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风雨百年·季羡林自传图书
人气:42

风雨百年·季羡林自传

本书由季羡林先生亲自编订,回顾了季先生的童年读书生活,早期教书生涯,留德十年,牛棚经历,在北大的教育及他的学术的总结、人生的感悟、同病魔的斗争,是一本了解季羡林的生活与思想的好书,文笔流畅,通俗...
  • 所属分类:图书 >传记>国学大师  
  • 作者:[季羡林]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67543645
  •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6
  • 印刷时间:2016-06-01
  • 版次:1
  • 开本:32开
  • 页数:--
  • 纸张:--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本书由季羡林先生亲自编订,回顾了季先生的童年读书生活,早期教书生涯,留德十年,牛棚经历,在北大的教育及他的学术的总结、人生的感悟、同病魔的斗争,是一本了解季羡林的生活与思想的好书,文笔流畅,通俗易懂,很有借鉴意义,很值得一读。

编辑推荐

从贫寒学子到学术泰斗

从海归到牛棚,从看门老头到北大副校长

著名学者季羡林百年人生记录

文津奖获奖经典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2009):山东聊城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的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翻译家。在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上有极高的造诣,是该领域的。被誉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1935年留学德国,1946年回国后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著作有《牛棚杂忆》、《留德十年》、《季羡林谈人生》等,有深远的影响。

目录

1我的童年

我的童年

我的中学时代

报考大学

记北大1930年入学考试

1930—1932年的简略回顾

寸草心

我的家

高中国文教员一年

2十年回顾

进入哥廷根大学

学习吐火罗文

德国学习生活回忆

十年回顾

黎明之前

遥远的怀念

3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

我和北大

怀念西府海棠

梦萦水木清华

纪念一位德国学者西克灵教授

回忆陈寅恪先生

忆恩师董秋芳先生

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

4我和书

我和书

我的书斋

对我影响的几本书

我喜爱的书

推荐十种书

在线预览

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

按我出生的环境,我本应该终生成为一个贫农。但是造化小儿却偏偏要播弄我,把我播弄成了一个知识分子。从小知识分子把我播弄成一个中年知识分子,又从中年知识分子把我播弄成一个老知识分子。现在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耳虽不太聪,目虽不太明,但毕竟还是"难得糊涂",仍然能写能读,焚膏继晷,兀兀穷年,仿佛有什么力量在背后鞭策着自己,欲罢不能。眼前有时闪出一个长队的影子,是北大教授按年龄顺序排成了的。我还没有站在前面,前面还有将近二十来个人。这个长队缓慢地向前迈进,目的地是八宝山。时不时地有人"捷足先登",登的不是泰山,而就是这八宝山。我暗暗下定决心:决不抢先加塞,我要鱼贯而进。什么时候鱼贯到我面前,我就要含笑挥手,向人间说一声"拜拜"了。

干知识分子这个行当是并不轻松的,在过去七八十年中,我尝够了酸甜苦辣,经历够了喜怒哀乐。走过了阳关大道,也走过了独木小桥。有时候,光风霁月,有时候,阴霾蔽天。有时候,峰回路转,有时候,柳暗花明。金榜上也曾题过名,春风里也曾得过意,说不高兴是假话。但是,一转瞬间,就交了华盖运,四处碰壁,五内如焚。原因何在呢?古人说"人生识字忧患始",这实在是见道之言。"识字",当然就是知识分子了。一戴上这顶帽子,"忧患"就开始向你奔来。是不是杜甫的诗:"儒冠多误身"?"儒",当然就是知识分子,一戴上儒冠就倒霉。我只举这两个小例子,就可以知道,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们早就对自己这一行腻味了。"诗必穷而后工",连作诗都必须先"穷"。"穷"并不一定指的是没有钱,主要指的也是倒霉。不倒霉就作不出好诗,没有切身经历和宏观观察,能说得出这样的话吗?

