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余音: 学术史随笔选 1992—2015图书
人气:30

余音: 学术史随笔选 1992—2015

国家与民族的动荡不安,把所有学者抛进巨浪颠簸之中,把那个时代知识人的心灵撕得四分五裂。在这些学者身上,可以看到时代的吊诡、潮流的变迁和思想的动荡,一个时代的学风与人格,仿佛在暗黑之雾中渐渐消失,学术...
  • 所属分类:图书 >历史>历史随笔  
  • 作者:[葛兆光]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49590711
  •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12
  • 印刷时间:2016-12-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精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国家与民族的动荡不安,把所有学者抛进巨浪颠簸之中,把那个时代知识人的心灵撕得四分五裂。在这些学者身上,可以看到时代的吊诡、潮流的变迁和思想的动荡,一个时代的学风与人格,仿佛在暗黑之雾中渐渐消失,学术和思想在互相刺激,知识与政治在彼此纠缠,理智与情感在相对角力。尽管说余音绕梁也可以“三日不绝”,但是“三日”之后呢?余音或成绝响,总会袅袅远去。

本书收录了葛兆光教授纪念晚清民国以来16位已故学人的随笔。这些人中,有的融入历史的大动脉中,有的成了被遗忘的暗流。作者回顾他们的经历,探寻他们知识、思想和信仰世界的“变”与“不变”,捕捉思想史与学术史、时代与个人间那微妙的角力与交融。

编辑推荐

这个“天才成群地来”的时代,会是学术史上的绝响吗?——20世纪上半叶造就了一批才华横溢的学人,这个时局动荡的时期,却成了学术的黄金时代。借由一个个知识人的片断,重新审视大时代下的个体生命。

“国学”到底是什么,它真的存在吗?——王国维、陈寅恪等等如今被视为“国学大师”的民国人物,在当时都是利用新材料、提出新问题、开了新风气的现代学者,返视这一百年来的学术转型,观照现在的“国学”,我们或许会发现“国”与“学”之间的关系远远不是如此简单。

在东西文化、新旧学术的十字路口,知识人该如何选择?——可以是通往现代世界的大道,也可能会带人坠入“背叛传统”的深渊。有的人手足无措、痛苦绝望,也有人徘徊犹豫、摸索前进。数十篇“学术史的别页”,刻画出那一代学人的的挣扎和探索历程。

作者简介

葛兆光,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与历史系特聘教授。原籍福建,1950年出生于上海,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1992年起,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2006年至2013年担任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曾任日本京都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等校客座教授。2009年获选及时届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普林斯顿全球学人”。著有《中国思想史》两卷本、《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等。

目录

序 / i

一个佛教居士的忧思 / 003

世间原未有斯人 / 013

欲以“旧道德新知识”六字包扫一切 / 027

阴晴不定的日子 / 043

佚札留存在异乡 / 055

王国维手稿本《殷虚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跋 / 065

最是文人不自由 / 079

平生为不古不今之学 / 093

万里之外总有人牵挂 / 107

学术的意味 / 113

徘徊到纠结:顾颉刚关于“中国”与“中华民族”的历史见解 / 119

吾侪所学关天意 / 131

“刮骨疗毒”的痛苦 / 145

谋万国知识之沟通 / 155

重读潘光旦 / 161

不是旅行季节的旅行 / 165

学问的意义毕竟久远 / 169

“正晌午时说话,谁也没有家” / 175

重读杨联陞日记 / 189

黄河依旧绕青山 / 201

看人如伊吕 / 217

遥知水远天长外 / 221

师友三十年 / 231

那一道不曾消失的风景 / 237

附录一运化细推知有味 / 247

附录二世家考 / 259

在线预览

序(节选)

犹豫再三,终于在朋友和编辑的鼓励下,把二十年来纪念已经逝去的学者的二三十篇随笔,重新编辑了这个选集。照例,交出文稿,就该写序和定名,可是,用什么为题,写什么作序,我却很彷徨。原来这些文章,大概有近十篇不曾编入各种集子,但也有十几篇,曾经分别收入前些年出版的《考槃在涧》(1996)、《并不遥远的历史》(2000)、《本无畛域》(2010)几本随笔集里。现在回想,编那几本集子的时候,我对学术界还算有信心,总觉得前辈学者余荫犹在,如果“发潜德之幽光”,沿着余波或许仍可以溯流向上。但编这本集子时,我的心境却很苍凉,觉得前辈的身影,连同一个时代的学风与人格,仿佛在暗黑之雾中渐渐消失,不由得想到的却是“余音”这个多少有些无奈的词语。尽管说,“余音绕梁”也可以“三日不绝”,但是“三日”之后呢?因此现在我想到的,却是“余音”或成“绝响”,总会袅袅远去。

趁着重新编辑出版之际,不妨说几个萦绕心中已久的话题,也算是一个“坦白交代”。这几个话题,及时个是晚清民国学术究竟如何评价?第二个是有关传统中国的文史研究,为什么一定要把它叫“国学”?第三个是时代,以及独立与自由的环境,对人文学者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些话题原本太沉重,并不适合在这种文字中表达,而且,下面说出来的话也太学究气,不过骨鲠在喉,只好请读者耐心地听我絮叨。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上帝是**的评论:

好评,价格也很优惠。

2017-11-21 00:37:1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好,当当自营的性价比最高,服务最好。

2017-11-21 22:18:5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很好,很实用!

