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茶商以茶马互市为发端,至清代日渐兴盛。鸦片战争前,他们不仅控制了西北的茶叶市场,而且成为中俄恰克图贸易的主要承担者,商业触角甚至伸向俄国及欧洲的其他国家。其跨越距离之广,经营时间之长,实属罕见。本书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介绍山西茶商的兴衰轨迹,并着重介绍贩茶路线、重要商业市镇、代表性茶商家族以及茶商的经营绩效变化等等,同时对山西茶商的历史沉浮进行反思。
横跨欧亚的"茶叶之路"所经历的漫长历史,几乎可以与大清王朝的兴衰史叠印在一起,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在这个艰辛的历程中,晋商创造性地运用了"股份制""期权制""公积金"这些一直被误以为西方人发明的经营模式。这个经济现象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刘建生,男,1956年1月生,山西右玉杀虎口镇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省教学名师,省委联系专家。现任山西大学晋商学研究所所长,兼山西省晋商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经济史学会常务理事、近代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当代山西研究会常务理事,山西省研究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山西省高级经济师评审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学位委员会社科评审组成员,山西省教育厅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经济管理学科评审组成员。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及山西省社科、软科学项目11项,共发表论著300余万字,在《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中国软科学》、《中国地方志》、《清史研究》等、省级刊物150余篇。主要代表著作有《明清晋商制度变迁研究》、《明清晋商信用制度变迁研究》、《山西典商研究》、《晋商研究》、《山西近代经济史》、《中国近代经济史稿》、《回望晋商》等。曾获山西省社科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省史志编纂成果一等奖,省社科成果应用推广二等奖,北方十五省(市)哲学社会科学图书奖。曾获山西省教师、省"三育人"先进个人、太原市精神文明先进个人等称号。
目 录
前
及时节名山秀水产名茶
名山秀水,高山云雾,素有"风景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正是我国著名的茶乡。这里是鸟的天堂,蛇的王国,昆虫的世界,茶叶品种的大观园。一双双轻巧、灵活的手将这些绿色的嫩芽从枝头采摘下来,这些嫩芽经过加工之后将变成世界上受欢迎的饮品——茶叶,这种源于中国的植物传入西方之后,竟改变了许多西方人的生活方式。武夷山是中国最有名的茶叶产地之一,每到新茶采摘的时候,大量的客商都会汇集到这里,三百多年前,来到这里的商人中绝大多数都操着山西口音。
一、武夷山景美茶更香
武夷山茶在我国茶叶发展史上,谱写了十分重要和光辉的一页。武夷茶在南北朝时,就以"晚甘侯"(茶名)著称于世,唐代成为士大夫上层贵族的馈赠佳品,宋元两代入贡朝廷,盛极一时。宋代的理学家朱熹非常嗜茶,曾写过著名的《咏武夷茶》。元大德六年(1302),就于九曲溪畔设置御茶园。明代罢造龙团,改蒸青团茶为炒青散茶,随后又改制三红七绿的乌龙茶,即现在所称之岩茶。因而,武夷岩茶始于明朝,盛于清代,17世纪远销西欧,蜚声四海。
