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民国清流:那些远去的大师们图书
人气:65

民国清流:那些远去的大师们

本书是及时部关于民国清流、一代大师们的长篇集体传记和史诗力作。 民国六年至民国十六年(1917至1927年),中国呈现了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相比肩的思想最活跃、文化最灿烂的局面。继承了传统&l...
  • 所属分类:图书 >传记>人物合集  
  • 作者:[汪兆骞]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民国清流
  • 国际刊号:9787514338126
  •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8
  • 印刷时间:2015-08-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本书是及时部关于民国清流、一代大师们的长篇集体传记和史诗力作。

民国六年至民国十六年(1917至1927年),中国呈现了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相比肩的思想最活跃、文化最灿烂的局面。继承了传统“士”担当精神的一代民国清流,“以天下为己任”,为民族自尊、学术自尊,在风云动荡的时局中扮演着先锋角色。他们学问超绝而又狷介不羁;相互间道义学问相砥砺,却在时代大潮的冲击下不断被分化,一时间龙吟虎啸,各领风骚,折射了一个大时代的风起云涌、雪雨阴晴。

本书及时次系统地讲述了那些特立独行的民国文化大师们在思想、学术、政见、工作和生活各个层面,互相交流、碰撞、交锋过程中的友谊、恩怨、是非、因缘与分合,生动地再现了他们在近代中国的重大转折时期的生活图景,刻画了他们各自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文化品格,忠实讲述了他们的伟大与卑微,崇高与缺陷,描绘了一轴无比辉煌的民国文化巨星画卷。

编辑推荐

著名作家叶辛、何建明、张抗抗、王跃文,著名文化学者张颐武,著名文学评论家李建军鼎力推荐!

立体全景式再现民国大师的史诗集体传记!

民国清流用自己的学养和风骨,写就的是中国“士”的短暂与辉煌。

央广、人民网、新华网、北京晚报、北京晨报、作家文摘报、腾讯、新浪、网易、凤凰网、搜狐……全国近百家媒体广泛报道!

一代民国清流,一代民族脊梁,在糜烂的时局共同擎起中国文化的苍穹!

中国近现代的文化大师们的群体雕像,生动,鲜活,立体!

著名编辑家、作家、原《当代》副主编汪兆骞老先生呕心沥血之作!

蔡元培、胡适、康有为、梁启超、王国维、陈独秀、章太炎、辜鸿铭、章士钊、蒋梦麟、、陈寅恪、傅斯年、刘师培、钱玄同、鲁迅、周作人、黄侃……

民国清流的夸父追日与飞蛾投火,写就的是中国“士”的短暂与辉煌。

作者简介

汪兆骞,生于194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原《当代》副主编兼《文学故事报》主编。中国作协会员。著有《往事流光》《春明门内客》《记忆飘逝》《紫塞烟云》《张骞》等。

目录

及时章 民国六年(1917年) / 001

陈独秀、胡适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之邀,分别出任该校文科学长和教授。二人先后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率先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一个崭新的《新青年》时代呼之欲出。暮气沉沉的北大逐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高地。、钱玄同、刘半农、周氏兄弟等一代新型知识精英,也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开创了以现代文明为核心的新文化运动。

第二章 民国七年(1918年) / 063

就在辛亥革命步履艰难之时,北京的新文化运动,却有一抹春色。《新青年》改组为同人刊物,由陈独秀、胡适、、钱玄同、沈尹默、高一涵六人轮流编辑,请撰稿人周氏兄弟、刘半农等人协助办刊。周树人以鲁迅笔名发表《狂人日记》等小说,我们民族文学的面貌、气象、精神、灵魂,焕然一新。胡适、鲁迅成为中国现代思想史、文学史上并峙的双峰。

创办《湘江评论》,写《民众大联合》,胡适高度评价云:“一篇大文章,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重要文字。”

