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从西天到中土:印中社会思想对话图书
人气:13

从西天到中土:印中社会思想对话

2010年上海双年展期间,7位印度当代最活跃、最有代表性的思想家应亚际书院"西天中土"项目组的邀请来华演讲,《从西天到中土:印中社会思想对话》即是这些学者十四场演讲主要内容的结集。在各位思想家的主题演讲之...
  • 所属分类:图书 >文化>文化交流  
  • 作者:[张颂仁] ,[陈光兴] ,[高士明] 著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从西天到中土印度新思潮读本”
  • 国际刊号:9787208115743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1
  • 印刷时间:2014-01-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2010年上海双年展期间,7位印度当代最活跃、最有代表性的思想家应亚际书院"西天中土"项目组的邀请来华演讲,《从西天到中土:印中社会思想对话》即是这些学者十四场演讲主要内容的结集。在各位思想家的主题演讲之外,还实录了当时参与相关主题讨论或评议的中国学者的发言,这些学者如汪晖、戴锦华、张汝伦,等等,均是中国当代思想学术、文化艺术领域的知名学者。中印当代最有生命力的学者之间的这些交流或交锋因此也颇具价值和现实意义。

演讲内容围绕全球化、现代性主题,具体涉及后殖民理论、当代的民族主义、视觉艺术,等等。面对这些课题,各位印度思想家及参与的中国学者从不同侧面表达了他们的思考。

编辑推荐

自泰戈尔访华以来,印中知识界重要的对话 七位印度当代富生命力学者· 十四场专为中国而作"新讲座"

王晓明、陈光兴、王安忆、蔡翔等十一位学者主持·陈传兴、汪晖、戴锦华、张汝伦、罗永生、贺照田、何春蕤、陆兴华等三十多名知识分子参与讨论

相关推荐:

※《历史意识与国族认同:杜赞奇读本>》(再访天竺 自明中土,中国须要深切思考印度、亲近印度是为了自明) ※《后殖民与历史的诡计:迪佩什·查卡拉巴提读本(再访天竺 自明中土,中国须要深切思考印度、亲近印度是为了自明)

※《从西天到中土·印度当代新思潮读本·全球化与纠结:霍米·巴巴读本》("再访天竺 自明中土" 在想像世界版图的"西方"时,尚有一个离感官更远而脚程更近的"西天"。)

作者简介

张颂仁,著名艺评人兼策展人,汉雅轩艺术总监,致力于推动前卫艺术;

陈光兴,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校外委员会委员,是20多个国际文化研究杂志或书系的编委或咨询委员会委员;

高士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其研究领域涵盖当代艺术、社会思想以及策展实践。

萨拉·马哈拉吉,瑞典隆德大学马尔默艺术学院视觉艺术及知识系教授,主要关注马塞尔·杜尚、詹姆斯·乔伊斯以及理查德·汉密尔顿;帕沙·查特吉,印度"庶民学派"的代表人物;杜赞奇,历史学家、汉学家;阿希斯·南迪,墨尔本后殖民研究所的杰出学者,他的研究集中于暴力心理学的政治、知识、乌托邦以及想像的文化、人类的潜力以及未来;特贾斯维莉·尼南贾纳,班加罗尔文化与社会研究中心博学研究员;迪佩什·查卡拉巴提,《后殖民研究》杂志的及时位编辑,也是《美国历史评论》杂志的编委会成员;霍米·巴巴,后殖民理论"三剑客"之一,他的写作涉及后殖民研究、文化理论、文学与艺术批评等广阔的领域。

目录

回顾西天 张颂仁 序:进行式中的"西天中土"计划 陈光兴

萨拉·马哈拉吉

印度/ 亚洲/ 全球对现代性的追求以及双年展机制

评 议

陈传兴:现代性与神圣性

邱志杰:失败的历史

吉比什·巴什:共同的语

在线预览

泰戈尔,中国和对民族主义的批评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诗人、小说家、戏剧家、散文家、作曲家和画家,在现代印度的知识和文化生活中是一个标杆性人物。他也许是对孟加拉的现代民族文学和艺术文化最有影响的人。191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后,泰戈尔在欧洲和美国文学圈一度是风云人物。他对孟加拉和印度文化的影响要比这持久得多,比如说,印度和孟加拉的国歌,都改编自泰戈尔谱写创作的歌曲。

尽管泰戈尔为其祖国的现代民族文化的建构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却一直是民族主义一贯的批评者。在泰戈尔最早关于这个主题的作品中,他在欧洲产生民族主义的条件与印度那些条件的缺失之间作出了显著的区分。泰戈尔说,印度不是一个民族,也无需成为一个民族。最主要的理由是,与存在种族、文化和感情同质性的欧洲不同,印度社会是异质性的。高度的多样性使得民族政治统一体的机械安排不适用于印度。及时次世界大战期间,泰戈尔写作了后来在美国和日本宣读的关于民族主义的演讲稿,他在文中反复说,欧洲民族代表一种"同质的种族"(homogeneousrace)。另一方面,印度遭遇的较大困难,是它的"种族问题"(raceproblem),其社会为许多不同的"种族"开辟了一个场所,而现在的挑战在于,尊重每个种族的独特性,同时,寻求一种维持统一的方式。"在这个国度,不同的种族逐渐产生了亲密的联系。这个事实一直以来都是也将一直是我们历史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他说,印度已经尝试"对种族进行调整,承认他们确实存在真正的差异,并寻求某种统一的基础"。在1917年进行的这些演讲中,泰戈尔确信印度通往解放的道路不在于努力成为一个民族。"印度从来没有过真正的民族主义的感情……我相信,反对`国家远高于人道主义理想`这样的教育,我的同胞将赢得印度。"

在疲于及时次世界大战的杀戮和苦难的欧洲和美国,泰戈尔的言论并没有找到同情的听众。有些出人意料,1924年访问中国期间,他的言论遭到了激烈的反对。此间发生的争论是有启发性的,这不仅仅因为它是中印知识关系史上一个被遗忘的篇章,更因为这些争论与我们今天的一些争论具有令人惊奇的相关性。我希望在今天的演讲中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

……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冰点柠**的评论:

这个商品不错~

2014-04-22 09:42:2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本书十分不错,送达的速度也非常的快,好评!

2015-11-25 10:19:44
来自居***(**的评论:

中印已经成为世纪崛起的大国,我们需要多沟通交流。

2017-06-16 17:01:5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本书荟萃了中印知名学者的思考,非常值得一读。让我们看到亚洲各区域之间的对话别具魅力。

2016-04-23 15:57:36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