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国治首部谈吃之作
十年来,让人流口水的一本书!
中国各省小吃融于一炉的城市,有可能是台北
以找小吃来玩台北,内行人说,聪明!
若有一个年轻人,不想再忍受办公室同僚之难以共事,决心每天烘三百个葱花面包,每个底部皆酥脆,面上牛油与葱花皆如绝配,又油香且咸鲜,同时所有之材质皆是原物,不胡搁添加物,面包表面也绝不刷那一层亮光光的陋习糖油,这样的小生意,若中规中矩,或许每天下午三点出炉,六点便全数卖完。再如主妇每日中午将精心调制的五十个便当拿到公园卖,半小时卖完回家,这皆是我所谓"理想的行业",更别说对社会之贡献了。
小吃的佳美,透露出城市里人的佳良;事实上台北之好,主要是人与人的关系密切,人对于别人的需要,亦了解;甚至可以说,台北是人情温热,喜被照拂也喜照拂别人的体贴之城。
——《自序:品嚼小吃,宝爱台北》
更多美食达人、新手食谱,新书、热书、畅销书,点击进入:
舒国治作品
理想的下午
台北小吃札记
舒国治
一九五二年生于台北。原籍浙江。是六十年代在西洋电影与摇滚乐熏陶下成长的半城半乡少年。七十年代初,原习电影,后注心思于文学,曾以短篇小说《村人遇难记》备受文坛瞩目。一九八三至一九九〇,七年浪迹美国,此后所写,多及旅行,自谓是少年贪玩、叛逆的不加压抑之延伸。而文体自成一格,文白相间,简淡中深富雅韵,论者咸认与他的清简度日有关。常人忽略的清苦生活之美,受他无尽窥探与咏颂。
著有《理想的下午》《门外汉的京都》《流浪集》《台北小吃札记》《穷中谈吃》等。
自序——品嚼小吃,宝爱台北
台北市
一 汀州路康乐意包子
二 延平北路汕头牛肉面
三 永乐布市对面清粥小菜
四 泉州街林家干面
五 金华街烧饼油条
六 内湖老张胡椒饼
七 双连圆仔汤
八 归绥街粥饭小菜
九 永康街口鼎泰丰
十 鼎泰丰新推出炸酱面
十一 东丰街半亩园
十二 忠孝东路艾家清真黄牛肉面馆
十三 仁爱路圆环秦家饼店
十四 天母刘妈妈担担面
十五 民乐街小包子肠子汤 (已歇业)
十六 延平北路旗鱼米粉
十七 中山北路七条通肥前屋
十八 旧万华戏院旁大肠面线
十九 南机场推车烧饼
二十 贵阳街永富冰淇淋
二一 六张犁鱼僮小铺
二二 公馆惟客尔蔓越莓面包 (已歇业)
二三 捷运站旁古亭果汁吧
二四 甘州街呷二嘴刨冰
二五 南昌路底牛杂面
二六 师大夜市冬瓜茶
二七 东门市场张妈妈自助餐
二八 民生东路史记牛肉面
二九 罗斯福路棉花田精力汤
三十 台电大楼巫云咖哩
三一 永康街 Truffe One 手工巧克力
三二 大稻埕慈圣宫叶家咸粥
三三 师大路市场口炒米粉
三四 师大路口"永和"水煎包
三五 延平南路中原福州干面
三六 中原街腰子冬粉
三七 华山市场阜杭豆浆
三八 天母茉莉汉堡
三九 三张犁南村炒面
四十 古亭市场水煎包
四一 公馆水源市场甘蔗汁
四二 永康街秀兰小吃
四三 东门市场卤肉饭
四四 金山南路烤番薯 (已歇业)
四五 永康街"冶堂"茶文物空间
四六 永康街小隐
四七 希望不是遗珠的店
新北市 基隆市
四八 新店"面对面"面疙瘩
四九 淡水中山路清粥小菜
五十 淡水老街排骨饭
五一 淡金公路菠罗面包
五二 基隆庙口十九号摊卤肉饭
附录 中南部等外县市
五三 宜兰三十元小吃之旅
五四 新竹市竹莲街麻老
五五 员林卤肉滨爌肉饭
五六 嘉义刘里长鸡肉饭
五七 嘉义民雄鹅肉亭
五八 嘉义阿娥豆花与阿龙土魠鱼
五九 嘉义市延平街米糕
六十 台南天公庙口虱目鱼丸
六一 台南市莉莉水果店
