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茨威格所有小说中,他的“链条小说”影响巨大,其小说代表作几乎都出自“链条小说”,而这些“链条小说”又充分体现了茨威格的艺术特色,即运用心理分析,巧妙地揭示人的心灵这一“黑暗大陆”,将读者带入一个陌生而吸引人的情感世界。
本书收录链条小说中经典的3篇《火烧火燎的秘密》《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分别从儿童、成年女人、老年女人的视角观察人的情欲,构成人生的链条。
2013年,著名话剧导演孟京辉将《陌生女人的来信》改编成了话剧,至今观众超过100000人次。孟京辉先生为本书写了导读,相信可以让更多读者理解并爱上陌生女人。
作者
斯蒂芬茨威格
Stefan Zweig,1881—1942
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和传记作家。
被誉为“历好的传记作家”“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作品涉及诗、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等体裁,尤以中短篇小说和人物传记见长。
代表作有小说《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火烧火燎的秘密》《象棋的故事》、传记《三大师》《人类群星闪耀时》《巴尔扎克》、回忆录《昨日的世界》等。
译者
沈锡良
1965年12月出生,上海市崇明县人。1988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从事当代德语文学翻译工作二十余年,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副译审。
迄今已在两岸三地出版包括诺内尔奖得主作品在内的译著三十余部,计三百余万字。代表性译著有《精神疗法》《托特瑙山》《大赌局》《今天我不愿面对自己》《爱情谎言》《公鸡已死》《情人的骨灰》等。
导读:与故事无关的一种幸福(孟京辉)
Ⅰ 陌生女人的来信
Ⅱ 火烧火燎的秘密
Ⅲ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茨威格年表
摘选自《陌生女人的来信》
我的孩子昨天死了——为了挽救这条幼小柔弱的生命,我同死神搏斗了三天三夜。我在他的床边坐了整整四十个小时,他得了流感,发着高烧,可怜的身子烧得滚烫。我用冷毛巾敷在他烧得灼热的额头上,不分白天黑夜地握住他那双不时抽搐的小手。第三天晚上,我也崩溃了。我的眼睛越来越沉,不知不觉眼皮合上了。我在一张硬椅子上睡着了三四个小时,就在这期间,死神夺走了他。
此刻,这个温柔可怜的孩子,他躺在那儿,躺在自己的小床上,就跟他死去的时候一模一样;只是他的眼睛,他那聪明的黑眼睛刚刚被合上了,双手也合拢着搁在白衬衫上。床的四个角上高高地燃着四支蜡烛。我不敢朝床上望一眼,也不敢动一下身子,因为烛光一晃动,阴影就会从他的脸上和紧闭的嘴上掠过,于是看上去,仿佛他的面颊在动,我就会以为他还没有死,还会醒来,用他清脆的嗓音对我说些天真无邪的话语。可我知道,他已经死了,我不愿意再往那边看,以免自己再一次充满希望,又再一次失望。我知道,我知道,我的孩子昨天已经死了。现在,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有你,只有你了,可你却对我一无所知。此刻,你还蒙在鼓里,正在寻欢作乐,或者游戏人生。我现在只有你,你却从来也没有认识过我,而我始终爱着你。
我拿了第五支蜡烛放在这里的桌子上,就在这张桌子上给你写信。我怎能孤零零一个人守着我那死去的孩子,而不向人倾诉我的衷肠呢?在这可怕的时刻,不对你说,又叫我去对谁说呢?你过去是我的一切,现在也是我的一切啊!也许我无法跟你解释清楚,也许你不明白我的意思——我现在头晕目眩,太阳穴抽搐不停,像有把槌子在敲打,浑身上下都在疼。我想我是发烧了,很可能也得了流感。现在流感正在挨家挨户地蔓延。果真是这样,那倒好了,我就可以跟我的孩子一起去了,也不用自己来了结我的残生了。有时我两眼发黑,也许这封信我都无法写完了,但是为了向你诉说一次,只诉说这么一次,我愿意聚集起全部的力量。你啊,我亲爱的,从来也没有认识过我的你啊。
我要和你单独谈谈,及时次把一切都告诉你;我要让你知道我整个的一生,我的一生一直是属于你的,你却对此始终一无所知。可是,只有当我死了——此刻,我的四肢正忽冷忽热地颤抖不止,生命即将走向终结——你再也不必回答我的问题了,我才会让你知道我的秘密。要是我还得继续活下去,我会马上把这封信撕掉,并将一如既往地继续沉默下去。可是如果你手里拿着这封信,那你就知道,是个已死的女人在这里向你诉说她的人生,从她有意识的那一刻开始,一直到一刻为止,她的生命始终是属于你的。你不必为我的话感到害怕,一个死人已经别无所求,她不需要爱情、同情抑或安慰。我只需要你答应我一件事:请你相信我说的一切,那是一颗为你悲伤的心在向你倾诉衷肠。请你相信我说的一切,我只请求你答应我这一件事:一个人是不会在自己的独生子死去的时刻撒谎的。
我要向你倾诉我的一生,我的一生其实是从我认识你的那24小时才真正开始的。在此之前,我的生活杂乱无章,充满悲观和失望,我的记忆从来不会抵达那段岁月。这段人生就如一个堆满尘封已久的人和物、结满蛛网、散发着霉味的地窖,我的心早已对此漠然处之。你出现的时候,我十三岁,就住在你现在住的那幢房子里,此刻你就在这幢房子里,手里拿着这封信——我生命的一丝气息。我和你住在同一层楼,正好门对着门。你肯定再也想不起我们,想不起那个清贫的寡妇(她总是穿着孝服,丈夫生前在财政部门担任公职)和她那个尚未发育的瘦弱女儿。我们沉默寡言,很少与人交往,仿佛沉浸在我们小市民的穷酸潦倒之中。你可能从没有听说过我们的姓名,因为我们的门上没有挂姓名牌,没有人来看望我们,也没有人来打听我们。再说事情也已经过去很久了,都有十五六年了,你肯定什么也不知道,我亲爱的。可是我呢,哦,我至今都清楚地记得关于你的每一个细节,及时次听别人说起你,及时次看到你的那24小时,不,那一瞬间,依然记忆犹新。我怎么可能忘记呢?那个时候才是我人生的开始啊。耐心点,亲爱的,我要把一切向你娓娓道来,我求你,听我谈自己一刻钟,别厌倦,我爱了你一辈子也没有厌倦啊!