世界各国应该都有知识分子。但是,根据我七八十年的观察与思考,我觉得,既然同为知识分子,必有其共同之处,有知识,承担延续各自国家的文化的重任,至少这两点必然是共同的。但是不同之处却是多而突出。别的国家先不谈,我先谈一谈中国历代的知识分子,中国有五六千年或者更长的文化史,也就有五六千年的知识分子。我的总印象是:中国知识分子是一种很奇怪的群体,是造化小儿加心加意创造出来的一种"稀有动物"。虽然十年浩劫中,他们被批为"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修正主义"分子,这实际上是冤枉的。这样的人不能说没有,但是,主流却正相反。几千年的历史可以证明,中国知识分子关心时事,关心政治,爱国。这后一点,是由中国历史环境所造成的。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哪24小时没有虎视眈眈伺机入侵的外敌。历史上许多赫然有名的皇帝,都曾受到外敌的欺侮。老百姓更不必说了。存在决定意识,反映到知识分子头脑中,就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爱国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管这句话的原型是什么样子,反正它痛快淋漓地表达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心声。在别的国家是没有这种情况的。

然而,中国知识分子也是极难对付的家伙。他们的感情特别细腻,敏锐,脆弱,隐晦。他们学富五车,胸罗万象。有的或有时自高自大,自以为"老子天下";有的或有时却又患了弗洛伊德(?)讲的那一种"自卑情结"(inferiority complex)。他们一方面吹嘘想"通古今之变,穷天人之际",气魄贯长虹,浩气盈宇宙,有时却又为芝麻绿豆大的一点小事而长吁短叹,甚至轻生,"自绝于人民"。关键问题,依我看,就是中国特有的"国粹"——面子问题。"面子"这个词儿,外国文没法翻译,可见是中国独有的。俗话里许多话都与此有关,比如"丢脸"、"真不要脸"、"赏脸",如此等等。"脸"者,面子也。中国知识分子是中国国粹"面子"的主要卫道士。

尽管极难对付,然而中国历代统治者哪一个也不得不来对付。古代一个皇帝说:"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之!"真是一针见血。创业的皇帝决不会是知识分子,于是像刘邦、朱元璋这样一字不识的地痞流氓就成了开国的"英主"。可是,一旦创业成功,坐上金銮宝殿,这时候就用得着知识分子来帮他们治理国家。不用说国家大事,连定朝仪这样的小事,刘邦还不得不求助于叔孙通。朝仪一定,朝廷井然有序,共同起义的那一群铁哥儿们,个个服服帖帖,跪拜如仪,让刘邦"龙心大悦",真正尝到了当皇帝的滋味。

同面子表面上无关实则有关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处世问题,也就是隐居或出仕的问题。中国知识分子很多都标榜自己无意为官,而实则正相反。一个有典型意义又众所周知的例子就是"大名垂宇宙"的诸葛亮。他高卧隆中,看来是在隐居,实则他关心天下大事,他的"信息源"看来是非常多的,否则,在当时既无电话电报,甚至连写信都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他怎么能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因而写了有名的《隆中对》呢?他经世之心昭然在人耳目,然而却偏偏让刘先主三顾茅庐然后才出山"鞠躬尽瘁"。这不是面子又是什么呢?

我还想进一步谈一谈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非常古怪、很难以理解又似乎很容易理解的特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贫穷落魄的多,有诗为证:"文章憎命达。"文章写得好,命运就不亨通;命运亨通的人,文章就写不好。那些靠文章中状元、当宰相的人,毕竟是极少数。而且中国文学史上根本就没有哪一个伟大文学家中过状元。《儒林外史》是专写知识分子的小说。吴敬梓真把穷苦潦倒的知识分子写活了。没有中举前的周进和范进等的形象,真是入木三分,至今还栩栩如生。中国历史上一批穷困的知识分子,贫无立锥之地,决不会有面团团的富家翁相。中国诗文和老百姓嘴中有很多形容贫而瘦的穷人的话,什么"瘦骨嶙峋",什么"骨瘦如柴",又是什么"瘦得皮包骨头",等等。都与骨头有关。这一批人一无所有,值钱的仅存的"财产"就是他们这一身瘦骨头。这是他们人生中后的一点"赌注",轻易不能押上的,押上一输他们也就"涅槃"了。然而他们却偏偏喜欢拼命,喜欢拼这一身瘦老骨头。他们称这个为"骨气"。同"面子"一样,"骨气"这个词儿也是无法译成外文的,是中国的国粹。要举实际例子的话,那就可以举出很多来。《三国演义》中的祢衡,就是这样一个人,结果被曹操假手黄祖给砍掉了脑袋瓜。近代有一个章太炎,胸佩大勋章,赤足站在新华门外大骂袁世凯,袁世凯不敢动他一根毫毛,只好钦赠美名"章疯子",聊以挽回自己的一点面子。