六二 台南肉伯火鸡肉饭
六三 台南包成羊肉与阿堂咸粥
六四 台南义成水果店
六五 台南阿村牛肉汤
六六 台南阿明猪心冬粉
六七 屏东蔡家寿司
分类索引
人名索引
简体版后记
自序
——品嚼小吃,宝爱台北
自美返台十六年,至今没在家开过伙,三餐皆外食也。多半时候,又是独自一人用餐,不易进菜馆、餐厅,只是在摊子、小肆、骑楼下等随处坐下,速速吃完。久而久之,发觉此等小店所制食物多有大菜馆比不上者;实则大馆子近二三十年早有颓唐之势,朋友间聊起,皆有每欲宴客,左思右想不得一馆之叹。此本台北社会在生活上愈发老化之象,有识者早可见之,且不细说。小吃者,只系乎店家三两人之用心操力,较易掌控,故此中不少小店一开数十年犹能保持水平。
探觅之乐
本来小吃与一个市镇的古老聚落总是有着几乎的关系,故而你在那些区块蹓荡,常常会瞥及有意思的景象,如古老的业作,笨拙而陈旧的店面摆设,甚至古老而略显痴騃的人种等等,其中尚有—项,便是旧时风意的制吃景象。
我正是为了"张望",才去不断地探街访巷,而终至看到了有趣的小吃(如南机场的"推车烧饼"。会制此种风味,确与此聚落有渊源)。而小吃由探看而终获得一吃,常是更加之乐。这就像在巷口乍见有烟汽,进入一探,是面摊,便生了一吃的浓兴。
便因有此探觅之乐,我始终无意察看报纸、杂志、美食手册等这些旁人已整理出的资料,主要它会搅乱这个已然不甚清美城市犹可能获得之不经意美感(且看其编排之密麻与用尽方法堆砌店家数量),更别提担忧他们过分吹嘘或选项总倾向庸俗等……
如何评断其好
小吃一家又一家,你怎么知道进哪一家?
好问题。我的回答是:目测。
是的,用眼睛瞧。往往好吃的东西,从看它的模样便已八九不离十了。像基隆庙口,摊家多不胜数,卖猪脚的摊亦不少,我却会注意到十九号摊(晚上开),乃他的猪脚看来就像好吃的。继而凑近看他的卤肉饭,更佳,坐下一吃,从此便无数次的吃上了:永乐布市对面的"清粥小菜",外观根本不起眼,但我觑到他青菜颇有好模样,也坐下吃,亦从此吃上了。
金华街的"烧饼油条"、水源市场甘蔗汁、南机场推车烧饼、归绥街粥饭小菜,甚至延平北路"汕头牛肉面",我全是用眼看来的,也皆没出错过。并且据饱读食书的朋友说起,前面提到的不少店,美食类书册竟然甚少著录。
另就是,我只是吃,尽量不与店家攀谈,也绝不认为问出他的历史、他的制作秘法、他的创业甘苦谈等,便更有把握替他高明的料理找出依据。
我不问这些。
很多时候,你知道了他的背景,却他后来退步了,更徒增你下笔评谈其食物之尴尬。何必呢?更主要是,好吃便是好吃:若说得天花乱坠,往往更离好吃有一段路。
另就是,你且观察:做得好的店家,很少开口的:喜欢盖的呢,则所制常见仁见智。
说来说去,我只能以我个人的口尝为准,只能如此而已。
小吃是台北好
最近有朋友自上海返,言及上海虽餐馆、弄堂点心皆丰,甚至外国菜亦多,但随意坐下张口就吃,老实说,比不上台北。
内行哉斯言。
台北若有个三五十处你满意的吃东西地方,分布在东南西北各区里,除了能充当早中晚三餐吃饱肚子外,他如想到喝一杯甘蔗汁或冬瓜茶,买一袋切好的西瓜、木瓜或莲雾,吃一张萝卜丝饼,吃一碗蚵仔面线,捏着一个水煎包或烤番薯在路上边走边吃,坐下喝一碗咸粥或米粉汤,甚至半夜吃烧饼油条豆浆或清粥小菜,凡此等等,皆能左右逢源:若再加上交通轻便(近年已不塞车了)、人众不挤(全城只得二百多万人)、深夜亦有诸多优势(安全、少犯罪),此情此境,太多的城市根本没得比。
