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实干兴邦 科学家故事丛书:苏步青的故事图书
人气:81

实干兴邦 科学家故事丛书:苏步青的故事

在党的十八大上明确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句话对当今中国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
  • 所属分类:图书 >传记>科学家>数理科学  
  • 作者:[林承谟]主编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实干兴邦·科学家故事丛书
  • 国际刊号:9787560987736
  •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05
  • 印刷时间:2013-05-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编辑推荐

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崇高品质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他们的光辉事迹将永远让世人铭记。

作者简介

林承谟,原名林学武,湖北孝感人 文学硕士,高级编辑,曾任京华出版社第六编辑室主任,出版图书有《名将与名战》《胡雪岩全传》《武则天全传》等。

目录

及时章 求是当先行

及时节 卧牛山出生的"小神童"

第二节 "首"和"尾"的大转变

第三节 与数学结下不解之缘

第四节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第五节 在东京

第六节 培养独立钻研的精神

第七节 "苏锥面"影响了数学界

第八节 时刻牵挂祖国的游子

第二章 初见有深情

及时节 喜好读诗写诗的数学家

第二节 初识松本米子

第三节 与丰子恺的交

在线预览

及时节 卧牛山出生的"小神童"

卧牛山位于浙江平阳县腾蛟镇带溪村,远远看去,宛若一头卧着的大水牛,因而得名。山上树木繁茂,秋风一起,拂动漫山红叶。山下的带溪如一条白练,从西北向东南流淌不息。带溪村就在带溪的环抱之中。村中有三间木质结构的古老平屋,坐落在矮矮的墙围之中。屋前右侧有一棵高大的枇杷树,枇杷树与榕树合抱在一起,像一把绿伞似的撑着,使得这个山村农家庭院显得更加幽静。

1902年9月23日,苏步青出生在这个乡村农家里。对从福建同安逃荒到浙江平阳带溪村的苏祖善一家来说,家中添了一个男丁,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苏家历代务农的家业,终于有了男丁来继承。苏祖善夫妇尝够了没有文化的苦,所以他们希望儿子能够博闻强识,靠勤奋读书来改变命运,光显苏家门面,于是给儿子取名"步青",希望他将来"平步青云,光宗耀祖"。

苏祖善祖辈都以种田为生,家里拥有三四亩田和一些山园。苏步青从小就是父亲的好帮手,割草、喂猪、放牛样样都会。他常常学着父亲的样子,头戴一顶大竹笠,身穿一套手缝的粗布衣,赤脚骑上牛背,在卧牛山下放牛。家里养的是水牛,个头大,又矮又小的牧牛娃苏步青为此没少受大水牛的欺负。有一次,水牛脾气一上来,一路狂奔,苏步青被重重地摔在水沟里。还好,老天庇佑,他跌在泥滩上,没受皮肉之苦,逃过一劫。

和其他孩子一样,苏步青还喜欢捉鱼、钓虾、摸螃蟹,经常与小伙伴打闹。他们夏夜里或者捕鸟,或者数星星,玩得不亦乐乎! 不过,苏步青最喜欢的还是听大人们讲故事,不管是当地的民间故事,还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古典名著,他都耳熟能详。记住这些故事后,他便绘声绘色地讲给小伙伴们听。

五六岁的时候,苏步青很想读书。每次放牛回家他都会经过村私塾门口,常被里面琅琅的读书声所吸引。有一次,老师正大声念着:"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他听后跟着念了几遍,很快就记住了这句顺口溜,常常在放牛时当山歌唱。放牛的空当,他常会跑到私塾去,站在门外兴致勃勃地听老师讲课。在家里他常学着大人的样子把家里的书拿来翻,虽然看不懂,但他总爱提出些问题来,有时甚至刨根问底。

苏步青的父亲读过私塾,在他看来,不管家境多么困难,只要家里能省出半个铜子,也要让苏步青去上学。苏步青的母亲虽不识字,但也知道读书的种种好处。因此,尽管家境清贫,苏祖善夫妇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苏步青上学。

苏步青本有兄弟姐妹13人,但由于苏家缺衣少食,竟夭折了9个。这些不幸对苏步青的冲击很大,成为他后来不畏艰辛、奋力拼搏的动力之一。生养多个子女给母亲带来了无尽的痛楚和辛酸,但母爱是伟大的。有时候,苏步青看有钱人家的孩子吃零食,也很想吃,母亲便想了个办法,在大人们省下来的白米饭里放点盐和猪油,捏成饭团给他吃。这种饭团,吃起来喷喷香呢!

