刮着西北风,把马路上的土,吹起多高。

在街上做小买卖儿的,摊儿上,常有很厚的尘土,摆摊儿的都不住手儿地用个鸡毛掸子来掸。可是您看他身上,不但浑身是土,连鼻孔、鼻窝儿、耳朵眼儿里都是土。

冬天的西北风,有时不但到了夜晚不停,而且像越刮越有劲儿,您坐在暖和和的屋里,能听见电线杆子上的电线,被风吹得有一种呼啸声!叫人胆战心寒。倒不是旁的,叫人有个冷的威胁!

在冬境天儿的晚上,晚饭吃过了,掌灯的时候了,杂七杂八的事儿,也都清了,挡鸡窝,上窗户板,该休息了。

学生们在灯下,该温习功课的,打开书本儿。要做针线的妯娌们,好凑到老太太屋儿里,拿着针线簸箩,该做什么做什么。男人们喝茶抽烟,闲话家常。屋子里,炉子的火苗儿多高,满室生春,这应是24小时之中最舒服的时候。

掌灯不久,大家正在说话儿的时候,及时个吸引人的声音,是在入小西北风儿的夜里,一声:

“萝卜!赛梨啊!辣了换来!”

北平冬天的这种萝卜,真是赛过梨,一咬一汪水儿,虽没有梨甜,可一点儿也不带辣味儿。而且价格低廉,一大枚可买一大个,真称得起“平民水果”。

卖萝卜来的时候,正是掌灯不久,饭后休息,睡觉之前,谁听见这种声音,都想买一个两个的,大家分着吃。

不管谁出去,一嗓子:“卖萝卜的,挑过来!”您看一个穿着老羊皮袄,戴毡帽头儿,穿着大毡塌拉的,挑着挑儿来了,一个长玻璃罩子,里面放一盏煤油灯,灯光摇摇!

“挑两个好的,给切开了!”

“是啦!您!错不了!”

他拿起来,用手指弹一弹,据说,又嫩又脆的,它的响声,是“”的;如果是糠心儿的,便不同了。

挑好以后,他用刀子把上面有缨儿的部分先削去。然后一刀一刀儿地把皮削开,可都连在上面。是横三刀,竖三刀。把一整个的萝卜切成一长块、一长块儿的,到家可以用手拿着吃。

这时想起吃这种萝卜,真是又甜又脆,不但水汪汪的,而且没有渣渣。

不过有句俗语儿:“吃萝卜,甜过蜜。打个嗝儿,赛过屁!”这是说,吃过萝卜以后,打饱嗝儿的味儿最难闻,可是吃萝卜,叫人最痛快的,就是这一个饱嗝儿,可谁又叫您去闻人家的饱嗝儿啊!

萝卜吃完了,剩下的皮,和拿剩下的座座,可是也不必扔掉,当时可用水一洗,用刀切成丁儿,撒上一撮盐,明早吃稀饭时,临时加上几滴儿香油,真是好的一碟咸菜也!

再是冬夜,推车卖零吃的,车子上,一个蒲包、一个蒲包地敞着放着,什么零吃儿都有;另外玻璃罩子里,放着糖果之类的东西。一进胡同儿,车子一放,用手一握耳朵,吆喝起来了:

“喝了蜜的柿子!”

“冰糖葫芦!”

“冻海棠哦!挂拉枣儿来!”

这位推车卖吃的,还没有走,又一嗓子吆喝起来了:“半空儿,多给!”

如果卖萝卜的能吸引大人,这种卖零吃儿的,是吸引孩子了!

所谓“半空儿”,是大的花生都挑走了,剩下小的、瘪的、独一个儿的,上锅一炒,到嘴里一嚼,可比大花生香多了!

忙了24小时的少奶奶,温功课的学生,买两大枚,可买一大堆,灯下剥着玩,真是别有乐趣。

再在卖零吃儿的车上,买两大枚的冻海棠,一个大冻柿子,来两串儿糖葫芦。有时家里人口儿多,你买他也买,你要他也要,净这点零用钱,还真不在少数儿!

买来的冻柿子,冻得硬砖头似的。你若想叫它冰消冻解,一不用火烤,二不用开水浇,只用一个饭碗,舀一碗凉水,把柿子放到碗儿里,有个五六分钟,您再瞧瞧!

