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3年到2013年,这20年的中国电视新闻经历 了非同寻常的20年,从电视新闻杂志、直播连线到新 闻评论,电视新闻的传播语态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作为这20年中国电视新闻变革的亲历者,集记者、主 持人、制片人和新闻评论员于一身的白岩松与这个时 代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个人与这个时代:白岩松 二十年央视成长记录》是白岩松的20年央视成长记录 ,通过白岩松讲述这20年里他所亲历的故事、他所关 注的新闻和人,来打量、记录他,更重要的是,记录 这个变革的时代。
白岩松二十年央视成长记录 一个时代变迁备忘
正襟危坐,西装革履,些许严肃,微皱眉头,这是白岩松的公众形象,这或许与我们时下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有点格格不入,但他敢于迎接挑战,追寻着新闻的客观与公正,忧心忡忡地关注着种种社会问题和现象,冀希着社会更加美好。本书是白岩松的20年央视成长记录,通过白岩松讲述这20年里他所亲历的故事、他所关注的新闻和人,来打量、记录他,更重要的是,记录这个变革的时代。
白岩松:央视著名主持人,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员,《新闻周刊》、《感动中国》、《新闻1 1》等节目主持人。1989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2000年被授予“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邹煜:博士,中国传媒大学有声媒体语言研究中心任职。
1 -1993 触“电”:电视人生前传
“流行音乐是我的爱好”
首次“触电”
1026
2 1993-1996 好奇:命运的偶然转身
“混”进电视
自己是主持人了?
平视
新闻最核心的在于人
“路标”
渴望年老?
我用主持人的方式做记者
好的记者都是啄木鸟
舆论监督就是新闻的天然属性
“媒治”
3 1996-2000 拓展:大范围地走向公众
我是在给自己树一面镜子
好的主持人只可诞生而无法训练
我是“第三种语言系统”
不要在别人的结论那里就终止了
有任何问题,切给我
三峡大江截流:中国直播的转折点
悉尼奥运直播:另一种样态的直播
4 2000-2001 逃离:拿得起也放得下
换个地平线再升一回
新闻主持人不该被过度消费
“前店后厂”
《子夜》一直就没诞生
我是防止申奥未成而去的
5 2001-2003 收获与放弃:制片人生涯
直播常态化
我们及时个报道SARS
“被动”做了两年制片人
“新闻胶囊”
我必须回到以白岩松的方式做主持
6 2003-2008 转身:我从未跨越新闻的边界
人生和职业的转折期
真正的主持人中心制是内容中心制
足球对我来说就是新闻事件
影响力下降是进步的标志
新闻的内核必须是严肃的
我就是要做一个长跑的人
《新闻周刊》:卖选择
节目很火是危险的
“看”:中国电视的开创性工作
7 2008—评论:一个“脱敏”的过程
我看电视评论节目
观点已经成为新闻了
《新闻1 1》所卖的选择
有质感的表达:内容为王
评论是一个脱敏的过程
《奥运1 1》:平行逻辑
新闻频道与“拉玛西亚”
8 未来:电视知识分子
我更愿意做“希望新闻”
我是央视的八哥
让新闻有不同的色彩
“岩松工作室”
“听证会”
新闻的第二、第三落点
至今无法被超越
9 凝望:镜头外的人生
“新闻私塾”
理性现在是个奢侈品
“思想慈善”
“精神地标”
开学了
持有广院的“原始股”
与这个时代无关的阅读
生命中最美的馈赠
与赞扬和争议同行
10 聆听:时代的跫音
“路标”手迹
我们能走多远
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时代
纪念,是为了再次出发
如何领导?