与胡适开展“问题与主义”的学术讨论,陈独秀、、鲁迅旗帜鲜明地站在胡适一边。

陈独秀、办《每周评论》,有良知和正义感的报人章士钊、邵飘萍等办《京报》、《时报》等,掀起舆论波澜,给中国言论史留下一笔丰厚的遗产。

第三章 民国八年(1919年) / 095

民国八年,中国依然是独裁者横行的屠场和炼狱。新文化运动合乎逻辑地催生了“五四”爱国学生运动。那些从黑暗中突围出来的知识分子,集体亮相,以启蒙者和革命家的胆魄,继续奋力开启新时代的闸门,一路高歌猛进,为20世纪的中国历史谱写了新的序言。

第四章 民国九年(1920年) / 141

民国九年,比起波澜壮阔的民国八年,少了些红火,但并不沉寂,“五四”余波仍在荡漾。各种政治派别博弈的同时,知识分子关于新旧之争,也日趋激烈。陈独秀、等倾向政治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秘密酝酿成立共产党。胡适出版新诗《尝试集》,成为“新诗老祖宗”,他还与高一涵等人发起《争自由的宣言》,为争自由而战。鲁迅进北大当讲师,讲授《中国小说史略》。他对盲目引进“俄国思潮”,有振聋发聩的回答:“中国人无感染性,他国的思潮,甚难移殖(《致宋崇义》1920年5月4日)。”周作人作《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思想革命》,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赢得远远超过鲁迅的声誉。

道不同,不相为谋,《新青年》时代接近尾声。

第五章 民国十年(1921年) / 171

民国十年,是中国社会剧烈震动的一年,也是民国清流激荡分化的岁月。大多数知识分子继续高举“个性解放与自由”的旗帜,而部分人放弃“五四”个性主义,走向无产阶级战斗集体主义,创立了中国共产党。民国清流各自扮演了不同的历史角色,青史留名。

第六章 民国十一年(1922年) / 191

民国十一年,是个天灾兵祸频仍的年头。1月19日,武汉酷寒,天降大雪,冻死很多人。4月直奉战争爆发,在这场血战中,百姓生命惨遭屠戮。6月16日南方陈炯明兵变,炮轰总统府,局势动荡混乱。同时,文化界和舆论界,争取言论自由的斗争,却是这一年的主题。一个以欧美派留学生为主的文人集体,在他们的精神领袖群体的带领下,继续向武人的专制统治,庄严地宣告他们的政治主张。

第七章 民国十二年(1923年) / 223

民国十二年的及时天,孙中山发表《中国国民党宣言》,发国民党改组之先声。二十六天后,苏俄表示倾力支持孙中山。孙中山与苏俄代表联合会发表声明表示:共产组织及苏维埃制度均不能引用于中国,双方认为,“中国最要最急之问题,乃在民国的统一之成功,与国家的独立之获得”。

6月12日在中共第三次代表大会上,中共决定与国民党合作。10月28日,孙中山任命廖仲恺、、、张继、戴季陶五人为国民党改组委员,着手筹备改组国民党。

北洋政府的反动统治更加黑暗且风雨飘摇。其通过“取缔新思想”议案,控制舆论。2月7日,吴佩孚武力镇压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杀害共产党人施洋等五十余人,制造了血腥的“二七”惨案。惨案发生第二天,吴佩孚就以“鼓动罢工,扰乱社会秩序”罪名,查封了汉口《真报》。2月16日,中共的《向导》遭查封。四月因林水白在《社会日报》揭露曹锟贿选总统丑闻,该报被封,林被监禁三个月。8月27日,天津的《京津泰晤士报》也因反对曹锟贿选,被禁止在租界外发行。10月,上海的《时报》因发表反对直系军阀的新闻被禁邮……1923年,知识分子与当局的“不合作宣言”,成了主旋律。

第八章 民国十三年(1924年) / 257

民国十三年(1924年),大小军阀为继续分割山河而使得烽烟四起——齐卢之战,直奉火拼……百姓饱受战乱之苦。民国的缔造者孙中山,经历了漫长痛苦的奋斗和摸索之后,局势出现了新的转机。他在苏俄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终于改组了国民党,确定了“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在年初顺利地召开了国民党的“一大”,咄咄逼人地在南方崛起。

