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信息技术(大数据和互联网)、认知科学(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发展,以及人机混合技术、3D打印技术(尤其在医学上)的广泛运用,我们正经历一次前所未有的革命——超人类革命。当医学的目的从治疗转变为改善和增强,人类开始编辑基因、植入芯片……所谓长生不老再也不是神话或科幻,对人类的增强和改善更可能产生“超人类”。这场革命或将从政治、经济、道德、宗教等方面彻底改变人类社会。
本书作者、法国前教育部部长、哲学家吕克 费希详尽地分析了“超人类革命”产生的背景、围绕着它的无数争议,以及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同时也给出了自己的立场和建议。
在这场颠覆人类生活的革命到来之前,先颠覆你对人类未来的想象与认知!当医学从治疗转向增强,当基因的编辑如整容一样普及……这场超人类革命势必会从政治、经济、道德、宗教等方面彻底改变人类社会。
如果你可以定制一个婴儿,如果人类可以长生不老……未来会变成怎样?一切从前不可想象的,都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法国前教育部部长警世之作,点燃热议的前沿议题!
吕克 费希(Luc Ferry,1951— ),法国哲学家,2002年—2004年担任法国教育部部长,曾获得美第奇奖、让-雅克 卢梭奖、今日奖等。担任许多知名杂志主笔,以及法国电视哲学节目《哲学种子》主持人。他也是颇受好评的哲学普及作家,出版了《学会生活》《宗教后的教徒》《新生态秩序》《人神:生活的意义》等三十多部作品,被翻译到世界各地。
导 论 这是一本什么书?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及时章 什么是超人类主义?——论理想型
第二章 生物技术的二律背反——“生物保守主义者”VS“生物进步主义者”
第三章 共享经济和世界的“优步化”——资本主义的式微或混乱的放松管制?
结 论 监管的政治理念——超越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
附 录 理解 NBIC——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认知科学
医学的目的从治疗转变为“增强/改善”
有史以来,医学一直都基于一个简单的概念、一个已被反复验证有效的模式:“修复”生物体内被疾病所“破坏”的那一部分。医学的思想框架主要是(且不说是)“治疗”性的。比如在古希腊,医生的职责是保障健康,也就是人的生物层面的和谐,如同法官的职责是保障人的社会层面的和谐。在失去秩序之后恢复秩序,在病原体或犯罪分子引发的生物层面或社会层面的疾病出现之后想办法恢复和谐,在明确的正常与病态的两极之间往复,对那些倡导超人类主义运动的人来说已经过时。有了NBIC新技术,即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大数据和互联网)和认知科学(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之后,这些具有颠覆性而又极其迅速的技术革新很可能在未来四十年里使医药和经济领域发生过去四千年里都不曾出现的巨大变化,再加上我刚刚提到的人机混合技术以及3D打印(尤其是在医学上的使用)也在发生爆炸式的发展,以往的医学范式已经被超越。
NBIC新技术——如果你还不知道这个词,不要担心,我们会在后面相关章节中给出尽量清晰的解释,并厘清对于理解超人类主义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概念,让我们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医学职业。医学不再仅仅局限于“修复”,还可以“改善”人,超人类主义者称之为“提高”和“增强”。(和信息系统中将虚拟图像与真实图像重叠获得的“增强现实”同义。所谓“增强现实”,是指将智能手机上的摄像头对准城市中的某个建筑物,然后你会在手机屏幕上看到这座建筑物的落成日期、建筑师姓名、最初和现在的用途等等。“增强”将是生物与医学领域里的一场真正的革命。)
超人类主义者很有说服力地指出,这种看待医学的视角变化多年前就已经出现,只是人们并未觉察和反思。比如,整形手术在20世纪一直发展,其目的并不是为了治疗,而确确实实是为了改善,具体说是“美化”人的身体。因为我们知道丑陋并不是一种疾病,丑陋的相貌——不论人们如何定义丑陋——跟病理无关,尽管它有时可能是疾病带来的结果。又比如万艾可(伟哥)和其他能增强性功能的药物,它们的存在也是为了增强人体的某种机能。
