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人眼里,我是怎样一个人?我是个成功者还是失败者?每个人的内心,都潜藏着对自身身份的一种难言的“焦虑”。可有谁曾真正审视过这种身份的焦虑呢?睿智的德波顿做到了,他首次引领我们直面这一人心深处的焦虑“情结”。德波顿援引艺术家、思想家及作家的观点与作品,抽丝剥茧般地剖析身份焦虑的根源,并从哲学、艺术、政治、宗教等各个角度探索舒缓和释放这种焦虑的途径。一枝生花妙笔,伴以广博的学识和独特的视角,澄清种种心性的困惑和社会的壁障,让你不经意间峰回路转,解开心结,感悟人生更加丰盈适意的含义。
援引艺术家、思想家及作家的观点与作品,剖析身份焦虑的根源
从哲学、艺术、政治、宗教等各个角度探索舒缓和释放焦虑的途径
广博学识和独特视角,英伦经典散文风格,百余幅插图呈现
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英伦才子型作家,生于1969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现住伦敦。他通晓英、法、德、西班牙、拉丁数种语言,深得欧洲人文传统之精髓;他喜欢普鲁斯特、蒙田、苏格拉底,同样喜欢旅游、购物和谈情说爱;他左手小说,右手散文,在文学、艺术、哲学、评论中自由进退、恣意穿插;他的小说思想丰赡、才情纵横;他的散文和评论又意象丰沛、妙笔生花。
中文版序言(阿兰 德波顿)
界定
及时部分焦虑起因
及时章渴求身份
第二章势利倾向
第三章过度期望
第四章精英崇拜
第五章制约因素
第二部分解决方法
及时章哲学
第二章艺术
第三章政治
第四章基督教
第五章波希米亚
及时章渴求身份
追求显耀的身份
1
人为什么要追求显耀的身份?对此问题的回答几成共识:要言之,无非是祈财、求名和扩大影响。
然而,有一个显然不为权势规则所关注的字眼却能更地表述我们心中的渴慕,那就是“爱”。衣食一旦无忧,累积的财物、掌控的权力就不再是我们在社会等级中追求成功的关键要素,我们开始在意的其实是显耀的身份为我们赢得的“爱”。金钱、名声和影响只能视为“爱”的表征——或者是获取爱的途径——而非终极目标。
“爱”这一字眼,一般用于表述我们想要从父母或爱人那里得到的东西,怎么可以用来描述一种我们求之于社会,并受之于社会的诉求呢?也许我们应该同时在家庭、两性和社会三种范畴中寻求爱的定义,把它视为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尊重,以及对其存在的关注。获得他人的爱就是让我们感到自己被关注——注意到我们的出现,记住我们的名字,倾听我们的意见,宽宥我们的过失,照顾我们的需求。因为这一切,我们快乐地活着。你可以认为,与社会身份相关的“爱”有别于两性之间的爱,譬如它不具有“性”的成分,婚姻也不是其归宿,而且其施与者也通常有附带目的,然而,你并不能否认这种爱的接受者样能沐浴在他者关怀的目光里,倍感呵护,就像忘情于爱河中的情侣。
我们惯常将社会中位尊权重的人称之为“大人物”,而将其对应的另一极呼之为“小人物”。这两种“标签”其实都荒谬无稽,因为人既以个体存在,就必然具有相应的身份和相应的生存权利。但这样的标签所传达的信息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对处在不同社会地位的人是区别对待的。那些身份低微的人是不被关注的 一我们可以粗鲁地对待他们,无视他们的感受,甚至可以视之为“无物”。
由身份卑微所带来的影响不应该仅在物质层面上进行思考。他们的痛苦也很少,只是一种物质意义上的不如意;相反,只要能够维持生计,他们的痛苦就远远不止物质上的局限,而主要在于他们意识到了自己身份的低下危及自尊感。只要不觉得羞辱,人可以长期过着艰苦的生活而毫无怨言,如士兵和探险家们,他们愿意过着一种极其艰苦简陋的生活,其物质之匮乏远甚于现今社会上那些最窘困的群体,然而,他们能熬过一切的苦难。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他们清楚自己受到他人的尊重。
同样,由显耀的身份所带来的东西也不仅仅局限在财富上。一些非常富足的人仍孜孜以求地聚敛财富,尽管他们所拥有的已足够供其后五代人挥霍之用。如果我们坚持以理性的财务视点来分析他们,也许会对他们的狂热感到难以理解,但是,如果我们看到在积累财富的同时,他们其实也在赢取他人的尊重,我们就不会奇怪了。很少有人只是一味地追求高雅情趣,也很少有人只是耽溺于奢华享乐,但我们每个人都渴求 种生存的尊严。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假设,如果未来社会是凭着积攒小小的塑料圆片(而非金钱)来获取他人的爱,那么,要不了多久,这种我们现在看来毫无价值的小玩意就会成为所有人追求和渴望的焦点。
2
亚当?斯密在他的《道德情操论》(1759)中说: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辛苦劳作、来回奔波到底为了什么呢?所有这些贪婪和欲望,所有这些对财富、权力和名声的追求,其目的到底何在呢?难道是为了满足自然的需求?如果是这样,最底层的劳动者的收入也足以满足人的自然需求。那么类的切被称为‘改善生存状况’的伟大目的的价值何在?”