后记
“混”进电视 在《痛并快乐着》中,白岩松写道:1993年,年 初,办公室的电话晌了, 找我的,当我放下手中的工作去接这个电话的时候, 我并不知道。从此,另 一种生活开始了…… 其实,在白岩松大学毕业的时候,干电视已经是 学新闻的学子们追求的 热门目标了,但是在他心中,当时却似乎很少做过电 视梦。他说,进《东方时空》 是一个偶然的因素。
刚进《东方时空》,他的工作是做策划。在2013 年5月出版的《点燃理 想的日子——我与二十年》一书中,自岩 松接受访谈时说:“我 刚开始很好奇。战胜疲劳也好,或者让你不厌倦也好 。一个重要的因素其实 不在于你的收入,而在于你是否有足够的好奇。在《 东方之子》做策划这件 事当时让我非常好奇。因为它跟我延续在做的一件事 情有关——我在报纸的 时候已经开始对人极度感兴趣,所以这就是命。” 你就是我要的人 进《东方时空》是一个偶然的因素。
因为我当时一直在做报纸,《中国广播报》,不 断地在上面写 文章,慢慢地就被周围小范围的人知道,可能是这些 人还觉得, 这小子的文章写得还蛮有意思的。
当时《东方时空》正在筹办,四处招兵买马。当 时《东方之子》 的制片人时问,找到崔永元:“有没有人啊,哥们儿 ,介绍点人。” 那小崔介绍的人当中有我一个。
有24小时,时间就打电话过来,说见一面吧。当时 对于我来说, 不管哪的人,见一面就见一面呗,也没什么负担。
见面的时候我就给他准备了几篇人物采访稿,那 是我当时采 访香港歌星的几篇稿子,当然是用我的方式去采访的 ,不是那种 娱乐的、八卦的,就是人物采访,因为我已经连续在 《中国广播报》 连载了,而且当时在中国最牛的流行音乐杂志——上 海的《音像 世界》上连续连载了将近一年我的人物访谈稿。那是 当时中国最 牛的音像杂志。所以,我挑了几篇给时间,时间当时 看了两篇就说: “你就是我要的人。” 我是策划,不是主持人 虽然我进入《东方时空》就走上了主持人的道路 ,但是请注 意,时间当时找我的时候,不是选一个主持人,而是 要找一个策划。
这个策划是帮着主持人来设计问题,帮着栏目去分析 一个人物。
当时之所以让我去做策划,我想可能是因为我采 访人物的方 式跟过去不太一样的缘故吧。我的方式不是那种简单 的、面上的, 还是应该相当深的。那我觉得这跟我对流行音乐的熟 悉是有关的, 所以就这样,时间说,好,赶紧来上班吧。这是兼职 ,而且那个 时候大部分是晚上去,所以对我来说影响也不大。
年轻人有大量的时间,而在当时,干好本职工作 之余到别的 媒体帮帮忙也是一种时尚,尝试点新东西总是好的。
自己是主持人了? 在《东方时空》栏目做了100期节目以后,我对 自己有了两个定位:及时个定位是决定从电台去到电 视台;第二个定位就是意识到自己是个主持人了。“ 谁早上看电视啊?” 之所以有这两个定位,我觉得主要有这样两种原 因。
及时个是当时电视台很牛,大家都想去。可是, 及时次电视台让我去的时候我没去,我给拒绝了,那 好像是1993年三四月份的事。我为什么拒绝了?因为 当时我正在筹办《流行音乐世界》,我还是认为这边 是主业,那边不过是个兼职。最开始让我做主持人的 时候,我也没太想干,因为我觉得怕人认出来,影响 本职工作,影响不好。
但是,时间说:“谁早上看电视啊?”我一想也 是,只是没想到《东方时空》很快火了。
因此我及时次是拒绝的,也就是说一开始我并没 有想从电台去电视台。
那么,直到1993年大约六七月份,我筹办的《流 行音乐世界》报纸被主管部门给毙了。因为当时领导 的思想还不够解放,他觉得中国为什么要办一个关于 流行音乐的报纸?流行音乐还不是社会的主流,甚至 意味着还遭受着某种歧视,所以这张报纸被毙掉了。
虽然已经开始试验做样板,而且名片都已经印了 ,但由于这张报纸被毙掉了,我才下决心,从电台去 到电视台。那这是及时个决定,是被动的,因为自己 筹办的报纸被毙掉而导致的。
“我主持人?别逗了!” 第二个是主持人的自我定位的问题。虽然孙玉胜 在《十年》中提到,《东方时空》及时天播出后,同 行的评价不高,觉得除了《音乐电视》之外没有什么 新意。可能很多人会用现在的标准去衡量,但是我必 须清晰地回到那个时候,我们进去做《东方之子》的 时候,我从来没有关注外面的评价。