柿子的周遭,在灯光之下冒出一层五颜六色、花花绿绿的冰碴儿。您再摸摸浸在水里的柿子,已是稀软稀软的了!

吃冻海棠,可真有个意思,带酸头,也有点甜的意思。甜酸儿之中,又带点冰碴儿,虽是孩子们的牙齿不在乎,也有些扎牙根儿的凉,叫人直咧嘴儿!

大家都快睡了,屋子里的火也有点儿乏了,外面的风,仍不稍住,在钻被窝儿之前,还有位吆喝着来了:“硬面饽饽!”

可是他卖不着我们的钱,因为吃得挺饱,买些零吃儿可以,快睡觉了,“压床食”,家里不叫吃!

有人问,后半夜儿,有下街卖东西的没有?报告您哪!没有,没有!怎么?

在北地的冬天,晚上钻凉被窝儿,早起穿凉衣裳,是一宗苦事儿,谁已经就寝,听见卖东西的来了,再起来穿冰凉的衣裳去买吃的!

不单是冬天,就是夏境天儿,后半夜也没有串街做小买卖儿的,很怪!

爆 烤 涮

“天河掉角,棉裤棉袄。”不管是否棉袄不棉袄的,北平的天气,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冷热寒暑,好比小葱儿拌豆腐——是一清二白,决不含混。

固然也有一句俗语儿:“二八月,乱穿衣。”乱穿衣可是乱穿衣,可不像此间,一股子寒流来了,把北极探险的装备都上身了。明儿个,寒流去,响晴天,又换香港衫儿了,忽冷忽热的“抖搂”人!

北平的乱穿衣,是在寒暑变更的季节,年轻的,比如可以穿一身单裤褂儿,上了年纪的,身体差的,便可穿软梢儿小夹袄儿了。绝不是“发摆子”似的,叫人无可捉摸。

所有作买作卖,都是按着时令来做,拿北地名吃儿的“爆、烤、涮”说吧,它固然是冬季好的吃喝,居家大小,挑个礼拜天,得闲的日子,大伙儿围着火锅一涮,有多好。或用之三朋四友的小酌,彼此往返的酬酢,可以说小大由之。

冬境天儿,固是爆烤涮的应时当令的季节,可是准得很。每年只要一过八月节,到不了月底,也无论冷不冷,热不热,也不管有没人吃,开饭馆儿的,准有的把牌子戳出来了,“新添涮羊肉!”地方大的是:“爆、烤、涮”添上了。

而一到八月底,早晚儿的,穿衣服不能再耍单儿了,所有什么纱的罗的绸儿的,全不灵了,该装箱子,明年见了。如同“立了秋,把扇儿丢,再拿扇子不害羞”一样!

我说“爆羊肉”,不算什么,凡是北平的大奶奶,都有一手儿,买四两羊肉,切吧切吧,大大的油,旺旺的火,斜碴儿的葱,嘁哩喀喳,三拨拉,两拨拉,就是一碟儿爆羊肉上桌啦!当然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啊!

若论爆羊肉好吃,我说还是铛爆的最得味儿,这个字儿我不会写,用个乡下佬的说法,叫它平底儿的锅吧!

每天到了华灯初上,擦黑儿的时候,一个清真回回的车子,推着沿街叫卖。掌柜的穿着蓝布褂,系着围裙,车子前面有个秋千架似的架子,大铜钩子,挂着有红似白儿的嫩羊肉。旁边挂一捆很粗的葱。

车子后面,有个烧劈柴的火,火上架一个铛。另一个切肉用的小圆墩子,一把刀。人家也不知怎么爆的,眼看着,也不放多少油,费多大事,麻麻利利,又脆又快,三下五除二,爆好一盘儿,它就比家里弄的好吃,也比一般饭馆儿里大路的做法得味儿,就不能不说是手艺了。

铛爆羊肉,有一种,叫“干爆”。大致是佐料放好,三拨拉两拨拉,用小盘稍微一扣,也就是分把两分钟,把佐料都吸进肉里了,没有汁儿了,真是越嚼越香,下酒最美。

再一种爆法,是多加葱,宽汁儿的,买两三个芝麻酱的烧饼,喝完酒,一吃饭,花钱不多,真得说是吃得既可口,又舒服!

