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直面现今国人科学概念的误区,即要么把科学等同于技术,等同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工具,要么把科学看成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类智力成就。作者指出:科学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是十九世纪以后的现象,科学根源于希腊人对于自由人性的追求,因而是一种十分罕见的文化现象。现代科学起源于希腊科学的复兴以及基督教内在的思想运动,对力量的追求、对自然的控制和征服成为现代科学的主导动机。在数理实验科学的意义上,中国古代并无科学。在博物学的意义上,中国古代有独特且强大的科学传统。
什么是科学?
科学就等于科学技术吗? 无论何种文明都能养育出科学吗?关键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中国古代没有科学?是偶然的错失,还是一种命定?
什么是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就是自由的精神,没有把“自由”作为理想人性进行不懈追求的民族,很难对科学情有独钟、孜孜以求。我们的祖先没有充分重视科学,无关智力水平,无关文字形态,无关统治者的好恶,而关乎人性理想的设置。
北大备受欢迎的科学史课主讲教授、《科学的历程》作者吴国盛重磅新作,为你解析东西方文化基因的差异,揭晓科学的本质。
吴国盛,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主任。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空间物理专业。1986年获北京大学哲学系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专业硕士学位。1997年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最年轻的研究员。1995年起师从叶秀山教授在职攻读西方哲学,199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9年回到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所著《科学的历程》出版近20年,仍是科普领域的畅销图书。此外还著有《技术哲学讲演录》《现代化之忧思》《反思科学讲演录》《时间的观念》等。
希腊是一个城邦民主制的奴隶社会,自由民享受充分的政治权利,是城邦的主人。希腊人经常自豪地说:“我们的国家没有统治者,每一个城邦公民都是统治者。”希腊人一向为自己是自由的人民而自豪。对希腊人而言,奴隶是一种不幸的存在者,他们没有自由,尽管长得跟人一样,也会讲话,但他们不算真正的人,因为在希腊人看来,人的基本规定就是自由。所以,在希腊人这里,人的反义词是奴隶。正像中国人骂某些无情无义之人为禽兽,希腊人乃至现代西方人骂某些不懂自由的人为奴隶,都是相当严厉的指责。
然而,要真正理解、领悟自由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我们中国人常常把自由简单理解成不守规矩、不受约束、任意胡来,这当然是对自由的误解。实际上,在西方历史上的不同时期,“自由”也有不一样的内涵。西方的普通人也容易把自由简单理解成为所欲为,这跟中国的普通人容易把“仁爱”理解成比如溺爱、愚忠是一样的。高扬自由之大旗的希腊人是如何理解“自由”的呢?
希腊人着眼于“知识”。对我们中国人来讲,这特别令人意外和不解。斯宾诺莎曾说“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说的基本上是希腊人的意思,即把“自由”落实到“知识”上。但是,我们通常是这样理解斯宾诺莎的:我们认识了必然,从而获得了征服必然的力量,我们因此自由了。英国哲学家波普尔也有这样的说法。“通过知识获得解放”,也基本上是这个意思。正因为有这样的理解,我们常常把斯宾诺莎的说法改成“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改造”。在这样的理解中,自由被看成是一种征服的能力,是一种“解放”。
然而,这个理解并不是希腊人的,而是现代人的。现代人信奉“知识就是力量”,或者“知识服务于力量”,因此并不把“知识”本身看成是较高的目标,而只是达成“力量”、“解放”的手段。希腊人不一样。希腊人认为知识本身就是较高的目标,获得知识就是获得自由。
如何理解获得知识即获得自由呢?这涉及希腊人对“知识”的看法。在现代汉语里,“知识”一词已经变得很平庸了,对任何东西有点了解的人都可以被说成是有知识的。但是,希腊人的“知识”(Episteme)包含了更多独特的意思。总的来讲,希腊人所谓知识,是确定性知识、内在性知识,不是一般的经验知识。
让我们从德尔斐神庙那个著名的神谕“认识你自己”开始,探讨一下希腊人独特的知识论传统。这个神谕讲了两件事,一个是“自己”,一个是“认识”。“自己”、“自身”其实就是“自由”,但希腊人对“自己”的把握是通过“认识”获得的。不是通过“顿悟”,也不是通过实践,而是通过“认识”。这样一来,希腊的“认识”也被打上了“自己”的印记,即认识是追随知识“自己”、知识“自身”的,因而本质上是一种内在性认识。
历史上,德尔斐神庙的这个神谕被认为是苏格拉底提出来的,或者至少是他将之发扬光大的。人们都说,苏格拉底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地位相当于孔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确实如此。苏格拉底的旷世贡献是把一种知识论传统确立为西方的正宗传统,也就是说,他是我们之前讲到的西方大传统的开山宗师。
苏格拉底始终不渝地把追求知识、追求真理作为较高的“善”,甚至为了追求真理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对中国人而言,德性是一回事,知识是另一回事,德性总是高于知识,而苏格拉底却把知识与美德等同,“有知即有德” “无知即缺德”。知识是较高的善,因此实际上是任何道德的基础。
知识为什么是较高的善?知识何以能够充当一切道德的正当基础?秘密在于苏格拉底所说的“知识”不是一般的知道、懂得、了解点什么,而是通往“永恒”的途径。苏格拉底反复使用为他所特有的那些方法——辩证法、助产术、下定义等,只为了表明一件事情:知识并不只是接近“事实”,而是接近事实之中含有“永恒”要素的东西。这些要素即使在事实消失之后仍然存在,比事实更坚硬。这才是知识之所以成为较高追求的根本原因。
本书既从西方语境,又从中国人对科学认识的实际出发,思考与解释科学的本性与本源,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且深入浅出,易于理解和接受,是我见过的好、当前国人阅读的科学哲学著作。
——韩启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主席)
吴国盛先生不一定是想通过这本书对“什么是科学”给出一种自洽而完备的哲学定论,而是回到历史深处,还原并呈现出科学最为本源的面貌,以此引发中国人反思并纠正自己对科学的长期误解。
——饶毅(北京大学讲席教授、理学部主任)
书的质量很棒,是正版,包装也结实,很满意。当当送货速度还是一如既往的快。书大概是世界上最物美价廉的商品了吧。最近打折活动越来越频繁了,除了双十一还有读书节618很多周年和纪念活动等等等等,前年买的书还没完全看完,去年今年又买了很多,以后还是多买画册摄影集等图片为主的书比较好,哈哈哈……
看看就究竟什么是科学。现在社会上对科学误解甚多,例如说中医不是科学就会激起公愤,读读这本书吧!
