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从思想学术角度描述康有为一生的传记。作者将康有为放在风雷激荡的时代思潮交汇点上,从旧学与新学、中学与西学的冲突与融合中把握其一生的思想和学术主张的演变与建树,从而给读者勾画出康有为不同于以往的新形象——一个悲剧式的启蒙思想家。本书结构严谨,行文凝练,不重蹈前人之辙,不作无据之推测,实为康有为研究的脱俗之作。
作者在对史料进行细化研究的基础上,以明晰的逻辑重构了康有为的思想。
不拘成说,对康有为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肩负着"对个人权利和实证精神的肯定,对专制制度的否定"三大使命。
总序张岱年/001
重写近代诸子春秋钱宏(执笔)/004
序一刘桂生/001
序二(日)丸山松幸/005
英文提要/001
第1章突破传统的藩篱/001
1.1不期而遇的碰撞/002
1.2"旧瓶装新酒"/006
1.3追求大写的人/010
1.4在过去与未来间寻觅/020
1.5叩响新时代的大门/032
第2章"貌孔心夷"的"今文学家"/036
2.1也说"羊城之会"/036
2.2打掉圣经贤传的光环/043
2.3改造孔子与改造现实/048
2.4"貌孔心夷"/061
第3章一个先知的悲剧/068
3.1避难东瀛与游历欧美/068
3.2理想主义者的情怀/081
3.3新文化运动与"孔教"观/092
3.4复辟派还是先知?/105
附录一主要参考论著目录/109
附录二康有为学术行年简表/113
附录三关于康有为佚文《戒缠足会启》及其评价/119
戒缠足会启/120
1901至1903年间,康有为在印度大吉岭完成了《大同书》的写作。关于《大同书》和康有为大同思想的评价,是康有为研究中的又一个重大问题。康氏自况:"光绪十一年(1885年)……乃手定大同之制,名曰《人类公理》。以为吾既闻道,既定大同,可以死矣。"④按照这种说法,后来发表的《大同书》的基本思想甚至《大同书》的某些篇章在1885年便已经具备了。有一条证据似乎能支持其说。1985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大同书手稿》,刊有犬养毅的一篇跋文,其中说到:"南海先生侨寓东京距今殆四十年也。先生出示《大同书》稿本廿余篇,是时起稿以后已经廿余年,深藏箧底。先生晚年仅刊及时篇,无几弃世。"⑤不过,史学界大多数人从来不相信康有为自己的陈述,认为他有"倒填年月的毛病",不足以信。尽管有人据犬养氏之跋和其他材料论证《大同书》起稿写作当在19世纪80年代,①但从考据学的角度看,尚缺乏强有力的论据支持,难怪房德邻先生在新著《儒学的危机与嬗变》②中提出责难。③看来,如果不能发现足以证明康氏起草《大同书》当在19世纪80年代新证据的话,这场争论就似乎仍然不会有一种了结。
直接的证据无疑是历史学研究的最值得重视的基础,往往左右着我们的结论。不过,历史和历史记载并不尽如人意,它有如故弄玄虚的魔鬼,设下一个个陷阱,诱导人们在形形色色的"千古疑案"面前陷入无休止的争论,中国近代史研究中,此种学术"公案"可说比比皆是。笔者以为,摆脱窘境,不妨跳出考据方法的束缚,从文本的比较中另觅蹊径。具体说来,对康有为大同思想的形成时间,我们可以用已经确定的康氏早期著作和《大同书》进行比较研究,即从文本内容的角度辨析它们之间的继承、发展关系。好在《大同书手稿》的发现和公开出版,为这一研究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1万个赞
比较快速
非常好的一本书
OK了
在南宋词坛上,姜夔“雅词”一脉,风格迥异于易安之婉约、稼轩之豪放,独有“清空”、“骚雅”之韵,表现出别具一格的审美追求。姜夔一生清贫,未入仕途。他天生一副傲骨,从不趋炎势、随波逐流,其词作在同时代的江湖文人群体中秀然杰出,表现出一种清劲脱俗的格调。王国维评价姜夔:“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人间词话》)本书备搜姜夔词作及后人的评论,另外还加以简单的注释和李强先生的导读,为读者了解姜夔词提供了较多的方便。
赞爆!
good
还没看,应该不错。
园学大师+政治启蒙先行者
收到啦,好评!
写康有为的书 内容侧重一方面
菲欧长满意哦
一直信赖当当,质量有保证,发货快,沟通及时
内容不够丰富
康有为评传,国学大师丛书之一,这套丛书都是些有关民国大学者的评传,这些个老学者学问都大,值得敬仰和学习!
本丛书之一的康有为评传,康是清末民初有很大影响的学者和政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