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一个个如雷贯耳,是当之无愧的教育家。他们的治校理念、办学实践与个人风范是今日诸多校长难以企及的,故对其进行归纳整理,以期对当今大学校长提供借鉴与思考,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1.执掌中国教育界之牛耳,开一代之风气,引领时代之潮流!民国史爱好者决对不能错过的一部作品!
2.本书将再现民国老校长们倡导通才教育的远见卓识;当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读本书可以知道民国校长们是如何看待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实用技能的关系;民国社会动荡、战争频仍、学潮四起,本书将为你讲述民国校长在学生运动中如何舍己护犊的故事。
作者简介:
布衣
中国互优网主编、著名草根图书策划人,打造很多畅销类精品图书。
及时章 蔡元培:崇尚自由,树立”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新风 蔡元培谈大学精神:
“对于学说,仿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运命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学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
来到北京大学未名湖畔,在苍松翠柏之间,矗立了一尊半身铜像,他就是我们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北大校长蔡元培。正是这位博大胸怀、思想,给北大带来盎然生机,让北大成为令世界瞩目的校长,用自身的勇气与魅力启蒙、注视着北大的发展。
翻开北京大学的历史光辉史册,或许很难找出一位能与蔡元培相提并论且关系密切的人物了。甚至可以说,没有蔡元培就没有北大。北大与蔡元培好像是一个结合的整体。也正因为如此,后人才会对这位”北大楷模、学界泰斗”的老校长蔡元培投以崇敬的目光。正如他所崇尚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一样,他的精神,他的个人魅力深深影响着后人,是个让人肃然起敬的传奇人物!
1.“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1916年9月1日,在法国潜心工作和求学的蔡元培收到一封电报。电报出于当时教育部总长范源濂之手。范源濂在电报中称,国家形势已趋于平缓,但教育却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希望蔡元培尽快回国,出任北大校长一职,为国家教育事业尽一份力。蔡元培明显能感觉到范源濂在电报中的诚恳,但看完电报的他,心潮起伏,思绪难以平静。
蔡元培虽然是清翰林出身,但很早之前便成为忠诚的革命党人,走上了教育救国、民主革命的道路。步入知天命之年的蔡元培,为了将中西文化融合在一起,通才硕学,以便以教育救国,来到法国留学。在法国留学期间,他和吴玉章等人发起了专门为有志青年勤工俭学创造必备条件的勤工俭学会以及华法教育会。在当时,很多留法中国青年加入到这一行列中,一些人开始接受到马克思主义教育,并得到快速成长,其中一些人也成为的马克思主义者和的共产党员。留法勤工俭学会在蔡元培的精心创办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他本人并不满意。在他看来,在法国经营的教育事业虽然进行得有声有色,但毕竟是在国外,没有在国内那样切实。现在机会到来了,不得人心的袁世凯倒台了,新的希望和转机正在共和国大地上冉冉升起。虽然北京大学在当时的口碑和名望并不好,但它作为所国立大学的事实不能改变,同时还是由中央政府组建,在全国教育系统中具有特色意义的高等学府。蔡元培敏锐地意识到,北京大学或许是自己施展抱负的基地。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打算回国接受范源濂的邀请,出任北大校长一职。正是他的这个举动,影响着北大的发展,甚至让中国教育事业也出现转机。
10月2日,蔡元培和吴玉章登上了回国的轮渡,11月8日到达上海。当得知蔡元培即将要出任北大校长的事情上,他的友人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很多人建议他不要涉足于北京大学这个是非之地,稍有不慎或许会让自己的名声扫地。但熟知蔡元培性格的孙中山却建议他去北大任职,因为在传播新思想、支持全国性教育事业上,和其他人相比,蔡元培略高一筹。最终,蔡元培在孙中山的寄望和嘱托下决定来北大任职。12月22日,蔡元培抱着坚定的决心,踏上了赴京就任北大校长的职务。有意思的是,蔡元培为了表示整顿北大的决心,说出了流传很久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句话。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被正式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1917年1月,他到北大就职视事,也从此开始了一生中最为重要且备受瞩目的辉煌时代。
