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战期间,上海社会崇尚华丽糜费,骄逸奢侈成风。聂云台老居士有感而作,于1942、1943年间编撰成《保富法》一书,在上海《申报》上连载,激荡时人之心,数日之间,便收到助学献金四十七余万银元,一时传为佳话。
作为曾国藩的外孙,聂云台居士一生亲眼目睹诸多显赫世家的兴衰沉浮。太平天国以后,湘军的一些肱骨名臣、爆发户、中兴时期北京和上海滩的一些富贵人家,家道纷纷败落,聚敛财富不积厚德之家富不过三代,以及居士对照自家沉浮,深有感触。遂将自己个人一生所接触的、亲眼所看见的,融合历史的经验教训,向人们证明了一种天理循环、因果报应的道理,并以自己的七世祖乐山公的善积福缘而庇荫后人为佐证。指出其人之居心以及对财物的取舍,与后代子孙的昌达有莫大的关系。为善加福于人,自己自然得其福,后代子孙亦可昌隆繁茂;若广肆聚敛,掠夺不义之财,为恶加害于人,自己自然得其祸,子孙后者也将受到贻害而衰微。
另一方面,在书中,聂云台居士用佛学的观点来说明怎样才能得到财富和保住财富。世人皆想发财,却不懂得如何如理合法地谋得财富,以及怎样合理使用财富。居士由佛入世,阐精述要,告诫世人,获得了财富,不能仅仅只是为了个人享用,而应该懂得回馈社会,用一部分财富来为社会做一些有益的好事。
名为“保富”,实则叫人散财为善。劝告世人应懂得散财布施,修福修善。惟有深信因果,培福开源,懂得惜福,爱惜福报,行善积德,放远见识,宽大心量,才是保福保富的好途径。所以,有无财富,那是福报;会不会用财富,才是智慧。只有懂得合理支配财富,广积善德,为福民众,才能福泽后代,源远流长。是为“保富”。
财富从何而来?富足后如何长久保有?
如何让财富传承久远、“富过三代”
曾国藩外孙、旧上海总商会会长聂云台谱就保富延福之道的奇书
印光大师、净空法师、柳亚子等佛门高士撰文倾力推荐
中国商界高端人脉与价值分享平台正和岛试运行启动仪式上,山东勇进集团董事长刘勇进心得分享,俞敏洪欣然索书!时至今日,依然受到企业界的热读
曾国藩外孙、旧上海首任总商会会长撰《保富法》在《申报》刊载轰动上海,一时引起各界纷纷捐赠助学甚巨
民间自发纷相印赠,至今仍广为流传在港、台地区和东南亚商人圈
《人民日报》、《财经日报》、《北京晚报》、《中国企业家》杂志等主流媒体撰文探讨财富传承之道
聂云台居士是曾国藩的外孙,在1920年荣任首任上海总商会会长。于1942、1943年间为劝诫世道人心,撰写《保富法》一书,在上海《申报》上连载,激荡时人之心,数日之间,便收到助学献金四十七余万元之巨,柳亚子等各界名流纷纷响应,一时传为佳话。
聂云台虽生于官宦世家,却秉遵外祖父曾国藩“宁可讨饭也不为官”遗训,放弃唾手可得的仕途,把位极人臣的先人所遗传的智慧智能运用于经商上,于商海中沉浮砺练,开办银行,经营航运,开发矿产,从事纺织。他所经营的机械制造、电力、商业、金融等一系列企业,均因取得成就而名声大噪。他创办的上海大华纱厂,年利润七十万,成为上海纱坊业年轻有为的实业家。后被推选为上海华商纱厂联合会董事长和上海总商会会长。
聂云台居士中年研习佛法,寄悟人生。拜谒印光法师,与弘一法师同门。遁世入佛,尔后窥得佛法大乘精义,又由佛入世,由一部《保富法》竟成逸响。他在书中道破人生真谛,勘透财富本源。书虽名为“保富”,实则叫人散财为善。劝告世人应懂得散财布施,修福修善。惟有深信因果,培福开源,懂得惜福,爱惜福报,宽大心量,才是保福保富的途径。
印光大师、净空法师、柳亚子等佛门高士撰文力荐,叹其为劝诫人心的绝妙好文,印光大师曾有感言:“参透因果,将其中玄机写出来推至重要的位置,公众读后纷纷效法行为,也多了一些人可能成为圣贤,这实在是救世至好的文章。”