从前想吃芝麻酱烧饼、爆羊肉,只要一摸兜儿,有个毛儿八七的,便能吃得直打饱嗝儿。如今倒不是没有芝麻酱烧饼和爆羊肉,及时是大师傅的手艺,丢在海的那一边了,做出来,是这座庙,可不是那座神儿了。第二是从前是一摸兜儿就够吃一顿的,如同今日的豆浆油条,谁吃不起啊?可是今天要来顿芝麻酱烧饼、爆羊肉,可变成不是泛泛人可以问津了。因为不像样的馆子,没有这种东西吃;像样儿的馆子,可是出的代价,也像样儿了!

吃烤肉,得先有个宽敞的地方,浅房窄屋的住家户儿,没听说在自个儿屋里,关上门吃烤肉的。

一个大劈柴火,老高的火苗儿,挺大的烟,这不是在屋里吃的东西。可也不一定要到漫天野地去吃烤肉。像北平市的东来顺、西来顺、烤肉宛,都是在院子里吃,不过院子里,上面有个罩棚而已!

院子里,放个烧松柴的炉子,上面架着“炙子”,黑不溜秋的,看哪没哪儿。底下烧着挺旺的火,火苗子,顺着“炙子”的孔儿,蹿出老高,还带着滋滋拉拉的响声。

吃烤的,可不是文明吃喝,您若笔挺的礼服,胸前带着口布,一筷子夹一点儿,孔圣人的脸蛋——文绉绉地去吃,这可办不到。

这是“武吃”的东西,您看手里这两根筷子,就知道了,又粗又长,两根小通条似的,和火筷子差不多。湖南的大筷子,应退避三舍。

炉子旁边,有一条长板凳,可不是请您坐的,这是吃烤肉放脚的地方,可也不是站在板凳上吃,是一只脚站在地下,一只脚放在板凳上。

脖领的扣儿解开,袖口儿卷得高高的,帽子用手一推,推到脑勺子上,一只手端一小茶碗酒——老白干,一只手夹肉吃。就这个吃烤肉的架子,看着就难登大雅之堂,这份德行,不怎么样!

围着炉子,抬起一条腿吃,所以不习惯的,尤其是小姐太太们,都是叫旁人,或是茶房烤好了,端到雅座儿来吃。可以是可以,就是睡倒吃,也不能说是违犯吃烤肉的规定啊!是不是您哪!

可是一样儿,干什么,吃什么!不是一样有一样儿的调调儿么?吃烤肉,就是这个丑架子,不这样,就像唱戏不够板似的。

年来一到天凉后,不断去萤桥附近去烤一顿,看见不少中外嘉宾,远道欣赏,并且自己下手,自己调味,自己去烤。我看过后,乐子大啦!也就是花钱买乐儿罢了,若论吃法,可差多啦!

有的加上佐料,拌好后,走到铛前,全部往上一倒,信手搅起来。漫无标准的,便拨拉到自己盘子里了,您恕我嘴巴爱说,这哪能好吃啊?

全部往上一倒,这时的生葱、生肉,并不吸收佐料,而且佐料顺着鼻子的孔孔,都流下去了,所以不十分好吃。

应该先把肉放在碗里,然后就各个人的口味,喜咸爱淡,口轻口重,自己加佐料,然后稍稍一拌。再把葱丝放在最上面。

烤的时候,先把葱放在炙子上面,也就是葱垫底儿,用筷子把肉从碗里推到葱上面,不要倒。碗里所剩的佐料,等到拨拉到七成儿熟的时候,也就是葱和肉吸收佐料的时候,再将碗里所余的汁儿倒上,肉一发白,便可以吃了。

其实吃烤肉,无论吃多少,也离不开炙子,一盘自己烤好了,往铛边上一放,一边喝,一边吃。吃完再烤一盘,用大筷子烤,大筷子吃,在铛上吃。站在火旁边烤,站在火旁边儿吃。

等吃到酒醉肉饱之后,热手巾一揩脸,一脑门儿的汗,一摘帽子,毛巾一擦大光头,能顺着脑袋往上冒白气儿!多冷的天,也不冷了!

