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张爱玲于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四年创作的中短篇小说,包括《炉香》《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心经》《封锁》《倾城之恋》《琉璃瓦》《金锁记》《连环套》。
“传奇里的倾国倾城的人大抵如此。
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胡琴咿咿哑哑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
热播电视剧《倾城之恋》原著小说张爱玲作品授权正版。
张爱玲是当代重要的作家,也是五四以来的作家。别的作家……在文字上,在意象的运用上,在人生观察和透彻深刻方面,实在都不能同张爱玲相比。
著名学者、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夏志清
一个动听的而又近人情的故事。
张爱玲(1920-1995),中国女作家。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1943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倾城之恋》、《金锁记》、短篇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和散文《烬余录》等。1952年离开上海,1955年到美国,创作英文小说多部。1969年以后主要从事古典小说的研究,著有红学论集《红楼梦魇》。已出版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传奇》、散文集《流言》、散文小说合集《张看》以及长篇小说《十八春》、《赤地之恋》等。
及时炉香
第二炉香
茉莉香片
心经
封锁
倾城之恋
琉璃瓦
金锁记
连环套
那天是十二月七日,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炮声响了。一炮一炮之间,冬晨的银雾渐渐散开,山巅、山洼子里,全岛上的居民都向海面上望去,说“开仗了,开仗了。”谁都不能够相信,然而毕竟是开仗了。流苏孤身留在巴丙顿道,哪里知道什么。等到阿栗从左邻右舍探到了消息,仓皇唤醒了她,外面已经进入酣战阶段。巴丙顿道的附近有一座科学试验馆,屋顶上架着高射炮,流弹不停的飞过来,尖溜溜一声长叫:“吱呦呃呃呃呃……”然后“砰”,落下地去。那一声声的“吱呦呃呃呃呃……”撕裂了空气,撕毁了神经。淡蓝的天幕被扯成一条一条,在寒风中簌簌飘动。风里同时飘着无数剪断了的神经尖端。
流苏的屋子是空的,心里是空的,家里没有置办米粮,因此肚子里也是空的。空穴来风,所以她感受恐怖的袭击分外强烈。打电话到跑马地徐家,久久打不通,因为全城装有电话的人没有一个不在打电话,询问哪一区较为安全,做避难的计画。流苏到下午方才接通了,可是那边铃尽管响着,老是没有人来听电话,想必徐先生徐太太已经匆匆出走,迁到平靖一些的地带。流苏没了主意,炮火却逐渐猛烈了。邻近的高射炮成为飞机注意的焦点。飞机蝇蝇地在顶上盘旋,“孜孜孜……”绕了一圈又绕回来,“孜孜……”痛楚地,像牙医的螺旋电器,直挫进灵魂的深处。阿栗抱着她的哭泣着的孩子坐在客室的门槛上,人仿佛入了昏迷状态,左右摇摆着,喃喃唱着呓语似的歌唱,哄着拍着孩子。窗外又是“吱呦呃呃呃呃……” 一声,“砰”削去屋檐的一角,沙石哗啦啦落下来。阿栗怪叫一声,跳起身来,抱着孩子就往外跑。流苏在大门口追上了她,一把揪住她问道:“你上哪儿去?”阿栗道:“这儿登不得了!我 我带她到阴沟里去躲一躲。”流苏道:“你疯了!你去送死!”阿栗连声道:“你放我走!我这孩子就只这么一个死不得的…… 阴沟里躲一躲……”流苏拚命扯住了她,阿栗将她一推,她跌倒了,阿栗便闯出门去。正在这当口,轰天震地一声响,整个的世界黑了下来,像一只硕大无朋的箱子,拍地关上了盖。数不清的罗愁绮恨,全关在里面了。