聂云台,曾国藩外孙,生于官宦世家,却秉遵曾氏遗训,远离官场,义无反顾放弃唾手可得的仕途,于商海中沉浮砺练,开办银行,经营航运,开发矿产,从事纺织,终成叱咤大上海风云的工商巨头,华商纱厂的巨子,曾任旧上海首任总商会会长,全国纱厂联合会副会长。
中年研习佛法,经悟人生。拜谒印光法师,与弘一法师同门。遁世入佛,尔后窥得佛法大乘精义,又由佛入世,一部《保富法》竟成逸响,道尽人生真谛,勘破财富本源。乃散尽巨额家产,布施于人,造福为众,为一代名居士。
名人评《保富法》
序
与聂云台居士书
印光大师
读到贵家家书,不胜钦佩。文正公的处世心得,阁下谨记并付诸人生,因此能脱离富贵习气,保持本性天真,不随波逐流。给某君写信,信中所言,实在是激励人心、走出颓废的妙法,但如果某君无此志向,信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了。然而若流传,使公众读之,肯定有人愿意听取效法的。参透因果,将其中玄机写出来推至最重要的位置,公众读后纷纷效法行为,也多了一些人可能成为圣贤,这实在是救世至好的文章。因此知道因果之道理,意义深远,那些认为它只是一时的权宜小义,皆是道听途说之流肤浅的认识罢了。
我常说:因果道理,既教育世人为圣为贤,也掌握着平治天下,普渡众生的大权。当今之世,如果不提倡因果,即使佛、菩萨、圣贤都出现于世,也未能有好结果。我还认为:教育子女,是治理国家平天下的首要之事,尤其是教育女子。治国平天下的大权,一大半掌握在天下女子手上。之所以世上少贤人,是因为世上少贤女子。有贤女,则有贤妻良母。有贤妻良母,那么他们的丈夫子女不贤者,这样的情况就会减少。学校提倡男女平等同权,定是不知实际的世情。须知男子有男子的权力,女子有女子的权力。相夫教子,乃女子的天职,这个权力极大。
这就是我的愚见,不知阁下是否赞同。如果不是那么悖谬,敢请加以发挥宣扬,这对挽回世道说不定也是一次帮助。
财富果报
昌臻法师
在现实社会中,人人都想发财。学佛,你要求人天福报一样的可以得到,这必须按因果规律来办事,种布施的因可以得到财富的果报,这种例子很多的。
曾国藩的外孙聂云台,解放前上海商会会长,他学贯中西,中年接触佛法,就很认真地学佛。使他的思想、认识得到很大提高。后来他写了《保富法》,就是用佛学观点来说明怎样才能得到财富,怎样才能保住财富。他谈的是以他个人一生接触,亲眼看见的。他接触了两类人物,一类是与曾国藩同时代的一批做大官的人。如李鸿章、左宗棠一类的人,他对这些家庭都很熟悉,他观察了这些家庭的兴衰成败。有些家庭及时世做大官、发大财,第二世家破人亡;有些家庭子孙很好,能够继承家业,若干代下去都还出人才,保有财富,保有社会地位。他就是抒发这种观点来看:种什么因,结什么果。如果你要希望子孙代代都有钱吗? 那需要懂得种布施的因,布施是培福,布施是开源。又要懂得惜福,爱惜福报,不浪费,不奢侈,那么自然家道昌盛,就能够传若干代。譬如曾国藩第五代的孙儿,曾昭伦教授,品学俱优。五十年代初,曾任国家高教部副部长。左宗棠家也是,有个是科学院的院士嘛。但是有些早就家败人亡了,第二代就家败人亡了。
参透因果,将其中玄机写出来推至重要的位置,公众读后纷纷效法行为,也多了一些人可能成为圣贤,这实在是救世至好的文章。
――印光大师
“富贵荣华”为世间人所追求的,必须有节制,否则其副作用非常可怕。真正懂得节制乃大学问。清朝中兴时代,位高权重的莫过于曾国藩,他曾做过四个省的总督。他是读书人,对富贵荣华了解甚深,他的书斋起名曰“求阙斋”。他统帅大军打太平军,誓言不拿军中一个钱回家,结果他做到了。聂云台先生所写的《保富法》说之详。因为他知道满招损、谦受益,于登峰时急流勇退。曾氏后代谨守家风一百余年不衰。