中国这些知识分子,脾气往往极大。他们又仗着"骨气"这个法宝,敢于直言不讳。一见不顺眼的事,就发为文章,呼天叫地,痛哭流涕,大呼什么"人心不古,世道日非",又是什么"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这种例子,俯拾即是。他们根本不给当政的统治者留一点面子,有时候甚至让他们下不了台。须知面子是古代统治者皇帝们的命根子,是他们的统治和尊严的保障。因此,我就产生了一个大胆的"理论":一部中国古代政治史至少其中一部分就是统治者皇帝和大小知识分子互相利用又互相斗争,互相对付和应付,又有大棒,又有胡萝卜,间或甚至有剥皮凌迟的历史。

在外国知识分子中,只有印度的同中国的有可比性。印度共有四大种姓。为首的是婆罗门。在印度古代,文化知识就掌握在他们手里,这个种姓实际上也是他们自封的。他们是地地道道的知识分子,在社会上受到普遍的尊敬。然而却有一件天大的怪事,实在出人意料。在社会上,特别是在印度古典戏剧中,少数婆罗门却受到的嘲弄和污蔑,被安排成剧中的丑角。在印度古典剧中,语言是有阶级性的。梵文只允许国王、帝师(当然都是婆罗门)和其他高级男士们说,妇女等低级人物只能说俗语。可是,每个剧中都必不可缺少的丑角也竟是婆罗门,他们插科打诨,出尽洋相,他们只准说俗语,不许说梵文。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多嘲笑婆罗门的地方,有点像中国古代嘲笑"腐儒"的做法。《儒林外史》中就不缺少嘲笑"腐儒"——也就是落魄的知识分子——的地方。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也是这种人物。为什么中印同出现这个现象呢?这实在是一个有趣的研究课题。

我在上面写了我对中国历史上知识分子的看法。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写历史,连鉴往知今一类的想法我都没有。倘若有人要问:"现在怎样呢?"因为现在还没有变成历史,不在我写作范围之内,所以我不答复。如果有人愿意去推论,那是他们的事,与我无干。

后我还想再郑重强调一下:中国知识分子有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是世界上哪一个国家也不能望其项背的。尽管眼下似乎有一点背离这个传统的倾向,例证就是苦心孤诣千方百计地想出国,有的甚至归化为"老外",永留不归。我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这只能是暂时的现象,久则必变。就连留在外国的人,甚至归化了的人,他们依然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依然要寻根,依然爱自己的祖国。何况出去又回来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呢?我们对这种人千万不要"另眼相看",当然也大可不必"刮目相看"。只要我们国家的事情办好了,情况会大大地改变的。至于没有出国也不想出国的知识分子占的多数。如果说他们对眼前的一切都很满意,那不是真话。但是爱国主义在他们心灵深处已经生了根,什么力量也拔不掉的。甚至泰山崩于前,迅雷震于顶,他们会依然热爱我们这伟大的祖国。这一点我可以保障。只举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就足够了。如果不爱自己的祖国,巴老为什么以老迈龙钟之身,呕心沥血来写《随想录》呢?对广大的中国老、中、青知识分子来说,我想借用一句曾一度流行的,我似非懂又似懂的话:爱国没商量。

我生平优点不多,但自谓爱国不敢后人,即使把我烧成了灰,每一粒灰也还是爱国的。可是我对于当知识分子这个行当却真有点谈虎色变。我从来不相信什么轮回转生。现在,如果让我信一回的话,我就恭肃虔诚祷祝造化小儿,下一辈子无论如何也别再播弄我,千万别再把我播弄成知识分子。

1995年7月18日

媒体评论

我只是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伏在枕上,让逝去的生命一幕一幕地断断续续地在我眼前重演一遍,自己仿佛成了一个旁观者,顾而乐之。逝去的生命不能复归,也用不着复归。但是,回忆这样的生命,意识到自己是这样活过来的,阳关大道、独木小桥,都走过来了,风风雨雨都经过了,一直到今天,自己还能活在世上,还能回忆往事,这难道还不能算是莫大的幸福吗?