科学带给人类太多的东西,应该好好看看这本书。
了解作者是从:科学的历程开始的,知识广博,见解独到
从小的理想就是当科学家的我们并不知道科学是什么。。。多看书好了
上课作者的通选课,耳目一新,中国很少有人系统的研究科学的起源和演变
这本书太好了,不理解科学的渊源就不能理解现代社会,理解了现代社会才能找到自己所处的地位,进而走怎样的人生道路。
吴国盛老师关于“什么是科学”的最新著作,内容不错!
什么是科学,确实是国人需要思考的问题,一本好书!
吴国盛教授关于科学的普及读书,非常适合大众读者阅读,而且很有收获。
读过作者写的《科学的历程》,很好!所以就买了这本书。
书收到了,还没看,内容应该不错,作为文科生多了解了解科学绝对没错,书的排版和印刷都不错,当当买书值得信赖。
还有一本是科学的历程,都是吴的大作,可以一读
关于古希腊科学和中国古代科技的对比很值得思考,赞吴老师!
开篇明义,科学的态度加上思索才是合格的学者。
“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是偶然的错失还是一种命定?”被这句话吸引了……
内容很好。详细了解科学一词的来龙去脉,探究科学意识的生发土壤。
希腊科学与现代科学的区分很重要。中国需要为了求知求真的研究者,而只是非功利的发论文
吴先生的鼎力大作,极力推荐。见解和深度,超过陈嘉映的《哲学科学常识》,内容比查尔默斯的那本《科学是什么》更解惑和贴切中文读者。
作者是资深的科学研究者,读他的书对了解科学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科学起源部分的探讨分析还是不错的不过对于自家文化的滥觞则多停留在哲学、学问的层面一味地以西方文化视角来审视华夏文明缺少真正对天人合一修证实践的深刻认识
很有趣的一本书 打破了你对于科学的认识 原来科学是一件特别有趣的事情 并不是你想像中那么高深莫测 而研究科学的科学家也是那么可爱的一群人
吴国省老师对科学史的深入研究和梳理,让我们明白了科学一词的来源及历史发展,再结合中国的历史原因和实际情况,让读者对科学的本质有了深刻的理解!
这本书通过梳理科学史来回答“什么是科学”这个问题,这个策略选得太合适了。书里讲到很多颠覆认知的科学往事,简直就是专为我这种科学小白准备的。
什么是科学?前辈们讲了那么久科学,民主,到今天还要看到底科学是什么?是纯粹理性、逻辑?还是是一种应用于生活的常识?似乎作者更倾向于是后者,带有人文观的科学
本书既从西方语境,又从中国人对科学认识的实际出发,思考与解释科学的本性与本源,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且深入浅出,易于理解和接受,是我见过的相当好、适合当前国人阅读的科学哲学著作。——韩启德 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协主席
一本非常值得细读的科学哲学著作。作者主要采纳科学史的方式来解答“什么是科学”这一问题。认为,技术、博物学(自然志)、理性科学三者构成了一个科学谱系。作者论述严谨,提出的研究结论令人深思。
之前看到过《科学的历程》,很好很好,这次《什么是科学》,充满期待。
读了前言即非常喜欢,这本书买得值!吴国盛先生从科学史的角度追根溯源回答什么是科学以及所谓李约瑟问题,指出中国古代并没有数理实验科学,只有博物学,并深入探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因此,这本书对于中国人的科学启蒙无疑是非常及时非常必要的。
这本书应该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必读书籍之一。国人认知中名普遍重于实。这导致科学工作者自己都不清楚科学是个什么东西。作者从科学的起源讲起,对科学的阐释非常明白深入,澄清了古代中国是否存在科学这一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