――净空法师
我们读《保富法》,也应当仔细体念它所讲的真理。看了一次,不十分明白,不妨多看几遍直到彻底明了为止。那么临到实行的时候,决不会有什么踌躇了。人为财死,不如多做公益事业,利己利人,才是扬名后世的大道。
――柳亚子
曾国藩的外孙聂云台,解放前上海商会会长,他学贯中西,中年接触佛法,就很认真地学佛,使他的思想、认识得到很大提高。后来他写了《保富法》,就是用佛学观点来说明怎样才能得到财富,怎样才能保住财富。
――昌臻法师
我现在去走访企业,常常随身带聂云台撰写的《保富法》,薄薄的一本小册子,不足百页。许多浙商朋友看过《保富法》之后,深受震动:活了半辈子,现在才知道“怎么做一个有钱人”,一点不比“怎么成为一个有钱人”来得容易!因为这本书揭示了财富和人生的真相。
――杨轶清(浙江省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
我近看的书比较不错是《保富法》。他是曾国藩的外孙,1942年写。他当时是上海总商会的会长,这本书核心意思是仁者因财发身,而不是以身发财。他学贯中西,中年皈依佛门。他比较了所有大家的后代,代当大官发大财,第二代可能家破人亡。所以说一定要回到做人的原点,就是善良、正直,不撒谎。这本书有一句话总结得比较好:积财于子女者,子女未能享也。积书于子女也,子女未必能读也。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于子孙长久计。
――刘勇进(山东勇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非常感谢,这本书送给我吧!仁者以财发身,不以身发财。如果是仁者的话,不管你发多少财,身体都会健康长寿,受到人们的喜欢。如果你光是为了发财,不管人的话,后的结果就是以财害身。
――俞敏洪在正和岛试运行仪式上向刘勇进索要《保富法》
他(聂云台)晚年留下的一本小册子《保富法》倒成了中国现代思想史的一本典籍。
――傅国涌(当代中国知名知识分子)
富者,财富也。从其本质上讲,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分,而长久受用且能真正庇荫子孙的是精神财富。《保富法》中所探究的显赫家族的兴衰之道,鲜明地道明这两者的关系。
――人民日报
聂云台先生在1942~1943年间撰写的《保富法》一书中,就举了曾国藩、左宗棠、林则徐等人的例子,总结道,“保富的方法,必须要有智慧的眼光,也就是要有辽远的见识与宏大的心量”。当我们看到这几句话时,肯定还不晚,把我们的眼光从挣钱、攒钱、赢钱中挪
《杜月笙传》中提到了聂云台先生,我查资料后知道他著此书,评价很高,遂购。书质量很好,纸张精致,图文并茂,待细读。
老师介绍给我们的,拿到书后觉得包装挺好,说实话自己不是很爱读这种类型的书籍,总觉得枯燥又没有意思,可是读了后才发现完全不是这样,将人生的道理娓娓的向我们道来,仿佛我面对的不仅仅是一本书而已,而是一位睿智的老人在教你怎样做人,怎样做事。喜欢!
被老先生的题目吸引进来,要知道,凡是人哪有不爱财的,只不过古人教我们: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原以为这本《保富法》也就只是一本浅如何能谈致富发家的粗鄙之谈,谁知,一读方知,老先生名为保富,其实却教人不富。试问不富有何益处?书中自都娓娓道来,让你不可不信,不能不服啊!
