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
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
(1869 - 1948)
生于印度古吉拉特邦
领导印度独立运动
推进印度教徒与穆斯林团结合作
被全世界尊称为"圣雄甘地"
他的"非暴力"思想 对今天的人们依然具有启发意义
译者
吴晓静
1987年生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语言学硕士
现从事图书出版业
Part 01 - 及时部分
003 - 及时章
出生与家世
005 - 第二章
童年
007 - 第三章
童婚
011 - 第四章
做个丈夫
013 - 第五章
在中学
017 - 第六章
一个悲剧(上
020 - 第七章
一个悲剧(下
024 - 第八章
偷窃和赎罪
026 - 第九章
父亲之死和我的双重耻辱
029 - 第十章
初窥宗教
033 - 第十一章
赴英准备
037 - 第十二章
被种姓除名
040 - 第十三章
到达伦敦
043 - 第十四章
我的选择
046 - 第十五章
做一个英国绅士
049 - 第十六章
改变
052 - 第十七章
饮食探索
055 - 第十八章
害羞之盾
059 - 第十九章
不实之祸
062 - 第二十章
初识宗教
065 - 第二十一章
神灵给弱者以力量
067 - 第二十二章
那拉扬·亨昌德拉
071 - 第二十三章
大博览会
073 - 第二十四章
获得执照了,但是之后呢?
075 - 第二十五章
我的无助
Part 02 - 第二部分
081 - 及时章
赖昌德巴依
084 - 第二章
生活琐事
086 - 第三章
及时宗案子
089 - 第四章
及时次打击
092 - 第五章
准备去南非
095 - 第六章
到达纳塔尔
098 - 第七章
一些经历
101 - 第八章
出发去比勒陀利亚
105 - 第九章
更多的苦难
110 - 第十章
在比勒陀利亚的及时天
113 - 第十一章
接触基督教
117 - 第十二章
和印度人交
尾声
是时候该做个总结了。
从上一章说到的时间之后,我就生活在公众的视野之下,几乎没什么事情是大家不知道的了。从 1921年开始,我就和国大党的领导们紧密合作,要想讲清楚任何一件事,都必然会提到和他们的关系。虽然什拉德哈南德吉、戴沙班度、哈基姆·萨希伯和拉拉吉都已经离开我们了, 但是我们依然有幸和许多经验丰富的国大党领导人一起工作和生活。自从国大党进行了前文提到的重大变革之后,就一直处于历史的风口浪尖上。我过去七年体验真理的尝试,都是通过国大党进行的。因此,如果我打算继续讲述自己体验真理的故事,就会不可避免地提到和这些领导人的关系。就算是出于礼貌的考虑,现在我也无论如何不能做这种事。,对于现在正在进行的这些尝试,我的看法还没有形成定论, 因此我有责任在此搁笔。事实上,我的笔也仿佛感受到了一样,拒绝再往下写了。
要和读者分别,我的心中也不无痛苦。我觉得自己的这些尝试非常重要,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把它们讲述清楚,只能说我确实不遗余力地确保了叙述的真实性。我始终追求的是,将我体验到的真理以及我体验真理的方式都如实地记录下来。这样做让我的精神得到了难以言喻的平静,因为我一直都希望可以让那些彷徨失措的人坚定地信仰真理和"非暴力"。 一直以来,我所有的体验都让我确信,真理就是的神灵。这本书的每字每句都在向读者展示,实现真理的方法就是"非暴力",如果读者没能看出这点的话,可以说,我写作这些章节所付出的劳动都白费了。即使我为此付出的努力都没有成效,也请读者明白,是我的讲述方法有误,而非真理本身出了问题。毕竟,不论我多么努力地追寻"非 暴力",终究还是没有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真理的光辉难以言喻,比我们终日所见的太阳光还要强烈数百万倍,而我得以管窥的,也不过是其转瞬即逝的光芒。但是通过这些尝试,有一点我可以确信:要想理解真理的意义,就必须实现"非暴力"。想要直面无处不在的真理的气息,就必须要像爱自己一样爱那些最微小的生命。追求真理的人也必须要了解生活的方方面面。出于这个原因,我对真理的追求最终令我投身政治。尽管满怀谦卑,我依然可以毫不犹豫地说,那些说政治和宗教毫无关系的人,根本不清楚宗教的意义。
想要万物合一,就必须要自我净化;没有自我净化,想要实现"非暴力"也只是一纸空谈。只有内心纯洁,才能得见神灵。因此,自我净化意味着要纯洁生活的方方面面。自我净化也具有感染力,个人的纯洁一定会带来周遭环境的纯洁。