是年的民国清流,除共产党人陈独秀、、瞿秋白等有明确政治理想外,更多人也怀着希冀,以文学为武器,继续寻求各自的改造社会之路。他们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性良知和社会责任。可悲的是,因为各有不同的精神追求和不同的价值选择,他们却陷入了无休止的混战。

第九章 民国十四年(1925年) / 279

1924年12月31日,孙中山扶病入京,受到包括在内的北京十万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其入京后发表《入京宣言》,称“乃为救国”,但并没给段祺瑞控制下的北京带来变化,如遭到国民党反对的“善后会议”如期举行。

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国民党成立治丧委员会,担任秘书股中文主稿。

巨星陨落,举国哀恸。反动军阀依然我行我素。4月,京师警厅新制定的《管理新闻营业规则》控制言论,遭到胡适、陈西滢、钱玄同等十八位知识分子抵制。他们联名致函司法总长章士钊,提出阁议撤销这一规则,以维护言论出版自由。

是年5月30日,爆发“五卅惨案”,激发了汹涌澎湃的民族浪潮。6月3日,郑振铎、茅盾、叶圣陶、胡愈之等创办《公理日报》。瞿秋白主编的《热血日报》面世,邵飘萍也从6月起在《京报》推出清华学子王造时主编的《京报副刊》,连续报道了“五卅惨案”,进行反帝宣传。

知识分子反专制,争自由,仍是该年思想文化战线的主流。而5月11日发生的北京女师大驱逐校长杨荫榆出校运动和该年底的11月29日,“认定改造人心——思想革命,是急务中的急务”的《晨报》,被暴徒纵火焚毁疑案,让知识界变得扑朔迷离。

当我们怅望民国十四年的纷乱的文化星空,你会悲哀地发现,透过曾经同是新文化的主将,陈独秀、胡适、周作人等人围绕着上述两案的纷争及其关于政治、思想、文化的纷争,已深刻地反映出知识分子内部分裂已愈来愈严重。

第十章 民国十五年(1926年) / 309

民国十五年依然是北洋军阀横行肆虐、充满肃杀之气的一年。惨案继续不断发生。

3月18日,段祺瑞悍然枪杀47名、伤200多名和平请愿的学生和民众。“三 一八”惨案发生后,邵飘萍、成舍我主办的《京报》《世界日报》等纷纷报道事件真相,严厉谴责这场杀戮。

朱自清、鲁迅、周作人、林语堂等作家也纷纷发表文章抨击反动政权;王世杰、高一涵、许士康、陈翰生等在《现代评论》周刊发出抗议声讨之声。上海的叶圣陶、郑振铎等以文学形式发出怒吼。

、张宗昌等在段祺瑞垮台后,杀气腾腾入京,先后杀死民初新闻史上熠熠闪光的邵飘萍和林白水。《京报》、《社会日报》随之被查封。鲁迅、蒋梦麟、等都上了黑名单。共产党人面对黑暗和杀戮,勇敢地率领民众冲锋陷阵,无私无畏。知识分子站在民众一边,表达道义立场。梁启超、胡适、徐志摩、陈寅恪等于春秋更替、风雨晨昏中,继续追逐新文化之梦……

第十一章 民国十六年(1927年) / 339

1927年,从北京到南方,中华大地弥漫着血腥狰狞和死亡的气息。

义士喋血,大师殒命。

在军阀统治下的北京,共产党人被推上绞刑架,英勇就义;白发书生王国维,自沉昆明湖,国之魂消;首领康有为病死青岛。三位文人精魂美魄,如火如炬。

空前屠杀,鲜血成河。

北伐军席卷江南。“四一二”,上海宝山路再次被鲜血染红。国民党军队悍然向徒手民众开枪,“伤毙至百余人”。郑振铎、胡愈之、章锡琛等联名致信国民党元老蔡元培、吴稚晖等,发出抗议之声,并于4月15日在《商报》发表。