在父母的努力下,苏步青7岁时终于进了村里的私塾。在那里,他首先学会了《千家诗》、《三字经》、《幼学琼林》之类的古文。由于上学的机会来之不易,苏步青念书极其认真努力,加上他天资聪颖,很快,一些文章就能倒背如流了。在认识了不少字后,他就偷偷地读起了《聊斋志异》、《西游记》、《东周列国志》。许多古字不认识,他就步行10多里山路,向人借《康熙字典》来查。每当放学回家和周末,他仍到山上放牛,一边赶牛,一边坐在牛背上读书。有一次,在回来的路上,他在牛背上正全神贯注地看《三国演义》,看到得意的地方,竟忘乎所以,手舞足蹈起来,一不留神,从牛背上掉了下来,摔在一片刚砍过的竹丛里。竹茬像一支支利箭,又硬又尖,稍不小心就有扎伤的危险。还算万幸,苏步青恰好摔在两根竹茬中间。这件事后来被母亲知道了,尽管是有惊无险,但仍然使母亲担心。于是母亲就跟父亲商量,决定送他到外地去上学。父母先是把他送到水头闹村一所较好的小学读书,后来听说南雁荡山的会文书院也办学校了,又把他送到那里。

1911年,也就是苏步青9岁那年,苏祖善为了让他有出息,下决心把他送到平阳县城及时高等小学去读书。

腾蛟离平阳有100多里路,当时交通极不方便,去平阳要跋山涉水,辛苦万分。开学那天,父亲肩挑行李和大米,苏步青背着书包跟在后头。父亲累得筋疲力尽,苏步青也走得脚板磨起了水泡,好不容易才走到平阳坡南,踏入了当时全县的高等小学。

第二节"首"和"尾"的大转变

平阳县城及时高等小学,是当时平阳县的"较高学府"。除了少数像苏步青那样品学兼优的寒门子弟外,多数是纨绔子弟,他们衣着光鲜,神气十足。而苏步青穿的则是一身土布衣服,人也又矮又瘦,成了他们眼中的"穷瘪三",时常遭到他们的奚落和侮辱。

求学期间,苏步青可谓孤苦伶仃,既得不到父母的关心爱护,也没有可以一起玩耍的小伙伴,而且学习的课程也远不及《三国演义》等小说那样生动有趣,加上老师说的是温州话,言语不通,弄得苏步青不知所云。那段时间,他感到太孤单了,只能另外寻找乐趣。

在学校里,他平生及时次看到馒头里有肉末,于是常将饭票换成钱,用少得可怜的钱买几个"肉馒头"。但这样使得他把一个月的饭票提前用完了,只好饿肚子。见到烧开水的老虎灶,他也觉得好玩,就把家里带来的鸡蛋打碎丢进锅里,一锅开水变成了一锅蛋花汤。烧水工看到后怒不可遏,将他狠狠地揍了一顿。

有一个星期天,苏步青独自上街溜达。这24小时是集市日,街上南来北往的人群络绎不绝,特别热闹。五里街坊到处摆满货摊,叫卖声、吆喝声,嚷成一片;耍猴子的、捏面人的,都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

城里的繁华景象深深地吸引了这个来自山沟的农家孩子,对他来说,一切都那么新奇。苏步青在人群里钻来钻去,看不够,听不厌,连中午饭也忘了吃。

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苏步青一有机会就上街溜达,五里街坊成了他的一个好去处——猴子为什么能够听主人的话,向观众频频敬礼?江湖郎中卖的狗皮膏药怎么能治病?大力士的肚皮放上大石板后任人敲打,为什么五脏六腑还能安然无恙?面团放到油锅里,为什么会发得那么大?他经常一看就是大半天,什么都要刨根问底。这些活动耗费了他大量的时间,结果课堂上老师布置的作业他完不成,不时迟到、旷课,这让老师十分生气。面对老师的批评、罚站,苏步青开始时还有点收敛,七八次后,他便不把老师的批评放在心上了,依然我行我素。这一切,他的父母都被蒙在鼓里。