但是,自我净化的过程充满艰辛。要达到的纯洁,就必须摈弃思想和言行的欲望,从爱恨是非的激流中解脱出来。虽然我一直不断求索,但就连我自己也尚未达到的纯洁。正因如此,全世界对我的赞誉都不能令我动容,反而常常让我痛苦。要克服内心的欲望,在我看来,要比用武力征服世界还困难。自从我回到印度之后,总感到心中潜藏着欲望,每念及此,都让我倍感羞愧,但我并没有气馁。这些经验和体悟都支持着我,让我充满快乐。我知道前面的路并不容易。我必须要低到尘埃里。一个人只有真心甘居末位,才能获得救赎。"非暴力"就是谦逊的较高形式。
马上就要和读者告别了,在此,我想邀请大家和我一起,向真理之神祈祷,请他让我们在言行身心上都得以感受到"非暴力"的恩泽。
后世的子孙也许很难相信,世上竟走过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人。
——爱因斯坦
"在使人们断绝邪恶的斗争中,或许甘地不会成功,或许他会像佛陀和耶稣一样遭到失败,但是他的一生对子孙是一种教益,为此,人民永远牢记着他。"
——泰戈尔
全人类良心的代言人。是他,使谦逊与真理的力量超过了强权的力量。
——美国前国务卿马歇尔
我认为甘地的观点是我们这个时代所有政治家中较高明的。我们应该朝着他的精神所指引的方向努力:不是通过暴力达到我们的目的,而是不同你认为邪恶的势力结盟。
——爱因斯坦
照耀在这个国土上的光辉非同寻常,千年之后,它仍将耀眼夺目。世人将看到这灿烂辉煌,它将为所有人带来慰藉。它代表生命和永恒的真理,为我们指引正确的道路,免入歧途,带领我们的古老国家走向自由。
——印度独立后首任总理尼赫鲁
深化仁爱之心,铸成伟大灵魂。
——(2013年,在甘地墓题词)
甘地反复宣说,“历史上有很多暴君和凶手,一段时间内他们似乎是不可战胜的,但终究难逃失败。认真想想这些,永远都是这样。”这与佛教宣扬的因果报应不谋而合。甘地以极其真诚无私的信仰改变了国家的命运,精神上在全球范围启迪民众。
很喜欢甘地的传记,但是正如译者所言,甘地自传版本繁多,有些内容并未在本书中显示,使得本书有些残缺。
纸厚,但很糙,暗色,影响阅读,且对印度宗教的注解很少,没有宣传的那么多。对事件背景几乎没注解,也没甘地照片,除了翻译内容可以接受。这版本不理想。最好配合《甘地的武器》一起看,那是一本好书,能客观了解甘地。
甘地是个抗争者,可他更是个救赎者,他不但救赎自己的同胞,也救赎自己的对手。他怀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通过自己的受苦奉献与牺牲来催化对手的人性复苏,跟他站起来的同胞自由了,放下武器的对手也自由了,天国的大门由甘地打开,
甘地也是个懂得感恩的人,在他的自传中,出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人名,而这些人都是在他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给予支持和帮助的人,当然,在这些名字之外,一定还有更多的人因为甘地的人格魅力而给予支持。
读完《甘地自传》。和读其他王侯将相的传记感觉不一样的是,这里没有谋略,只有真理之路。没有大喜大悲,惊心动魄,只有容忍克制,随缘欢喜。甘地一生节制,德性,忘我,勤勉好学。儒家典范说先立德、再立功、再立言。三者成一,已属不易。我看甘地是一个通过立德做到立功的千古奇人。
《甘地自传》的传主甘地是一个其貌不扬的普通人,一个谦虚和朴实的人,一个精神、理智、心灵上的王者,感召和引导着印度人民通过几十年不屈不挠的非暴力斗争和不合作运动,赢得了自己国家的独立。也正是他的精神,给迷茫和狂乱世界带来了一种希望,一种光明。
每每读伟人的自传带着一定的偏见:伟人们为自己洗白的自述。但是刚看这份《甘地自传》前三章,这个观念就被动摇了:他不仅对自己的婚姻坦率陈述,认真反思,对父亲的不畏权威褒扬之后,对其混乱的情感生活也进行了批判。这份坦诚让我心生敬佩。
甘地在印度人的心中的形象是如此的高大。甘地的成就被绝大部分的评价者概括为印度独立的领导者,如果我没有看这部自传,这看似光辉的荣誉也足以让我把这位传奇的印度人当做一个伟大的”平庸“的政客。
每次读外国的自传就觉得能额外学到很多知识。比如这本《甘地自传》刚阅读了2章,我就歪楼去彻底了解了印度的种姓制度和婚姻制度,比以前单纯的阅读文史资料有趣多了,大千世界,一个小小的批注说明都能打开一扇文化的大门呀。
甘地是伟大的,这种伟大使得人们称他为“圣雄”“巴步”(父亲),使得崇拜他的人们接受了甘地那个不可思议的革命,使仇恨中的人们为了让他的绝食而中止了暴动。 但伟人总是少数,人们不可能都那么伟大,人们不可能都像他那样想。
第一次读甘地的书籍,还是幸运的读到他本人的自传,收货非常大。 本书对于,宗教,医学,社会,家庭教育要有多方便值得我们思考,甘地不愧是甘地,佛一样的人物!他的精神继续感动我们,带领我们前行!
