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上北京大学—留学早稻田大学—深造哈佛大学—入职香港凤凰卫视—供职于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位于首尔),作者近距离介绍世界高等学府"内幕",如哈佛大学校长给学生的公开信、哈佛考前"裸奔节"、各国留学生比较等。
2.一个80后青年在世界高等学府的奋斗经历,与所有年轻人共勉。
3.凤凰卫视主持人、时事评论员邱震海,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秘书长申凤吉大力推荐。
4.作者在《联合早报》《环球时报》《国际先驱导报》等报刊发表大量时评文章,接受韩国KBS电视台专访,成为KBS专题纪录片《新中国人传》主角之一。
张暮辉,笔名木灰,北京大学毕业,在学期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交换留学,后获美国哈佛大学全额奖学金录取,获得东亚研究硕士学位。
哈佛大学毕业后进入凤凰卫视资讯台工作,参与国际时政新闻采编。其间在《联合早报》《环球时报》《国际先驱导报》等报刊发表大量时评文章,以笔名"木灰"开设时评博客,多篇文章被广泛转载。
2011年9月,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在韩国首尔成立。成功应聘成为秘书处及时批骨干成员,司职政治项目官员。2012年中韩建交20周年之际,接受韩国KBS电视台专访,成为KBS专题纪录片《新中国人传》主角之一。
图书推荐
序言:中国的现代化需要东西并蓄
自序
上篇从未名湖到查尔斯河——象牙塔中的修炼
引文
一、当哈佛邂逅东亚
缘起中国石碑
"三驾马车"
东亚的热度——在哈佛听讲座
三十年之"怪现象"
"知华"的哈佛学派
二、书中亦有外交存——素描哈佛东亚人
结构失衡的留学生群体
华人学生的"亲美化"倾向
台湾篇:"和而不同"的两岸关系
日本篇:亲美派政客的"青训营"
用意深远的访问学者策略
三、三所学校、三个国家、三种文化
"讨论课"(seminar course)
美式"Talk"和日式"相谈"
中国学生为何不善提问?
Presentation艺术
"国际化"之日本篇——从排外到开放的尝试
"国际化"之美国篇——"多样化"理念
大学的开放性和社会服务功能
美国大学的"视频申请"与中国大学的"校长推荐"
学生就业服务
The Game与"早庆战"
四、通往辉煌之路——哈佛的组织艺术
生财之道
校友会——人脉集散地
校友会的人情味
美国大学的贫富差距——应该捐款给哈佛吗?
从哈佛的校友捐赠看陈光标的"慈善"
五、朝花夕拾
哈佛大学校长写给普通学生的信
考前"裸奔节"
帐篷文化
办事效率不高的事务机构
中国学生体质的差距
美国的健身房文化
中篇东瀛采风、西洋志略——社会文化观感记
引文
六、走马观花——从东京到波士顿
中日韩三国哪国的留学生最富?
为何海外中国游客缺乏公共意识?
Red Sox(红袜棒球队)
年度词汇的韵味
从价格标签看文化质感
七、未读千卷书,却行万里路
得克萨斯游记(一)——休闲的西部牛仔
得克萨斯游记(二)——何谓"保守"?何谓"自由"?
蹩脚的公共交通——美国人的"出行难"
铁路建设和美国人的"小政府"理念
租车行美国
手机与留学生活
八、东洋景,西洋镜
美国人的"使命感"和全球视野
美国人的"度假"和中国人的"旅游"
美国人的"Network"和中国人的"关系"
中国的乞丐和美国的流浪汉
孔子学院的扩张发展
中国博士"吻瘫"了谁?
九、从"黄祸"到亚裔
华人的"洋名癖"
人口普查和"公民意识"
海外中国城透视(一)——走向衰落的唐人街
海外中国城透视(二)——中国城的分化和变迁
中国城透视(三)——夹在中美之间的"中国城"
下篇樱花林中、星条旗下——国际时政观察录
引文
十、美日选举杂记
日本政治的死穴——魅力型统治缺失
日本年轻一代的"政治冷淡"
日本的"愤青"政党——幸福实现党
"政权交代"后的前景和困境
美国的选举热情——低投票率的尴尬
美国的选举热情——生活中的政治参与
选举战场:日本街头和美国大学讲坛
十一、亚洲人,亚洲事
"料亭政治"的前世今生
祸从口出的政客"失言"
日本壮大的知华派
日本人的对华观——"好感度"与"关注度"
转轨中的日美同盟——听日本海军司令的演讲
新中国同龄人的"左派"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