这本书对人心性的成长十分有益。当你懂得,获取外在的物质财富,并不是能让自己开心快乐从容的唯一源泉时,当你也愿意让自己的精神家园不断丰盈,从而获得内心的富足的时候,你就是真的获益了,是真的明白了。
这本书告诉我一个道理,要真正做钱的主人,让钱为我所用,为我服务,无论多寡。传家要有宽大的心量和智慧的眼光,不要为一时的财富得失,做斤斤计较。你越是和钱计较,反而得不到。有钱的人,可能反而成为钱的奴隶。抛开了,反而性定而志坚,不为财富的浪涛来回摇摆自己,那样会很辛苦,很累。
设计很精美,真的没想到。以前看过这本书,只是当时不甚了了,最近又时常听到身边的朋友在谈论这本书,又想回过头去找之前的。但是可惜,找不着了,有些遗憾。**当网订了一本,拿到手后,很有手感的,白色的封面,有着神秘而典雅的纹路,封面做成莲花的形状,很用心。
现下的社会,似乎发财不难,但是有了财富之后,如何让它久远流传,福泽后代,十分不容易。这也是为什么有个噩梦一般的诅咒,那就是“富不过三代”。之所以我觉得这本书不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棘手的难题。这也是很多商业人士,尤其是那种亿万富豪也推崇这本书的最大原因。
道家讲:“一阴一阳之谓道。”天道是无有缺损的,太极图圆润而又圆满。阴盛则阳衰,阴阳均衡才能永恒圆满。要想保住福贵就需舍得布施,而这个舍非为得。德不可损啊,要想永保富贵得先陪德啊!这本书堪称经典,值得细细咀嚼。
读完聂老先生这本书后,顿时让自己有了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才明白自己以前的想法有多幼稚,认为钱就决定了一切一切,我知道现在有很多的年轻人也好,年龄大的人也好,都有着这样的想法,推荐大家都来看看这本书,真的,会让你明白什么才是声明中最重要的事。
恒久受用的的智慧。《保富法》写于1942年间,算下来,差不多72年的时间了。当时的旧上海社会风气骄奢淫逸,人心浮躁,为富不仁的不少,现在虽然有钱人更多,但是做慈善的,就那么一些人。都应该看看这本书。发现财富背后那种施善于人、积功于己身以及子孙后代,方能使财富源远流长。
保富的道理千篇一律——只可惜,人们总是对于花里胡哨的旁门左道乐此不疲,却对万变不离其宗的简单常识视而不见。悲乎哉,大悲也。那么,《保富法》要说的这个千篇一律又千古不易的保富常理究竟是什么呢?
.人如果光看眼前的物质上的充裕便利,沉溺于感官上的刺激与所谓的过瘾,就会让自己的心百年的很浮躁,这样,是什么都做不到,与其留下万贯家财让自己的子孙沉溺在声色犬马这几样牢笼中无法自拔,不如留下治世的明方与治家的经验,这才是大智慧。
先生是曾国藩外孙,身世有多显赫自不用多说,如果利用自己的家世去贪财敛财也不是难事,何况当时又正逢乱世,也不会有人说,但先生却恪尽本分,不去一味追求财富。在外人看来或许有些愚钝,其实这才是大智慧者!
保富法,揭示了布施积善是富裕的原因的真实道理。我自己有感应,所言不虚。再看看社会上乐善好施的富人,不但自身有好报,后人也是昌盛。所以,这本书所言非虚。我也买了5本送给同事和朋友。有善缘的人,应该都知道这个道理。
佛陀说:“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道理可通达,行之甚难。佛言:“行道守真者善,志与道合者大。”又如夫子所言:“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何为富贵,古代先贤早已明确。我们这些后辈,铭记古训即可
聂元台居士的保富之法,结合了儒家的道德指令和佛家的生命智慧,前者讲礼仪廉耻、讲仁义爱心、讲厚德仗义、讲勤勉恭俭,后者讲因果轮回、讲福祸转换、讲积德行善、讲空色疏财,两相融合,遂成其保富哲学之根本。
虽然我现在不富,也不贵,但是无意间看到这本书,读后心有同感。以为是教人致富保富的“秘诀”,没想到却是教人如何将有形的物质财富,换得永葆的无形财富。如何保富?如何让财富一代延续下去?金银铜铁,都有可能因为年久日深,而腐烂生锈,但是精神方面的财富,确实长久常新的。