茨威格的文学荣誉直达地球上的一个角落……也许自埃拉斯谟以来,没有一个作家像茨威格这样著名。
——托马斯 曼
读着这篇短篇小说我高兴地笑了起来——您写得真好!由于对您的女主人公的同情,由于她的形象,以及她悲痛的心曲,使我激动得难以自制。我竟然毫不羞耻地哭了起来。
——高尔基评《陌生女人的来信》
这位矢志守贞的寡妇想方设法保护自己不受其他男人的勾引。但是她作为母亲,也把情欲倾注在儿子身上,这种情欲也会煽动起来,这点她并不知道。命运就可以在这个毫无防备的地方把她攫住。这在小说里是表现得无懈可击的。
——弗洛伊德评《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信中提到她对他的倾慕,爱慕,思念,为他生儿子,儿子死去。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息,他对此毫不知情。我想这个女人对所付出的一切都无怨无悔,但唯独一句 “没有,你没有认出我是谁。”说出了她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最初的爱,固执的爱,一辈子的爱,无怨无悔的爱,并非所有人都有女主角的勇气,固守一份永无回报的爱情,我总觉得人世太浮躁,人生太匆匆,如果连自己的感情都要被束缚,如何快意人生?不管对错,不畏人言,我就守在心那里
那种爱太忘我了!这才是真正用生命去爱一个人!最后她的信也是给他最好的表白和惩罚!虽然这个惩罚并不算惩罚,她也并没有想过什么惩罚,但亡去的她至少是让他知道是谁在每年的那一天送来白玫瑰,让他知道她存在过,在他生命里,有过他所不知道的责任!
是把暗恋发挥到了极致近乎狂热,不论你是多么的认真不过是自己做的一场梦,在梦里你自导自演了一部大戏,梦终究会醒,醒来发现都是错觉,一直以来都是自己一厢情愿的自作多情,其实你不过是自顾自的把自己感动的一塌糊涂。
不记得许多,只是那种感觉却能深深切切的感受到并记得,作者的描写深深揪住了我的心,至今记得了一句话:你,从来也没记得过我的你啊。写在可怜女人诉说信的开头,宛如一句亲亲的叹息呵过耳边,带来无限的伤感。
13岁女孩因为R作家的出现,第一次进入成人世界,R作家启蒙了女孩的自我。但女孩更像是迷失了自我,自我存在的重量全部交付给了一个为自己所仰慕的富有学识、优雅迷人又风流薄情爱自由的男人。
关于暗恋的故事,一瞬间有一种感觉,跟她的相比,我的暗恋根本不算什么。忽然又明白,我会做的,未必就比她的少。感情这东西,当事人双方都无法比较,更何况我与她呢? 可是,我也会这样喜欢你一辈子吗?哪怕不出现在你的世界里。
还记得第一次读这本小说,在高三下半学期,那个最敏感纤细的岁月,一个人躲在宿舍里泪流满面的看完。十几年后再读,虽然不再感同身受,却依然感动。从女孩到女人,她活在自己爱的幻想里,然后不顾一切的付出,也许也只有小说,才有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子和这个女子的故事。
三行情书如何比得上这样的三十页甚至三百页用尽一生来诉说一个关于暗恋的故事呢。作者对女人的心,女人的情,描写得真实可感细致入微,不愧是“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
看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种无力的悲伤积聚在我的胸口,我不懂为何一个女人可以爱的如此执着,那个男人一次一次的遗忘让她痛的绝望,可她却忍着不放手。为何可以让自己如此卑微
茨威格的心理描写真不愧为大师级手笔,这本书让我读懂了暗恋。就像你口袋里装了怀表,它的发条在黑暗中耐心地数着你的钟点,计算着你的时间,以它听不见的心跳陪着你东奔西走,而你在它那滴答不停的几百万秒当中,只有一次向它匆匆瞥了一眼!