流苏只道是没有命了,谁知道还活着。一睁眼,只见满地的玻璃屑,满地的太阳影子。她挣扎着爬起身来,去找阿栗,阿栗紧紧搂着孩子,垂着头,把额角抵在门洞子里的水泥墙上,人是震糊涂了。流苏拉了她进来,就听见外面喧嚷着隔壁落了个炸弹,花园里炸出一个大坑。这一次巨响,箱子盖关上了,依旧不得安静。继续的砰砰砰,仿佛在箱子盖上用锤子敲钉,捶不完地捶。从天明捶到天黑,又从天黑捶到天明。
流苏也想到了柳原,不知道他的船有没有驶出港口,有没有被击沉。可是她想起他便觉得有些渺茫,如同隔世。现在的这一段,与她的过去毫不相干,像无线电的歌,唱了一半,忽然受了恶劣的天气影响,噼噼啪啪炸了起来,炸完了,歌是仍旧要唱下去的,就只怕炸完了,歌已经唱完了,那就没得听了。
第二天,流苏和阿栗母子分着吃完了罐子里的几片饼干,精神渐渐衰弱下来,每一个呼啸着的子弹的碎片便像打在她脸上的耳刮子。街头轰隆轰隆驰来一辆军用卡车,意外地在门前停下了。铃一响,流苏自己去开门,见是柳原,她捉住他的手,紧紧的搂住他的手臂,像阿栗搂住孩子似的。人向前一扑,把头磕在门洞子里的水泥墙上。柳原用另外的一只手托住她的头,急促地道:“受了惊吓罢?别着急,别着急。你去收拾点得用的东西,我们到浅水湾去。快点,快点!”流苏跌跌冲冲奔了进去,一面问道:“浅水湾那边不要紧么?”柳原道:“都说不会在那边上岸的。而且旅馆里吃的方面总不成问题,他们收藏得很丰富。”流苏道:“你的船……”柳原道:“船没开出去。他们把头等舱的乘客送到了浅水湾饭店。本来昨天就要来接你的,叫不到汽车,公共汽车又挤不上。好容易今天设法弄到了这部卡车。”流苏哪里还定得下心来整理行装,胡乱扎了个小包裹。柳原给了阿栗两个月的工钱,嘱咐她看家,两个人上了车,面朝下并排躺在运货的车厢里,上面蒙着黄绿色油布篷,一路颠簸着,把肘弯与膝盖上的皮都磨破了。
柳原叹道:“这一炸,炸断了多少故事的尾巴!”流苏也怆然,半晌方道:“炸死了你,我的故事就该完了。炸死了我,你的故事还长着呢!”柳原笑道:“你打算替我守节么?”他们两人都有点神经失常,无缘无故,齐声大笑。而且一笑便止不住。笑完了,浑身只打颤。
卡车在“吱呦呃呃……”的流弹网里到了浅水湾。浅水湾饭店楼下驻扎着军队,他们仍旧住到楼上的老房间里。住定了,方才发现,饭店里储藏虽富,都是留着给兵吃的。除了罐头装的牛乳、牛羊肉、水果之外,还有一麻袋一麻袋的白面包,麸皮面包。分配给客人的,每餐只有两块苏打饼干,或是两块方糖,饿得大家奄奄一息。
先两日浅水湾还算平静,后来突然情势一变,渐渐火炽起来。楼上没有掩蔽物,众人容身不得,都来到楼下,守在食堂里,食堂里大开着玻璃门,门前堆着沙袋,英国兵就在那里架起了大炮往外打。海湾里的军舰摸准了炮弹的来源,少不得也一一还敬。隔着棕榈树与喷水池子,子弹穿梭般来往。柳原与流苏跟着大家一同把背贴在大厅的墙上。那幽暗的背景便像古老的波斯地毯,织出各色人物,爵爷、公主、才子、佳人。毯子被挂在竹竿上,迎着风扑打上面的灰尘,拍拍打着,下劲打,打得上面的人走投无路。炮子儿朝这边射来,他们便奔到那边;朝那边射来,便奔到这边。到后来一间敞厅打得千创百孔,墙也坍了一面,逃无可逃了,只得坐下地来,听天由命。
流苏到了这个地步,反而懊悔她有柳原在身边,一个人仿佛有了两个身体,也就蒙了双重危险。一弹子打不中她,还许打中他,他若是死了,若是残废了,她的处境更是不堪设想。她若是受了伤,为了怕拖累他,也只有横了心求死。就是死了,也没有孤身一个人死得干净爽利。她料着柳原也是这般想。别的她不知道,在这一刹那,她只有他,他也只有她。