两个学期很快就过去了。苏步青由于整天"不务正业",考试成绩自然难以和以前相比,在一次期末考试中,他得了全班倒数及时名。不过,他的作文写得还不错,这与他以前在私塾里的"偷听"老师讲课不无关系。但由于他平日总不能专心读书,语文老师认为他的作文是抄来的,于是给了他一个很低的分数。这又引起了苏步青的逆反心理,老师越说他不好,他越不好好学,一连两个学期都是全班倒数及时名。同学和老师都说他是"笨蛋"。

苏步青在学校的表现,还是被父亲知道了。苏祖善并没有过于责备苏步青,在他看来,只要以后管教得好,儿子一定还能好好学习,取得优异成绩的。

次年,离家不远的水头镇新办了一所小学——平阳县立第三高等小学。于是,苏祖善便把苏步青转到新开办的小学,在那里他读了两年,直到毕业。在苏步青看来,这两年是很值得回忆的,因为那个众所周知的"从背榜到头榜"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事情是这样的,苏步青刚刚转学不久,教国文的谢老师看了他的作文簿后,起了疑心:这样的好文采,两个学期的背榜生写得出?一开始,谢老师对这位出了名的背榜生采取不信任的态度,但他哪里知道,这个学生从小就在牛背上刻苦读书,作文基础非常深厚。

谢老师把苏步青找来,用疑惑的口气说:"这篇作文是你写的?"

苏步青一听,心里明白老师怀疑作文是他抄袭来的,但他还是有礼貌地回答说:

"谢老师,这篇作文真是我亲手写的。"

"那你是怎么写的?"谢老师用强硬的口气继续追问。

"我不都写在上面了吗?"苏步青的牛脾气又来了,就犟头倔脑地回答。

这自然把谢老师惹火了,他大声训斥道:"你这个背榜生,能写出这篇作文来?肯定是从哪里抄来的。"话刚落音,老师拿起红笔,顺手批了个"差"字。

苏步青也不甘示弱,狠狠地把作文本摔到一边,赌气地说:"我好也是不好,还好个啥劲头?从今天起,国文课不上啦!"

苏步青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此后,每逢上国文课,他便不到教室去,一个人躲在清静的地方看课外书。一个学期下来,他又得了个"背榜"。

学校里有个地理老师陈玉峰,早早就注意到了苏步青过人的记忆力与倔犟的牛脾气。看到苏步青自暴自弃,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24小时,他把苏步青叫到身边,意味深长地说:"你的父母省吃俭用,每学期都挑着大米把你送到学校来念书,你这样年年背榜,对得起父母吗?不认真读书,怎么能有出息?没有出息,不是辜负了父母这么多年对你的期望吗?"

这话深深刺痛了苏步青的心,他一边听老师讲,一边扑簌簌地落泪。他想起了家里的父母、兄弟姐妹,为了他能来上学,全家人都在喝粥汤、吃番薯干,兄弟姐妹们一大早就得跟着父母下地干活,把卖粮省下来的钱给他缴学费;他还想起母亲在昏暗的油灯下,为他缝补衣服……

等他哭过后,陈老师给他讲了一个牛顿的故事:牛顿小时候在农村,后来转到城里念书,开始时他学习成绩不好,周围的同学也欺负他这个乡巴佬。有一次,一个同学莫名其妙地踢了他的肚子,牛顿痛得站不起来。因为这个同学成绩好,身体也棒,瘦小的牛顿平时一直都怕他。但是这一次,牛顿终于忍不住了,不管对方学习成绩多好,身体有多棒,他还是翻起身来予以还击,直到把那个同学逼到墙角。那个同学没想到平时逆来顺受的牛顿会突然这么勇猛,赶忙认输。从此,牛顿认识到,只要有恒心,刻苦学习,成绩一定能提高的。从那24小时起,牛顿狠下苦功,努力学习,没过多长时间,凭借自身的刻苦和聪明,他的学习成绩跃居全班及时,后来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陈老师鼓励苏步青说:"我看你人聪明,肯动脑子,能吃苦,只要像牛顿那样奋发图强,一定能变`背榜`为`头榜`的。"

这次谈话深深触动了苏步青幼小的心灵。回忆起往日的所作所为,他感到万分愧疚。他决定要以牛顿为榜样,做一个伟大的人。

这一次,他是说到做到。他像是突然回到了小时候的状态,认真地读书,勤奋地钻研。别人读上一遍就会的,他读3遍、5遍;做习题,别人做10道,他做30道、50道;别人只读课本,他在课外还阅读了《左传》、《唐诗三百首》等。他天天背,天天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了这个学期期末考试,他终于如愿从"背榜"变为"头榜"。