与北大前任校长不同的是,蔡元培是个既有民主作风又有创新精神的校长,从他踏入北大校门的及时刻起,就注定他是个能给北大注入鲜活生机的校长。到校的及时天,校工们便整齐地站在大门口面带微笑地向这位新校长行礼。他改变了前任校长高傲自大、目中无人的惯例,向和他行礼的校工脱帽回礼。此后,也经常可以看到他彬彬有礼地向校工还礼的情景。这一件事让学校所有人都对蔡元培肃然起敬。他的这个举动犹如一股劲风一样将封建积习吹得一干二净。同时也说明北大正吹来一股平等、民主的和煦春风。
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在北大举动的开学典礼上发表了激荡人心的演说。他针对当时北大在学风上存在的不良风气,提出”拍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三项要求,提出并阐明的大学的性质,即:成为研究高深学问的发源地。还指出,大学里的学子最主要的任务应该是专心术业,而不是谋求官职。突出强调学生就应该把求学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当他演说完后,台下的师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似乎一下子找到了方向。
在蔡元培出任校长没多久,便举办了一次奋发人心的校庆活动。校庆20周年的纪念歌词中,北大师生将蔡元培意欲为春风和春雷,也就是象征生命与希望。这反映出北大师生对蔡元培的热切期盼。
教育界文化泰斗,推动中国教育的发展,值得一读!发货快,包装好!
还没看,可是书的质量没预期的好,轻飘飘的,胜在便宜
不错的通俗读物,有利于了解民国的教育,了解民国的牛人,了解那个时代的风骨。
中国的大学就是那个时期开始的 可以从中学到很多 也能反思现在的教育
民国 造就了众多的有格调 有格局 有态度 有知识的人!!!欣赏!!!
非常喜欢,讲的很不错,容易让人一读就停不下来了,读完之后了解了很多。
现在教育缺少的就是民国名校长们的理念和气度~~~
透过叙述等方式阐述了诸位任务与高校的渊源对于教育工作者有一种启迪更是引领不错每日一个小故事伴我成长
民国大师,渐渐远去的大师,一本好书,让我们走近这些大师
太受感动了,终于感觉到民国时期之所以人才济济是因为有一群伟大的人在辛苦的付出,为了中华民族学术的发展,传承,点赞。
民国时候校长为人师表值得后人尊敬,买来仔细了解一下
很喜欢的书,喜欢这样的校长,可惜现在没机会再见。
真心觉得书的内容不错,感谢这些大师大教育家为中国的教育作出的贡献。
当了老师,才知不易。自己不足的地方还有很多,希望能和前辈多多学习。当然,学一学“大学之道”。
一本介绍民国校长的书,详实报道了每个人的功绩!
不错还没开始看看看那时候的校长跟现在的有什么区别
他们是教育界的泰山北斗,培养了无数学者和大师他们力图通过发展教育振兴国家,实现民族复兴他们为我国学术界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之前看过杨早的《民国了》,其封面与这本书有点像就买了,还没开始看,但杨早的那本书古文气息比较重,这本会更白话一点
这本书虽然讲的是民国校长,但实际上讲的却是中国近代西化教育的发展史!
书质量很好,这样的内容应该早点阅读,会激发想报考名校的欲望,也适合教育工作者借鉴学习。
民国的校长是很远近闻名的。其对教育的重视,对教育自由的执着,对知识的追求,对学术
时代造英雄,英雄推动时代进步。看大家如何治校育人!
对民国时期有代表性的大学校长逐一进行了细致的介绍,很好。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书中所写的几位民国校长都是教育界的泰山北斗,他们是一代大师,大师远去,再无大师。
书中介绍了民国时候几个注明大学的校长,他们对各个大学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性格魅力极大,可以当做故事来看看。
好评,介绍了校长治校的方式,有些现在仍然值得学习借鉴。
这本书不建议购买,内容质量太差。我只读了前两页就决定扔了。语句不通、用词错误、标点错误,读起来直感觉累心别扭。真不知道这样的书怎样通过三审三校的。
民国风骨来自于哪里?一部分来自于教育战线的大学校长。一个校长是能够担当起大学的灵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