甘地首先是一个驾驭了意志的人。所以他能一辈子禁欲,能过印度最普通人的生活,再谈得上长征和绝食,能成为圣雄。能真正践行他的指引的人,必然要过这一关,不然就只能是他耀眼光辉下掺杂着欲望的热情的盲众,事实恐怕也正是这样。
有人说他是圣雄,有人说他是凡人;有人说他成功,有人说他失败。也许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甘地。这本自传透过圣雄的光环,听一听甘地那些鲜为人知的背后故事,看一看这个曾经平凡的人如何成为了受世人崇敬的伟人。
印象很深的情节是甘地对西医的排斥,其实我曾经一度也对西医也有些排斥,但随着知识和阅历的增长,我越来越认同西医循证医学的理念,对中医的信任也越来越低。在这方面,我认为甘地的信仰可能阻碍了他对真理的求追。
刚开始看,从甘地的出生、家庭、教育、童婚讲起,平实,毫无隐瞒,就像一个老人跟你讲他的故事,曾经也尝试过吃荤、沉迷性欲等,一点点都不隐瞒,读到了甘地从英国留学回来,就像看到了甘地的成长道路。非常棒!
参加了瑜伽短期断食班,断食期间我现在觉得最适合看的书籍也许就是《甘地自传》了,因为甘地本人在断食以及素食等方面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者,觉得从书中我们可以找见在断食期间所能遇到的种种困惑,可以解答一些心中的疑惑。
看《甘地自传》上,印度本身有吃素的传统,但因为受英国的统治,许多印度人萌生了“洋人强壮是因为吃牛肉的习惯”,甘地年轻时也曾抱着“为民族独立”的想法试吃牛肉,但很快就放弃了,并且终身食素,数次绝食,圣雄的饮食习惯跟他的价值信仰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
早接触甘地是在历史课本中,模模糊糊的背了下甘地生平大事以应付考试。对他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也不是很了解。直到看完这部自传,才串联起甘地的一生,知识变得鲜活。对他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肃然起敬。
人民响应甘地的响召,非暴力不合作,追求民族独立。那是因为印度人自己也知道,如果硬碰硬根本就不可能是英国人的对手,而且英国人一向好面子,不管私底下如何却一直以文明人自居,所以 甘地的方法是最好的了。可这只是历史必然与偶然。
近来读《甘地自传》,发现他的人生历程和孙中山很有几分相似。但有一个很大的不同是:甘地所做的是更多的为贫苦人民服务,团结了印度社会的大部分力量,而孙先生却放弃了当时中国最重要的工农阶层。大概这也是为什么甘地成圣雄!而孙先生却没能站的高看的远吧!
开始阅读甘地自传,刚进入甘地同学的学生时代,发现圣雄小时候一点都不出众,没有光辉的背影,只是一个合格的虔诚的印度教教徒。but印度人的名字真心拗口,看了前五章,只记住了甘地的童妻加斯列白
尽管也备受争议,但甘地的伟大人格几乎是举世公认。从《甘地自传》里的字里行间就能感受到:甘地这位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东方人为何能博得不同民族、信仰和阶级的人的景仰和爱戴:他的道德修养堪称楷模。
于非暴力的理解,我坦诚地说,阅读《甘地》的初衷是为了了解甘地此人的生平事迹,当我粗略地听闻到他能作到坚持素食与禁欲,我便有了深入了解的强烈欲望,并非对他的非暴力学说有学习的渴求。然读书至尾声,我对非暴力有了个新的认识,
甘地的一生复杂多变,极富争议。无论对于他的敌手,还是他的亲密同事抑或一般群众来说,他始终是个谜。但这一个谜一般的人物,却是马丁路德金、曼德拉等一代伟人的精神导师。感谢这本《甘地自传》,让我们走进这位一代圣雄的内心,了解他的所思所感。
古有孟子评价孔子: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读了这本自传,发现这个评价用在甘地身上同样合适:出乎其类,是说甘地也是从普通人中成长起来的。拔乎其萃,是说甘地远远地超越了普通人而成为他们的生活和生命的导师。盛,是因为充满人性和光辉而显赫。
看甘地自传,其一生目的在追求真理,并不以印度独立为事,印度独立不过是他一生中所有实践真理行动中的一小部分罢了。非暴力对甘地并不是一个手段,而是具有终极的意义。他开拓了人类生存的更大可能,也就是拓宽了人类生存方式的种类。
之前尽隐约听说甘地很历害,非暴力抗争,英国还真退让了。以前在课上听老师讲,提到有些人读书不多也可以写出好书,甘地就是一例;习练瑜伽后偶然发现读《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时也提到甘地。怀着敬意阅读《甘地自传》。
确信甘地是与政治有关的,纵然不愿相信,甘地是出淤泥而不染的,政治家的头衔是不会影响他纯洁形象的。如甘地所说,爱是真理,而非暴力就是践行真理践行爱的法则唯一纯洁的手段。爱不是用来空说的,爱是需要像甘地一样的非暴力勇士来实践的。
看完电影《甘地传》之后就订了《甘地自传》。其实不太想读自传,总觉得难免主观,但第三者写的传记也未必客观,况且国内也没有太多的甘地传记可选。果麦这个版本是目前最好的了,没有乱插名人名言和花哨的插图,崇本务实如同圣雄本人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