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武士道图书
人气:46

武士道

增订第十版序 自从六年前初版以来,这本小书获得了始料未及的反响:本书在日本九次再版,如今已出版英文第十版,在纽约和伦敦同时发行。与此同时,本书已由德夫先生翻译成马拉地语,由汉堡的考夫曼小姐译成德语,...
  • 所属分类:图书 >文化>世界各国文化>东方文化  
  • 作者:(日)[新渡户稻造]著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33943240
  •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1
  • 印刷时间:2016-01-01
  • 版次:1
  • 开本:32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编辑推荐

一切“道”都代表着一套准则和价值规范。武士道,或者说武士道精神,原本是一种制度、一个阶层的行为准则,后来逐渐演变成道德教育、国民信仰,成为日本民族文化的内核。目前我们所推崇的“职人精神”、“把一件事情做到”等均由“武士道”展开。

在今天,“武士道”的意义或许可以用一部知名动漫中的话来诠释:

“这个时代已经不需要武士了,然而,人都会有不能忘却的东西,即使有24小时弃剑的时代到来,这一灵魂约束的正直之剑也绝不能丢弃。”

作者简介

新渡户稻造

目录

及时版序

增订第十版序

一、作为道德体系的武士道

二、武士道的起源

三、义——要正直,要公正

四、勇——敢作敢当的精神

五、仁——恻隐之心

六、礼——与喜悦者共喜悦

七、诚——诺言无需凭证

八、名誉

九、忠义

十、武士的教育与训练

十一、克己

十二、自杀及复仇的制度

十三、刀——武士之魂

十四、妇女的教育及其地位

十五、 武士道的影响

十六、 武士道的处境

十七、 武士道的未来

译后记

在线预览

武士道,如同它的象征——樱花,是日本土生土长的花朵。它不是历史标本集里一株干枯的古代美德样本,而是我们身边富有力量与美感的鲜活对象。它看不见摸不着,却让道德散发芬芳,至今仍强有力地支配着我们的生活。虽然诞生并抚育武士道的社会环境消失已久,但作为封建制度之子,武士道如遁入远方的星辰,照亮道德之路。在欧洲,伯克先生曾就武士道的西方原型骑士精神之死发表了著名的感人颂词。能够用伯克的母语(英语)来反思武士道,我衷心感到愉快。

说来可悲,由于缺乏关于远东的知识,博学如乔治 米勒博士,都不假思索地认为,在东方,从古至今从未有过骑士精神或与其类似的制度。不过,这样的无知情有可原,因为在这位博士著作第三版发行之际,佩里舰队司令正叩打日本锁国主义的大门。十几年后,在日本封建制度弥留之际,卡尔 马克思在其《资本论》中强调研究封建主义社会政治体制的优势,指出封建主义在目前仅存于日本。这一论述唤起了读者的关注。我在此也想邀请西方历史和伦理研究者,以现代日本为背景来研究武士道。

对欧洲和日本的封建制度及武士道进行比较研究,的确引人入胜,不过本书的目的不在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的写作是为了阐明:及时,武士道的起源和背景;第二,武士道的特点和教义;第三,武士道对民众的影响;第四,武士道的持续性和永恒性。对及时点,我仅作简单而粗略的阐述,否则将把读者引入我国历史的曲折小巷里。对第二点的探讨相对详细,因为国际伦理学和比较性格学研究者们,可能会对我们日本人的思维、行为方式尤其感兴趣。其余两点将作为第二点的推论进行阐发。

……

媒体评论

读了《武士道》便能充分了解日本人的特性。

——(美)富兰克林 D 罗斯福

如果不了解封建制度和武士道,那么现代日本的道德观念会是一个不解之谜。

——(日)新渡户稻造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皆满愿**的评论:

仁爱时“武士之情”,它是一种有效的爱,包含着处理自己以及对手生死的力量。对于弱小的对手或者受伤的猎物,武士道会以仁爱之心放下夺命之刀,因为此处的“仁”正体现了武士真正的勇:对手必须是配得上自己的,也是值得尊敬的。

2016-03-11 15:18:55
来自haquana**的评论:

笼统介绍下本版《武士道》,是由作者修改的13版翻译而成,是初版8年后的作品。但作者仍未能很好的把“孝”诠释出来,通篇描述“忠”的思想发展史。不免让人觉得太过刚直难变通,过刚易折。也不难理解为何数十年后开始大肆进行军事扩充行动了。

2016-03-18 18:07:21
来自点兵**的评论:

武士道的消失是历史的必然,未来被基督教和物质主义占据,武士道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加入其中一方阵营的预言真的很准。武士道已倒向物质主义一边,成为日本企业占据世界市场的重要精神驱动力。

2016-03-19 14:09:04
来自天人会**的评论:

“诚”无疑是“礼”的锁,如果打开,“礼”便失去了意义。而“诚”的破坏恰恰是由于“礼”的过度表现而产生,由此可见两者之间的关系。诚信的违背没有前四者的丧失而导致的后果那么严重,它大多只是被当作一种懦弱的行为而受到指责,因为它损害了武士的名誉。?