首先,因为我当时没打算拿这儿当主业;其次, 大家更在意自我的评价,也就是自己认为好不好,自 己想干什么。所以没去关注别人的评价。不像现在, 做个电视,大家会看收视率,会看其他很多很多东西 ,被舆论绑架,被收视率绑架,被其他东西绑架。那 个时候我们根本不关心别人怎么说,如果别人说好, 有时候我们甚至还会怀疑一下。
因为最开始我是“被”当做主持人的,而我也一 直是像做记者一样地去采访,做我该做的事情。突然 有24小时,我接到我们组的一个编导乔艳琳的电话,她 告诉我:“小白,你当选咱们整个《东方时空》及时 季度的一个主持人。”我一愣,说:“我主 持人?别逗了!”她说:“是。” 那天在电台旁边,正好要跟哥们儿去吃饭,而且 还是接的呼机,我回的电话,我印象很深。
从那天开始,突然犹犹豫豫当中,我觉得,我是 主持人了。
所以,这是这两个定位的由来。
P23-26
《东方时空》开创的神话也许永远不能复制,但中国电视业的未来一定会以令人想象不到的方式继续书写历史。无论如何,好在还有来自那个时代的记录者和讲述者,愿意用自己的心力和智识,为后世留下这些无论在哪个时代读来都令人心旌荡漾的文字。
白岩松是我很喜欢的一位主持人,不,是新闻评论员。睿智的思维,犀利的评论,黑框眼镜,这是她在我们眼中的形象,但是生活中的他真的完全不一样,推荐大家看看这本书,走近生活中的白岩松。
相对于其他很多新闻工作者而言,白岩松是一位拥有独立思想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一个人与这个时代》讲述的是白岩松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在央视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新闻工作的独到见解和贡献,更可以看到他以敏锐的视觉,对社会方方面面现象的独特认识……
没想到白岩松自己还亲自带学生啊,在书中看到他对学生的教育方式让我这个早脱离学校N年的人也感触颇深啊!他竟然要求学生去比较两届政府的工作报告,太牛了,而且能发现这么多问题;他给学生推荐的书和电影也很好啊。
白岩松对待阅读这事儿的认真态度上,也让我有点吃惊。当制片人时,他每月都会给同事发一本自己推荐的书,作为“东西联大”的老师,他也会给学生们推荐一些书,比如《一个村庄里的中国》、《乡关何处》、《这些人,那些事》、《杨牧诗集》等等,他既读有用书,也读“无用”书。
白岩松一直是我和大家都喜欢的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很多事看的是他,但是也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虽然是随便,但是都是与自己与自己身边的人息息相关的事情,读起来很有意思。原来电视上严肃的面孔背后却有着这样的故事。
白岩松对自己最认可的身份是“新闻工作者”,而这个身份的及格线便是“说真话”。在节目中,他敢于说真话;在书里,他乐于说真话。这些由他道来的故事带着这真的力量,会让人在眼前情不自禁的回放起自己记忆中与那时有关的影像片段。
4.12日周六下午,白岩松来上海交大做演讲,只可惜没抢到票,路途还有些远,很希望能够见白岩松一面,很愿意和青年人交流。不过希望白岩松更多的能够出一本自己日常生活的书,散文,随笔都可以。
平视,这是白岩松在书中提出的一个理念,主要针对“东方之子”和“生活空间”两个板块而言:前者“把之前可能高高在上的人平视”,而后者则将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变成了新闻人物。在现代社会,新闻记者应当是一种民主化的社会关系的代言人。
看书才发现,从1993年到现在,“白岩松”这个名字几乎和中国的新闻大事件是捆绑在一起的。香港回归、三峡大江截流、克林顿访华、中国申奥、汶川地震、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20年啊