在那以后的十多年里,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苏步青的名字总与"及时名"形影不离。

第三节与数学结下不解之缘

1915年,13岁的苏步青从家乡平阳考进温州中学。

温州中学原名浙江省立第十中学,这本是一所四年制的中学,后来顺应时代的需要,改成高初中六年制学校。

该校设在仓桥的校舍,旁边有个池塘,据说就是谢灵运诗中"池塘生春草"的那个池塘,池畔有5株杨柳。恰好当时课本中有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所以,在温州中学读书的孩子心里都会产生一种悠悠的人杰地灵之感。自古以来,温州出现过许多有名望的大家。苏步青的家乡靠近南雁荡山,那里风景绝佳,闻名的仙姑洞、会文书院就在此地。

苏步青的家境十分贫寒,他的姐姐被迫当了别人的童养媳,他读书的学费来之不易,全靠家里人做苦力、干农活。很小的时候,苏步青就常听人家说,苦学方知快乐多。稍稍懂事后,为了改变家庭的境况,他立志苦学。在进中学时,他已经能把古典名著《左传》倒背如流。

1916年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温暖和煦的阳光射进苏步青所在的温州中学的教室,一位古文老师正精神饱满地讲着课,学生们在聚精会神地听着。老师说道:"同学们,《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史,是宋代的大学者司马光奉皇帝之命主持编写的。它共有294 卷,记载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达1302年的历史事迹。谁要当学者,不可不读《资治通鉴》;谁想博古通今,也不可不读《资治通鉴》。"老师的话激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学习热情。苏步青坐在教室的最前排,迎着老师投来的目光,认真地点了点头,心里产生了当一名学者的愿望。

为了当一个像老师所说的博古通今的学者,成为一名知兴亡、明得失的历史学家,苏步青决心认真阅读《资治通鉴》。

然而,不久之后,苏步青的志向和爱好发生了变化。起初,他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但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却改变了他的想法,让他做出了影响他一生的决定。

当时,学校里来了一位毕业于日本东京物理学校的杨霁朝老师。杨老师回国时带了许多杂志,这些杂志上有许多有趣的数学习题,苏步青和杨老师关系很好,于是有不少机会接触这些杂志。杂志上一道接一道的数学难题,像一块块磁石吸引着苏步青,把他拉进了神秘的数学王国。

在及时堂数学课上,杨老师不但没有讲数学,反而讲起了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接着,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

杨老师慷慨激昂的话振聋发聩,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令他终生难忘。杨老师的话深深地激发了他内心萌动的报国热情,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活力。读书,不仅是为了摆脱个人和家庭的困境,更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没有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哪来家庭的安居乐业呢?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更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

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此由文学转向了数学,并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

一次,杨老师把苏步青叫到办公室,对他说:"你的历史和文学都学得不错,可是我认为你在数学方面会更有发展潜力。从今以后,你要多花时间钻研钻研数学,将来可以在科学上报效国家,为人类进步作出大的贡献。"苏步青听后点了点头,心里好像明白了什么似的。

洪彦远校长主张科学救国,曾给苏步青上过几何课,那段时间更是把苏步青带进了奇妙变幻的几何空间,使他与数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始在数学王国中寻找无穷乐趣。

在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以后,苏步青便开始积极摸索学习数学的方法,他一边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学习老师的演算方法,一边动着脑子进行思考,而且还不时地动手记录,一旦发现疑难问题就在课本上或笔记本里做上摘记。渐渐地,苏步青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他对各门功课的知识都做到了当堂消化吸收,课余通过不断的习题练习来巩固自己的知识体系。

他做习题有一个好的方法,就是一题多解。有一次,为了证明著名的欧几里得几何的一个定理:"任意三角形的内角之和等于180度",他竟出人意料地用了20多种解法来证明,从最简便的到难度较大的,最终牢牢掌握了这一定理的规律。后来,他还据此写成一篇论文,送到浙江省的一个学生作业展览会上展出。

从那时起,苏步青就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他总是在读书、思考、解题、演算,短短几年,他便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为他攀登科学高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在温州一中还珍藏着苏步青的一本几何练习簿,是用毛笔书写的,非常工整。