停战了。困在浅水湾饭店的男女们缓缓向城中走去。过了黄土崖、红土崖,又是红土崖、黄土崖,几乎疑心是走错了道,绕回去了。然而不,先前的路上没有这炸裂的坑,满坑的石子。柳原与流苏很少说话。从前他们坐一截子汽车,也有一席话,现在走上几十里的路,反而无话可说了。偶然有一句话,说了一半,对方每每就知道了下文,没有往下说的必要。柳原道:“你瞧,海滩上。”流苏道:“是的。”海滩上布满了横七竖八割裂的铁丝网,铁丝网外面,淡白的海水汩汩吞吐淡黄的沙。冬季的晴天也是淡漠的蓝色。野火花的季节已经过去了。流苏道:“那堵墙……”柳原道:“也没有去看看。”流苏叹了口气道:“算了罢。”柳原走得热了起来,把大衣脱下来搁在臂上,臂上也出了汗。流苏道:“你怕热,让我给你拿着。”若在往日,柳原不肯,可是他现在不那么绅士风了,竟交了给她。再走了一程子,山渐渐高了起来。不知道是风吹着树呢,还是云影的飘移,青黄的山麓缓缓地暗了下来。细看时,不是风也不是云,是太阳悠悠地移过山头,半边山麓埋在巨大的蓝影子里。山上有几座房屋在燃烧,冒着烟山阴的烟是白的,山阳的是黑烟然而太阳只是悠悠地移过山头。
……
夏志清:张爱玲是今日中国秀、重要的作家之一,凡是中国人都应当阅读张爱玲的作品。
陈克华:世界上有华人华文的地方,就有人谈论张爱玲。
白先勇:张爱玲的写作风格独树一格,不仅是富丽堂皇,更是充满了丰富的意象。
南方朔:许多人是时间愈久,愈被遗忘,张爱玲则是愈来愈被记得。
木心:她称得上“活过”“写过”“爱过”。
侯孝贤:创作者的希望,是像张爱玲一样创造出可以留传下来的不朽作品。
蒋勋:张爱玲以诅咒的方式让一个世代随她一起死去.像一个大上海的幽魂,活在许多爱她的人的心中,她是那死去的蝴蝶,仍然一来再来,在每朵花中寻找它自己。仿佛因为她的死,月光都像魂魄了。
贾平凹:与张爱玲同活在一个世上,也是幸运,有她的书读,这就够了。
李碧华:“张爱玲”三个字,当中粉红骇绿,影响大半世纪。是一口任由各界人士四方君子尽情来淘的古井,大方得很,又放心得很再怎么淘,都超越不了。
王安忆:她有足够的情感能力去抵达深刻,可她没有勇敢承受这种能力所获得的结果,这结果太沉重,她是很知道这分量的。于是她便觉攫住自己,束缚在一些生活的可爱的细节,拼命去吸吮它的实在之处,以免自己再滑到虚无的边缘。
叶兆言:她的大多数读者恐怕都和我们一样,或是觉得张应该一心一意写小说。天知道这世界上有多少痴心人在白白地等待她的下一部小说。
王德威:五四以来,以数量有限的作品,而能赢得读者持续支持的中国作家,除鲁迅外,只有张爱玲。
杨照:她的时代感是敏锐的,敏锐得甚至觉得时代会比个人的生命更短促。
苏童:我读张爱玲的作品,就像听我喜欢的音乐一样,张爱玲的作品不是古典音乐,也不是交响乐,而是民谣流派,可以不断流传下去的。
李渝:时间过去,运动过去,再看张爱玲,必须认可她的优越性。
余秋雨:她死得很寂寞,就像她活得很寂寞。但文学并不拒绝寂寞,是她告诉历史,20世纪的中国文学还存在着不带多少火焦气的一角。正是在这一角中,一个远年的上海风韵犹存。
李昂:这个女人好像替我及我们许多女人都活过一遍似的。
艾晓明:谁说张爱玲是避世的呢?她难道不是一直藉作品对读者推心置腹吗?那么,我们又怎么能说斯人已逝?在生活中、在作品中、在文学史中,我们注定还会时时遇到她,谈到她张爱玲。
刘川鄂:女人大都不珍惜自己的才华,以男人的喜好为喜好,以男人的价值为价值,张爱玲是一个难得的例外,她顽强地活在她自己的世界里,处处有她的“此在”。
蔡康永:迷张爱玲的人,大多是贴身的迷、贴心的迷。
真的不要买 里面都是一些有的没有的无关紧要的话
从大学时开始断断续续读到张爱玲的作品,喜欢她过于清冷的文笔和做人的风格,爱就爱了,不爱亦不爱。干净利落,不问值不值。短篇小说中《红玫瑰与白玫瑰》是经典,不可不读;长篇中,《半生缘》《倾城之恋》和《小团圆》是值得一看的。爱情是这个社会永恒的主题,张爱玲的小说充满了苍凉的底色,《倾城之恋》是张爱玲唯一一部以团圆作为结尾的作品,因此评价这部作品是很难却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总之建议购买并阅读
书很不错,喜欢张爱玲的小说,如与朋友促膝故事一般,流畅自然,很快就看完了,意犹未尽。买的其他的书也是非常不错。只是本是在活动期间买的,然而此次购书并未有大的折扣,书香节也因手慢而未买到想要的书,颇感失望。好在今日选到了想要的书,好评!