武夷山有茶可能在唐朝时期或者更早,但武夷茶是继北苑茶而发展起来的。元朝大德六年,在武夷四曲处设置了"御茶园",专制龙团贡茶。直到明初,洪武二十四年(1391),罢造龙团改制散茶。明朝的武夷茶已代替了北苑茶,改变了加工工艺,成为品质优异的散茶,誉满天下。所以,元朝以后的福建贡茶以武夷茶为最多,约占全国贡额的1/4。五口通商后,武夷茶大量出口,促进了武夷茶的快速发展。武夷山位于福建与江西相邻的边界,产茶历史悠久,自蔡襄以后,山中所产的茶叶除寺僧供献游客外,主要作为贡品。元末明初罢贡之后仍为世人所重,争先恐后地购销于国内外市场,成为世界闻名的茶叶。约在十六七世纪,英国、荷兰等欧洲国家的贵族阶层,已把饮用武夷茶作为集会宴客的一种高尚礼节,事后逐渐推广到各阶层的人们中去。茶叶成为欧美各国普遍的饮料之一,从而使我国茶叶外销不断增长。18世纪中期,就有学者把武夷茶定名为武夷变种Var.bohea,从此,武夷茶誉满全球,自那以后,西欧人还把茶称为"武夷",并成为习俗。
中国的茶叶产于南方各省。输出茶叶必须首先组织茶源。晋商选择的茶叶产地,最初就在武夷山。武夷山位于江西、福建两省交界处,成东北——西南走向,北起仙霞岭,南至九连山,是赣江和闽江的分水岭,海拔平均1000米左右。过去,靠福建省的部分归崇安县管辖,素有"碧水丹山,珍水灵草"之誉。人们把它称作鸟的天堂、蛇的王国、昆虫的世界、动植物的天然避难所、研究两栖爬行动物的钥匙。从人文方面说,武夷山被称为闽邦邹鲁、道南理窟。历代咏武夷茶的诗文也给我们留下了武夷山翠绿茶田,茶农辛勤采摘的场景。
二、贩茶便利
晋商茶帮选择武夷山作为贩茶区,不仅是由于武夷山盛产茶叶,湖南与湖北其他茶区与武夷山的茶有同质性,在消费市场上消费者对几类茶的偏好也是相似的。首先选择武夷山作为贩茶区是因为当时清政府颁发照票时对其的疏漏。咸丰二年(1852)十月闽浙总督、福建巡抚联合上奏的《筹议闽省产茶各县,请就地给照征税,以杜偷漏》一折中提到:闽省贩茶,向不设立引照,征收课税,地方官无从稽查,难免偷漏营私。道光二十九年(1849)间,山西省盘获无引茶箱案内,经直隶省督臣讷尔经额以福建武夷山茶不科引课,商人往来贩运,官私莫辨,奏请明定章程,咨闽遵办。由此可见,咸丰年间的那项议定至少在咸丰二年并未付诸实施。因此可以推断出至早到咸丰二年,福建省的茶叶贸易一直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晋商不远千里去武夷山贩茶,正是由于在此处贩茶成本是相对较低的。
山西茶商的兴盛,将遥遥相隔的武夷山和恰克图紧密地联系起来。晋商贩茶并不是由于山西出产茶叶,而是其与广阔的茶叶消费区接壤。经恰克图出口供俄罗斯国内消费的茶叶大多来自福建省。福建的武夷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位于闽赣边境,成为福建通往内地的天然屏障。从事这一长途贩运贸易的商队以晋商最为著名。有史料记载,福建武夷茶,"清初,茶叶均系西客经营,由江西(铅山县河口镇)转河南运销关外。西客者,山西商人也。每家资本约二三十万至百万两,货物往还,络绎不绝。首春客至,由行东赴河口欢迎,到地将款及所购茶单点交行东,恣所为不问,茶事毕,始结算别去"。
另外,清代政府茶政执行松弛,贩茶商人较多,故武夷茶出口大量增加,但国家又实行海禁,海路不畅通,武夷茶叶出口运输在陆路上则出现了因山西茶商、江西茶商曾在恰克图数度与俄商货物交换获得厚利,便沿信江抵武夷山下的河口(江西铅山县城),过武夷山分水关,来到闽北茶叶集散地——赤石,设栈收购,建庄制茶。每年采茶期一到,中国的茶商便从各个茶叶种植园主处购得上品的好茶,运到武夷山北边浙江省某地。这里早来了许多专营恰克图贸易的茶叶批发商,这些商人手中持有票引,每票允购运茶百斤。"清初茶市本在下梅,道光、咸丰年间,下梅废而赤石兴。盛时每日竹筏300(张),转运不绝。红茶、青茶向由山西茶客到县来采办,运往关外(恰克图)销售,一水可通,运费节省,故武夷(茶)之利,较从前不啻仅蓰。"西帮(山西、安徽、江西商人)运载茶叶、布匹等物到库伦和恰克图参加互市,一条自武夷山赤石至恰克图的陆地茶叶之路兴起,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发展,沟通了国际商品流通。
武夷山至恰克图茶叶贸易全程经福建、江西、湖北、河南、山西、河北等省,近五千千米。具体的运输线路为:由闽省崇安县过分水关,入江西铅山县,在此装船顺信江下鄱阳湖,穿湖而过出九江口入长江,溯江抵武昌,转汉水至樊城(襄樊)起岸,贯河南入泽州(山西晋城),经潞安(长治)抵平遥、祁县、太谷、忻县、大同、天镇到张家口。 从张家口再北上,先到库伦,后到恰克图。
包装精美,纸张好,内容更好,都是大师级的学者所著。
系统介绍晋商的好书
这是本很不错的书。
好!!!!!!!!!!!!!!!!
为了写文章买的这本书!不错
好
很好的一本书,一如既往的支持当当!
快递小哥态度不错
咯咯哦哦哦哦哦哦
晋商的经商之道值得一读。
包装完好,物流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