2016-03-11 17:50:39
来自distric**的评论:

日本人脱亚入欧的梦想倒是从未中断,不过在文化上缺乏自己的价值和力量,只是与物质上强大的文明找共同点,似乎难以真正屹立于世界。作者也承认,日本缺乏伟大的思想家和深刻的思想,认为这与武士道的教育方式不无关系。

2016-03-14 14:05:18
来自koge犬**的评论:

武士道正是如此,关于日本儿童和武士的培养上,两位作者在各自的著作中有体现。在此需要强调的,是本尼迪克特所持的那种叙述方式,在客观性的自我假设之下,可能会妨碍我们认识到那些现象本身的武士道血统。

2016-03-03 15:24:41
来自八喜王**的评论:

新渡户将日本传统与欧美比较,一方面或为便于西方读者理解,而另一方面(我窃以为)通过详述日本的武士道与欧美骑士精神的相似性,相信赢得了不少来自西方的理解和同感,有力地证明出日本切腹、复仇等武士道极端行为绝不是野蛮,书中感性抒发的溢美之辞也相当地多。

2016-03-11 14:55:51
来自吊兰叶**的评论:

原来武士道并不是我们一直宣传的三光政策,而是一套关于武士的道德体系。如果侵华日军严格执行武士道的话,那将是世界上最仁义的军队,可他们的行为已经完全背离了武士道,只是一群丧失人性的暴徒,可怜的是我们的历史教科书还是不遗余力地将日军的残忍归为武士道教育。

2016-03-15 14:08:43
来自悠哈珀**的评论:

新渡氏的《武士道》称不上是一本学术著作,但作为了解日本武士道精神的目的而言,则是不错的选择。与成书于明治时期的新渡氏的著作不同,《菊与刀》出自西方的人类学家之手,成于二站后期,是地地道道的科研成果。

2016-03-03 10:41:34
来自燕来迟**的评论:

庆幸1899年还不同网络,相对闭塞的环境让本书更加纯粹→纯粹从一个普通日本人来介绍自己同胞的共性。何况新渡户稻造已经在外国生活很久,对于中国的孔孟之道,西方的莎士比亚与圣经理解深刻。倒是很充分的把自己观点表述出来。

2016-03-14 14:35:52
来自雪一更**的评论:

仁是勇的至高境界,它是恻隐之心,是让万民归顺的王者之德,是武士的最高涵养。武士间流传着一句格言:“捕鸟人不应杀害躲入怀中的鸟儿。”这种仁慈精神需要通过温文尔雅的教育和文化熏陶达成,所以在武士流行吟诗作赋,从而唤醒深层情感。

2016-03-21 18:13:2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武士道之发展到极致也可算偏执到极致的招牌标志,就是为忠义而剖腹自杀的“行为艺术”了。其原因应在于日本“超长期”的诸侯割据乱战不止的封建历史,各权臣或诸侯养武士自重,尤重“忠义”,只是乃忠义于“养主”的忠义,而非中国之“忠君”。

2016-03-14 14:09:18
来自袁术摩**的评论:

作者是一个在幼年时亲自接受过武士道传统教育的日本人,因此,他在介绍时,与别的外国的日本研究者至多只不过是个“辩护律师”不同,“可以采取被告人的态度”。在读到他所系统介绍的武士道的种种方面时,颇有入木三分之感。

2016-03-15 14:31:51
来自Treven**的评论:

在结束自己生命/肉体离开武士道社会的时候,也要遵循复杂和痛苦的漫长仪式,甚至面对众多观礼者,求得在“体制内”荣誉地死去(并让体制更坚固)。这样说来,武士道是否算是以“耻文化”为核心呢?我这个疑问需要留到日后更多的阅读里去。

2016-03-10 17:09:17
来自朝弱**的评论:

使这本书成为世界名著的,除了新渡氏对日本精神的深刻理解,他采取的表述方式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新渡氏事实上有意地将日本的武士道价值比附于西方文化中的相似形象,以帮助西方人从西方的角度来理解日本精神