是谁跟我说啊?还是在什么刊物上看的哪?记不清了。他说:“到馆子吃涮羊肉,好要人家吃剩下的锅子汤。”这可是没听说过,同时也没地方找去。

比如十位八位的,在馆子吃涮锅子,大家都吃饱了以后,这一锅子汤,正是好的时候,写个目地条儿,把府上地址开明白了,叫柜上小徒弟,给送到家去,这是有的,北平馆子,有这种规矩。一锅子好汤,留着明儿早起,下一锅面条又是一顿很可口儿的吃的,这是可以的。

在北平吃过涮羊肉,再在旁的省份吃,除去西北,便很难如意了。比如抗战时期,每年冬天儿,在川云贵不也吃涮羊肉么!今日来台湾天一冷,不也有涮羊肉么?可是差多了!

差在肉不行。北方的大绵羊,吃得小肉滚子似的,屁股后头这个大尾巴,又大又厚,在后头嘟噜着。此地的羊怎么能比,小山羊儿似的,尾巴和狗尾巴没分别,在后头跷跷着,还没有大狗的个头儿大!

到北平,每天早起您到羊肉床子上买羊肉,羊都宰好了,在杠上挂着。肥肉雪白,瘦肉鲜红,腰子、羊肝儿,在案上摆着,您说您吃羊的哪儿吧?

上脑、黄瓜条、腰窝儿、三岔儿,如同买供花儿,拣样儿挑。当像现在呢!五十块钱一份,倒是管饱,可是要哪没有哪儿,您将就点儿吃吧!

回想在抗战前,在外做事,从来嘴头儿没有像今日这样苦过,拿涮羊肉说吧!

既往不论在青岛,在济南,在沈阳,在南京各地方做事,每年到了冬境天儿,照旧可以吃到北平肥羊肉的涮锅子,一点儿也不是吹!

比如在南京做事,一到天冷了,下雪了,只要往家写封信——航快。彼时一寄就是三二十斤,不用三天,肉便寄到了,吃不了放在熟识馆子的冰箱冰着。

从北平到南京,沪平大通车,刚宰得的羊,打上一个包件,交给车上,24小时一夜,便从前门车站,到浦口下关了,取出来,肉冻得梆硬梆硬的,一点也不会坏。

涮羊肉及时吃的是肉,其次吃的是“刀口”儿,所以在家里涮,总不如在馆子吃着“四至”,一盘四五片肉,切得飞薄飞薄的,有如透明,家里总切不了这样儿。

近来淡水河边,做这种生意的,可以烤,也可以涮。听说他们的肉,不是切的,看它一大片,一大片的样儿,像把肉冻硬了,用小“刨子”刨木头似的刨下来的。

一看这样儿,不叫人发生美感,肉也不分个横竖丝儿,肉也一点白颜色看不见。涮羊肉虽吃到了,而是客乡的涮羊肉,可不是故乡的涮羊肉!

媒体评论

本书共分五章,分别记录了老北京的风情、业态、市肆、庙会、货声、习俗、游乐、饮食等诸多方面……记录了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北京的市井生活,因多为社会中下层,故而内容平实,没有丝毫的考据、雕琢之感。

陈鸿年先生此书的特色当属其文字的生动,对事物、人情的描述可称入木三分,如历其境。如果没有长期在北京生活的经历是不可企及的……关于市井生活的描述,应该说是本书的又一特色,陈先生以平实的白描笔法,写尽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生活场景;也以动态的摹写叙述了24小时从早到晚,雨雪晴阴的四时风光。

——赵珩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不错的书。

2017-11-24 16:50:32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不错~喜欢北平而买,慢慢追忆自己梦中的那个北平

2017-01-20 14:58:01
来自依***y(**的评论:

送货超级快,虽然是双十一,依旧很给力。出了点小问题,联系客服,很快解决了,赞一个。

2017-11-17 21:10:2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期待已久的一本書,值得擁有

2017-11-17 21:30:21
来自大龙爱**的评论:

描写老北京的点点滴滴,值得看一看!