虽然我现在不富,也不贵,但是无意间看到这本书,读后心中很有一种戚戚然的感觉。以为是教人致富保富的“秘诀”,没想到却是教人如何将有形的物质财富,换得永葆的无形财富。如何保富?金银铜铁,都有可能因为年久日深,而腐烂生锈,但是精神方面的财富,确实长久常新的。
包装太精美了,像艺术品,舍不得拆开。封面有特别好看的纹路,摸上去手感很好。当然,内容更好!想要发财没错,想要将财富传给后代延续下去,也没错。但不要为富不仁,多做布施,行善事,积阴德,财富之水,自然而然流向后代。
用保富为名,书中实则劝喻世人应懂得惜福修善,宽大心量,深信因果,培福开源,散财布施,如此便臻于保富之最高境界。所谓“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是也。表面上说的是如何保护财富的方法,其实讲的却是怎么做人行善的道理。温良敦厚,苦口婆心,字里行间,透着一种今天某些美文中少有的人性关怀。
一个人的财富是自己生命时光的凝结,能主动捐出自己财富,是在善良心态的感召下的举动。这种善良情感的萌生和巩固,对后代的成长和成功是极有益处的。财富拥有者参与慈善活动虽然减少了日后的遗产,但对子孙后代只有好处,不会有害处。这就是《保富法》的精髓所在。
聂云台经过商,到达过顶峰,出身官宦世家,亲眼目睹了太多的和中兴时期大家族的兴衰,自身又学佛,这些,都让这本书的内容那么真实可信。好书!经常应邀在各个企业做内部演讲,给老板们讲如何传承财富的“保富法”。
赚钱的门道千差万别,而保富的道理千篇一律——只可惜,人们总是对于花里胡哨的旁门左道乐此不疲,却对万变不离其宗的简单常识视而不见。悲乎哉,大悲也。那么,《保富法》要说的这个千篇一律又千古不易的保富常理究竟是什么呢?
《保富法》是曾国藩先生的外孙聂云台所著。聂先生写著此书,可说是用心良苦:将自己一生的所见所闻,融合历史的经验教训,编成这本震撼人心的好书,目的在提醒世人“如何才能真正地保有财富”,避免重蹈贪财者的覆辙。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时候得到更多的财富其实未必是好事,而家中钱财少,但问心无愧的去生活真的好过家中万贯不义之财。聂老先生,以报复为题目,内容却是让人不拿不义之财,不留不义之财给子孙,这才是完全安全的“保富法”啊!
财富如流水,在源头时能够辨别出脉络,最终涓涓细流汇入江海,才能滋润万物润泽天地。一个企业家的价值最终体现在让多少的社会群体享受了他的财富,而不是缩在自己的金钱帝国里骄奢淫逸。这么看,“富不过三代”是生态法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保富法》是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是中国的聂云台.提起这位作者也许是已经够知名了,要是提起他的外祖父就更是家喻户晓了,竟然是大清栋梁之一的曾国藩,他的事迹现在是非常被年轻一代所推崇,他的文攻武略也是越来越被大众所知晓,如今《曾国藩家书》也快弄得洛阳纸贵了。而他的外孙聂云台也同样出类拔萃,他虽出身于官宦世家,但是却能从中走出来,致力于经商,并且是能越做越大,足见其智慧的不凡。他经商历经晚清、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么多的变化,可谓是历尽沧桑。在他的闲暇时间里他热衷于慈善和学习佛法,并且能和著名的佛教人士弘一大师同门…
读《保富法》之前,要先了解作者聂云台。聂云台(1880~1953),名其杰,号云台,湖南阳人,曾国藩的外孙。母亲是曾国藩的小女儿曾纪芬。聂云台曾去美国留学,回国后开办企业,积累了相当财富。民国15年,因大病缠身,企业经营不善遂退而成佛教居士。民国32年,因骨痨而锯掉一条腿,更少过问世事。《保富法》写于民国三十一、二年,其时聂云台的身体正是最为苦痛的时候。也许正是企业经营上的风波,以及身体所遭受的苦痛,让聂云台感触颇深,加之学佛之后,又有很多体会,所以写出了《保富法》。 《保富法》的文字本身并不长,这本书中除了《保富法》外,还有其他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