这本书讲述了白岩松从事新闻工作以来的历程,现如今40多岁的白岩松与时俱进,更愿意做“希望新闻”。让人们看到“道德的基因、传统的东西、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还在一拨一拨地往下传,你会觉得好多了。那些‘失望新闻’所带来的巨大的沮丧,也会得到一定的平衡。
相比二十年前,无论白岩松的人还是关于他的书,改变的是眼界,是心境,是胸怀,而不变的则是无处不在、让人难以无动于衷的浪漫主义激情。而读这本书,会让我们少些浮躁、偏激与功利,多些理性、平静与信仰,学会与这个时代温柔相处。
在这个公知被“污名化”的年代,有一个人以新闻主播的身份做着“正确先生”,而且这位“正确先生”以他独有的行为方式不让人感到被说教因之产生反感——他的方式是:以“平视”的视角,说人话、关注人,捍卫常识,建设理性,寻找信仰,这就是我们的白岩松。
在现在的国内新闻体制中,白岩松可算是一个博弈者,他不断去尝试把新闻评论做得更深点、更远点、更透明点,但是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可想而知,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他对这种负担深深的疲乏和无奈,希望以后能看到他做出更好的新闻评论。
白岩松的作品一直很好,大众喜爱,我也喜欢,我更喜欢看她的低昂是,有黏黏没有看他的电视新闻节目了,还是他的节目好,我的家长也喜欢,听说他出书了,所以我就买来看,型芯他一定可以带给去哦好运。我知道她是悲观主义乐观者和我一样。
从这本书,进一步认识了白岩松,认识了电视新闻工作者的立场,认识了20年来中国新闻发展的脉络。读了基本白岩松的书,非常敬佩白岩松的为人、处世和职业良心。
白岩松,一个最最崇拜的中国新闻人,他代表着睿智、理性、正直。当然一个到了不惑之年的他对人生的经历与感悟,平淡却真实的语言里却往往饱含着对生命的深刻体会。一个从小经历过无数次磨难的他,对于成长中的自己在精神上的榜样
在谈及电视新闻评论时,白岩松频繁提到“脱敏”一词。为什么新闻评论需要脱敏?因为在中国独有的政治环境下,“敏感”是一切传播活动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可对于新闻评论来说,只有“脱去”这些“敏感源”,才能发挥瞭望者与监督者的功能。
在这个变革的时代,在这个技术手段层出不穷传播方式日益多样的时代,在这个太多的偶像被狂热建构然后又被残暴解构的时代,白岩松以一种“间离”的姿态身处中国20年几乎所有的新闻事件的风暴眼,于无声处听惊雷,听惊雷时却无声。
个时代变迁备忘,正襟危坐,西装革履,些许严肃,微皱眉头,这是白岩松的公众形象,这或许与我们时下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有点格格不入,但他敢于迎接挑战,追寻着新闻的客观与公正,忧心忡忡地关注着种种社会问题和现象,冀希着社会更加美好
多看看一些有思想的新闻人的文章,会让你看待事情的角度和看法都更客观和成熟,这些新闻人里白岩松就是一个很让人敬佩的人,所以推荐他的这本书,他用一种发展的思维记录自己的成长历程,也记录了我们周围的社会的发展。很值得一看。
一直很喜欢白岩松的书,很多时候读他的书会感觉自己对很多事情的看法都会发生改变,慢慢得懂得从一个大的方面去看待问题看待世界,突然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不会再去纠结一些生活小事,心境开阔了
国传媒大学有RV6声媒体语言研究中心任职。【一个人与这个时代许严肃,微P4皱眉8头,R这是白岩松的公众形象,这或许与我们时下这个V娱乐至死的时代有点格格不入,但他敢于一个人与这个时代一个人与这个时代一个人与这个时代前
白岩松是上个世纪90年代由央视新闻评论部引领的电视新闻改革的浪潮中成长起来的优秀电视人。他的身份有电视记者、节目主持人、电视评论员。但在白岩松本人看来,“记者”永远是贴在自己身上最重要,也最有份量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