广州的共产党人萧楚女4月被杀狱中,赵世炎、陈延年被杀于上海,共产党人李汉俊、《大江报》创始者詹大悲遇难于武汉。

作家郭沫若、郁达夫、成舍我、章乃器、周作人都以笔为武器,批评时政,激浊扬清。4月26日,商务印书馆的高梦旦写信给胡适:“时局混乱已极,国共与北方鼎足而三,兵祸党祸,几成恐怖世界,言论尤不能自由。”

是年,中国政局发生巨变,“北伐”成功已成定局,国共两党分裂也成事实,国民党通过军事手段建立了的南京政府。而文化界却依然是纷纷乱象,创造社、太阳社与鲁迅的论战,鲁迅与其他学者、作家的争斗也从未停止。

在线预览

海峡两岸,两种对立的社会制度,敌对的意识形态,冤家对头的和,对一个不识相且不为时所用的文化人胡适,却同仇敌忾,相互策应,大动干戈,实为历史所罕见,不仅充满悖论,又意味深长,或正因如此,方显承受误会和扭曲的胡适的思想、文化价值。

胡适是位相对清醒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是最早洞悉强调平等忽视自由会带来危险的人,也是认定只热衷主义、不研究问题会给中国造成灾难的人。后来我们对胡适只有批评,没有研究的格局,便是这种恶果。

刘师培沉默多时,他一直对陈独秀、钱玄同有些偏激的言论不以为然,对他们习惯把对待新文化运动的态度,作为评判时人进步与反动的标准,尤不敢苟同。刘师培认为,陈独秀、钱玄同等那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历史观,非但解决不了复杂的文化问题,更有可能误导国人误读历史,只要西学,摒弃传统。

辜鸿铭在那个时代是一道文化风景,他活着是个传奇,他去天国后留下太多关于中国文人的神话。他是个充满矛盾又极为和谐的学者,他变态地猥亵女性,他又淋漓痛快地大骂政客,他到西方留学却一针见血地批判西方文明的种种弊端。而最可贵的是他的骂是出于义理和公心。

就群体而论,晚清和民国时期的文人最为放诞,最为淋漓尽致,表现了有操守文人的崇高人性。章太炎将袁世凯授的勋章做扇坠,辜鸿铭拖长辫教训毛姆,金岳霖与鸡共舞,钱玄同“人到四十就该死”……一个个鲜活的灵魂,跃然青史。

“五四”前后,文化的激进派如陈独秀、钱玄同等及文化保守派如林纾、黄侃等,都未能避免偏激。值得深思的是,所有激进派和保守派,在一定历史作用下,常会相互转换。北洋军阀统治中国时,军阀们留给国人的印象几乎都是作恶多端、狰狞可怖的面孔,殊不知他们退出政坛后,面对日本人的诱惑和收买,却显示出铮铮傲骨,坚决抗日。

黄侃桀骜不驯,却才华横溢,思维敏捷过人,国学功底深厚,为一大家。有一次有人求他一篇碑文,约好六日以后来取,等人家取时,他却早已将此事忘得干干净净。他忙让其就座,接着研磨铺纸,凝思片刻,挥毫一蹴而就。连上下款带正文刚好到一格。观者莫不叹服……

媒体评论

著名作家王跃文:

汪兆骞老师深谙《左传》笔法,其《民国清流:那些远去的大师们》依照编年剪裁民国历史,将人物置于云诡波谲的大事件大冲突中摹形刻画,以史家手眼钩沉实录,以文学笔墨传神写照,于人物书写中别嫌疑,于叙事中富褒贬,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援史明志,其为士人清流招魂之深情苦心,令人感佩。

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

我给这本书定了几个关键词,这个是一个美文传记,这个文字特别优美,汪老师一直是大编辑家,所以他的文字不用说,他对我们这作家的要求他是很严,他自己的写作是用尽了他的才华,所以我觉得他是一个美文传记,他跟其它传记不太一样。