以前一直想买一本张爱玲的小说,一直到现在才买,书很值得购买。
张爱玲的小说真看得不多,我只记得小时候上课有一篇《封锁》,如今再看她的小说却又有一番味道。《倾城之恋》讲的是太平洋战争那段时期的爱情故事,大背景,小人物,大话题的爱情,小民众的日子。值得反思啊。这本书是专辑来的,里面共有9篇小说,装订也很精美,值得收藏。
倾城之恋记载了许多引人入胜的小故事,作者深入细腻的笔触让人感到很舒服,品味之余又多了些许人生感悟。不得不说这是一本很好的书,值得多次翻阅,堪称国学经典,不愧是文坛大师们联合推荐的佳作!
满100减30活动很合算,但是我想看的书有几本不参加活动。一直选择当当,这次送过来的书外皮包装都破了,希望当当能加强对书的保护和包装,张爱玲的书我小时候看过啼笑姻缘,很不错,希望这本值得购买和收藏
书里面肯定是最喜欢【倾城之恋】小时候什么都不懂看电视就觉得爱情真是个磨人的小妖精,长大了也证实了这个想法。尤记得"你死了,我的故事就算完了。我死了,你的故事还长着呢。"看了不觉痴笑,男人和女人的差距!一场成全,一座城一双人。
倾城之恋》里,从腐旧的家庭里走出来的白流苏,香港之战的洗礼并不曾将她感化成为革命女性:香港之战影响范柳原,使她转向平实的生活,终于结婚了,但结婚并不使他变为圣人,完全放弃往日的生活习惯与作风
这本书包含了许多中篇小说,《倾城之恋》是仅有的欢喜故事,白流苏最终与范柳原在一起。可,莫名的,我感到了一股浓浓的悲伤,即使它是喜剧。也许张爱玲就有这样的能力,让我们在欢情人世中,可以感到人心的凉薄。她,适合写人生的悲剧,以优美的文字。
这种细腻的文字,还是要静下心读。书本大概又小学语文那么大的开本,印刷文字大概只有9号字,行距目测是单倍行距稍大一点。排版印刷质量还是不错。这本里包括了第一炉香 第二炉香 心经 倾城之恋 金锁记等多部中篇
《倾城之恋》是一个动听而又近人情的故事。《倾城之恋》里,从腐旧的家庭里走出来的流苏,香港之战的洗礼并不曾将她感化成为革命女性:香港之战影响范柳原,使她转向平实的生活,终于结婚了,但结婚并不使他变为圣人,完全放弃往日的生活习惯与作风。
最近看了很多介绍民国才女的书籍,都是可歌可叹的人物,越是了解越是喜欢,尤其她们的才情,对于张爱玲大家当然是耳熟能详喽,倾城之恋,首先名字非常喜欢,虽然以前看过,但这都是可以反复回味的,而且相信在不同的年龄段读,会有不同的感悟!
张爱玲是那个世纪的在战火缤纷的天空底下为数不多的优雅女人,当然这与她的人生经历和家庭背景是离不开的,只是觉得这个世界上不会再有第二个张爱玲,也不会有第二个人会和她一样,用这么细腻的笔触去向人们展现一个故事了
内心话,还没有看。但是之所以买这本书,是因为看了在最深的红尘遇见你,这本书。书中对张爱玲的一生写的详尽,父母的离异,自己的写作,突如其来的爱情,最后的相守。倾城之恋,是张爱玲比较好的书之一,读她的书有一种淡淡的笔墨味道,倔强,让人讨厌不起来的傲娇。
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张爱玲,感觉她以及所有民国时期的女子如林徽因,萧红都是一团团神秘而又美丽的谜。我想要更了解她,更了解那个中国人曾经的水深火热的时代,稍稍看了看简介就买了。这是我接下来阅读计划的第二波,好期待!