2016-03-03 10:47:47
来自波浪线**的评论:

自己平时喜欢看日本动漫,后来读了《武士道》发现,很多热血动漫的内核精神就是武士精神,仁义勇忠,从《圣斗士星矢》到《火影忍者》到《死神BLEACH》到《海贼王》,精神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值得了解的一本书,也是了解日本的第一本书。

2016-03-23 16:38:55
来自弥天小**的评论:

站在一百年后的中国土地上,在武士道之源孔孟学说的故乡,在一个遭受同一文明体系的日本所重创的国度,我们应当了解武士道及其发展。挥刀之手是崇高的,乃至值得尊敬的,它吸收了儒家文化的伦理规范,并在指向上呈被动的防御之势。

2016-03-11 17:55:18
来自qiansui**的评论:

刀是武士荣誉忠诚的象征,而菊是日本皇室的家徽,与武士道的暴力美学相比,菊花下的日本女性温婉柔远显示着日本人矛盾性格的真实写照。而在《武士道》这本书中,新渡户稻造并没有太多的强调日本人的双重性格特点,只是简单介绍了日本女性的教育和地位。

2016-03-16 20:04:04
来自追着追**的评论:

武士道精神由佛教与神道教共同影响,前者赋予它平静地听凭命运的意识,后者对武士的傲慢性格注入了服从性。而从严格的道德教义来讲,孔子的教诲就是武士道的最丰富的来源,对君臣、父子、夫妇、长幼以及朋友之间五伦关系阐述的认可。

2016-03-16 20:38:33
来自红豆赤**的评论:

在中国的一般经验中,“武士道”是日本精神的象征甚至别称,武士道就是日本精神,日本精神就是武士道。尽管在中国有一种将“儒”学提到一个类似的地位的一贯倾向,但事实上,儒学只能算是中国文化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支。

2016-03-03 10:49:49
来自我不知**的评论:

“武士道——日本否认军国主义罪行的劣根”都是重要论点。还有些关于日本企业制度与武士道精神的论文,大体意思是:从明治维新以来,不遗余力地对外侵略、掠夺,获得的巨大赔款和殖民地收益,极大地加快了日本现代化的发展步伐。

2016-03-11 14:59:23
来自春头大**的评论:

读过木桶理论的人,都知道短板才起到关键作用。而作者宣称的武士道,由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组成。单纯追求哪一方面,都会让武士道失衡,如何让外国人更充分的理解这些精神呢?作者横向对比西方骑士精神,说明二者相似。

2016-03-16 20:55:12
来自仙子美**的评论:

本书在世界范围内是足可以与本尼迪克特《菊与刀》齐名的日本研究书目,作者把“武士道”作为了一个完完整整的道德体系来介绍和解读,有助于我们从以往片面的认识中摆脱出来,更客观或更偏见地去看待武士道这一日本土地上固有的花朵。

2016-03-15 14:03:55
来自小籽儿**的评论:

由一位具有西方文化素养的日本人来介绍武士道,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跳开,二是可以深入。当然,作者归根结底还是日本人,因此,对武士道偏重赞扬也并不奇怪。而且,作者在序言里已经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作为被告,为武士道辩护。

2016-03-15 14:45:15
来自风很急**的评论:

好勇源自任侠精神,武士道之推崇,可资证明唐风于日本民族精神形成的重要性;所推崇的正直、勇气、仁慈、忠义、克制等无不源于儒学,而且是自孔孟至王阳明以下的儒学。两相揉合,便成武士道,儒而尚武并重也算日本人的创造了。

2016-03-14 14:07:54
来自可爱的**的评论:

一本寻求西方理解的文化之书。作者无疑十分熟悉西方的学术,写作中旁征博引运用西方经典将武士道的精神娓娓道出,精炼、清晰而颇具辩证思考的光芒,对于武士道的种种精义作了深入浅出的提点。作为了解武士道的入门书不错。

2016-03-21 11:05:07
来自罗西西**的评论:

林语堂的语言就带着些戏谑的语气,而新渡户稻造则显得平实和诚恳,力图从西方文化中寻找能与日本精神相参照的细节,以说明深刻影响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的合理性。因此,作者不惜笔墨,大量引用西方哲人的语录来印证日本古代圣贤的教诲。

2016-03-11 15:00:46
来自三杯咖**的评论:

全书结构清晰,从武士道背景的介绍,到“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克己”武士道精神的阐释,以及武士道的发展。作者引用了许多中国古代以及西方哲理,努力打破西方对武士道精神的偏见,让西方人更了解武士道精神。

2016-03-15 14:59:45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