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禅者的初心(珍藏版)图书
人气:76

禅者的初心(珍藏版)

推荐序 他就在我们之中 日本有两位对西方最有影响的铃木禅师。半世纪以前,铃木大拙只手将禅带到了西方,这个移植的历史重要性,被认为可媲美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他们两人的作品分别在13和15世纪被翻译成拉丁文。...
  • 所属分类:图书 >哲学/宗教>宗教>宗教知识读物  
  • 作者:[铃木俊隆]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807001775
  •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0-06
  • 印刷时间:2015-07-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禅者的心应该始终是一颗初心,不受各种习性的羁绊,随时准备好去接受、去怀疑,并对所有的可能性敞开。只有保持这样的心,我们才能如实看待万物的本然面貌,在一闪念中证悟到万物的原初本性。

铃木俊隆禅师用最简单的语言,从日常生活的情境切入,阐明如何在生活中保持初心,实现禅心。 本书指导人们如何修行,说明何谓禅生活,禅修是以何种态度和了解为前提的,并且鼓励读者活出自己的真实本性。

我们必须抱着初学者的心,放开一切执著,了解万物莫不处于生灭流转之中。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始终保持这颗初心,归复清净的生活方式,超越一切的得失心以及名利心。

编辑推荐

1. 铃木俊隆禅师:将禅引入西方的人,在西方建立所禅寺,对乔布斯有着深远的影响

2. 影响西方人的禅学名著,《人的宗教》作者休斯顿史密斯作序推荐

3. 本书专为那些对佛教一窍不通的西方人写的著名禅学读物,也是乔布斯学禅的入门读物。

作者简介

铃木俊隆(Shunryu Suzuki,1905~1971):日本曹洞宗的禅师,法名祥岳俊隆,生于1905年5月,父亲也是一位禅师。在日本期间,铃木俊隆自年少即开始禅修训练,经过多年的修习而臻成熟境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多数修行者皆改行从事其他职业时,铃木仍坚守他的禅师生涯。1959年,他迁移至美国旧金山。几年内,他的教授吸引了许多西方学生,他在旧金山建立了禅中心,并在加州卡梅尔谷地成立了西方及时所禅修院。 1971年12月,由于长年疾病缠身,铃木俊隆禅师辞世。著有《禅者的初心》《禅者的初心2》(原名《禅的真义》)。

目录

推荐序他就在我们之中 / 休斯顿 史密斯…………1

出版缘起一个自由的人 / 理查德 贝克…………7

前言初心…………19

及时部身与心的修行…………23

禅修是我们真性的直接表现。严格来说,身为一个人,除这种修行外,没有别种修行;除这种生活方式外,没有别种生活方式。坐禅的姿势…………24

我呼吸,所以我存在…………30

获得的自由…………35

涟漪就是你的修行…………40

拔除心中的野草…………44

一错再错也是禅…………47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52

叩头,叩头,再叩头…………57

开悟没啥特别?…………63

第二部在修行的道路上……69

“我们很强调的一点是,要深信自己的原初本性。”千里长轨人生路…………70

日复一日打坐…………74

远离兴奋…………78

要努力,不要骄傲…………81

不留一丝痕迹…………86

布施就是无所执著…………91

避开修行中的错误…………98

限制自己的活动…………104

研究佛法,研究自己…………108

静坐于烦恼之中…………114

空性使你理解一切…………121

说你想说的话…………126

一切作为都是修行…………132

对死亡的新体会…………137

第三部用心理解…………143

我们对佛法的了解不应该只是知性上的理解,真正的了解存在于确实的修行本身。坐禅不是为了开悟…………144

接受无常…………150

那一下电闪…………154

顺应自然…………160

专注于“无”…………165

当下的一念又一念…………171

相信“无中生有”…………176

万物本一体…………181

安静地坐禅…………186

佛法是一种体验…………190

真正的佛教徒…………194

心也需要休息…………199

人人都可以是佛…………205

后记禅心…………209

在线预览

及时部 身与心的修行

禅修是我们真性的直接表现。严格来说,身为一个人,除这种修行外,没有别种修行;除这种生活方式外,没有别种生活方式。

坐禅的姿势

当我把左脚放到右边,同时也把右脚放到左边,我就不会知道它们哪一只是右脚,哪一只是左脚。两者同时都可以是左脚或右脚。

现在我想谈谈坐禅的姿势。当你采取莲华坐的坐姿时,右足是压在左大腿的下面,左足是压在右大腿的下面。当这样盘腿而坐时,尽管我们有一只左脚和一只右脚,但它们却会浑然为一。这种姿势道出了二元的同一性:非二,非一。这也是佛教最重要的教法:非二,非一。我们的身与心既非二,也非一。如果你认为身与心是二,那你就错了;但如果你认为身与心是一,你同样是错的。我们的身与心既是二,又是一。我们总以为所有事物不是一就是多于一,不是单数就是复数,但在实际经验里,我们的生命不只是复数,它也是单数。我们每一个人都既独立而又依赖。