第二是文学的传记,他是用文学表现的手法,很多情节大家看了,这些伟人,这些重要的人物在其它历史书上都可以看到,这一事件大概我们多多少少知道一点,但是在汪老师的笔下,那种叙述的方法是一种文学的叙述方法,是一个一个的情节,也许我们在另一本书当中,另一个世界当中,包括影视作品当中,我们可能有闪过这样的经历,但是汪老师用文学的方式勾连得特别精美。

第三,思想传记,是民国时期一些中国的思想的精英,文化的精英,他们的活动,他们经历的那段历史都充满这种伟大的思想,这一批人都是我们中国现当代最杰出的一些思想家、政治家,这些领袖界人物,所以这本书当中,在情节推动的时候,给我们的很多都是思想的东西。

著名文化学者张颐武:

过去我们对大师文人我们都了解,因为都熟悉,因为大家都研究过,对那段历史有所了解,中国现代的源头是怎么回事,那段时间最关键。但是那个时候看,你就会发现,我们把它作为伟人敬仰去看。汪先生就好像是穿行在伟人之间,好像穿越小说一样,一下穿越过去了,穿越过去跟这些人聊一聊,把这个书稿拿过来,又把这个鲁迅书稿拿一本,黄侃书稿拿一个,然后写出他自己的书来。这个都读过了,这些史料下了很大的工夫,非常不容易,这个书好的地方就是现场感很强,很鲜活。因为汪先生有一个好处,中国现代大文人,像王蒙开始都有来往,他对当代大文人都熟悉。用跟当代大文人交往的方式跟民国的大文人对话、沟通,这个路子我觉得特别有意思,这是一个好处,现场感强。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丛中一**的评论:

对于民国那段历史来说,或许只有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所说的最为贴切:这是睿智的时代,这也是蒙昧的时代,这是笃信的时代,这也是怀疑的时代。这是希望的春天,这也是绝望冬天。这本书立体全景式再现民国大师的经典史诗级集体传记。故事性强,开卷有益。

2017-11-24 13:18:46
来自mvptxl**的评论:

民国大师,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看了很多民国的书籍,让人羡慕的时代

2016-11-09 15:33:26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简直是相见恨晚,这本书实在是太棒了!太喜欢了。

2017-07-15 23:43:49
来自丝啦丝**的评论:

看了这本书才知道,鲁迅原来不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是胡适和陈独秀。喜欢作者的文笔,流畅又有趣味,仿佛把读者真的带到了民国,和各位文化大师煮茶畅聊的感觉……

2015-08-24 10:52:2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强烈推荐,与民国的大师精神共振。大师之所以是大师,因为他们有家国天下的情怀。

2016-12-12 15:39:06
来自凭***狗**的评论:

对民国大师们的忧国忧民之心有了了解,不过,对于现在社会上的人,可能距离太远吧。

2017-04-26 10:41:44
来自水***厚**的评论:

书的品相不错,内容也喜欢,只是里边有几处错误,记得有一处关于黄仲则的文字,前后表述不一致。还有一处关于周氏兄弟的文字,也如此。不知道是作者记错了,还是编校的问题。

2017-02-28 13:37:4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在当当网买了很多书,这是第一次写评论。王兆骞先生的这本《民国清流》非常值得喜欢文学的朋友一读。

2017-03-29 22:04:24
来自砂冰**的评论:

女儿高中学校的校荐课外读物。民国作为中国文化思想的又一黄金时期,大师辈出,各有所长。这本书有详细的例讲,罗列的人物也比较全面。值得推荐。

2015-12-25 22:48:30
来自恐龙蛋**的评论:

民国年间大师辈出的一个原因便是,旧学未断,新学已兴。对于他们这部分人来说,旧学的功底非常扎实,而于新学又有开拓的贡献、开山立派的气象。读来非常让人上瘾,一口气读了一半。

2015-09-01 11:01:2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民国清流:那些远去的大师们 不错的书,正版。最近迷上民国了,后续选了几本民国的

2017-02-19 15:52:16
来自华尔彬**的评论:

纸质精美,读起来很有感觉,是冲着张颐武教授的推荐来买的,开卷有益,果然不负期待。还查了一下作者的简介,原来是著名的老编辑家,编辑过王蒙等人的书,文字功底自不必说,难得的是作者博古通今,援引的史料及其丰富,让人不得不佩服老一辈编辑家的认真和钻研精神……

2015-08-24 11:10:17
来自小***(**的评论:

这本书人物饱满,形象各异,民国时代的文化精英集体群雕!