“被他人注意、被他人关怀,得到他人的同情、赞美和支持,这就是我们想要从一切行为中得到的价值。富有的人忘情于财富,是因为财富能够自然而然地为他吸引世界的目光。穷人则相反,他们以贫穷为耻。他们感觉到自己生活在世界的目光之外。一旦感到自己被世界所忽略,人类天性中最强烈的欲望将必然难以得到满足。穷人进出家门都不为人所注意,即使在闹市,他也会像独处在家一样默默无闻。而名流显贵们则不然,他们一直为世界所瞩目。所有的人都渴望能够睹尊颜。他们的行为成为公众关心的对象。他们的片言只语、举手投足都不会被人忽略。”
3
每个成年人的生活可以说包含着两个关于爱的故事。及时个就是追求的故事,这个故事已经广为人知,并且得到人们详尽的描述,构成了音乐和文学的根本主题,被社会普遍接受和赞颂。第二个就是追求来自世界之爱的故事,这一故事更为隐蔽、更加让人难为情。人们提到它的时候往往采用刻薄的、讽刺的语言,好像只有那些生性嫉妒和有心理缺陷的人才会产生这样的需求,或干脆把对身份的追求简单地解释为对财富的追求。但第二个关于爱的故事在强烈程度上一点不亚于及时个,在复杂性、重要性和普遍性上也是如此,而且一旦失败,所导致的痛苦不会比第 个少。在第二个故事中也有令人心碎的时候,这一点可以从那些被世界定义为小人物的人们空洞、绝望的眼神中得到证明。
爱的重要性
1
威廉?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1890)中写道:
“如果可行,对个人最残忍的惩罚莫过如此:给他自由,让他在社会上逍游,却又视之如无物,不给他丝毫的关注。当他出现时,其他的人甚至都不愿稍稍侧身示意;当他讲话时,无人回应,也无人在意他的任何举止。如果我们周围每一个人见到我们时都视若无睹,根本就忽略我们的存在,要不了多久,我们心里就会充满愤怒,我们就能感觉到一种强烈而又莫名的绝望,相对于这种折磨,残酷的体罚将变成一种解脱。”
2
爱之缺乏如何影响我们?为什么被人漠视能让我们如此“愤怒”、“绝望”,乃至最残酷的体罚对我们来说都可以是一种解脱?
他人对我们的关注之所以如此重要,主要原因便在于人类对自身价值的判断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对我们的看法。我们的自我感觉和自我认同受制于周围的人对我们的评价。如果我们讲出的笑话让他们开怀,我们就对自己逗笑的能力充满自信;如果我们受到他人的赞扬,我们就会对自己的优点开始留意。反之,如果我们进了一间屋子,人们甚至不屑于瞥上我们一眼,或者当我们告诉他们我们的职业时,他们马上表现出不耐烦,我们很可能会对自己产生怀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当然,在一个理想世界中,我们可能更坚强些。我们会固守自己的底线,不管别人是否在意我们,也不会顾虑别人的臧否。可能有人曲意奉承我们,但我们并不因此而自鸣得意;同样,只要我们对自身有清醒的认识,清楚自身价值之所在,他人不公允的看待也不会伤及我们,因为我们清楚自己的地位和境遇。然而,我们对自己特性和品质的认识总是在一些相互矛盾的评价中飘忽不定。一会儿觉得自己聪明机巧、幽默风趣、一言九鼎,一会儿又觉得自己蠢笨如牛、了无情趣、一钱不值,在这种摇摆无定的情状下,我们对自身价值的判断受制于社会的态度——若得褒扬,我们就会感觉良好;反之,则痛不欲生。仿佛我们对他人的情感负有亏欠似的。
我们的“自我”或自我认知可以用一只漏气的气球来作比方——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他人的爱(对于气球而言,便是源源不断的氦气)来填充自己的内心,而经不起哪怕是针尖麦芒大的刺伤。我们的情绪变得难以理喻,一会儿因他人的褒扬而开心,一会儿为他人的漠视而伤怀。同事的一句心不在焉的问候,几通没有应答的电话就可能使我们闷闷不乐;而如果有人记住了我们的名字,或送来一只果篮,我们又会觉得生活满洒阳光,人生何等惬意!