陌生女人的来信,先看了同名电影,想到了自己的爱情,跃然纸上的文字更灵动了展现了一味如此的女人,让我为之动容,何必如此,只因一份不知所谓的感情,不论对与错,我不会有如此勇敢地选择。
这书写得实在是太细腻了.一个女人爱一个男人到这种地步,简直就要掏心掏肺了,还得不到那男人的一丝怜吝.那么还能指望什么呢?我在想,如果提早放弃会有怎样一个结局呢?但是,如果真的放弃了,故事还会这么感人至深吗?
以前读过。书和中国版的电影都看过。怎么说,书中的女性真的是境界很高,如飞蛾扑火。也许她活的并不快乐,为何你甘愿成为一个男人短暂留恋的牺牲品。让我想起了张爱玲。悲剧。其实局外人是不懂的。也许这也是一种爱情。如果再给一次选择,这个陌生的女人还是会愿意
爱情应该开始于想象,然后在某一个注定的时间相遇。席慕蓉有诗,如何让你遇到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当对一个人开始想象的时候,不起眼的好像大蒜的块苞就开始在冬天孕育水仙花,而春天却不一定能来
女人,爱着一个不知道她是谁的男人。 悲伤,也许就是看到他把钱放进自己手袋的那一刻。 不是没有爱,只是不能说。 沉默,只是为了让爱的人过他自己想要得生活。 淡定,只是为了让自己的爱不显得卑微,只是拒绝以“要来”的方式拥有那个男人。
一个花痴又内敛的哀怨姑娘爱上风流不羁文艺青年的悲情故事。从她爱上他的那天起就知道自己会走一条什么路,但她毅然决然的走了下去并且倔强的认为自己无怨无悔。可是读到最后会发现,那刻骨铭心的怨恨已经吞噬了这个灵魂。
对于很多人来说,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是两个人互动的结果,这也是最能够被接受的。女主角几乎穷尽其一生,将一种叫做暗恋的爱情进行到底。就如她自己对R先生所说的“我整个的一生,我的一生一直是属于你的,而你对我的一生却始终一无所知
茨威格太善于描写人物的心理变化了,印象最深的是《陌生女人的来信》,被陌生女人的痴情深深感动,却也发现这痴情是一种毒,被嗑得太深了,因为流连花丛的R作家太薄情,终究是应了那句:我爱你,与你无关。
还能不能有一个男人像茨威格一样了解女人,或者说,还会不会有个女人比茨威格更懂女人。低微的爱情,单方面的爱情,飞蛾扑火的爱情,绝望的爱情,都不影响爱情的美好,长长的岁月,唯有对你的爱隽永不灭
我个人很反感那种默默爱,独自疼的人,但对这个女人,却完全不能生厌。因为茨威格让她那么人,那么女人。一份13岁开始积淀的爱情,谁有资格看轻?虽然不赞同她的抑瞒,但她的理由在爱情的的包裹下又是合乎人性的。
人类最惊心动魄的情感总在细微之处,深究起来早已惘然。茨威格的短篇真是太美了,特别是《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虽然没有《来信》那种哀感顽艳的戏剧性,但直视人生的勇气更动人——可笑的风流韵事里谁知不会有最强烈而真实的人生体验呢。
她不想因为自己的爱恋束缚了作家的自由,最终还是以一份陌生女人的来信让作家陷入沉思,既然做不了那么坦然付出,为何不在当初努力争取一份属于自己的爱情,无法理解女主角,如果仅仅是想单相思,又何苦在死后捅破呢,又有什么意义呢.
本来只是想读读《陌生女人的来信》而买了这本书,不曾想里面一共有三篇茨威格的小说。如果说昨天读完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喜欢上了这个故事,今天读完他这书上所有小说,则是爱上了这个作家。他是情感的大师,描写与讲述的大师,比喻的大师。推荐!茨威格的小说!!
或许是我的世界参杂了更多事物,我无法像她那样用一生傻傻爱着你,将自己送给你,等着你,始终不愿让你感到负累,让你自由健忘多情,每个生日都送你白色玫瑰,可是我的世界真的会有那么个你吗?为什么美好的东西只有在毁灭后才被人惋惜!
笔触太细腻,没有惊天动地,却能深切感同身受到这种深入骨髓却又有如流水般安静而深刻的爱情。仅仅读了18页,就好像和这个陌生女人一样爱上了这个活泼却又沉稳的双重性格的作家。迫于明天要早起上班,不能一口气读完了。
真看的全身又僵硬又发抖,全程眼含热泪,忍受不了乌丝变白发的老管家的那句“小姐”而直接泪奔,张爱玲曾说:“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是的,爱从来都是一个人的事,而爱情,才是两个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