2017-11-18 10:23:4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精美的一本书,记录了老北京的风情,极尽四时风光。

2017-10-24 12:45:2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好,很好,非常好

2017-10-31 21:54:3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已收到货了,小孩子很喜欢。

2017-11-01 10:02:48
来自willhan**的评论: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2017-11-02 10:23:49
来自r***9(**的评论:

北平风物·民国北京城的长篇风俗画卷 经典的之作,非常值得珍藏

2017-11-05 21:25:55
来自琴***(**的评论:

书的质量很好,物流很快,还会再来

2017-11-06 10:17:00
来自人弗能**的评论:

书很好,期待已久

2017-11-07 11:22:3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几经周折买来的书,感谢当当优质的客服。一直对北京的皇城文化有浓厚兴趣,趁活动收下,希望阅读之后能对北京的历史风物更加了解。精装书,纸质印刷精良。

2017-11-09 11:34:3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包含的类目较多,但独到的资料不多。适合查询,可以一读。

2017-11-01 08:49:01
来自wilhelm**的评论:

内容比包装好,老人家果然是在首都生活了的亲历者,虽然,有好多地方已经物是人非了,但是,乐依然在其中

2016-04-22 16:17:31
来自zilinnn**的评论:

之前想去台湾买繁体字版的,后来大陆出了,就买来看看,还不错

2016-04-04 08:25:3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好的一本书,早就听说了,终于在当当买到了,当当真好!!!

2016-03-17 15:37:41
来自不妥协**的评论:

有图也有文字,非常好,是了解北平的佳作,纸质也特别好,推荐购买

2016-04-23 17:39:22
来自太阳沸**的评论:

书送的好快,非常精美,刚刚看第一行就被吸引了

2016-12-01 12:30:3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北平风物是无意间发现的 虽然还没有细细品读 但是对这本书非常期待

2016-04-22 08:30:50
来自钱之江**的评论:

很值得收藏的一部作品,非常棒,带你回到民国时期的北平。那个真正的东方古都。

2016-06-22 14:14:23
来自芷圃书**的评论:

写的朴实,多用白描手法。生动逼真,如临其境,有现场感和画面感。读其书,好像在观看一部反映民国北京城风土人情的记录片。

2016-11-03 01:01:2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台湾老北京关于民园北京城风俗画卷,京味浓浓!

2016-04-12 13:18:43
来自蓝夜河**的评论:

很精美的一本书,记录了老北京的风情,极尽四时风光。

2016-03-09 09:51:4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本人对北京有特殊的情感。见描写老北京风物的书就买了。

2016-04-18 19:48:22
来自iblcu**的评论:

上世纪40年代离开大陆到台湾,所谓的乡愁,也许就是老先生笔下那一篇篇生动具体,富有独特京味儿色彩的文字和温暖生动具体的回忆吧,很好的一本书,推荐!

2016-06-16 14:46:3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我是北京人,几代了,我觉得北京的事我应该知道。

2016-05-18 11:00:3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老北京的记忆,时代在变化,那些充满风土情们故事离我们越来越远,存住历史,回味历史,更觉得珍贵。

2016-11-02 19:05:53
来自ymml**的评论:

北平风物—民国北京城的长篇风俗画卷,老北京风采

2016-07-14 12:07:47
来自小***汤**的评论:

喜欢老北京的风土人情,文字洗练,北平市井生活在眼前缓缓展开

2017-04-26 10:35:2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值得一读~~~老北京各种的生活细节,让人有种莫名的亲切感~~~

2016-07-19 15:23:56
来自dsmu**的评论:

台湾作家追念故都的文字大都很耐看,还有唐鲁孙先生的系列怀旧之作,如《故园情》《南北看》等。所谓笔端常带感情,即是指这样的作品。尤其是传统文化凋零若斯的今天,翻看这些书,更易引发“故园春梦了无痕”的沧桑之感。

2016-11-13 10:54:06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老北京的方方面面,就像赵衍先生所讲,曾经的一切现在再也不会出现了,非常怀念曾经的老北京,或者说是过去的社会,现在虽然日新月异,但有些事还是怀念。如今只能在这些老辈人的著作中寻找了,非常好的一本书。

2017-06-22 13:56:18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