2017-11-01 21:26:38
来自meimei1**的评论:

好书,好书

2017-11-09 22:09:48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整体感觉不错

2017-06-20 12:11:57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書很好,印刷精良,不愧中華書局,上古社。當當很給力,真正做到啦讓窮人讀得起書,感謝當當。

2017-06-21 12:31:06
来自s***n(**的评论:

单位买的书,不错。

2017-07-03 19:40:23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这本书很好,是全新正版,符合我的要求!当当自营就是不错,下次有机会一定还来!

2017-07-06 16:37:5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包装完好,物流很快!

2017-07-07 12:09:23
来自并州游**的评论:

另一种学人的解读

2017-07-11 13:36:53
来自丁***(**的评论:

封面极佳,一直想买,经典作品!值得收藏!

2017-07-13 16:14:05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不错的书。

2017-07-16 12:31:16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书很好,值得买

2017-07-21 20:39:22
来自哈里spr**的评论:

余音: 学术史随笔选 1992—2015 心仪已久的精典之作,趁活动果断出手,拿在手里心情是喜悦的,先收藏了以后慢慢品,深入看过后再详细评价。为当点赞但是,快递这两个月送货时的包装没有一个完整的,里面的书也经常损坏,望当当约束一下快递公司。

2017-09-02 08:35:06
来自清荷mn**的评论:

学术史随笔集,朋友推荐。

2017-09-06 14:16:1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装帧精美 经典必读 引人入胜 优美隽永

2017-09-17 18:01:13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国家与民族的动荡不安,把所有学者抛进巨浪颠簸之中,把那个时代知识人的心灵撕得四分五裂。在这些学者身上,可以看到时代的吊诡、潮流的变迁和思想的动荡,一个时代的学风与人格,仿佛在暗黑之雾中渐渐消失,学术和思想在互相刺激,知识与政治在彼此纠缠,理智与情感在相对角力。尽管说余音绕梁也可以“三日不绝”,但是“三日”之后呢?余音或成绝响,总会袅袅远去。

2017-09-23 12:39:24
来自鲁赤水**的评论:

很棒!很喜欢!!

2017-10-22 01:44:0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次快递太差

2017-11-03 15:40:1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葛兆光出品必属精品,值得购买

2017-11-08 05:41:37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有几篇文章还是写的不错的,人物选的不是太恰当,有些文章写的有点佶屈聱牙

2017-10-24 22:16:34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以一种人物传记和学术随笔相结合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民国年间的学人典型和学术生态,进行了颇值得思考的解读。

2017-02-17 10:34:04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书很不错,葛先生对历史,对文化都有自己独到的想法

2017-02-23 08:38:07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属于学术随笔,之前陆续买过基本单行本旧书,此次将其集录实属大善!唯价格稍贵。

2017-02-09 13:40:4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如果先生们都远去了,那我们怎么办呢?读,目的是为了接续传统。本书写到的都给人启示。

2017-02-11 10:16:25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葛兆光先生的学术史随笔,文字内容如书名一样。

2017-06-20 17:31:22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这是一本在当今学术界很有影响力的一本书,这是冬天的阳光般的温暖,春天的杨柳般的吹拂!

2017-01-30 10:29:02
来自三***(**的评论:

葛兆光先生的随笔集,对于文史哲各个学科都很有启发性!

2017-07-23 21:50:39
来自辛***空**的评论:

葛教授的这本随笔是好几个朋友推荐买的,虽然没有活动价,还是买了,打算慢慢看。

2017-07-03 17:13:4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好的一本学术史随笔集、有几篇尤可仔细品读

2017-09-27 23:42:35
来自君***(**的评论:

晚清民国以来,有关中国历史观点的最大变化是空间放大,时间缩短,史料增多与问题复杂。这四大变化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人文学术世界。

2017-02-21 00:02:23
来自以逸680**的评论:

余音: 学术史随笔选 1992—2015 因为读了《中国思想史》,开始关注葛兆光老师。在《中国思想史》中便感受到高度的思想性浓厚的学术性,在这本随笔选中,葛兆光老师谈论民国学者,考据颇多,没有论文那么严肃,带几分散文的随和。

2017-09-07 09:20:16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