若干年后我们都会死。如果我们认为死亡是生命的终结,那就是个误解。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认为自己不会死,那也同样是个误解。我们既会死,但我们又不会死,这才是正见。有些人认为,人死的时候只是肉体死去,而心灵或灵魂会永远长存,这也不全然是对的,因为心灵与肉体都有其尽头。但是,说心灵与肉体会永远存在却也是对的。

尽管我们有“心灵”和“肉体”这两个不同的观念,但它们实际是一体的两面,这才是正见。所以,我们坐禅时采取盘腿坐姿,为的就是要象征这个真理。当我把左脚放到右边,同时也把右脚放到左边,我就不会知道它们哪一只是右脚,哪一只是左脚。两者同时都可以是左脚或右脚。

及时部 身与心的修行

禅修是我们真性的直接表现。严格来说,身为一个人,除这种修行外,没有别种修行;除这种生活方式外,没有别种生活方式。

坐禅的姿势

当我把左脚放到右边,同时也把右脚放到左边,我就不会知道它们哪一只是右脚,哪一只是左脚。两者同时都可以是左脚或右脚。

现在我想谈谈坐禅的姿势。当你采取莲华坐的坐姿时,右足是压在左大腿的下面,左足是压在右大腿的下面。当这样盘腿而坐时,尽管我们有一只左脚和一只右脚,但它们却会浑然为一。这种姿势道出了二元的同一性:非二,非一。这也是佛教最重要的教法:非二,非一。我们的身与心既非二,也非一。如果你认为身与心是二,那你就错了;但如果你认为身与心是一,你同样是错的。我们的身与心既是二,又是一。我们总以为所有事物不是一就是多于一,不是单数就是复数,但在实际经验里,我们的生命不只是复数,它也是单数。我们每一个人都既独立而又依赖。

若干年后我们都会死。如果我们认为死亡是生命的终结,那就是个误解。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认为自己不会死,那也同样是个误解。我们既会死,但我们又不会死,这才是正见。有些人认为,人死的时候只是肉体死去,而心灵或灵魂会永远长存,这也不全然是对的,因为心灵与肉体都有其尽头。但是,说心灵与肉体会永远存在却也是对的。

尽管我们有“心灵”和“肉体”这两个不同的观念,但它们实际是一体的两面,这才是正见。所以,我们坐禅时采取盘腿坐姿,为的就是要象征这个真理。当我把左脚放到右边,同时也把右脚放到左边,我就不会知道它们哪一只是右脚,哪一只是左脚。两者同时都可以是左脚或右脚。

坐正、背挺直、手放好

坐禅时最需要注意的是保持脊骨挺直。你的两耳和双肩都应该成一水平线。肩膀放松,后脑勺斜向上,正对天花板。下巴应该收拢,当你的下巴向上抬,你的姿势就不会有力量。另一个让你的姿势获得力量的方法,是把横膈膜往下压向丹田,这可以帮助你维持身体与心灵的平衡。试着保持这种坐姿,起初也许会觉得呼吸不自然,但习惯之后,呼吸就会顺畅而绵长。

你的两手应该结成“禅定印”,方法是:手掌朝上,右手手背放在左手掌中,两手中指的中间指节相触,两根拇指上举,指尖轻轻互触(就像是中间隔着一张纸)。这样一来,你的双手就会构成一个漂亮的鹅蛋形。你应该小心翼翼地保持这个手印,就像是手里抱着什么极其珍贵的物品那样。双手应该贴住身体,拇指举在肚脐的位置。两只手臂自然下垂,微微离开身体一点点,就像是它们各自夹着一颗蛋那般。

身体不要歪到一边,也不要向后仰或向前倾。应该坐得直直的,就像是天空要靠你的头才能撑起来一样。这种坐姿不只是形式,它是佛教的关键所在,是对你的佛性一个的表现。如果想要真正地了解佛教,就应该依照此一姿势来修行。这些形式不是获得正确心灵状态的手段,采取这些姿势本身就是正确的心灵状态。