上海一来有交通之问题(东到西,四五十公里,不知塞车塞到何时),二来餐厅固不乏高明菜,但小吃参差不齐,且油的太油、咸的太咸,吃起来亦今日很好却明天不行,起伏极大,往往颇费神。但上海的人家家中的菜倒是极好,这是台北家庭几十年来自诩工商忙碌后再也不堪恢复的佳良吃饭传统。
小吃虽然是台北好,但真正要供应两百多万人吃得舒服、吃得周全丰美,老实说,台北市目前还差得远。怎么说呢?便是有太多的东西有人想吃,却不见有人在做在卖;或是,即使有卖却做得极为不堪。
好小吃仍有空间
这类例子随手可举:葱花面包,坊间没有一家能入口的。若有一个年轻人,不想再忍受办公室同僚之难以共事,决心每天烘三百个葱花面包,每个底部皆酥脆,面上牛油与葱花皆如绝配,又油香且咸鲜,同时所有之材质皆是原物,不胡搁添加物,面包表面也绝不刷那一层亮光光的陋习糖油(看官常察看坊间面包店,便知我意),这样的小生意,若中规中矩,或许每天下午三点出炉,六点便全数卖完。再如主妇每日中午将精心调制的五十个便当拿到公园卖,半小时卖完回家,这皆是我所谓"理想的行业",更别说对社会之贡献了。
便当,台北24小时要卖出不知多少万个;但真正像妈妈有爱心的配好了极富巧思的菜放进去者,毫不油腻又毫无职业恶心相者,能找到一个吗?他如宁波菜饭,台北有售之店并不很多。且大多制得极劣,制得稍好者,如"秀兰",动辄曰卖光。菜饭根本适合一店专售一味,24小时只卖几锅;来买者皆自备铁锅来盛。
又面疙瘩亦是。台北举目尽是牛肉面店,烦不烦啊,大伙可能也想吃点别款面食吧。若有人24小时卖个五大锅,即使只是最起码的白菜肉丝,一碗四十元,别像牛肉面一碗要一百三、四十元,照样24小时卖上个二百碗什么的。
以上所举,皆是一人可担之业,又是独售一味,最于人群有利,甚至亦最环保;台北可卖的小吃,极多极多,空间仍大,但看有心人如何从事罢了。
发掘小吃,实也为了发掘台北之美;你且观察,凡制得好小吃之店家,其人之模样、笑容也皆比较明亮灿烂。又吃小吃,也为了参与真实的人生;即是,吃现场做出的东西。而避吃便利商店或快餐连锁店的"已制成食物",算是略尽—丝环保之绵薄。我宁可把钱付给当场现做的小摊而不是大工厂,一如我看电影宁可把钱贡献给一千多个位子的大戏院而不是分隔成多间的小厅;为了希望多延长些他们的寿命。
最贴心的城市——台北
事实上台北之好,主要是人与人的关系最密切,人对于别人的需要,亦最了解;甚至可以说,台北是人情最温热,最喜被照拂也最喜照拂别人的体贴之城。有人旅居国外久了,返抵国门,甫下飞机,原本牙疼的,霎时不疼了,因他知道台北有几十个朋友会提供牙医的讯息。他已然心安了。甚至一出机场,他就感受到一股温润的、说不出的、教他舒服信任的气氛。
又有想拍片但资金犹没着落的,这种例子在台北,大伙帮他出主意、帮他介绍,往往很热心;而后来晤谈者竟然很多,也皆和颜悦色,甚至有的一下便谈成了。
小吃,亦呈现某种台北之体贴。是的,他固然也为了赚钱,然他半夜还开着热乎乎的大锅米粉汤,这是一种对别人的乐意照拂,别的国家别的城市,不容易。
故而虽然台北的房子住得如此不舒服,城市的先天根基也弄成像是弱肉强食之劣质,甚至大伙皆深知台北是一个让外地人很不容易旅游的城市,但它依然是教人最舒服的地方。因为人。
台北的人,才是它较大的宝藏。这些人,在六七十年代之交,开始懂得脱鞋光脚进客厅,家中地板擦得一尘不染:这或许是台北温馨体贴之始。到了八十年代中期,工商更发达了,大伙积蓄更丰厚了,台湾人到了香港,已不能忍受他们商店工作人员的斩钉截铁、即速成交,与冷漠。到了欧洲、美国,虽模样有点乡气,却出手还微微懂得一丝派头,总嘱自己不可太抠。这时期,便是台北温馨体贴之成熟期。
台北小吃好,乃台北人情好
何以台北会孕育出这股温馨体贴?