2017-06-18 15:08:53
来自tianlel**的评论:

民国清流用自己的学养和风骨,写就的是中国“士”的短暂与辉煌。

2016-11-01 10:29:2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有关民国的书籍,我买了有五六本,民国清流是其中写的比较出色的,值得一读。现代社会物质再丰富,也极为缺乏民国的风骨!

2015-10-29 17:39:09
来自爱***娘**的评论:

很喜欢民国这段时间,民国是的文人可以说是真正的文艺。

2017-04-29 20:19:41
来自竹***6(**的评论:

民国永远是让人魂牵梦绕的时代,民国大师总是让我辈仰望的人。内容很翔实,很喜欢。

2017-03-15 11:17:38
来自彦逸希**的评论:

如果不是政治因素,陈独秀、胡适应该是极其正面的因素,用以现在的道德观念,梁启超正的不值得,徐志摩可以去死了。适合喜欢民国历史的人,适合喜欢晓松奇谈的人,适合拥有正确历史观的人

2016-10-25 07:55:46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非常好的书籍,一直想购买的,看着民国大师们的风云事迹非常向往之。以前只买了二、三册,把第一册到给漏买了,乘着这次书香节优惠活动补齐,接下来的时间就是好好品读啦!

2017-04-25 13:04:07
来自西雨醉**的评论:

民国的大师们,一直是我所喜欢的!因为这帮人是实实在在真正的“学贯中西”!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学习他们的思想对于现在的我们,一方面可以提高素养,另一方面——我们现在太需要有“骨气”的文人了!

2016-09-19 23:00:58
来自碧落明**的评论:

关于民国大师们的集体传记! 民国清流的夸父追日与飞蛾投火

2016-10-26 12:16:24
来自哈佛来**的评论:

那代大师们真是有情怀啊,胸怀家国,抱负远大,我们当代人真是汗颜啊。。。年轻人都应该买来看一看,了解一下民国时期的文化大师们是如何做学问,如何做人的。。。。真的是一本令人受益匪浅的好书,比市面上那些风花雪月的东西好的多。。。。

2015-08-24 13:27:32
来自小六六**的评论:

民国清流:那些远去的大师们 (著名作家叶辛、王跃文,著名文化学者张颐武鼎力推荐! 关于民国大师们的集体传记! 民国清流的夸父追日与飞蛾

2016-04-23 14:40:31
来自味无味**的评论:

很好的系列著作。一直以为,可以和战国时代的文学辉煌相媲美的,只有民国。只是,出于种种原因,民国或被我们忽略,或被我们遗忘了。但愿这套丛书,能为民国在大众视野里,争得一席之位。

2016-10-15 20:14:1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从别的书里看到,汪兆骞被王朔、马未都等文学圈人士称为“汪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编(崔道怡、张守仁、汪兆骞、顾志城),果然是大家手笔,按照时间顺序讲述那些民国大师们的交往、碰撞,是一部厚重大气的集体传记。送给几个朋友,都非常喜欢。赞!

2015-11-01 21:32:27
来自砂冰**的评论:

女儿高中学习的校荐课外阅读书。民国作为中华民族的又一个思想黄金时期,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的。而筑就那个时代的大师们则各有风采。本书所写的人物比较齐全,可以对民国名人及其思想有个了解性认识,不错。

2015-12-25 22:55:38
来自黑豹冲**的评论:

中国名士辈出的时期大致有两个:魏晋南北朝、民国初年。乱世的不幸,却给文人以较大的自由空间去表述自己的思想、坚持自己的人格和操守,这或许是历史的吊诡,但却也是中国士人向往的精神家园。《民国清流》讲述的正是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的中国文人生存与呐喊。

2016-12-12 18:44:18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