但我们不需要获得什么特别的心灵状态。当你想要获得什么,心就会游荡到别的地方;当你没有想要获得什么,你会拥有的,就是此时此地的身体与心灵。一位禅师说过:“遇佛杀佛。”如果你遇到的不是一个在当下的佛,就应把他“杀掉”,如此你才能归复自己的佛性。

做任何事都是我们本性的表现。我们不是为别的事而生存,我们生存是为了自己。这就是佛教的基本教法,由我们遵守的形式表达出来。另外,就像打坐有打坐的坐姿一样,我们站在禅堂时,也有许多规则必须遵守,但订定这些规则的目的不是要把每个人弄成一模一样,而是为了让每个人可以最自由、最自在地表现他们的自我。

例如,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站姿,而站姿是由身体比例来决定。当你站着的时候,两个脚跟应该相距一拳宽,两脚的大拇指应与两个乳头在同一直线上,这就跟坐禅时,应该对丹田施予若干压力一样。此外,你的双手也应该表现出你的自我。用左手抵住胸,拇指与其他手指结成圈形,右手放在上面。右手拇指向上举,两只前臂与地板平行。这样,你就会感到自己抱着根圆柱子,不会身体萎顿或歪向一边。

姿势正确才能保有自己

最重要的事情是拥有自己的身体。身体一旦萎顿,你就会失去自己,你的心也会游荡到别处去,而你也不会在自己的身体之中。这不是正道。我们必须存在于此时、此地!这是关键。你必须拥有自己的身体和心灵。万物都应该以正确的方式存在于正确的地方。这样,就什么问题都不会产生。要是我现在使用的这个麦克风是放在别的地方,它就不能发挥功能。当我们能够把身与心放在恰如其分的地方,那其他一切就会跟着恰如其分。

然而,我们通常都会不自觉地试着改变别的东西,而不是改变我们自己,我们都会试着让自己以外的东西变得恰如其分,而不是让我们自己变得恰如其分。但是如果你自己不是恰如其分的话,也就不可能让任何东西恰如其分。反过来说,要是你能在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方式做事情,那万事都会妥妥。你是“老板”耶,老板打瞌睡时,店里的每个员工都会跟着打瞌睡。但是,当老板扮演好自己,那么每一位员工也会扮演好他们自己。这就是佛教的奥秘。

随时随地保持正确姿势

所以,不只坐禅时应该努力保持正确的姿势,从事其他任何活动时莫不是如此。开车时应该保持正确姿势,看书时也应该保持正确姿势。如果你以懒洋洋的姿势看书,一定看不久。这是真正的教法,写在纸上的教法不是真正的教法。白纸黑字的教法是你脑子里的一种食物,你的脑子当然需要一些食物,但是,透过正确的修行方式让你成为你自己,那是更为重要的事。

这也是为什么佛陀无法接受他那时代的各种宗教。他研究过许多宗教,但都不满意各宗教的修行方式。他无法在苦行或哲学中找到人生的答案。他感兴趣的不是某些形而上的存在的物质,而是自己的身与心——存在于当下的身与心。当他找到自己时,他也发现一切众生皆具有佛性。这就是他的开悟。开悟不是某种舒服快乐的感觉或某种奇特的心灵状态。当你以正确的姿势打坐,你的心灵状态本身就是开悟。

如果你不能满足于坐禅时的心灵状态,心思就会左右摇摆。我们不应让自己的身心摇摆不定或四处游走。只要用我所说的方式打坐,就不必谈论怎样才是“正确的”心灵状态,因为你本然就已具有了。这就是佛教的结论。

我呼吸,所以我存在

所谓的“我”,只是我们在一呼和一吸之间开阖的两片活动门而已。

坐禅时,我们的心总是与呼吸紧紧相随。吸气时,气会进入内在世界;呼气时,气会排向外在世界。内在世界是无限的,外在世界也同样是无限的。虽然说这话有“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之分,但实际上,世界就只有一个。在这个无限的世界里,我们的喉咙就像两片活动门,气的进出就像是有人穿过这两片活动门。

我们说“我在呼吸”,但话中的“我”这个字是多余的,根本没有一个“你”可供你说这个“我”字。所谓的“我”,只是我们在一呼和一吸之间开阖的两片活动门而已。它只是开阖,如此而已。如果你的心够清净静谧,就会察觉到这个开阖里面什么都没有:没有“我”,没有世界,也没有身或心,有的只是两片活动门。