在这一条十分漫长的路上,我走过阳关大道,也走过独木小桥。路旁有深山大泽,也有平坡宜人;有杏花春雨,也有塞北秋风;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有迷途知返,也有绝处逢生。路太长了,时间太长了,影子太多了,回忆太重了。

那种极其困难的环境中,人生乐趣仍然是有的。在任何情况下,人生也绝不会只有痛苦。这就是我悟出的禅机。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感悟很深呢

2017-11-27 16:41:1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风雨百年·季羡林自传 挺厚的一本传记。还没拆封,等想看时再拆吧。

2017-11-18 17:45:0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读完了,看到了一个很平常人又不一般的季老。

2017-11-22 13:10:46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

2017-07-19 11:19:0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挺好的,孩子喜欢看

2017-11-12 18:22:4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第二天就到了满意

2017-11-13 08:32:1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包装不错,还可以

2017-05-05 21:19:11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書正,季羨林老先生的文章值得一讀

2017-05-07 15:10:21
来自冰***3(**的评论:

老师推荐的图书!很值得一看!一如既往的好

2017-05-27 11:36:56
来自听***6(**的评论:

给孩子买的,很喜欢。参加活动更划算,纸张也不错,无折痕。

2017-05-30 07:31:15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赞赞赞赞赞

2017-06-02 10:26:28
来自沐***(**的评论:

价廉物美的好书,值得阅读和收藏。

2017-06-04 13:20:05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喜欢在当当网买书,整体质量较好。

2017-06-09 00:00:53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感觉还不错哦!不愧是大师

2017-06-16 17:09:34
来自溪***(**的评论:

本书从网站架构、设备界面、体验设计三个方面,系统地提炼出72条适合当下多设备时代的UI设计方法,以期为用户打造完美的使用体验。同时,讲解思路也不拘泥于界面设计,除UI设计师外,本书同样适合产品经理、信息架构师、交互设计师等阅读

2017-06-18 15:42:0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书还没拆开看过

2017-06-19 14:20:08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风雨百年·季羡林自传 字迹清晰,大师的作品好好拜读

2017-06-22 12:19:56
来自曹刘亮**的评论:

这是我喜欢的老人

2017-06-27 00:23:06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很好,以后会继续支持

2017-06-29 10:01:23
来自当***月**的评论:

朋友买的,包装还可以

2017-07-14 10:19:1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喜欢季老的品质和精神,此书非常值得品读

2017-08-17 12:37:5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好评,喜欢,非常喜欢,不错,好评

2017-08-21 13:00:54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还可以!!

2017-09-03 17:37:07
来自zdfxzh2**的评论:

别人委托我买的,作为酒店员工的福利,应该经过精挑细选了,不错的。有时间我也买来看看。

2017-09-07 13:27:24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风雨百年·季羡林自传 写的不错,大师大师大师

2017-09-18 12:30:3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哼哼唧唧开门

2017-10-11 12:03:2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传承大师的国学精华

2017-11-04 20:46:25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风雨百年·季羡林自传 老客户啦!是孩子老师要求买的,发货速度快,非常满意。

2017-02-17 11:04:07
来自1***林(**的评论:

还没看完,感觉还好吧,没有让我在读一遍的冲动!

2017-06-04 20:05:4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喜欢这本书,喜欢季羡林老先生朴实的文字。不愧为文斗,佩服!

2016-07-14 17:39:3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国学大师季羡林的自传记,既是其个人一生的历史,也是中国百年历史的一个侧面。

2017-09-09 08:56:5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非常喜欢季羡林老先生的书,讲道理又不失幽默,大师的作品百读不厌。

2017-09-18 10:42:31
来自liguang**的评论:

季羡林老先生的作品还是值得去看的,语言朴实无华,感怀自己一生。

2016-11-11 21:31:09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