窃想与四十年代末期太多的各省人士迁徙流离、避居台岛这一段历史深有关系。乃他们必然最思珍惜这份好不容易才或许暂时得有的安乐,一年一年过去,大伙原本的互相倚靠终而更累聚成一种叫人情味的东西。
小吃亦如此理,因各方食物汇聚,撞击出的口味自必丰富。六十年代以降,中南部本省学子负笈北上,也自然而然吃上了粗犷形式的各种华北面食,且吃上了辣,连带日后返乡亦携回了辣味的嗜习。君不见太多的小乡小镇的葱油饼摊,人们愈来愈多在饼上还涂抹辣酱、咸酱的。而外省孩子在摊子上吃蚵仔面线、吃肉羹,加黑醋,也习以为常。这种种便是食物之文化融合力也。然有些食物,也必须要有世故宽广的城市方得容纳。譬如"秦家饼店"所制的那种"干烙式"葱油饼,如此恪守旧制,如此细揉慢火烙,终弄到订购者不断;主要这是台北,一个老练世故的城市,外省文化之浸润也深,故欣赏此种吃食之众比较得以累成。吃上了,便一年年的累积往下吃,一晃,竟吃了二十年。若是在中南部,或撑个三年,或撑个五年,未必一径开得下去。
小吃的佳美,透露出城市里人的佳良;然而此种佳美,或因文明陋习之加速,亦不免有逐步凋零之可能;本书所谈的几十家佳店犹能屹立,且我乐意集成这本小册子,—来或许还可供些老台北、新台北、来台北游历者(无论来自香港、大陆、日本或欧美)等,偶能有所参考;二来也可能激励原已是佳店者愈做愈好,而将要新从事者能够一洗陈腔、别出心裁。
此书中六十几篇小文,集自《商业周刊》专栏,每周一篇,自2005年秋天写到2007年春天,转眼写了一年又半。在此特别要谢谢主编孙秀惠女士,若非她勇于尝试,疏懒如我,吃归吃、晃归晃,断不会完成这样一本小书来的。
这是买舒国治的第四本书了,语言简洁明了,平平淡淡才是真。
虽然是描写台湾小吃的书,但是从这本书里可以看到丰富的不仅仅时人们富足的日常生活,更多得是精神上的满足和对目前社会现状的满足。还可以半夜激励流着口水减肥的自己
生活在其中,感受在其中,没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很难得。从台北小吃入笔,看到的是台北的风土人情。
这是舒国治先生在台北游荡之后品尝小吃之后的一本集子。书中配有图片,舒国治先生写的很有意味,让人看了会有垂涎三尺的感觉,平淡朴实,妙趣横生。
台北小吃札记 出了了解当地的特色台北小吃 还让人了解到了当地的文化背景 很有用!