觉察呼吸就是觉察佛性

所以在坐禅时,存在的只有“呼吸”。但我们应该觉察着每一个呼和每一个吸,我们不应该心不在焉。要你觉察呼吸并非意味着要你去觉察“小我”,而是意味着你应该觉察你的普遍本性,也就是你的“佛性”。这种觉察很重要,因为我们通常都会偏向一边。我们对人生的一般理解是二元性的:你和我、这跟那、好与坏……

事实上,这些分别性本身都只是对普遍存在的一种觉察。“你”意味的是以你的形相觉察这个宇宙,“我”意味的是以我的形相觉察这个宇宙。“你”和“我”不过都是两片活动门。这种了解是不可少的,甚至,那不应该被称为“了解”,而应该说,它是透过禅修所获得的真实体验。

坐禅时,没有时间与空间观念

所以在坐禅时,不应该有时间或空间的观念。你也许会说:“我们从七点四十五分开始在这房间里打坐。”这就是有时间的观念(七点四十五分)和空间的观念(这房间)。但事实上你在做的,只是坐着和觉察着这个宇宙的活动,就那么多。在这一刻,活动门朝一个方向打开,下一刻,活动门朝相反方向打开。

一刻接着一刻,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不停地重复这种活动。其中既没有时间的观念,也没有空间的观念。时间与空间合而为一。你也许会说:“我今天下午有事情要做。”但实际上并没有“今天下午”、“一点钟”或“两点钟”这种东西的存在。你在一点钟会吃午餐,吃午餐本身就是一点钟。到时候,你会身处某个地方,但那个地方跟一点钟是分不开的。对于一个对人生能真正存有感激之心的人来说,这些都是一样的。

但是,当你厌倦了人生,或许就会说:“我不应该来这地方,到别的地方吃午餐大概要好得多了,这地方的午餐不太好。”这时候,你是在脑子里创造了一个跟实际时间分离开来的空间观念。

无时空分离,无善恶对立

也或者你会说:“这件事不对,我不应该做这件事情。”事实上,当你说“我不应该做这件事情”时,你已经做了某件事情,所以你别无选择。当你把时间与空间的观念分离开来,你会以为你可以有所选择,但事实上,你是非做某件事情不可的。“不做”的本身就是一种“做”。

善与恶只是存在于你心里的东西,所以我们不应该说“这是对的”、“这是错的”之类的话。与其说“这是错的”,你应该说的是:“别去做!”当你有“这是错的”的想法时,就会给自己制造出困惑。所以在清净宗教的领域中,是没有时间与空间或是对与错这样的困惑。

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就是,什么事情来到,就做什么事情,好好做它!我们应该活在当下。所以坐禅时,应该专注于呼吸,让自己成为两片活动门。做我们当下应该做的事,做我们必须做的事,这就是禅修。在这种修行中,是没有困惑存在的,如果你能确立这样的生活,就不会有任何的困惑可言。

你我正如青山与白云

著名的洞山良价禅师(洞山良价禅师(807~869年):曹洞宗建立者之一,在彻悟自性(佛性)之后,感到六祖慧能倡导之“顿悟”法门并非凡人所能达到。他便揭示“五位”的方便法门,广接上、中、下不同根器的学人,后得大弟子曹山本寂大力支持与弘扬,发展为万古流芳的曹洞宗。)说过:“青山白云父,白云青山儿,白云终日倚,青山总不知。”这是对生命一个透彻的说明。很多事物的关系都是跟青山白云的关系相似,像是男与女、师父与徒弟,彼此都互相依赖。但白云不应被青山打扰,青山也不应被白云打扰,两者都是相当独立,但又互相依赖。这是我们应有的生活和修行的方式。

当我们变得真正地忠于自己,我们就会变成两片活动门,在独立的同时又与万物相互依赖。没有空气,我们就无法呼吸。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世界的万千事物之中,但一刹那接着一刹那,我们又都是身处于这个世界的中心。所以,我们是独立而又依赖的。

如果你有这样的体悟,有这样的存在,你就会拥有的独立性,不被任何事所打扰。所以坐禅时,心念应该集中在呼吸上头。这种活动是众生的基本活动。没有这种体悟,没有这种修行,人们就不可能达到的自由。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江东才**的评论:

办读书会进了一批,朋友们都拿回家咯。都很满意~

2017-11-13 21:06:18
来自w***2(**的评论:

非常喜欢的一本书,作者深入浅出的阐述,不评判只是阐述事实,非常值得反复阅读的书,而且里面的方法切实可行,大爱

2017-07-15 07:24:04
来自zzggzz2**的评论:

如书名所示,禅者的初心,什么是初心?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但通过此书,希望每人都能领悟并找到自己的初心。静心时阅读,需要静心时翻翻,便是最大的收获。

2017-11-11 23:21:12
来自五***鹿**的评论:

以前的绝版了,惊喜地发现有了新版本,感觉买回来收藏

2017-02-24 21:45:06
来自lele好**的评论:

很好的书,看看这样的书对提升自己很有帮助,在每天琐碎的事情中,除了忙乱,多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是很好的感受呀!