3
从感和物质这两方面来看,我们通常都会对自己的地位产生焦虑,这并不奇怪。我们的地位决定了我们可能赢得多少世人的爱,而世人对我们的关爱又是我们看重还是看轻自己的关键。地位对我们都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打开关爱之官的金钥匙:没有了他人之爱,人类将失去自信;没有了他人之爱,我们将难以按自己的秉性办事。
第二章势利倾向
1
示成年时,没人在意我们的所作所为,我们可以无条件地受人宠爱。
他的丰富、有趣而诚挚的作品,伴随着广博的知识,充溢着典雅而新颖的思想……充实而愉悦的阅读体验。
——《西雅图时报》
阿兰 德波顿是英国文坛的奇葩。
——书评人康纳立(Cressida Connolly)
这种奇才作家,恐怕连扫把的传记都写得出来,而且这柄扫把在阿兰 德波顿笔下是活灵活现的。
——书评人葛雷兹布鲁克(Philip Glazebrook)
阿兰 德波顿是一个以机智为主的作家。阿兰 德波顿是博学的,但并不掉书袋,他以他的聪明与幽默,而不是以他讲故事的能力,来娱乐我们。
——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谈峥
阿兰德波顿的书已经看了几本了,非常喜欢他的风格。
喜欢喜欢,本来是不知道这个作家这本书的,我们家王俊凯推荐就来看了,真的很不错的一本书,值得一看,对于一些你自己的焦虑看了之后都很有感悟
德波顿自己定位为随笔作家,并立志用清晰的语言引导人思考清楚自己与世界。他的贡献不在于论点本身,而在于引发人的思考,以及带出的丰富的前辈大师们的观点总结。
书印刷不错,纸质好,唯一不足就是包装简单,书有折损。
生活在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社会阶层分化,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身份焦虑。了解身份焦虑产生的根源,以及结合自身找到解决身份焦虑的办法,就是从这本书中学到的。
很好,第一次在当当买书,活动优惠力度大,很划算,送货也很快,本来看评论做好了要等几天的准备,结果周六早上八点多就打电话来说货到了,真的很不错。
我们的身份与价值是否需要他人来认同,看了会深深反思
装帧的比较好
~~~~~
很喜欢这本书,买来看看,不知道内容是什么,但是很喜欢阿兰德波顿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秀,秀阿兰.德波顿的才学,内容让我感觉都是在表面,让我没有兴趣读下去
活动的时候买的,不明白为什么这本书这么臭,且纸质也不太好。
书很火啊,但是……可能是我不太理解,有点看不懂的感觉,得以后慢慢看了
纸质什么的还可以,精装版对得起这个价了,慢慢看完。
书没图片不太敢买……买回来之后还是真心不错的。作者很有思想力,读完大有启发!
在豆瓣上看到的,很感兴趣,后来发现小凯也推荐了,那肯定不错
还好,你完整的来了~已经开始阅读,目前感觉不错
没有读完,但看了前面部分,对自己还是很有启发的
还没拆开,朋友推荐的,应该蛮不错~封面设计很赞~?好评
别人推荐的,可是感觉没那么好看啊,看起没什么意思
书还是不错的,就是物流过程我的书边边角角被摔坏了,难过o(╥﹏╥)o
买来学习的,需要静下心慢慢阅读,慢慢思考,很好的书。。。。。。。。。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包装很好,读书日买的,很划算
这次一共买了三本,还优惠了好多,只拆开了这本,没看呢,整体不错
很不错的一本书,让人对宗教、艺术有了新的理解
很不错哦,值得购买。阅读的时候拿支铅笔做笔记
德波顿的书准备集齐,作者是公认才子,口才也很棒。
看的比较慢,有些看不太懂。有可能是我现阶段的知识储备不够用。
书角有压痕 已经习惯了 就这样吧 内容还没看 看了来追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找到问题所在,分析透彻自己了,知道问题产生的原因了,解决起来就很简单了。读了两遍,对生活,对自己内心帮助很大。
这本书一共是两部分,第一部分写的很好,而且是近期写的,后半部分晦涩难懂,比较烧心的地方是,并未提出任何解决方案
爱好喝心灵鸡汤的人都该读一读这本书。不过还是得说,前面分析身份焦虑的成因相当精彩,后面的解决办法读起来便有鸡肋之感。毕竟每个人解决身份焦虑的方法与正处于的阶段都不一样吧。身份地位的焦虑是社会发展的副产品。信息的流通,阶级的抹平,更多的机会,民主政治等都使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被拉近,而嫉妒往往又来源于与自己同级的比较。作者认为,化解身份焦虑的方法是一种迪欧根尼式的“理性遁世态度”,用理性的思维过滤无意义的比较和话语。
一起买了身份的焦虑和爱情笔记,原来是一个作者
get俊凯的枕边书,看了这本,把作者的书打算都看了。
腹有诗书气自华。很好,推荐。wjk最一直在看这本书,我也很受益。
王俊凯推荐的就借了书来看,看完觉得有必要买一本时不时翻一下,能引起思考的好书,我想人生阅历丰富的人会更容易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