在校期间,除了努力学好学校开设的各门功课,苏步青还十分注重把工夫放在课外。从寝室到教室,从教室到图书馆,他一直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不知疲倦。后来,苏步青曾意味深长地对自己的学生说:"学习是艰苦的,但我们一旦找到方法,那是其乐无穷的。"

苏步青中学毕业前夕,学校来了一位从美国留学回来的数学博士姜立夫先生。据刘厚庄老校长说,姜先生虽然中了"洋状元"(这是对博士的称呼),但他回故乡平阳时,不坐轿子,自己拿行李。有人恭维他的学问渊博得无以复加时,他却谦虚地回答说:"数学这门学问好比一株树,我只学到一片叶子。"老校长的这番话给了苏步青深刻的启迪,使他体会到,要学到哪怕一点知识,也要首先从谦虚开始,千万不要"半瓶醋,响叮当"。后来,苏步青留日,也学的是数学,还用"洋文"发表了几篇论文,在学术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南开大学当教授的姜立夫知道这件事后,心里高兴不已。从1928年至1931年,苏步青在日本东北帝国大学当研究生时,接连收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燕京大学等校聘他为教授的电报,但由于研究工作尚未结束,他便全部予以谢绝了。1931年,苏步青也中了"洋状元"回国了。那时,姜立夫才知道他们是同行加同乡,苏步青也知道了聘请自己当教授的推荐人是姜立夫。姜立夫又使他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提拔后辈,必须大公无私。那时的中国教育界存在门户之见,留学者分为两派,留学日本的学生被看做不值钱的"东洋货"。姜立夫在不知道苏步青的中国姓名、不知道是同乡的情况下,为了发展教育事业,千方百计地聘请苏步青这个"东洋货"回国当教授,这正是姜立夫爱才如命、大公无私的表现。苏步青把姜立夫对他的教育铭记在心,终生不忘。

在姜立夫的影响下,温州中学的毕业生中专攻数学的人很多,他们中有不少人成了科学家、教育家。李锐夫就是其一,他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上海市教卫办副主任。在国内担任大学数学系主任的有4人:谷超豪(复旦)、方德植(厦大)、徐桂芳(西安交大)、白正国(杭大);在国外有杨忠道(美国宾州大学)。如果把非温州中学毕业的也算进去的话(姜立夫原系杭州中学毕业生),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项式忠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项武义兄弟都是乐清大荆人,也已成了闻名的数学家。由此可见,姜立夫在数学教研上的成就确实举足轻重。"温州是人杰地灵的地方",这话一点也没错。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老海095**的评论:

孩子的学习用书.

2014-10-28 10:10:36
来自junglej**的评论:

性价比高!

2015-04-29 15:38:36
来自想***(**的评论:

给儿子备着,应该不错

2017-03-09 20:21:06
来自s***n(**的评论:

单位买的书,不错。

2017-03-22 08:40:38
来自门***竹**的评论:

还不错,帮朋友买的

2017-04-23 15:20:43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非常好的一本书,作者写得深入人心。当当正版书

2017-07-13 11:28:55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非常好的一本书,作者写得深入人心。当当正版书

2017-07-13 18:03:4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纸张很好!

2017-08-29 16:45:1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包装完好,物流很快!

2017-08-29 16:54:19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书还不错 整体感觉还行 书纸张还行

2017-09-16 20:45:0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昨晚买的今天就到了,速度挺快的

2017-10-13 13:56:00
来自子衿悠**的评论:

很好!不错!

2017-11-08 15:59:4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本书很好,第一次买名人的这种故事书,很好的一本书

2015-02-08 21:17:2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实干兴邦 科学家故事丛书:苏步青的故事推荐语 8L 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崇高品质是中华民族

2015-10-12 07:04:54
来自肖茂广**的评论:

苏步青,青少年学习的楷模。出身贫寒的神童,刻苦学习,留学东洋,学成归来,报效祖国。

2017-10-03 00:43:0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实干兴邦 科学家故事丛书:苏步青的故事起而读书第五节在东京第六节培养独立钻研的精神第七节苏锥面影6响了数学界第八节J时刻牵挂祖国的游子第4二实干兴邦 科学家故事丛书:苏步青的故事东洋的富贵安逸,毅然回国。他

2016-04-23 18:36:50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