2016-05-28 14:04:48
来自大一鬼**的评论:

一本日本人的书,应该还不错,有一定的内涵,让人看了有所思

2016-12-16 20:35:29
来自***(匿**的评论:

读书节活动时买的,还没来得及看这本。期待能精彩。

2017-04-30 10:35:5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光看书名就很喜欢,印刷不错,封面制作也是很喜欢的。

2017-05-07 20:54:07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帮同事买的书,包装是不错的,没看过不就内容发表言论

2017-05-11 11:01:2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物流很快,一天就到了。感觉还可以。书还没来得及看,看着还可以。

2017-05-29 12:46:1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同时买了好几书,这本书留着最后看,要慢慢看用心看

2017-06-01 12:36:53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一直在当当网买书,都很好,正品、便宜、物流超快、包装到位,赞

2017-06-02 10:50:47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不错,虽然觉得说来说去都是那么个意思,但觉得很质朴。

2017-07-19 13:51:21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很好的书。过去自己曾经买过本书,这次是买给好朋友的。感谢当当周到的服务。

2017-06-08 15:18:23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这本书用音频听完过,启发很大,买来收藏也买来再读

2017-11-01 06:24:27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期待已久的书,终于买到了!物流蛮快的!质量不错!是理想中的那本,买回来老公立马在认真读了!

2017-06-23 23:13:4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本书没想象中好,可能禅还是有点深奥吧,另外我觉得翻译不是很多位。

2017-09-17 18:41:5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禅者的初心(珍藏版)所以我存在…………获得完全的自由…………涟漪T就是你的修

2016-04-23 19:21:37
来自我***为**的评论:

禅者的初心(珍藏版) 影响乔布斯的一本书。感觉挺好的,十多万字。佛法说的放下不是强迫,是修行而不执著的坦然放下。推荐。

2017-03-31 02:22:21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出差坐火车的途中看完了,边看边修炼,解开了心中的一些疑虑,不忘初心,学习打坐!

2017-03-01 13:52:16
来自肾上腺**的评论:

是一本针对佛教知识背景相对薄弱的西方人而写的书,站在他们的角度反观在东方人眼里的传统宗教,以便于他们理解的文字和习惯来描述佛教,对佛教在西方的推广起到了很大作用

2016-03-30 12:03:57
来自弘信谦**的评论:

这是一本适合初学者的书 也是禅学的最佳入门读物 里面的内容言简意赅 读书的时候试着放空自己 将灵魂融入铃木俊隆禅师的思想之中 用心领悟禅学的精髓

2016-04-28 12:17:3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修院。年月,由于长年疾病缠身,铃木俊Y隆禅师辞世6。著有《2禅者的初心》《禅者的初心》(原名《禅的真义》)禅者的

2016-01-16 15:39:2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禅者的初心(珍藏版)都可以是佛…………后记禅心…………出版信息书名禅者的初心(I珍藏版)作者铃

2016-04-23 19:29:08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都说不忘初心,但初心是什么大多数人不清楚,看看这本书吧

2017-06-19 13:02:35
来自**(匿名**的评论:

被书名吸引,对于佛道的结合,禅学这一领域是接地气的的学问,没有佛学那么高深,也没有道学那么玄乎,有的更多是对生活的领悟和开导,可读性挺高的,属于提升自己的一本书。

2017-09-05 16:58:49
来自重***雷**的评论:

之前看过乔·卡巴金老师的《正念》。书中曾提到过声名远播的铃木俊隆禅师。后来有幸买到禅师的这本书,读来确实非同凡响。尤其在阅读过程中,一定要慢,要细心推敲句式和用词的细微差别,你才能感受到禅师的真意。

2017-01-13 11:19:31
来自p***n(**的评论:

禅心,初心不忘。传道到美国,在外国能生根发芽,开展扩大,这是了不起的事情。

2017-02-19 15:20:0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读这本书的时候是事情比较多,情绪比较复杂的时刻,常纠结于一件事、一句话。随着阅读慢慢地深入,心渐渐平静下来,情绪慢慢舒展。我喜欢里面宣扬的观点:不拘礼于信仰,做最真实的自我,人生处处是修行。

2017-08-14 18:39:06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