首先书的纸质还是不错的,字体大小也适中。关键很价格实惠,快递也挺快的。这么久才来评价,是因为看了书才来评价,喜欢在当当买书,一下子就买好多本,因为价格比店里实惠。但是希望当当在外包装上能有所改善,而不只是一只塑料袋就解决的。
张爱玲的话是优美的 文章犀利很暖心好玩的故事喜欢很暖心好玩的故事喜欢很暖心好玩的故事喜欢很暖心好玩的故事喜欢很暖心好玩的故事喜欢很暖心好玩的故事喜欢很暖心好玩的故事喜欢很暖心好玩的故事喜欢很暖心好玩的故事喜欢
也许爱不是热情,也不是怀念,不过是岁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份。 我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是永远等着你的,不管是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 我们回不去了。 张爱玲的书要集齐一套。
我表示内容太深奥我看不懂。。。是我境界太低啦。。。但语言文字描写的是很优美的。。。
一个动听而又近人情的故事。《倾城之恋》里,从腐旧的家庭里走出来的白流苏,香港之战的洗礼并不曾将她感化成为革命女性:香港之战影响范柳原,使她转向平实的生活,终于结婚了,但结婚并不使他变为圣人,完全放弃往日的生活习惯与作风。
《倾城之恋》是一个动听而又近人情的故事。《倾城之恋》里,从腐旧的家庭里走出来的白流苏,香港之战的洗礼并不曾将她感化成为革命女性:香港之战影响范柳原,使她转向平实的生活,终于结婚了,但结婚并不使他变为圣人,完全放弃往日的生活习惯与作风。
我怀着期待的心情第一次买张爱玲的小说,真是人生若只如初见,我依然肤浅的觉得第一炉香最好看。剩下的那种扭曲又病态的人物,辈分混乱的各种恋情,看着都烦啊~~也许我真应该十年之后再来看,高中毕业的暑假还是too young too simple......
从书香中寻求人生的一些感悟,不是自己的体会却能让自己了解不至于空言泛谈。每个人都要接受书籍的熏陶我觉得这挺好的。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张的小说让人消极的味道呢
大学时读过。当时是从别人那借的,因为有时间约定,看完后即还。但张爱玲的文字却根植于心。记得好友结婚时我送了她一整套张爱玲,曾经的美好历历在目。二十多年过去了,看到这套书时依旧很想拥有,依旧能静心阅读,依旧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刚拿到书觉得印刷很好,纸张的质量也很好,但是看得过程中发现书中有很多错别字 而且不是整个故事而是一个小故事一个小故事的介绍,前后根本不是一回事,看得我稀里糊涂的!很失败!
《倾城之恋》有一个很美的名字,却是在讲述一段不美的爱情,题目表面上流淌着的诗意,在故事中被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算计和现实冲得荡然无存。白流苏所要的无非是“经济上的安全”和一张长期的饭票,而范柳原的计划是要流苏做情妇而不是妻子。他们不但有各自的打算,还非常清楚对方的想法,范柳原直接了当的对流苏说:“我犯不着花钱娶一个对我毫无感情的人来约束我,那太不公平了,对于你,那也不公平,噢,也许你不在乎,根本你以为婚姻就是长期的”,白流苏对此也很明白,“他要她,可是他不愿意娶她”只是希望流苏“自动地投到他的怀里去”,做他的一个情妇。这哪里有一…
张爱玲说每个故事时,总是一种事不关己的淡然,但淡然下更有一种如纸一般轻而脆弱的忧伤。中国小说的魅力不同与西方,不会大肆的渲染,没有张扬的对话跌宕的情节,也不同于日本,物哀与徒然没有那么彻底。点到即止,韵味悠长。
一直喜欢张爱玲的文笔,她笔下的女子无论聪慧还是笨拙,总是惹人心疼怜惜。所谓倾城,不过是一缕烟,禁不住风吹云散。似乎每一个女子的命运都离不开男人,而每一个男人的生命必然少不了女子的相伴相守,这就是故事,也是人生。
我们看到的所谓“倾城”,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因相貌或仪态而产生的忘忽一切的爱情,却成了表述香港这座城市沦陷的状态。从这个词被恢复意义这点来看,张爱玲对现代爱情(相对而言)的描写本质上是对传统爱情尤其是传奇故事的颠覆。女人即使有了“倾国倾城”的美貌,也未必有使男人为之倾城的魅力,或者说,在现实社会中,很难有对女人的美产生“倾城”感的男人,甚至从来就不曾有过,“传奇里的倾城倾国的人大抵如此”,全篇尾句正是这种思想的点睛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