台北小吃很多,听舒国治娓娓道来小吃的妙处,文字淡雅朴实,里面还附赠了台湾小吃地图,很可爱。
《台北小吃札记》将台北小吃用平实的语言,客观的所感记述了作者的“体味”之旅。不仅仅是简单的美食分享,包括作者自身所钟爱的、所忌口的都表现出来。更加给人以亲切。
他的书我几乎都买齐了。这一本也非常喜欢,很随性的笔触让人读着相当舒服,配上一些图片,更加赏心悦目。内容很轻松,是不错读的一本。或许下次去台湾能用上,小吃就要吃市井人家中的才正
没到过台湾,但看过不少对岸作家的文章和小说,这本《台北小吃扎记》写得颇有点怀旧情絮,书中还附有台北市地图,上面详细标注书中提到的小吃店,几可作旅行辅助之用。另外我也很喜欢这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出品,设计风格简约、平实,配黑白相片,有时光倒流的感觉。希望有一天去到台北不会失望吧。
当今太多的美食推荐充斥荧屏,可是还是喜欢有这么一本淡淡地讲小巷小弄的小摊小店的,可以亲切的体会到真正的当地生活,而不是一窝蜂地跑去网上推荐的名店吃一肚子气,文字清雅细腻,且据于现实,把作者对小吃最真实的感受一一叙说,要的便是这种诚恳呢。
这书让送货员给我弄破了,最后几页呈流苏状看不到,但其他的我看了一下,感觉很不错,作者是用心在写这本书,去台北旅游的时候可以带上,很有用,介绍了很多当地有名的,大受好评的小吃。还附有一张地图。
看到台北小吃就忍不住下手了,闲来看看,很是轻松愉快。
作者也是吃货一枚,细腻的文笔描绘了各种各样藏在街道中、小巷中的美食。这些美食大多是路边小店,很家常,更用心的是作者还附上了详细的地图,如果已经结业的店铺也会标明。作者的笔触有种朴素的美感,很温柔。书本纸张很好,拿在手上很舒服。
这本书还没到手,光网上看到封面就给我一种很温馨的感觉,到手后一翻果然如此,里面介绍了种种台湾有名的小吃,小店,看得我食指大动啊。真恨不得自己也去台湾溜达一趟,当然,得回到那个年代才行喽。
台北的小吃是全台灣甚至是全中國最全的了,更何況在舒國治寫這本出之後又多了好多可吃的店. 但小吃文學不是只有吃而已, 而是舒式文章的可觀之處
老舒童鞋可真是把小吃当成神圣事业啊,对于自己开一家顶级凉皮摊的梦想,终于可以释怀了。其中诸多细节,于我心有戚戚焉,比如好的小店应该就只卖几样东西,比如好的饼应该是凉了也美味。这是该大仙三本书里最喜欢的一本。阅读地点——厕所,看一篇正好是一次大便的时间。
台北小吃札记记简介【作者】舒国治一九五二年生于台北。原籍浙江。是六十年代在西洋电影与摇滚乐B熏陶下成长的半城半乡少饼二十贵阳6
去台湾之前很认真的翻看了此书,很多在台湾本地人都不太清楚的小店,被作者细细的例举出来并且标在了地图上。台湾小吃多,夜市多,可是真正想要吃到美味和文化,还是要跟着作者走。既然是美食,那就不该只被用来填饱肚子,更不该被用来像集邮一般点到即止。
本来买这本书只是图它便宜看着消遣,没想到看得十分安心,很久没有了。谈吃而不饕餮,悠然自得的对纯粹的生活信手拈来。这是作者关于台北小吃的简单实录,也是某人对一个熟悉城市的眷恋和满足。
下周去台湾自由行12天,一个台北姑娘推荐了此书。推荐的都是小巷深院里的作坊式小吃铺子,除了台北,也涉及台南,嘉义,屏东等地,各种食品类型都涵盖。还附赠美食地图一份,可以按图索骥。准备以此为指南。
有台北小吃地图,内容也很不错,看着直流口水,恨不得去吃个遍
去台湾前可以翻翻这本书看看有没有自己想去的美食店。每篇文字后还配有店家地址、电话、营业时间、地图、现场图片,书后附录小吃分类索引,足可供按图索骥一饱口福。很赞成作者的一个想法就是,不去跟老板攀谈,不去了解他的故事,单纯就食物论食物,吃就是吃,反而更能了解食物本身。
偶尔看到这本书,感觉很喜欢,那些平凡的人们在今天依然恪守传统,让人敬佩,早年的饮食记忆令人感叹,多希望大陆也能保留很多古老传统的美食。也许舌尖上的中国,表现的也是小地方的传统饮食,留住这些是多么不容易,也是多么需要啊。
舒国治的书真合我胃口,真喜欢他的文字,精炼,准确,没有一字多余,更喜欢他的独到的见解,一口气买了他的好几本书。这本书就是一本台北小吃地图,尤其喜欢他享受完美食之后,不急不缓地悠闲散很长一段步回家,这样的感觉很棒。
因为即将启程去台北,所以买了这本书。书未读,但看一眼封面,便知道这是我一直想要读的书。书中还附有台北小吃地图,太贴心了。同时,再一次为当当快递的神速感到惊叹不已,谢谢写出好书的作者,谢谢当当快速传递美好。
台北最吸引人的地方,除了台北故宫、101大厦、诚品书店等等之外,恐怕就是台北的小吃了。书里将台北值得一荐的名店小吃列举个遍,除了讲吃以外还讲了吃背后的林林总总。插图如果再大一些或是彩插就更好了。