在很多领域,治疗与改善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比如我们使用的抗衰老药物,到底是属于“治疗”类还是“改善”类?疫苗又属于前者还是后者呢?超人类主义文献中充满对此类话题和论据的尖锐讨论。“改善”和“治疗”之间的区分不仅难以界定,而且在超人类主义者眼中,这种区分在道德层面不具有任何价值。超人类主义者喜欢用“两个小矮人”的例子来阐释他们的观点:有两个人身高都不超过一米四五,其中一个人是因为童年得病,另一个人是因为父母也个子矮小,所以很“正常”。两个人都因为身材太矮小而在一个偏好高大身材的社会中受到歧视,为什么只治疗其中一个而拒绝另一个呢?在道德层面上,从超人类主义的观点看来,区分病理性的侏儒和“正常”的侏儒并无意义,被关注的应该只是个体所经受的痛苦。
再看另一个例子。
在法国,现在有约四万人患有一种退行性的基因疾病——视网膜色素变性,这会使患者逐渐失明。一家德国公司研发出了一种电子芯片,可以植入患者视网膜,恢复其大部分视力。芯片将光线转换为电信号并将其放大,通过一个电极传输到视网膜上,使这些信号能够通过正常的视神经通道抵达大脑然后转换成图像。请注意,不久前这还被视为科幻。回到20世纪初,的学者可能会认为自称发明这一技术的人是招摇撞骗!今天,这已经成为现实,我们听到这样的消息也不会太感意外。这恰巧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医学是如何不知不觉地从治疗疾病演变成增强机能:起初当然是为了治疗病理症状,而的结果却是人与机器的混合。此外,假如有朝一日科学再进一步,基因治疗手术可以通过“剪切/粘贴”的手段对胚胎中具有缺陷的基因进行修复,我们也很难反对这种治疗,原因很简单:几乎找不出任何反对这种手术的理由。
因此,我希望我的读者能够对以下这句话有所理解:超人类计划所引发的道德伦理问题远远不像有些人以为的那么简单,如大众媒体上通常会有人以为自己可以站队“支持”或“反对”,好像这个问题能用非此即彼的方式解决似的。科学的进步既有可能带来令人赞叹的好处,也有可能产生非常可怕的后果。
伦理必须管住技术!
——科学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江晓原
书的质量很好,印刷装订都很精美,就是有点大,有点沉,不方便在地铁上看
可读性很高,不同于一般的科普,更像是一种引领,一种让人能够深思的指向标!
男票买的,读了觉得很有趣,偷用他的账号评论一下
朋友做互联网的,表示很喜欢,说是要推荐推荐给同事
太多意想不到的科学猜想,也很可能在未来成为现实。
被“超人类革命”的名字吸引买了书,感觉很好看的样子~
这本书不错,一章一个主题,简明扼要,适合在通勤路上看
脑洞大开,竟然也有这种操作,作为人类,感觉要被革命了!!!
讲了人工智能,基因改良,包罗万象,期待能实现的那一天。
不错的书,装帧精美,封面有科技感,希望里面干货也多些。
拿着书分分钟感觉有一个机器人要从里面走出来,酷炫啊
作者的介绍还挺全面的,要是每一项再深入一点就更好了
超人类主义者秉持理性、进步、为人类谋求幸福的乐观主义精神,在医学领域一步步开疆拓土,希望我能活到长生不老技术发明的那一天。
前方一片利好啊!这位法国哲学家告诉我得加油活到这个时候
封面简洁,科技感十足,行距、印刷看着舒服,内容还没看,回头追评。
医学教授书单上的首选,早就被介绍多次,终于出版了,朋友们看起来!
原来超人类主义和互联网经济存在这样一种内在关系,作者的角度很新颖
凑单买的,还没拆封,自己看了下简介,觉得挺有意思,整体质量也很赞,晚上回去就看
以前只是听说共享经济,但是作者把它放在更宏大的环境中去看,提供了新的视角
科技发展到最后,连人性也可以改变,科学会不会最终脱离了人的控制呢,那么科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一本关于生物科技与现代或未来医学的前沿思考,而其立足点却是当下这个技术革命频繁爆发的时代。
想要订制一个又美智商又高,又懂事又精通琴棋书画的女儿,要会至少三国语言,这得省下多少教育费用啊
喜欢里面讲共享经济的那一章,虽然只有几十页,却很透彻,不像碎片化的公众号,只能传达一些,碎片化的信息
不管技术怎么发展,都会败给人类社会的贫富之差,败给阶级分化,技术发展根本救不了人类,作者并没有回避这一点,他只提出要加强监管,根本没有什么卵用
明明不是什么恐怖小说,但是看的时候,总是脊背发凉,人的能力、基因都可以被操控,唯一的运气也被抹杀,本来就充满罪恶的人类社会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人们看待医学的视角似乎早就偷偷转变了。从前就医只为治疗,而现在越来越多人开始发掘医学对人类生存的“提升”或“改善”的功能。这得感谢NBIC技术。
看过的人都会被折服。科技不仅改变生活更会改变人类,未来人类会怎样?人与科技到会怎么走下去?
对于相关的每一种思想都有一个明确又简洁的介绍,读完对这个思潮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
人类正走在成为超人的道路上,如何自处以及如何与人工智能相处,会成为我们重要的课题。
这本书非常具有前瞻性,超人类主义是什么呢?作者将它与共享经济作类比,无论是意识形态上还是应用上二者都有很强的关联。我还没看完,作者写得非常发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